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散文《风陵渡》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遇杨过误终身。
⑵ 风陵渡口初相遇 一见杨过误终身的意思
现在用来形容对某人一见钟情不能自拔。
原是说郭靖的女儿郭襄在风陵渡口与杨过初次见面,便对杨过一见钟情,但是却是单相思。杨过只喜欢小龙女,所以他们没有结果。但郭襄却用一生守住了这份相思,终其一生都不能释怀,终身未嫁。
出自金庸先生的小说《神雕侠侣》。
风陵渡口初相遇,
一见杨过误终身。
只恨我生君已老,
断肠崖前忆故人。
(2)风陵儿投诉扩展阅读:
杨过与郭襄
郭襄在风陵渡郭襄听到神雕侠事迹,想见杨过。而后史叔刚需要黑龙潭的九尾灵狐治伤,便跟随杨过,帮他们去捕捉。
杨过带郭襄来到黑龙潭遇见了此处主人瑛姑,并说明来意,但瑛姑不答应,一灯和慈恩出现,最后说把在百花谷的周伯通领来才可答应。
而后杨过就带郭襄经过一番波折,把周伯通带来,使周伯通瑛姑二人重逢,瑛姑交出灵狐。
杨过知道了郭襄的身份,并想到十六年前的往事,给郭襄三枚金针说可以帮郭襄实现三个愿望。
郭襄第一个愿望就是想看神雕大侠的相貌,杨过揭开面具后,郭襄被杨过的风貌所倾慕。于是提出第二个愿望希望杨过可以参加自己的十六岁生日,到襄阳相见,杨过在答应后,郭襄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杨过在她十六岁生日之前召集众江湖群豪为其置办生日贺礼;并在其生日当天亲率江湖群豪到场为其祝寿,郭襄对杨过更是敬佩了。那祝寿的烟花与戏台更是将郭襄的心紧系在杨过身上。但郭襄深知杨过与小龙女情深义重,便把爱慕藏于心中,只祝福杨龙夫妇。
后郭襄行走江湖,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希望能与杨过碰面;却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更没能再见一面。
这其间宋亡元兴,花落花开,不知经历了多少人事沧桑。郭襄在四十余岁那年,突然大彻大悟,在峨嵋山绝顶剃度出家,精研武功,其后收门徒,成为武学中峨嵋一派。
⑶ 风陵渡口 由来是什么真实存在过的地名
风陵渡在如今的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风陵渡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郭襄与杨过最初相遇的地方,也是导致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命运开始的地方。
风陵渡地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间一直是黄河的要津。风陵渡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发生过很多战争。
在《神雕侠侣》中的风陵渡,作为郭襄与杨过的初遇之地,给郭襄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就是在风陵渡口,郭襄遇见了她一生的大哥哥,一生的执念。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风陵渡一定是美丽的,迷人的,就如16岁少女的初心萌动,也正是在剧中“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这句话,吸引着无数人前往风陵渡。
风陵渡对于郭襄来说具有很深的意义,甚至在她漫长寻找杨过的半生中,还去过风陵渡,期望在风陵渡口再次遇见大哥哥,就如当年一样,就如金庸先生在书中写的:“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冷月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不见杨过的风陵渡只是徒留寂寞。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下思故人”,就是郭襄一生的写照。追寻半生的她终于顿悟,开创峨眉派,将一生执念放下,不过,风陵渡这个地方依旧是她心底最美的回忆,从她的徒弟风陵师太的名字就能看出,风陵是郭襄亲自取名。
(3)风陵儿投诉扩展阅读
郭襄对着杨过莞尔一笑,说道:“我姓郭,单名一个襄字”。杨过知道了跟在他身后的小姑娘就是郭靖与黄蓉的小女儿郭襄,记得小时候还曾抱过她,怕她遇到困难便给了她三根银针许她三件事。
没想到郭襄立即拿出一根银针说了第一件事就是要见见杨过庐山真面目。杨过觉得这样浪费一根银针,太草率了,郭襄却认为没见过面怎能算认识,这是大事。于是杨过便答应郭襄,揭下了面具。
原著中对杨过的描写为: 剑眉入鬓,凤眼生威,颜如冠玉,五官秀挺,眉目如画,风流儒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五官俊秀,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卓尔不凡的英挺之气。
郭襄是郭靖的小女儿,生性洒脱,不拘一格,结交了许多江湖好友,然而自从在风陵渡口遇到杨过之后,就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断臂的神雕大侠。但知道大哥哥心中只有龙姐姐,便把这份爱埋在心里,直到后来杨过与小龙女隐居,郭襄才发现离开他不行,所以踏遍大江南北去寻。
就是那摘掉面具后的惊鸿一瞥,定格了她的一生韶华。郭襄遍寻杨过无果,于40岁那年建立了峨眉派,还将自己的弟子取名“风陵”,以此怀念杨过。
那天风陵渡口风很大,水里的涟漪折皱了天上的霞光,那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风景;那时我见到了你,和你闪亮的眼睛。
自此便有了“一见杨过误终身”的说法。对于郭襄来说这确实是场劫,终是没有渡过。
⑷ 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的历史由来
【名称由来】
传说之一:
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故称风陵关。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传说之二:
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渡,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 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
“风陵渡”的由来
上午十点,在办公室。
接到哥的一条短信:“我到虎牢关了,所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古人诚不欺我。家中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才想起,前些日子打电话,哥说这周可能去趟甘肃,开越野车去,从济南出发,第一站先在西安驻跸。呵呵,给人感觉,倏忽就到虎牢关下了。
我明白,西北的狞厉,大漠的风光是我们哥俩幼读武侠时一直向往的。哥偿所愿了,呵呵,我代为高兴。从短信中就能看出,他兴致很高。是啊,放马西北,奉调陕甘;黄沙万里,任马由缰。想到这儿,我心胸都为之一畅。于是我发短信和之:“虎牢关前起烽烟,
血色染红半边天。
十万联军难撼动,
赤兔化戟吕奉先。”
谁知他又发短信过来:“虎牢已经不在话下了,今天我要横穿陕北入渭城,西出阳关。可怜无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呵呵,万古豪情溢于言表!我回说:“应畅听一曲阳关三叠,以壮行色”。
中午吃饭时,他又来一条短信:“我准备在潼关吃饭,那里有个镇子大大的有名,就是风陵渡”!我闻言大大惊喜,呵呵,我这网名有来处了。
当时起这个网名是为了纪念《神雕侠侣》中郭襄和杨过初见面的地方就是风陵渡。却不曾想原来这个地方就在潼关,而且哥现在就在那里。愈觉人生际遇,还是玄妙的。想想这些年,一直也没怎么出去转转。越来越觉得旅旅游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访名山大川,观地理人文,也能开阔心胸,畅想历史,觉古今变换之道,思千年浮沉之理。合适的话,就在这个暑假,结三五好友,携游于或江南、或漠北!
又想起熊宝宝扬言暑假要游西藏,曾自荐要鞍前马后,伺候于左右。无奈被“体质太差,没准儿反成累赘”云云拒掉,憾甚!
风陵渡的由来
风陵者, 风后之冢也.风 后:相传是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贤而有才。据《帝王世纪》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明代人王三才在《创建风陵享殿记》中记载,风后辅佐黄帝“纪天周地,造律制裳,刳竹作室,经土设井,……淳化鸟兽,为万世程。鼻祖至今,籍其神泽不衰。”又据《汉书·艺文志》载:风后著有“兵法十三篇,图三卷……”。风后死后,轩辕黄帝把他葬于山西省芮城县城以西35公里处黄河渡口。地随人名,由是称之为“风陵渡”。
⑸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出自哪里
出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原文为,
风陵渡口初相遇,
一见杨过误终身。
只恨我生君已老,
断肠崖前忆故人。
是郭靖的女儿郭襄在风陵渡遇到了杨过后,一见钟情,但是是单相思。杨过只喜欢小龙女,所以他们没有结果。但郭襄却用一生守住了这份相思,终身未嫁。
(5)风陵儿投诉扩展阅读:
《神雕侠侣》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
郭襄,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郭靖和黄蓉的二女儿,与郭破虏是龙凤胎,郭芙的妹妹。外貌又三分像黄蓉,七分似外婆。名字出于父母镇守襄阳城的信念。自打出生起便历经危险,是喝豹奶养大的。她幼年便天真胆大,喜结江湖人士,不存偏见,不拘小节,行事纵性,与外祖父东邪黄药师相类,遂有"小东邪"之称。
十六岁时遇到杨过,杨过送她三枚金针,并为她在丐帮盛会中大办生日,使她终生难忘。郭襄因和家人志向不同,18岁离家出门游历,一生追寻神雕侠未果。少林派觉远大师圆寂之际,模糊地呓语部分《九阳真经》经文,郭襄默记了部分。襄阳城破时,家人殉亡,她持倚天剑逃生。四十岁顿悟出家为尼,终生不嫁。后来成为峨嵋派的创派祖师。
⑹ 郭襄十六那年风凌渡口表达什么意思
对许多金庸迷而言,郭襄可算是最受欢迎的女性角色了,且金庸的小说射雕三部曲中,倚天和神雕中间存留了将近80年间的时间空白,其中关系隐晦微妙,在这缺失的八十年里,分量最重的就是,郭襄的一生沉浮。
郭襄。在搜狗输入法下,打出这两个字,只需要敲击键盘八下,却能柔软地击中许多人的心。
-ONE-
金庸的小说射雕三部曲中,倚天和神雕中间存留了将近80年间的时间空白,其中关系隐晦微妙。
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两部著作有哪些联系?除了朝代更迭,我想简单地从几个人物说起。
1、杨过将此玄铁重剑送给了郭襄。襄阳城破前,郭靖、黄蓉夫妇请高明工匠熔之铸成倚天剑、屠龙刀,并藏《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掌谱》、《武穆遗书》于其中。
2、襄阳城破,郭破虏身死,屠龙刀流入江湖,百年来争夺不断,郭襄则带着倚天剑浪迹天涯。
3、郭襄在四十岁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创下峨嵋一派。她的徒弟是风陵师太,法号为郭襄所取,以纪念第一次在风陵渡口结识杨过。
4、南帝一灯大师的四位弟子渔樵耕读,耕读为武三通和朱子柳,武烈、武青婴是武三通的后人,朱长龄和朱九真是朱子柳的后人,他们两家组成朱武连环庄。在倚天里面,两家人可谓是卑鄙无耻,机关算尽反误了唧唧性命。
5、黄衫女子——杨姐姐在倚天中出现过两次,一次解救丐帮危机,一次教训周芷若做人。留下一句,“钟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多方猜测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后人。
6、《神雕侠侣》的最后,尹克西与潇湘子一起到少林寺盗得《九阳真经》后,将经书缝入随身白猿腹中(后来张无忌掉下山崖,遇到的那只)。看守经书的觉远大师和张三丰师徒二人死死想追,但无果而终。后来觉远大师圆寂之前背诵《九阳真经》,当时在场听到的三个人是张君宝、郭襄和少林的无色禅师,此后百年间,武当、峨嵋和少林三派武功大进,遂成大家。
在此期间,郭靖和黄蓉的白首相依,以玄铁重剑铸造倚天剑和屠龙刀,并藏以绝世武学和武穆遗书。郭破虏子承父业,豪情万丈,坚守襄阳,城破而身死。张三丰一生放荡不羁,履历险奇,杨过和小龙女的飘忽婉转行踪不定,倚天屠龙的辗转流传等等。
当然,在这缺失的八十年里,分量最重的就是,郭襄的一生沉浮。
-TWO-
郭襄出生在武林世家,名门之后。上有大姐郭芙,下有小弟破虏。从小天资聪颖,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压力小,犯错有大姐顶着。
因为有郭芙这个教育的失败品摆在那里,郭靖夫妇既不会对她溺爱,又不会疏于管教。
郭襄是在《神雕侠侣》离结束还有四分之一时才出场,却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全书的第二女主角,甚至比女主角小龙女个性鲜活的多,故此给人印象好的多。
郭襄在十六岁那年就气质非凡,颈挂一串明珠,身着淡绿衣衫。有了她娘的冰雪聪明淘气机灵,也有了他爹的江湖正气心地善良,真是集郭靖黄蓉的优点于一身。
全书也从悲痛中转换为一个明快轻松的节奏,读起来犹如春风拂面,可谓是神来一笔。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说她姐姐郭芙。郭芙绝对是神雕中最惹人嫌的角色,真的是把郭靖黄蓉的缺点给凑齐了,恶心指数远超金轮法王、赵志敬、霍都之徒。
作为一个失败典型,郭大小姐实在是比较成功!因为她并非大奸大恶之徒,做到这样令人生厌的境界,确实得有一番功夫。
但是,全世界都喜欢的郭襄,偏偏她喜欢的杨过不能和她在一块,最后一生未嫁,终老峨眉;
全世界都嫌弃的郭芙,偏偏前有大武小武献殷勤,后有耶律齐的千恩百爱。
故事的一切来源于,十六岁那年,风陵渡口。
酒店里面,郭襄与草莽英雄敞开心胸,把酒言欢,听闻神雕侠的事迹,心生爱慕。就和西山一窟鬼,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后见到了神雕大侠。
郭襄爱上杨过,与现在少女爱上大叔的爱情故事如出一辙。大叔积攒了年龄红利,集阅历、才华、资源于一身,可以说应有尽有。
杨过那时已经是处于一个男人的巅峰时期,名满江湖。
更何况,他还痴情。
这就满足了一个少女关于灵魂伴侣的所有想象。
杨过给了她三根金针,可以满足她三个愿望。
她想都不想就用了两根,只为看杨过的面目和邀请杨过跟自己过生日
在杨过揭下他面具的那一刻,她的青春也就由此定格。
倚天里面也有类似的情节,就是张无忌答应满足赵敏不违背江湖道义的三个要求。
同样是三个愿望,赵敏用它赢得了自己的爱情,郭襄却没有。
若是郭襄以此换取杨过的爱情,她就不是郭襄,杨过若是因此放弃小龙女,接受郭襄,他也不再是杨过。
-THREE-
倚天里有一段:宋青书和灭绝师太拆招,被她在第五招上使一招“黑沼灵狐”,将宋青书的长剑震上了天空。
这一招是峨嵋派祖师郭襄为纪念当年杨过和她同到黑沼捕捉灵狐而创。
那一天,应该是她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杨过拉着小郭襄的手,在黑沼上滑行,就像在雪地里滑雪一样。
然而,十六岁那年的烟花太美,燃尽了此后的二十四年的年华。
积攒了年龄红利的大叔杨过拿出了应有的气场,第一件贺礼,灭蒙古前锋,砍下两千只耳朵;
第二件贺礼,烧蒙古粮草,送上绚烂烟花;第三件贺礼,除去丐帮奸细,承上打狗棒。
这三件礼物,只有杨过做的出来。
仔细一想杨康真是厉害,虽然武功际遇都没有郭靖好,但是连同他儿子一块把郭家弄得是“鸡犬不宁”啊。
哪几个姑娘能够受到了这般大礼?哪怕是个男的,当场也得从了。
自此,小郭襄情根深重。
在蒙古军营中,小郭襄有段独白,碎碎念道:
可惜我迟生了二十年。倘若妈妈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学会了师父的龙象般若功和无上瑜珈密乘,在全真教道观外住了下来,自称大龙女,小杨过在全真教中受师父欺侮,逃到我家里,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会跟我好了。他再遇到小龙女,最多不过拉住她手,给她三枚金针,说道:小妹子,你很可爱,我心里也挺喜欢你。不过我的心已属大龙女了。请你莫怪!你有甚幺事,拿一枚金针来,我一定给你办到。
好像是童言无忌,好像是痴情无比。
有人说,郭襄爱的是那个大叔神雕侠,而不是屌丝杨过。想想,似乎有点道理。
假如郭襄早生二十年,说不定就和郭芙一样无比任性,也去砍掉杨过左臂。
假如郭襄早生二十年,说不定就和杨过青梅竹马,在桃花岛快乐一生。
但是,哪有那么多的假如呢。
-FOUR-
在绝情谷,小郭襄用了第三根金针,求杨过不要轻生。
杨过这时苦等十六年未果,死意已决,纵身一跃。
郭襄几乎想都没想,随他而去。
别人说郭襄仅仅是仰慕也好,年纪轻轻不成熟不理智也好。
我只知道,这种爱,无法归类,没有杂质。
我只知道,郭襄在战乱中见到自己的”情敌“小龙女的时,她说:杨大嫂,你真美。
我们都知道,杨过和郭襄不能也不会在一块,因为杨过等了十六年小龙女最后爱上一个小妹妹,他得被千万的读者问候祖宗十八代,还有郭襄爹妈那一关也不好过。
等等,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可能白头偕老。
但是,我们内心似乎都有点希望,杨过和郭襄能够在一块。
因为,在郭襄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那个对爱情无比执着的自己。
在神雕侠侣的最后,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我本来想,金庸老先生也真是的,加一句“祝你幸福”不就能稍微高兴一点收尾了。
转念一想,谁又真能如此大度?该掉的眼泪,一颗都不能少。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一年襄阳城破了,父母在那惨烈的最后一战中离她而去,弟弟也死了,她彻底在世界上孑然一身。
有个人曾说过,小妹子,你爹妈都是当代大侠,人人都十分敬重,你有甚么事,自也不用我来效劳。但世事多变,祸福难言。你若有不愿跟你爹妈说的缓急之情,要甚么帮手,尽管带个讯来,我自会给你办得妥妥贴贴。
这一句承诺,远比行动重要的多。
所以,她始终也没有去找他。
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凝月冥冥。
终南山在陕西,风陵渡在山西,万花坳疑在山西,绝情谷在湖北。
郭襄开始了浪迹天涯,在二十四年里去了无数次以上的四个地方,此间辗转反侧,不能忘怀。
小东邪郭襄也不负”邪”这个字。
想当年东邪黄岛主带着小黄蓉也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
你敢和他说,唉,你姑娘都这么大了,你一个人也不容易,找个人续续弦吧。
看黄老邪不挑断你的手筋脚筋。
但是他们的“邪”倒是正气盎然,邪的痴情一生。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FIVE-
这世上假如没有辜负就好了,我喜欢你,而你也喜欢我。
四十岁那年,她在峨眉山底下,遇到一个说书人。
他说起一个很老的故事:有两条鱼,生活在大海里,某日,被海水冲到一个浅浅的水沟,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这样才能生存,这叫相濡以沫。
海水最终要漫上来,两条鱼即将分别,最终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不去打扰彼此。这叫相忘于江湖。
郭襄听完大笑而去,听完痛哭一场。
峨嵋山上,白云朵朵,烟熏雾绕。
君应有语,渺万裏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二十四年,少女的容颜已老,青丝也已经熬成白发。
古佛清灯的岁月,从那一刻开始。
在倚天里面,轻描淡写的一句:
俞莲舟道:“恩师(张三丰)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找不到杨大侠,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杨过给她开了个好头,等了小龙女十六年,郭襄则用了二十四年,大彻大悟。
念念不忘,但是二十四年都找不到。真的找不到吗?
我觉得,应该是那句,相见不如怀念吧。
金庸里大情大悲的桥段很多,若论最微妙、最隐晦同时也最让人感叹的,莫过于倚天第二十七章。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郭襄祖师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初读不以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细针刺入心中,隐隐小痛,却移不走,抚不平。
郭襄此生已削发为尼,按道理已经是大彻大悟,不该有世俗之恋。
我想了好久才明白,原来大彻大悟不是将一切抛诸脑后,而是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拿捏自如,举重若轻。
我忽然想到赵敏在张无忌婚礼上说的那句:我偏要勉强。
我想,郭襄也是这般倔强的一个女孩,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了不可能相爱的一个人。
所谓勉强,该是勉而不强。不是所有的爱恋,都要以恋爱收场。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大概如此。
郭襄虽然单恋,虽然终身不嫁,但依然是幸福的。
因为,世界上有种幸福,不是有人把你捧在手心爱你,而是有人值得你全心全意地去爱。
附上一首小诗(转自网络),以此作结。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
小毛驴滴滴答答,
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
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⑺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这句话出自哪里
这两句诗出自于金庸先生所撰写的小说《神雕侠侣》,写的是小说中的人物郭襄,诗的全文如下: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
郭襄,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的人物,也出现在《倚天屠龙记》开端。名字出于父母镇守襄阳的信念,双生兄弟是郭破虏。郭襄秀美豪迈,容貌三分像黄蓉,因处事风格亦正亦邪,江湖人称“小东邪”。
郭襄15岁时遇到杨过,杨过送她三枚金针,并为她在丐帮大会中大办生日宴,使她终生难忘。郭襄18岁离家出门游历,一生追寻神雕侠未果。少林派觉远大师圆寂之际,模糊地呓语部分《九阳神功》经文,郭襄默记了部分。襄阳城破时,家人殉亡,她持倚天剑逃生。40岁顿悟出家为尼,终生不嫁。后在四川创立峨嵋派,传下弟子有风陵师太、灭绝师太、周芷若等人。
(7)风陵儿投诉扩展阅读:
郭襄行走江湖,自北而南,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希望能与杨过碰面,却始终没听到有人说起神雕大侠杨过的近讯,更没能再见一面,这其间宋亡元兴,花落花开,不知经历了多少人事沧桑。郭襄在四十余岁那年,突然大彻大悟,在峨嵋山绝顶剃度出家,精研武功,其后收门徒,成为武学中峨嵋一派。
金庸先生评价郭襄:郭襄看似八面玲珑,有父亲的善良、慷慨、好客,有母亲的机变、俏皮,不依赖父母、结交江湖人士、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歧视身材矮小之人、与动物们都相处甚好、极少生气。她曾被绑上高台,在生与死之间,她选择了不怕死,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