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离婚诉讼中,庭审笔录重要吗
任何庭审的庭审笔录都非常重要,需要本人签字确认无误。
Ⅱ 起诉离婚,开庭时我委托代理人(表姐),法官让表姐开具社区推荐证明,有什么法律条文依据
你好,离婚案件一般原告应该出庭。即使有诉讼委托代理人原告也应该出庭。如果有特殊情况原告确实不能出庭的,应该有原告签名盖章的书面材料具体说明原告离婚的意愿(主张离婚)和法庭应该允许原告不出庭的正当理由。在法庭准许的条件下才可以不出庭。 如果离婚案件经法庭准许原告不出庭:在必要的情况下法庭会做缺席判决。
Ⅲ 求离婚庭审笔录格式
时间: 地点: 庭
案由: 主审法官: 书记员:
原告: 被告:
Ⅳ 离婚案件原告委托了代理人,庭审时原告是不是必须要到场
原则上讲,开庭是要出庭的,不过,不出庭也要在庭前到法院做个笔录,表明婚姻的态度,是否同意离婚。
更多详细可参考:lvban365
Ⅳ 离婚诉讼中,签阅庭审笔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法院的庭审笔录上签字既是当事人的义务,也是当事人的权利,掌握签阅庭审笔录的技巧将会更好地提高当事人的诉讼技巧。在这里,我们将详细地介绍相关要点。1.阅读庭审笔录时,一定要仔细,逐字阅读。
现在绝大部分法院都已经实施了书记员电脑记录,电脑记录的笔录清晰工整,阅读起来就不会费力气。当然,也有一部分较落后地区的法院仍实行手工记录,这种记录往往字体不工整,甚至有时候读起来也很费工夫。有些当事人因为书记员记录字迹不工整,就不去细看了,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书记员也不能保证其所做的笔录100%的正确,因此,认真审阅庭审笔录是完全必要的。2.阅读笔录时,一般更应着重于自己一方的陈述。
书记员在记录庭审笔录时,双方当事人说的话都会记录。有的当事人在阅读时,认为对方当事人说的话不对时,往往要求书记员更正,其实这是不对的。书记员的任务,就是把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的陈述记录在案,至于任何一方当事人陈述是否属实,是否在胡说八道,书记员都不能更改,而只能是按当事人的陈述进行记录。当事人的陈述,只是证据形式的一种,法官断案不会仅仅依据当事人的陈述定案的,而要结合另一方当事人的陈述以及其它证据材料断案,因此,当事人应着重看自己的陈述与记录是否一致即可。当然,如果当事人在法庭上发表了对另一方有利的言词,而书记员又未记录的,有利方可以提醒书记员予以补记。这个时候,发言方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坚决要求不记,但记或不记就完全取决于主审法官的态度了。3.发现自己的陈述与书记员的记录不一致的,应当要求书记员更正。
因为书记员记录的速度很可能跟不上当事人发言的速度,因此,有时候书记员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记录当事人所说的话。有时,这种理解是符合当事人的原意的,有时,却是理解偏颇甚至曲解了当事人的原意的。因此,对于发现书记员记错的地方,一定要求书记员更正,而不必怕麻烦,或书记员说麻烦就一走了之了。4.笔录更正的地方,一定要签名确认。
如果庭审笔录中有更改或添加的地方,一定要自己签名确认。只有这样变动的地方才能体现是当事人而非书记员的意思表示。有的法院的书记员在变更以后,不要求或忘记让当事人签字确认,这是很危险的。这样非常容易引起后患,若当事人不承认变更的地方是其意思表示,谁是谁非很难说清。5.签字时,要每页都签名确认。
有的法官或书记员只要求当事人只签最后一页,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如果对于前几页不加以确认,就会存在书记员更改前面几页的内容而当事人不知道的可能性,若当事人对其没有签字的页面的记录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表示怀疑,法院也会很有麻烦的。因此,最好每页都签字避免双方无法确定责任。6.重大、复杂的案件,庭审笔录最好保留一份复印件。
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当事人最好将庭审笔录复印一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0条的规定,当事人有权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因此,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当事人将庭审记录进行复印,有利于对庭审过程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掌握。不过,现在的法院在庭审过程中一般都不支持当事人复印案卷,必须要等到判决案卷归档后,方可复印。
Ⅵ 离婚纠纷庭审笔录的协议效力
如果法院根据该协议制作了调解书且双方已签收,那么等于调解书认可了协议的效力;如果没有有效调解书,建设这个协议就不能作为判决书的依据,只能作为参考。
Ⅶ 离婚庭审被告不到庭的庭审笔录
1、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认定难。缺席审理时,由于被告未到庭,法官不能通过听取双方的陈述、辩论并结合双方提供的证据来判断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原告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杜撰一些不实的事实来证明夫妻感情不和,法官仅凭原告的陈述及其提供的证据确实难以判断双方的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2、子女抚养问题处理难。缺席审理时,夫妻双方不能就子女随谁生活及抚养费的承担等问题进行协商。当原告不同意抚养子女时,对公告送达缺席审理的,若判决由原告抚养,而被告又下落不明,对原告来说是不轻的负担,且对原告不公平;若判决由被告抚养,而其又下落不明,这等于一纸空文,子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法院处于两难的境地。
3、财产状况查明难。原告提供的财产情况,可能有遗漏,因为对被告下落不明期间所得的财产,原告不知情,亦无法查清,更不能提供,在这种情况下,财产的分割局限于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所得的财产和被告下落不明期间原告所得的财产;同时可能存在虚假,因为原告为了达到多得财产的目的,可能隐瞒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这种情形如果涉及的财产多、数额大,当被告一旦重新出现,新的财产分割纷争必起无疑。
4、离婚的目的识别难。缺席判决,特别是公告送达而缺席判决的离婚案件,对解除一些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为一些当事人为达到借假离婚而规避法律的目的,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有的夫妻为逃避债务,一方外出,另一方则慌称其下落不明而提出离婚;有的夫妻为规避计划生育,在女方怀孕外出躲避后,男方以女方下落不明为由提出离婚,致使离婚是假,规避法律是真。
5、婚姻案件的调解前置程序落实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从此条文看出,调解是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而被告在下落不明或经传票传唤不到庭应诉的,则不可能进行调解。在这种情况下,案件是否中止审理?如果以被告不到庭无法进行调解为由而无限期地中止案件的审理,这使得那种名存实亡的婚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法院将处于两难的境地。另一种情况,若不中止审理,则又有违反程序之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而该法第一百八十一条又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不得申请再审。”没有经过调解就作出离婚判决,是否违反法定程序?此种情况,如果缺席审理的案件也必须调解,而被告不到庭,没有经过调解就作出离婚判决,当下落不明的被告重新出现,当事人能否申请再审?若此,法院又将处于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