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然已经办了土地使用权证书,且土地局答复此地为潘某使用,个人建议不用申请更正,因为潘某买这块地之前肯定也考虑了该土地所在位置,如果更正的话,与潘某买地的初衷不符;而且就算要更正,潘某也不应该是申请更正的合适主体,因为潘某本来就买的是这块地,既然行政部门都已经进行了确认,潘某就无权申请更正;
2、杨某的权利如果被侵犯,杨某有权在土地局答复后,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土地确权纠纷中行政复议是前置程序,如果对行政复议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最终杨某起诉的话,被告应该是行政机关,因为这属于行政诉讼案件,不属于民事侵权案件。
3、在本案中,潘某不存在过错,首先,潘某购买土地后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是土地权属的证明,行政机关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就证明该土地系使用权人合法所有,如果有误,也是行政机关的错误,何况,发生纠纷后土地局还进行了答复;其次,潘某在本案中属于善意第三人,潘某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正常的买卖行为中被卷入这样的纠纷中,如果让潘某承担责任,显然不公平,也破坏了市场交易安全。
如果杨某的土地使用权证书是真实的,那么本案中最大责任应该是土地管理的行政机关。按道理,如果行政机关已经向杨某颁发了该块土地的使用权证书,那么就不可能在同一土地上再向潘某发放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属于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证书就是证明土地使用权的最终载体,而发放土地使用权证书的权力机关只有土地管理局。
由于现在潘某的房子已经在建,现在拆除房屋显然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最好的办法是土地管理局重新找块土地补偿给杨某。如果本案中李某存在恶意的话,李某也应当向杨某承担部分侵权责任。
『贰』 土地使用权侵权纠纷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诉讼吗
不来可以,应当先调自解。
《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
(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二)土地争议双方协商不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签订权属地界协议书。
(三)协商、调解不成的,按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如属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使用权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区、县级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先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行政调处。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时,才能按规定依照司法程序解决。未经行政调处的法院不予受理。
(七)当事人对有关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叁』 如何区分土地权属争议和土地侵权纠纷
如何区分土地抄权属争袭议和土地侵权纠纷?
一、涵义不同
1、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因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归属引发的争议。
2、土地侵权纠纷,是指有关土地权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纠纷。
包括:侵犯土地所有权引发的纠纷;侵犯土地使用权引发的纠纷;侵犯土地他项权利引发的纠纷。
3、土地权属争议是因土地权属不明导致的纠纷;土地侵权纠纷是在土地权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发生了侵犯土地权利的行为而引起的纠纷。
二、解决的方式不同
1、解决土地侵权纠纷,当事人可以采取行政调处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侵权纠纷不受行政处理后30日的诉讼时效的限制;侵权纠纷中,被侵权人对行政调处不服,应以侵权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2、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应先经过行政处理,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土地权属争议受行政处理后30日诉讼时效的限制;对土地权属争议的政府处理决定不服,应以处理争议的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肆』 土地使用权侵权纠纷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诉讼吗
实际工作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处理办法,首先是村、镇调解,再到县农内村容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时人民法院就会受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你申请仲裁时是免费的,并且都是了解农村情况的人员组成,对维护你的合法权益是有好处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下列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纠纷;(二)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三)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四)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五)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你对照你的纠纷案件,是不是属于法院受理的范围。
『伍』 11年前的土地使用权侵权案件,上诉后没有再审,今天发现案件没有经过政府处理,能不能什么抗诉或者再
你的描述好像不全面不准确,但是大胆猜测,似乎法院没什么问题
『陆』 土地权属争议和土地侵权纠纷的区别
前者是土地权属不明导致的纠纷,后者是在土地权属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版侵犯土地权利行为权而引起的纠纷。
(一)土地侵权纠纷的定义和内涵:
土地侵权纠纷是指在土地权属明确的情况下,因对他人依法取得的土地权利构成侵害而引起的纠纷,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土地他项权利受到侵犯而引起的纠纷。
土地侵权纠纷包括:1、侵犯土地所有权。如超过批准征地数量占用农民土地,构成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侵害;2、侵犯土地使用权。如在他人的土地上建设违章建筑、行政机关非法处分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等;3、侵犯他项权利。如对已设定抵押权的土地进行任意处置,构成对他项权利的侵害等。
(二)土地权属争议的定义和范围:
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因土地权属不明而导致的土地所有权或者土地使用权归属争议。
土地权属争议包括土地所有权纠纷和土地使用权纠纷。
『柒』 土地使用权纠纷有哪些
土地纠纷的实质是土地权属纠纷,即是指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它包括农地、山地、草原、水域等因所有权、使用权受到侵害而引起的争执。权属纠纷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地界不清、土地权属紊乱、政策和体制的变更,以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等。
(一)土改、合作化时留下来的土地权属未定,地界无明显的标志或土地证上规定得不够明确。
(二)公社化时期体制调整,新划地界不清或调整不合理,协议书订得不明确。
(三)因过去无偿占有或平调而变动的土地。
(四)因历年集体搞水利建设、平整土地造成地界变更,土地原有状况或新队之间归并,原有田界铲除,无原始记载,现在恢复乡村原建制无历史依据可查考的土地。
(五)因行政区划变更,原社队之间、社队与国有土地之间因插花地互越地界以致地界不清的土地。
(六)因移民开荒,侵占他队的荒山、荒坡、荒地和原权属不清的公共土地。
(七)因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土地瓜葛问题。
(八)因土地的征用、承包等引起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更而产生的权属争议等。
(九)乡镇集体企业建设用地,由于过去没有具体规定,需要重新给予核定。
(十)乡村公共事业或公益事业占有的土地,过去没有给过补偿,群众后来提出要补偿等问题。
(十一)1950年无偿划拨的荒山、荒坡、荒地等,当时未计算面积,并无规定地界,几经变迁,从而引起地权、地界的争议。
(十二)有的单位征用土地的证据遗失,无据可查,从而引起的土地争议。
(十三)农民使用的宅基地,因地界不清,从而引起的土地争议及城镇个人因地界不清引起的土地权属争议。
(十四)企业与企业之间因土地权属不清引起的土地属争议。
『捌』 什么是土地侵权纠纷
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专
土地纠纷由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属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同时对未经确权的同一块土地各据理由主张权属,根据各方理由难以解决的土地权属矛盾。
主体的多样性,土地所有权的争议发生在国家和集体之间,集体和集体之间;使用权的争议则是发生在国家和集体之间、集体和集体之间。也有发生在国家或集体和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
(8)土地使用权侵权纠纷扩展阅读:
土地纠纷处理标准:
1、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政府处理。
2、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以作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3、协商不成的,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处。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的,可以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也可不经行政调处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玖』 土地使用权争议
土地使用权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这里的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权即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权利。土地使用权的客体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农用地使用权指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土地建设用地指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用于建住宅,称宅基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争议是因土地使用权属归哪一方即权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无论土地性质和用途如何,只要因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权属归属存在争议,就是土地使用权争议,应由人民政府处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是权利人已经依法取得的农用地占有、利用、收益权利遭受他人非法的侵犯而发生的纠纷。认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的前提是:对占有、利用、收益土地的权属归属不存在争议即权属归属明确。即使权利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曾经被有关机关通过登记发证等程序确认,但利害关系人对权属归属提出异议,这类纠纷仍应认定为土地使用权纠纷,由政府处理。归属经处理、复议、诉讼等程序确认。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人民政府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接到决定书30日内,可以乡法院起诉。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直接起诉。
认定是否侵权,前提是确认权利主体既确权。因此,被告只要对诉争土地权属提出异议,应认定土地使用权纠纷,先由政府确权处理。处理程序不是认定和区分案件性质的理由。因为先确定案件性质,再考虑处理程序。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规定,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过程中政府颁发的权属证书作为证据之一,这说明政府已经颁发证书的土地也可能发生权属争议。
因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土地使用权确认在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文件中,被称为土地确权。不论称为如何,实质上都是对土地使用权归属的确认。
土地使用权确认是指在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不明或发生争议时,利害关系人请求有关权利机关 确认土地使用权归属,从而解决土地使用权争议的行为。土地使用权确认请求权由对特定的土地有利害关系人行使,利害关系人不一定是土地使用权人,在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不清或发生争议时,利害关系人可以是任何与特定的土地就土地使用权归属有土地使用权法律关系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他们都可以向有关机关或机构提出土地使用权确认的请求。
土地使用权确认是土地使用权保护的前提,只有通过确认土地使用权,才能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只有在土地使用权归属明确的情形下,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或妨害,土地使用权人既可以直接行使土地使用权请求权,以土地使用权方法进行保护,也可以行使债权请求权,以债权方法进行保护。在土地使用权归属不明或发生归属争议的情况下,首先应通过土地使用权确认,明确土地使用权归属之后,才能确定谁是真正的土地使用权人,才能确定请求权行使的主体。
土地使用权确认的确权主体是行政机关合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拥有行政裁决权,对有关土地权属等争议,依法行使裁决权。对行政机关确权决定不服的,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
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土地使用权归属的确认,二是对土地使用权内容的确认。
确认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就是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即确认对特定的土地享有直接占有和排他权利的权利人,所要确认的权利主体,包括使用权和担保权的权利人。行使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请求权,都是以土地使用权归属确定为前提,如若权利归属不清,行使土地使用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将没有依据。
『拾』 土地侵权纠纷谁处理
个人可以依法或依约定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使用人有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在土地使用权归属不明或发生归属争议时,应通过司法程序确认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的确权主体是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拥有行政裁决权,对有关土地权属等争议,依法行使裁决权。对行政机关确权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