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医疗纠纷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和解所谓和解是没有第三方介入,双方当事人自己协商谈判,对各版自诉讼权利和实权体权利的处分。可分是诉讼前或诉讼中和解。如果是诉讼中和解的,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撤诉后结束诉讼,双方当事人再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着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当事人之间的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3、诉讼民事诉讼是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经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
② 一起从1994年因手术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患者于2010年死亡,现考虑赔偿问题,应如何计算
误工费赔偿标准
“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的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误工费计算方式按患者有无固定收入分为两种。
1、固定收入,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本应按期得到的、却因医疗事故就医造成耽误工作而丧失的工资、奖金、津贴、特殊工种的补助费等合法收入。一般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和工资表为准,奖金以患者上年度的单位人均奖金计算,超过奖金税起征点的以起征点为限。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等私营企业以及财务不健全的有限公司出具的特别是证明患者“固定收入”高于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收入证明,不到单独作为认定依据,须结合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等材料方能认定。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2、无固定收入包括两类人员,一是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村村民;二是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凭证,在医疗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其收入能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包括承包经营户、城乡个体工商户、打工者(散工、短工、临工)、家庭劳动服务人员等。均按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误工日期的认定。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3条“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法医鉴定等认定”的规定,误工日期由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出院后治疗医院出具证明的休养天数两部分组成, 从医疗事故发生的当日开始计算,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均不扣减。治疗终结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院或无相关证明擅自休养的,不予计算误工费。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的,自专家鉴定组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不再计算误工费,即残疾者定残之后不再赔偿误工费。
4、患者依法从事第二职业的,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予以合理赔偿。患者系未成年人等本身无劳动收入而要求赔偿误工费的,不予支持。
5、 离退休人员的误工费计算。对此,国家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部分地方法院的“工作指导意见”中有相关内容。如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受害人是另谋职业的离退休人员,其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区别以下情况处理:法律、政策明确认可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予以赔偿;法律、政策未明确认可,也未明令禁止的,参照原在岗工资标准予以赔偿,但新的收入低于在岗工资的,按照新的收入予以赔偿;违反法律、政策规定而减少的收入,不予赔偿。
6、《条例》规定与最高法院《若干意见》有一定的差异。前者的计算标准已如上所述,而后者是这样规定的:受害人误工费赔偿费用的标准,可以按照受害人的工资标准或者实际收入的数额计算。受害人是承包经营户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其误工费的计算标准,可以参照受害人一定期限内的平均收入酌定。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的赔偿标准高于《条例》规定。由于《条例》仅仅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因此,人民法院在确认该项赔偿额时有可能按照《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进行审理。同时,医院还应注意部分省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此项赔偿额的计算有专门的规定。
7、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收入标准(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
③ 哪个知道医疗纠纷是怎样形式去处理求盼!
医疗纠纷如何处理
(一) 依法处理医疗纠纷 1、区分是否为医疗事故。 2、依靠卫生行政部门协助处理。 3、按法律程序处理。 4、关于医疗纠纷的经济赔偿。
原则: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病历为证据。 依据:专家会诊结论,即:有错则赔偿,无措则劝导。
标准:参照法律标准,专家集体决定,采取攻心策略,达到少赔目的。 谈判方式:法律标准、坚持原则、感情投入、模糊协商、利我价位、适度赔偿。
谈判技巧:心平气和,坚持原则。
处理程序:专家会诊-专家反馈-双方协商-鉴定-诉讼 合法途径:协商-调节-鉴定-民事诉讼 (二)医疗纠纷发生后的处理方法
1、把握好处理医疗纠纷的主动性,不躲避接待,不回避矛盾,组织相关部门接待处理。 遵循“小、慎、快”的原则:
“小” :就是努力将事态程度控制在最小,将知晓范围控制在最小,将伤害程度控制在最小。
“慎” :就是处理纠纷要谨慎,说话要谨慎,表态要谨慎,留有余地,不许愿,不承诺。
“快” :就是要果断、及时,尽快与患方接触,在最短的时间内妥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计价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善处理好,把握主动性和有利时机。既不能久拖不决,又不能急于求成。
2、依法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工作
发生医疗缺陷、隐患、纠纷或医疗事故处理程序: 一是层层报告:当事人→科主任→协调办公室→院领导; 二是封存病历:封存病历资料,严禁涂改、 伪造、隐匿和销毁; 三是封存实物: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不良后果的,也及时对实物进行封存;
四是调查接待:协调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迅速调查、核实,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医务部和院领报导报告,并向病及家属通报、做好解释、劝导工作;
五是讨论处理: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及时向患方反馈。坚持有理有节原则,既理解患方的感情,又不放弃原则。 3、控制好“对话”局面
原则:保持冷静,把握进程,巧妙应对,适当妥协。妥协不是出卖原则,而是在战略制胜前提下的战术妥协。具体为:遇尖刻,忌立即反驳;主动时,忌贪图“全胜”;不能盛气凌人,出语伤人。
战术上要做到:它进我退、它燥我稳、它退我攻、它疲我胜;推出去、拉回来、谈的拢、操胜券。
效果上要达到:让对方在不失颜面的情形中放弃初衷,心悦诚服的接受我方意见。最终目的:向我靠拢 (三)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原则
解决纠纷有4种途径,但大部分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可以说,
医患协商是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方式。 1、 医疗纠纷协商的前提 1)、医患双方均有协商的意愿;
2)、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均达成一致意见。 2、 合法协商的条件 1)、患方合法主体:
一是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代理人; 二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三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者的监护人; 四是死者的合法继承人;
2)医方合法主体:建立医患关系的医疗机构或其法人; 3)协议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 4)协议条款不违背我国法律。 3、无效的协商协议 1)患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
如患者本人为18周岁以上的成人,但协议由其父母签署,且患者不予认可的,则协议无效;
2)医方签约的主体不合法:如协议为医师个人签署;
3)有胁迫、欺诈行为:如医疗机构法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
4)协议内容违背法律:如为获得保险赔偿而虚构医疗纠纷赔偿。
④ 丢了性命的医疗纠纷
中国十大律师排名:
NO.1 郭建梅
LawFirm50专家评语:“12年如一日,不但践行了公益律师的神圣责任,而且让更多人的人认识、理解了公益律师这个职业。”
郭建梅律师,现为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执行主任,2009年9月创办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先后荣获《南风窗》杂志“2005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中国第三届公益事业发展论坛颁发的“公益楷模”奖章、“中国法律界2007十大社会公益人物奖”、美国重要之声组织颁发的“2007全球女性领导者”等奖项。
公益援助领域:妇女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
代表性成果:其领衔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12年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7万多人次,代理案件2000余件,提交法律提案或调研报告70多份。NO.2 佟丽华
LawFirm50专家评语:“他提供的公益法律援助的广度和深度,迄今难以逾越。”
佟丽华律师,现任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主任,担任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先后荣获司法部“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中国保护未成年人十大杰出公民”、 “十大法治人物”、 “第五届中国优秀青年卫士”等。
公益援助领域: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保护等
代表性成果:在佟律师的推动下,2003年5月中华全国律协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佟律师被任命为主任至今。在全国律师协会的支持以及佟律师的努力下,截止现在,全国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他所推动成立的“中国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协作网”成员已经发展到4000 多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律师协作网络;2005年9月8日,创办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年提供援助案件超过1000起,挽回农民工损失超过千万,出版《农民工普法手册》、《谁动了他们的权利——中国农民工维权案例精析》等书籍。
NO.3 陈岳琴
LawFirm50专家评语:“她开启了中国法律硕士的时代,她正在奏响公益律师的时代琴音。”
陈岳琴律师,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陈岳琴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公益事务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
公益援助领域:环境与动物保护、业主维权等
代表性成果:成功阻止北京动物园搬迁案,并促成建设部修改《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商品房小区配建防空地下室确权案,并向国务院和北京市人大提出关于废止相关法律规定的违宪审查建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物权法》草案立法建议;中消协关于阜阳毒奶粉受害者维权方案设计,等。
NO.4 贺海仁
LawFirm50专家评语:“积万众之私,成天下之公,东方公益的意义远大于‘公益’二字。”
贺海仁律师,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主任等。
公益援助领域:公益诉讼等
代表性成果:在电动自行车上书案、黄金荣诉北京铁路局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案、徐志鸣等三名职工诉扬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股权转让批复案等公益案件中担任主要律师。其领衔的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是我国首家公益律师事务所,已经提供数千起法律援助案件,提交立法建议数百件,社会影响深远。
NO.5 孔维钊
LawFirm50专家评语:“他用法律为武器,托起明天的太阳。”
孔维钊律师,安徽震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全国律协未保委副主任、安徽律协未保委主任。先后获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特殊贡献律师、中国十佳维权卫士、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青年律师等。
公益援助领域: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代表性成果:未成年人烟草公益诉讼案件、劣质柴油烧伤男童案件、阜阳劣质奶粉案件、昔日支教明星殷某猥亵男童案件,等。
NO.6 刘丕峰
LawFirm50专家评语:“生而为职工维权,这条路上,他越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刘丕峰律师,博士学位,现任山东舜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山东省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站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 “山东省优秀律师”等荣誉。
公益援助领域:劳动权益保护
代表性成果:王文进等十名农民工拖欠工资纠纷案、湖南籍农民工段海文工伤纠纷案、韩乃花等8名养路工工资纠纷案等;其领衔的山东省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已免费接待电话咨询近万件,接待咨询人数8463人,受理案件328件,为农民工讨薪220万元。
NO.7 吴冬
LawFirm50专家评语:“小诉讼挑大变革,不积跬步,法治何以至千里。”
吴冬律师,现任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上海律协公司法律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律协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专家组成员等。
公益援助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代表性成果:邓维捷诉中国银联、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跨行查询收费案;东芝笔记本电脑欺诈中国消费者集团诉讼案;上海车主状告德国奔驰汽车(BENZ)、宝马汽车(BMW)、英国美洲豹汽车(JAJUAR)、美国别克汽车(BUICK)、澳大利亚霍顿汽车(HOLDEN)等一系列汽车产品质量纠纷案,等。
NO.8 丁强
LawFirm50专家评论:“以时代的精神,担负起中国律师的责任。”
丁强律师,现任江苏扬州尚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江苏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业务委员会主任,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先后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律师、第二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全国未成年保护特殊贡献律师、全国优秀律师、第7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等奖项。
公益援助领域: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代表性成果:“小朱逊药物致聋损害赔偿案”,“小皓天输血感染丙肝案”等。
NO.9 田坤
LawFirm50专家评论:“没有惊天大案,却获得了社区街头每一个老百姓最诚挚的尊敬。”
田坤律师, 现任北京泰福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法律志愿者。荣获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
公益援助领域:普法教育
代表性成果:2004年至今,田坤到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志愿法律咨询,接听咨询电话1200余个,接待面对面咨询100余人次,此外,累计服务12355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时间超过9300分钟。
NO.10 周立太
LawFirm50专家评论:“他在为无数人的权益奔走,我们又能为他的权益做点什么呢?”
周立太律师,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主任。2000年、2001年十大新闻人物及十大风云人物。2003,2004年被司法部,中国残联评为残疾维权先进个人、“公益之星”和第二届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公益援助领域:劳动者权益保护
代表性成果:目前已受理来自于全国的工伤赔偿及劳动争议案件达5000余件,通过一系列的诉讼,创造了中国工伤赔偿假肢更换费的先例,并推进了广东及深圳市的立法;曾代理国内最大工伤赔偿案件刘涛诉深圳金龙毛绒布织造有限公司工伤赔偿案件,获得158万元的赔偿;曾办理的吴雪等56名女工状告深圳市龙岗区坑梓宝洋产业制品厂非法搜身案,使女工获得了赔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祝您好运!
⑤ 医疗纠纷诉讼的绝对时效是几年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有效期为三年。这是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内总则》第一百八容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⑥ 求助一篇,医疗纠纷的议论文2000字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人民日报:医患关系再也“伤不起”
2012-03-27 来源: 人民日报
一起恶性的医患冲突事件,让许多人无法享受周末的轻松。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持刀行凶,致一死三伤。遇害的实习医生刚刚接到香港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
舆论一片唏嘘。骂行凶者丧心病狂者有之,叹医生没有沟通技巧、不谙患者心理者有之,怨医生已成低收入高风险职业者有之,盼医生有尊严地活着者有之,忧未来病无所医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声,让行医者更添痛楚,身心受伤。
尽管我们大力提倡医患和谐,但医患冲突在近年来依然时有所闻,医患关系紧张的忧虑依然挥之难去。“医者父母心”,中国传统曾最受人尊敬、并与人伦至尊父母相提并论的职业,屡屡因冲突事件受伤,令人深思。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总有病重不治者、铤而走险者,也总有缺乏沟通技巧的医者,医患冲突何以在今天令人震惊?这次哈尔滨被杀的医生,和凶手并无直接接触,受伤的医生在替谁挨刀?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积累了不少欠账,而“教育”和“医疗”就是被拖累的两个大户。今年,我们终于有望实现一个承诺近20年的目标——教育投入占GDP的4%。然而,政府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也是一个长期低迷、至今仍未引起重视的指标。2011年,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而发达国家的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为6%—8%,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
投入偏低,造成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城乡与东西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药不分家带来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医药市场监管不力带来的医托作祟、假药横行……这一切恰与国民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温饱之后,健康长寿的欲望激增,求医问药时却殚精竭虑。人命关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将怨气宣泄到了一线临床医生头上。
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水准绝不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反大多数都是医者仁心。对13亿人而言,这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的职业之一。绝大多数医生护士,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支撑着13亿人的健康大业,为了治病救人,他们拿着低工资,“白加黑”地工作,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压力,以及被一些无良同行倒出的、泼向这个职业的污泥浊水,甚至还得挨上虽然个别、却令人痛心的无妄之刀,承受直接伤害。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处于对立的两极,只会两败俱伤。因此,请将手术刀对准制度之弊,请像提升教育投入一样,为提升医疗投入而呼吁努力。
这,才是让医生再不挨刀的治本之策。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实习医生命丧患者刀下医患冲突何时休
来源:青年导报网 2012-3-27
3月23日下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来该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男患者,在看病后因对医生医疗建议不满,手持水果刀闯进医生办公室,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重伤。(03月25日《广州日报》)
又是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造成一死三重伤的恶性伤害事件。3月23日下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来该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男患者,在看病后因对医生医疗建议不满,手持水果刀闯进医生办公室,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重伤,这恐怕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新闻。然而,这样的悲剧却时常是我们的生活中上演,为此,笔者想问:是谁让我们这个社会布满了“戾气”?又是谁让患者走极端将怒火撒在医生的身上?这背后到底是谁惹的祸?是医院、医生太“黑”,逼患者过度防御丧失理性,还是我们的社会风气和医疗体制要需要反思?
说实话,看过这则报道后,只能说是这位患者太不理性了,做出如此非理性的暴行,实在是让人痛心!要知道,你这样针对医生个体的非理性的暴行,只能是挫伤年轻一代医生服务病患的热情,最终受损的还是普通公众,因为咱百姓的健康最终还是要托付给有尊严感的医护人员。但是,如今“医患冲突”事件的频发,总还是事出有因的!曾几何时,在我们的记忆里,医生和病人之间是那么的融洽,而今天,造成年轻医生王浩之死的原因,不仅是患者的极端自私,可以说也是国内医疗体制改革不健全带来的恶果。
针对此案的发生,可以说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任惹的祸。大家也知道,人类在社会的交往中,做任何事情70%靠交流,就更不要说“医患之间”了。如今在医患之间的纠纷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医患缺乏沟通造成的。医生和患者可能就差了那么一句话,这句话可能是一句解释,可能是一句安慰,也可能是一句道歉……然而有很多的医生觉得医学知识很复杂,很难也没必要向患者解释得太清楚。正是由于医患信息间的不对称,再加上一些医生高高在上的态度,让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生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另外,医患冲突还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根源。笔者在网上看到,有专家针对此事的总结:“如今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学技术发展的有限性与患者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诉求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日积月累,才造成今天“医患矛盾”紧张的局面!
其实,医患关系的实质应该是“利益”的共同体,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大家知道,我们到医院看病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但现在医患为何水火不容?多年来“医疗市场化”的体制改革,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把医院推向市场,医生要创收谋利,而病人看病也从以前的“政府全包”变成“自己掏钱”,医患的利益冲突越来越直接,矛盾冲突也就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和监管,让医生不再为创收苦恼,让病人看病基本能报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
由此看来,这次事件的发生,虽说尤其偶然性,但事实上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暴露出社会公德与法律的欠缺,事实上患者不能以牺牲医生的身体来换回自己的利益。同时,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关注当前严峻的医患矛盾和医院工作者严峻的职业环境。院方和患方都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可以维护,院方有正常工作不受干扰的权利,医护人员有身体和健康不受侵犯的权利;患方对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医疗事故的处理规定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但是,不管哪一方都应采取合法的方式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我们在为这28岁年轻的生命逝去感到悲痛的同时,我们的社会是不是需要彻底反思?究竟是谁惹的祸?如今,在这“医患冲突”中,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能否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唤醒社会的良知?医患之间的和谐之风何时能吹到?我们翘首以待……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哈医大医患冲突酿命案65%网友“高兴”怜悯心何在?
2012-03-27 | 来源:福音时报
核心提示:黑龙江某医院发生了一起医患冲突恶性伤害案件。案发后,行凶者自杀未遂,被赶到的警察抓捕当场。消息传出举国震动,主流媒体均对悲剧中逝去的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表示哀悼,亦对该未成年人行凶杀人的行为给予谴责。
(福音时报) 3月23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了一起医患冲突恶性伤害案件:一名年仅17岁未成年患者因不满医生的治疗建议,持刀闯入医生办公室砍人,最终造成1死3重伤的惨烈后果。案发后,行凶者自杀未遂,被赶到的警察抓捕当场。消息传出举国震动,主流媒体均对悲剧中逝去的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表示哀悼,亦对该未成年人行凶杀人的行为给予谴责。
然而主流之下暗藏逆潮,某网调查,6000多人次参与,竟有4000多人次选择“高兴”;23日下午悲剧发生,当晚23点多有网友发帖“应该举国欢庆啊,喝点小酒,放起鞭炮……”而3万多人参与此帖评论,转发量5000多次。
知名节目支持人白岩松对此几欲掉泪,表示“这社会病重了”。
著名音乐人李光平先生对此沉痛地说:“哭吧,没有信仰的社会,让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对生命的尊重、爱与宽恕;只有仇恨、凶狠与残忍!”
诚然当前我国社会在医患冲突中有紧张之处,这是国家和民众都在努力改变的一个事实。只是在本案之中,舆论不当成为扩散仇恨的道具,人之所以为人,就当有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无论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生命,都当有一种本能的敬畏之心。
生命因爱而存在,若是失去了爱,那么我们就算社会再如何的发展完善,人活着什么意义呢?对于失去的年经医生,每一个国民都当秉承良心表达自身的哀伤,这不是一种强加于众的情绪,乃是同为人者的一种同悲之情。缺乏这样的心者,谈何去解决处理其他的现实问题!
古人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对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自有历史来进行最终评议,我们要确信的是都有其解决的时候时期,无须把自我一时的情绪宣泄在个别事件之上以表达自己对整个现实社会的不满,这是非常不明智和不可取的作为。当问题出现,不是情绪表达的时候,而是在信心和爱的层面上,我们的理性要真正发动起来的时候,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并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没有慈悲心的人和社会最终只能走向毁灭与倒退。圣经劝勉世人说:“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圣经·路加福音》6章)”
一网友为此呼吁说:只求主怜悯这世代,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说的他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不是足够让他们知道谁是真理和生命呢?悔改吧,耶稣是神!
2012新作文素材:医患关系
南方日报:没有权利保障,医患都是弱者
洪 丹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患者捅死1人、致伤3人事件,一名前程似锦的实习医生无辜惨死于患者手中。这是一起让人悲哀的事件,但更悲哀的在于,腾讯网转载的此事件新闻报道后面,竟然有4018人次在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占到所有6161投票人次的65%。
很多人都认为把这起事件归结为“医患矛盾”是不正确的。确实,在这起悲剧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当事医生太多的过错,而受伤死亡的医生亦非就诊医生。我们不能排除有些人性格偏执、冲动易怒,恰如那个拿着尖刀胡乱挥斩、完全丧失理智的17岁少年,残忍夺人性命只因为自认为医生“故意刁难”自己。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震惊,如今的医患关系到底对立到了何等地步?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成了紧张医患关系下的牺牲品,实在让人诚惶诚恐。而这种让平常人感到惶恐的新闻,居然成就了某些人心中的“高兴”,幸灾乐祸之情溢于言表,让人震惊!
一些医生收回扣、收红包、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黑幕早已被轮番曝光,莫说一些精神偏执的人容易走向极端,就是普通人来到医院、见着医生,对于医生开出的各种处方用药检查,都总不免作出戒备、以疑惑之心看待。钟南山院士日前公开批评一些医务人员“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网上支持者众。许多医疗纠纷表面上看是患者对就诊医生不满,但实际上已超出对具体医疗人员的意见,他们是对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甚至整个社会体制不满意。于是,那些“没有基本道德底线”的医务人员咎由自取,即便医患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但患者也绝不是傻子,任你摆布;而另外那些心怀医德的医务人员就为这些害群之马的恶行以及整个不完善的医疗制度埋单,甚至付出血的代价,成为“替罪羔羊”。
医患矛盾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双方都“抢着”表明自己是弱势一方。站在专业知识的层面上,医生一方无疑是占领高地的,正因此,一些无良医生才有可能凭借各种大处方大赚昧心钱。这就涉及医生群体自律与他律的问题,包括医生真正济世救人、心怀父母心,主动排除各种金钱利益的干扰;也同样包括监管部门对这种黑暗现象决不姑息,遇一例严厉查处一例,坚决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医疗队伍。目前看来,一些医院与监管部门对于一些“没有道德底线”的医务人员仍然睁只眼闭只眼,放任、纵容甚至同流,大有大贪,小有小贪。
事实上,没有相应的权利保障,医生与患者注定都是体制下的弱者。要做一个有医德的医生,意味着必须恪守清贫、耐住寂寞。在现有体制下,医生的专业能力与知识处于一种被严重低估的状态,因此,一些医生才会耍各种小动作,自甘堕落。除了政府对于医疗系统加大投入以改变现状之外,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医疗流程、医疗事故的鉴定、赔偿都应该有规范的法律体制来保障,而这些同样是政府责任。目前看来,政府所做的仍不足够。但如果任由医患关系紧张,必然导致弱者继续相残,最终结果便是“丛林规则”——谁拥有暴力,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