A.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执行票据纠纷案件时,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票据,经当事人申请并提供担保,可以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执行措施:(一)不履行约定义务,与票据债务人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当事人所持有的票据;(二)持票人恶意取得的票据;(三)应付对价而未付对价的持票人持有的票据;(四)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而用于贴现的票据;(五)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而用于质押的票据;(六)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有其他情形的票据。票据权利的保全方式,包括票据提示、作成拒绝证书、中断时效等。1、按期提示票据。持票人在法定期间内提示票据行使票据权利,就是保全票据权利的方式之一,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持票人只有在法定期间内提示票据请求付款被拒绝的,方可行使追索权;期前追索的进行也以按期提示请求承兑被拒绝为条件之一。2、作成拒绝证书。我国票据法规定,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应当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而在持票人提示承兑或者提示付款被拒绝时,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必须出具证明。3、中断时效。一般说来,与普通民事债权相同,诉讼可以中断时效,保全票据权利。
B. 票据法的案例!高手来~~急~~
1、甲不需要承担票据责任,因为其为伪造票据人,不是票据关系的当事人,其不能承担票据责任,但他要承担合同责任。
2、A公司不需要承担票据责任,其是被假冒的一方,不是真实票据关系当事人。
3、乙和丙要承担票据责任,因为票据被伪造后不影响真实签章的效力。
4、丁可以向乙和丙进行追索。
C. 历史上票据大案都有哪些
农行逾39亿票据被偷天换日,震惊了监管层,但让市场人士更担心的是,这些被盗取的票据是否重新贴现抑或被打包成互联网金融产品卖给了普通投资者,套现进入了股票市场。
“太阳底下无新事,类似手法早已有之。”对于农行案件,上海一监管层人士感叹。更大的隐忧是,与此前票据诈骗资金大多用于放贷不同,此次套取的资金是否流入股市成为监管最大隐忧:如果票据贴现资金高杠杆流入股市,可能真的血本无归,而流入股市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又基本无从统计。
中国农业银行1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近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此前的报道提及,这些票据被换成报纸存在了银行保险箱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2月底,金融机构的票据融资规模是45838.1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左右,较2014年底的29232.99亿元,增加了16600多亿元。
而杭州一票据中介人士则认为,真实的民间票据交易规模可能是央行数据的10倍以上,银行票据在票据中介手中可能层层快速倒手,传统的票据中介可能是赚票据贴现的差价,非法的做法则是套取资金放放高利贷抑或进入股市。
正规中介也希望市场良性循环
所谓票据业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实质是一种贷款业务。如A企业需要购买B企业的货物,但资金不够,就可通过到银行存保证金的方式,要求银行开具承兑汇票付款给B企业。承兑汇票最长期限为6个月。在这其中,B企业可能不希望到6个月后才拿到钱,就可到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贴现,提前拿到钱。由此衍生开,票据可能多次转手,变成一种融资工具。
而票据中介,则是在银行之间从事期限错配、贴现等业务公司的俗称。
对于目前风险事件爆发,所有银行骤然收紧票据业务,让正规中介日子也不好过。
上述杭州中介就提到,农行这样的风险事件越早爆发越好,有助于加大违法成本,使得市场良性循环。正规的做法可以用自有资金收票或买断,大一点的中介可以做资金错配,跟银行配合,风险大,收益也大。小的中介就从企业收票,卖给银行或者同行,当天进出赚差价。
但是更令人担心的是票据资金进入股市。
据中信建投证银行业分析师券杨荣分析,通过票据贴现余额与上证指数的对比,两者间有强烈的正相关性,如2010年-2011年票据下滑幅度相对较大,是由于限贷令对贷款总额的限制。
杨荣表示,由于票据融资期限较短,投资资产流动性通常较强。一旦预计监管收紧,这些资产就可能会提前出售。在此情景下,相关违规资金就可能及早平仓脱身或提前卖出相关资产,以收回现金,确保票据融资资金链不断。因此,股市、债市可能面临短期资金外流。
对此,另一票据中介告诉澎湃新闻,2015年确有不少票据融资资金作为场外配资资金进入股市,杠杆最高者甚至达到1:15,配股指的杠杆甚至可能更高(比如10倍资金杠杆,加上期货本身的几倍杠杆)。股市内现在尚有后一批进入市场的资金。
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全面收紧了票据融资,可能会给股市带来蝴蝶效应。
历史上票据大案并不少
农行此次涉案规模达39.15亿元,被媒体称之为最大案件之一,但据公开资料,就在前几年大案并不少。
比如:2010年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101亿元,牵涉多家银行及多个国企高管,全案共形成1883本案卷,为司法史上罕见。并导致齐鲁银行董事长、行长、监事长三把手同时被罢免,这在中国银行业史上都不多见。
齐鲁银行金融诈骗案“曝出是在2010年12月6日,当时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引发的案件。
本案的主角刘济源涉嫌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和诈骗罪,涉案金额101亿元,其中涉嫌诈骗银行100亿元,涉嫌诈骗企业1.3亿元。
“案件的基本原理是:该业务经理与刘济源勾结开具了有瑕疵的存单,将该存单抵押贷款,贷款获得的现金再去存款,循环往复,以此做大存贷款规模。”知情人士介绍,而初始入库的存单可能真实,后经出库再入库的存单就有很大水分。这种手法可以方便银行制造业绩,大规模且长期的操作,必然有银行高层的默许。
最终,刘济源的资金链陷入紧张,成为拆东墙补西墙的资本游戏。在定期存款到期、后续资金未跟上时,刘济源不得不四处协调展期,勉力维持。2010年12月6日,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之后报警,这个骗局终于败露。
该案涉案方法同北农行十分类似。
如果你以为101亿已经是天文数字,更有2012年900亿的萧山“5·14” 票据大案,金额冲破天际,该案是民间票据业务风险的一次引爆,被称为地下“票据经纪”行业的一次洗牌。
一家名为润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萧山企业,它仅仅靠着“一票”生意,非法大肆倒买倒卖“承兑汇票”,赚得盆满钵满。根据警方初步核查,这些窝点总计非法经营额达900余亿元,为近年来发现的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票据贴现案。
这种所谓的票据中介公司,非法从事没有真实贸易的融资性票据流转业务。他们将各种渠道低价收购的票据安到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企业头上,伪造贸易合同,开具虚假发票,制造出相互贸易的假象,以迎合银行合规审查,再从该企业账上周转获得贴现资金,牟取差价,形成事实性的支付结算中介。
D. 票据法的案例分析 很急的~~~
推荐你到两个好地方。就是 中国票据网 和 金融一网。在网站的票据学院里,都有实际的案例,还有分析。其中很多案例来自实际。还有一些是为说明问题而设计的。很好的站。分析很详细。
E. 票据法案例
【1】注明:我的手机上没有提问者最后补充:
“丙的辩护是否合理?一审判决是否合理?丙银行该如何上诉?”这些话。
手机上提问就到“二被告负有连带清偿责任为止。”没有下文。
【2】因此我在手机上做了如下正确回答:
(一)你不是提问,请网友答疑解惑。(二)你不知这个栏目存在意义。
【3】后来提问者补充提问,也是提问过长,提问应该简单扼要。
F. 票据纠纷的诉讼管辖 票据纠纷向哪个法院起诉
票据纠纷,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版事诉讼法》规权定:
第二十五条 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票据权利纠纷案例扩展阅读:
关于票据的无因性及票据无因性的例外
票据关系与其原因关系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牵连。首先,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相分离。票据是无因证券,一经签发,就产生了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与票据的原因相分离,即无论原因关系有效与否,对于票据权利的效力不发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原因关系的无效或缺陷,不影响已发行流通的票据的效力,即票据发行或背书转让等票据行为只要具备法定条件,即可产生有效的票据关系,即使票据的原因关系存在着缺陷,或被解除,或被撤销,但票据关系仍然有
(2)票据债权人行使权利时,无需证明取得票据的原因,一般只以合法持有票据为必要条件;
(3)票据债务人也不得以原因关系的无效或缺陷等事由来对抗非直接当事人的善意持票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G. 票据法案例分析,急!现在就要!
1,宏发公司,B公司要承担票据责任,食品公司不需要。
对伪造人而言,由于票据上没有自己的签章所以不承担票据责任,而在票据上真正签章的人仍对被造的债务人承担票据责任!即,宏发公司,B公司要承担票据责任,而食品公司由于签章是假的其背书转让的票据根本不具有票据权利,所以不需要承担票据责任。
2,不享有!B公司在知道王某以偷窃手段取得票据时仍接受其背书转让,他根本不享有票据权利,所以没有追索权。
H. 票据权利纠纷案件适用什么程序审理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有什么明确规定吗
法院审理案件不以内容决定程序,是根据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等需要选择简易还是普通程序。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
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五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I. 票据法案例分析
丙公司的出票行为、丁公司的承兑行为、D公司的付款行为、乙公司的背书行为、甲公司的持票行为。
甲享有第一次请求权即付款请求权,请求付款人到期付款的权利;第二次请求权即追索权,行使条件为在第一次请求权得不到满足时,向付款人以外的票据债务人(出票人、承兑人、背书人、保证人)要求清偿票据金额及有关费用的权利。
J. 票据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票据诈骗罪的案例分析
案情
被告人郭某,男,宜昌市襄谷物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2001年3月19日上午,被告人郭某持一张票面额人民币3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中国工商银行三峡分行铁路坝办事处(以下简称工行铁办)申请办理贴现手续,并要求银行用电报方式查询汇票真伪。之后,银行通过查询证实该汇票为假。同年3月26日,被告人郭某再次到该银行时被当场抓获归案。
审判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以郭某的行为已构成票据诈骗罪,向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被告人郭某辩称,该汇票是其融资所取得,取得时并不知道汇票是假的。
辩护人认为,郭某在使用300万元的承兑汇票时,并不知道该汇票为假,不具备非法骗取银行资金的主观故意,请求法院对郭某宣告无罪。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认为,郭某明知是伪造汇票而使用,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票据诈骗(未遂)罪。被告及其辩护人关于不明知该汇票是假的等辩护意见没有证据印证,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项、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郭某以票据诈骗(未遂)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5万元。
郭某对一审判决不服,以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理由,上诉至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证据不足,公诉机关在一审庭审中也仅是推理了郭某对汇票系伪造明知的可能性,且基本依据于郭某的供述,本案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达到确实充分,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依法重新组成合议庭,重新开庭审理认为:郭某持伪造的300万元承兑汇票到工行铁办申请办理贴现手续,并要求银行用电报方式查询汇票真伪的事实属实。但公诉机关所提交的证据,不能证实郭某在实施上列行为时,明知该承兑汇票系伪造。郭某当庭辩称其不明知的观点,与公诉机关提供的柳立华帐户查询结果、刘传新的证言相吻合,即可印证其并不明知。本案的重要参与人鲁新超、黄志明、柳立华均没有归案。故本案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郭某的行为构成了票据诈骗罪。经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书面建议,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对郭某票据诈骗一案撤回起诉。
评析
本案在审理的过程中,对于被告人郭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一审法院存在以下几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郭某的行为已构成了票据诈骗罪。其理由是:被告人郭某明知是伪造的汇票而使用,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票据诈骗罪。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郭某犯罪数额巨大,与有关规定不相符,应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郭某在被捕之前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在被捕之后不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不好,应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另一种意见是:郭某的行为不构成票据诈骗罪。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的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为金融票据,包括本票、汇票、支票。2、犯罪的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犯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上须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4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况,公诉机关所提交的证据,不能证实郭某明知300万元的承兑汇票是假的这一事实,即不能证实其主观上明知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理由如下:
第一、公诉机关指控郭某构成该罪的主要证据是其在侦查期间的供述,郭在被逮捕后翻供,对于郭某的口供是采信其在逮捕前的供述,还是采信其被逮捕以后的供述,必须结合其他的间接证据来认证。
第二、对本案的间接证据分析如下:赵锡文、沈呜祥证实2000年8月或9月,郭某与宜昌市东山开发区洽谈投资,双方签订了一份投资意向书。印证郭某与宜昌市东山开发区签订过投资合同。刘传新证实工行铁办以汇票为真将郭某骗到该行的事实。储蓄存款回单、柳立华的身份证复印件及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储蓄交易查询结果,证实2001年3月26日,柳立华的帐户上收款34000元。印证郭某辩称:银行通知其300万元的承兑汇票是真实的,其便给柳立华支付手续费34000元的事实。
第三、本案的参与人鲁新超、黄志明、柳立华均没有归案。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郭某在被逮捕前所作的供述,与本案的其他证据不能形成证据锁链,而本案的三个主要参与人没有归案,故公诉机关指控郭某构成票据诈骗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当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对郭某宣告无罪。
我们认为,一审法院在该案被发还重审后,认定郭某无罪的观点是正确的。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法院:杜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