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诉的条件
消费者投诉12315的条件为:
(一)有明确的被诉方; (投诉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的商家信息,如店名、地址、电话等)
(二)有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三)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管辖范围可以分为: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管辖范围涉及:职能和属地两个方面)
(四)消费者因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
拨通12315电话后,如您需投诉或举报,请按工作人员的提示回答问题,如实说出投诉的事实、理由及投诉请求,并说出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和被申诉方的名称、地址、电话。
①应该向消费者协会书面投诉,有些消费者协会也可以接受传真方式的投诉。
②应该有明确的投诉对象,即被投诉方,并提供准确的地址。
③应该有明确的投诉理由,有自己明确的要求,确保事实真实。
④投诉时要提供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凭据的复印件和有关证明材料。
⑤消费者投诉应留下便于联系的地址和电话。
为及时地维护您的合法权益,投诉前应该先通过电话,向所在地消费者协会咨询后,提交书面投诉资料,请求调解。
B. 当有客户投诉时,应立即报告什么
当有客户投诉时,应立即报告什么报告主管部门解决吧。
C. 信访和投诉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信访:政府针对群众反应问题设立的专门机构,群众反映问题专后信访办把问题转属到相关职能部门去解决。
投诉:直接到事件的行政主管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一般情况是上级部门设立信访办,解决下面反馈上来的问题。
2、针对问题不同:
信访:主要是解决依法行政方面的问题。
投诉:主要解决民法涉及的问题,如消费等。
3、含义不同
信访: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 等多种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以反映情况,表达自身意见,吁请解决问题。
投诉是指:权益被侵害者本人对涉案组织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事实,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主张自身权利。投诉人,即为权益被侵害者本人。
4、法律依据不同:
信访法律依据:《信访条例》
投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投诉渠道不同:
信访渠道:信访工作机构(信访局、办)、电子信箱、投诉电话等。举报渠道:政法部门,纪检部门,政府相应职能部门等。
投诉渠道:消费者投诉可以采取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形式进行。
D. 要投诉须符合哪些条件
起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另外,没有仲裁条款,因为仲裁是排斥审判的,即在合同中规定了仲裁机关,就不能到法院去进行审判了!
E. 银监会电话打不通怎么办!投诉即有分期!
手机分期
都是高利贷
不受法律保护
逾期他们就开始发短信
冒充法院、公安局、律师开始吓唬你
不理他就可以
F. 投诉是什么意思
投诉
消费者投诉,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调解,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消费者投诉可以采取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形式进行。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讲清楚以下内容:一是投诉人基本情况。即投诉人的姓名、性别、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二是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即被投诉方名称、地址、电话等。三是购买商品的时间、品牌、产地、规格、数量、价格等。四是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的时间及与经营者交涉的经过等。五是购物凭证、保修卡、约定书复印件等。
受理
消协依法受理下列投诉:
(一)消费者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投诉。
(二)消费者对经营者未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法定义务的投诉。 (三)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而其权益受到损害的投诉。
不受理
消协不受理下列投诉:
(一)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二)没有明确的被诉方;
1、被诉方无法查找
2、被诉方地址不详
(三)经营者事前已向消费者真实地说明商品存在瑕疵等情况;
(四)争议双方达成和解(调解)协议并已履行,且无新理由和相关依据的;
(五)因投资、再生产等需要引发的争议;
(六)消费者提供不出任何必要证据的; 1、商品超出三包期或保质期,被诉方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 2、无购物凭证 3、消费者无法证实权益受到侵害
(七)有关行政部门、仲裁机构或法院已受理、处理的;
(八)法律、法规或政策明确规定应由指定部门处理的;
(九)消费者未按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保管或自行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人身危害的; (十)其他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
管辖
本市各区(县)消费者协会,依据属地管辖原则,接受消费者咨询、投诉。
G. 投诉和举报有什么区别
投诉和举报的区别
1、概念不同
投诉是指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与企业发生争议后,通过电话、书面等形式,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自己权益遭受侵害的事实,请求协助解决争议的行为。
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工商等行政部门反映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举报既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
2、提出者不同
投诉人是认为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消费者;而举报人是发现违法行为的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这种违法行为未必对其自身权益造成了直接侵害。
3、处理依据不同
投诉的处理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等;举报的处理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
4、处理方式不同
投诉的处理方式是“调解”。工商部门在收到投诉后,审核该投诉是否符合受理规定。对于受理的消费争议投诉,工商部门采用调解方式来处理。在工商部门指导下,企业与顾客平等协商,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并就达成共识内容制作调解书;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工商部门将终止调解,并建议顾客与企业通过请求消协等社会组织调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争议。
举报的处理方式是“查处”。工商机关在收到举报材料后,根据核查结果决定是否立案。通过法定调查程序,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最终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处罚、移送、销案等处理结果。
5、投诉“和解”可以撤回
举报“私了”不能撤回
投诉可以撤回。如消费者与企业“和解”后不想投诉了,或对企业就修理、更换、退货、赔偿等事项提出的解决方案表示满意了,都可以撤回投诉。
举报不能撤回。举报人举报后,以来信、来电或其他形式要求“撤回”举报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行政部门仍然会对举报人所反映的案件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查实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即使企业与消费者自行和解,甚至给予高于法律规定额度的补偿,也不能免除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仍然会依法依规对企业做出相应处罚。
6、强制执行力不同
投诉处理中,最终是否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自身意愿,且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举报处理中,查处工作则具有强制力,是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者,履行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定职责,查处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H. 投诉即办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哪些特点
投诉举办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这个快捷的一个特点,因为现在的话呃投诉办理的话他是比以前的要快了很多的,这个也是为了更加的让那个呃人民的意见得到更充实的这个认证才会这么一个设定的。
I. 业主的重要投诉和轻微投诉的区别
1、 公司承诺或合同规定提供的服务没有实施或实施效果有明显差错,经客户多次提出而得不到解决的投诉;
2、 由于公司责任给客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的投诉;
3、 有效投诉在一个月内得不到合理解决的投诉。
一般是指因公司的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有过失而引起的投诉。
一般是指因公司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水平有限给客户造成的生活、工作轻微不便而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改进而较易得到解决或改进的投诉。
1、 重大投诉,当天呈送公司总经理进入处置程序;
重大投诉应当在2日给投诉的客户明确答复,解决时间不宜超过10日。
2、 重要投诉,接待后1小时内转呈工程部进入处置程序;
重要投诉一般在3日内处置完毕,超时需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3、 轻微投诉,不超过2天内或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解决。
轻微投诉一般在2日内或按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处理完毕,超时需经主管经理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