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要件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加害行为
加害行为又称致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做出的致他人的民事权利受到损害的行为。任何一个民事损害事实都与特定的加害行为相联系,亦即民事损害事实都由特定的加害行为所造成。没有加害行为,损害就无从发生。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从表现形式上看,加害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以不作为构成加害行为的,一般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
2.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
损害事实依其性质和内容,可分为财产损害、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三种。
3.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社会现象之间的一种客观联系,学习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即一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发生,则该种现象为原因,后一种现象为结果,这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就称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只有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构成。如果加害人有加害行为,他人也有民事权益受损害的事实,但二者毫不相干,则侵权行为仍不能构成。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是行为人决定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行为人是否有过错直接关系到对其行为性质的认定。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的,为故意。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民事权利受到损害的,为过失。
衡量行为人是否有过失,应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进行确定。
② 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是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回承担民事责答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一)过错责任;(二)无过错责任; (三)公平责任。
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因素, 即:过错、行为不法、损害事实是否是侵权行为 必要构成要件上。侵权行为“要件”应是所有侵权行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当缺少这一条件就不能构成侵权行为时, 才能够称为“要件”, 否则, 就不能称为“要件”。当某一条件仅仅是构成某一类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所有侵权行为中的必要条件时, 这样的条件也不应该作为侵权行为概念的“要件”。
③ “侵权行为”构成的要件是什么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一般侵权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备构成专要件,则构成一般侵属权责任;欠缺任何一个构成要件,都可能会导致一般侵权责任的不构成。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受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影响。在过错责任原则下,需要行为人有过错;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则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无论在哪种归责原则下,都需要有行为、损害事实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三个构成要件。同时,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无论有无过错”,也要建立在过错概念的基础上。
④ 什么是侵权行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构成侵权行为所必须具备版的因素。权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侵权行为才能成立。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
⑤ 一般侵权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要权威些的答案)
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
一、违法行为
二、有损害事实存在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联系
四、主观上有过错。
⑥ 什么是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类型及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
A、侵权行为的概念。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内法权益,依法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
B、侵权行为的分类:
一、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
二、单独侵权与共同侵权;
三、积极侵权与消极侵权。
C、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侵权行为;
2、损害事实;
3、因果关系;
4、主观过错。
⑦ 构成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
构成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1、行为的违法性
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
2、损害事实的存在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
3、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一个损害后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过错根据其类型分为故意与过失。
(7)一般侵权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扩展阅读:
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7、赔礼道歉;
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案例:
有媒体报道,大部分知识产权案件赔偿金额偏低,“赢了官司,丢了市场”的现象普遍存在。要破解这一尴尬局面,就应该从市场价值的角度估算知识产权案赔偿数额,同时对恶意侵权和反复侵权者,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产权,赔偿则是知识产权侵权中承担责任的主要形式。但是赔偿原则和赔偿金额计算方式的不同,所能到达保护知识产权和惩戒侵权的效果就大不一样。现行的“补偿性赔偿”之所以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实际损失额难以计算,二是损失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难以证明,三是知识产权被侵权人的损失往往是长期的,即使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后,仍然继续存在损害。因此亟须确立“惩罚性赔偿”原则,大幅度提高赔偿额度,以达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