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美国侵权法案例

美国侵权法案例

发布时间:2021-04-09 13:40:59

侵权责任法案例解读的目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
杨某某等诉刘某某利用领导关系进行同性间的性猥亵侵犯人身权精神损害赔偿案
——侵权法的保护范围
湖南王跃文诉河北王跃文等侵犯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纠纷
——姓名权的侵权法保护
彭家惠诉《中国故事》杂志社名誉权纠纷案
——名誉权的侵权法保护
刘翔与《精品购物指南》报社、北京精品卓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友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肖像权纠纷上诉案
——肖像权的侵权法保护
南方都市报与刘艳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纠纷案
——隐私权的侵权法保护
丁晓春诉南通市教育局、江苏美术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著作权的侵权法保护
第二节 侵权责任纠纷的法律适用
陆红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纠纷案
——涉外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简某某交通肇事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侵权损害赔偿
徐某某、舒某某诉潘某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一般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关系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一节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构成
李海峰等诉叶集公安分局、安徽电视台等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纠纷案
——过错责任原则及其适用
王保富诉三信律师所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律师执业赔偿责任的认定
刘某与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从化供电分公司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纠纷上诉案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程某某诉许某某狼狗咬人致死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
金某某诉公房使用人舒某某、公房所有人某纸箱厂楼房窗户玻璃坠落致其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
——侵权责任构成中的过错
第二节 数人侵权及责任分担
博内特里公司诉上海梅蒸公司等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
钱某某诉孙某某、周某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
尚景伟诉刘某等三人玩耍中突然发生的损害共同侵权赔偿纠纷案
——共同危险行为的认定与责任承担
李某某诉吴某某、某商场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累积因果关系)
吴文景、张恺逸、吴彩娟诉厦门市康健旅行社有限公司、福建省永春牛姆林旅游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部分因果关系)
第三节 侵权责任的形式
李忠平诉南京艺术学院、江苏振泽律师事务所名誉权侵权纠纷案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刘有祥诉洛阳铁路分局洛阳列车段、长沙铁路总公司郴州车务段铁路旅客运输人身伤亡赔偿纠纷案
——侵害生命权的损害赔偿范围
高淳县民政局诉王昌胜、吕芳、天安保险江苏分公司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被侵权人死亡时赔偿权利人的确定
黔江区永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与被上诉人黔江区民族医院、黔江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侵害财产权的损害赔偿范围
贾国宇诉北京国际气雾剂有限公司、龙口市厨房配套设备用具厂、北京市海淀区春海餐厅人身损害赔偿案
——侵害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朱杭诉长阔出租汽车公司、付建启赔偿纠纷案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胜利油田胜华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李英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见义勇为者的补偿请求权
李萍、龚念诉五月花公司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
——公平责任的适用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朱永胜诉世平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过失相抵规则的适用与效力
宁某某诉某有限公司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过失相抵能力
罗倩诉奥士达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不可抗力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诉吴金艳故意伤害案
——正当防卫的民事法律后果
田宝志诉北京青龙缝纫制品有限公司紧急避险损害赔偿案
——紧急避险的民事法律后果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马旭诉李颖、梁淦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时的责任主体
宫某某、肖某某诉应某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职务侵权时赔偿义务人的确定
福州市人民检察院诉彭崧故意杀人案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丧失意识或失去控制的情况下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
毛某某诉某公交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职务侵权中的转承责任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与张继停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劳务派遣中的职务侵权责任
周开凤等诉宜昌县建设局人身损害赔偿案
——定作人对承揽人所受损害的赔偿责任
刘明诉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二处第八工程公司、罗友敏工伤赔偿案
——工伤事故的责任主体
张静诉俞凌风网络环境中侵犯名誉权纠纷案
——网络侵权的责任主体
王菲诉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名誉权、隐私权纠纷案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
王利毅、张丽霞诉上海银河宾馆赔偿纠纷案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性质
李彬诉陆仙芹、陆选凤、朱海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经营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
叶某某诉某中学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性质
周某某诉某初级中学、瞿某某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学校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
第五章 产品责任
武某诉贝亲株式会社等产品责任纠纷案
——产品责任的构成
荆某某、张某某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赔偿主体
陈梅金、林德鑫诉日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损害赔偿纠纷案
——产品责任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周庆安诉王家元、李淑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分担
罗伦富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处理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与李学兵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借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主体
李珍诉马绍献等肇事大货车车主、肇事司机及雇主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
——机动车已转让但未过户时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
林某某诉中保公司某市支公司等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
——盗用他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赔偿主体
第七章 医疗损害赔偿
曾某某诉某中心医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
徐某某诉某肿瘤医院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的赔偿责任
方金凯诉同安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医疗过失的认定
李继莲等诉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医疗过失的推定
徐某某诉某中心医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张某某诉某血站输血感染丙肝医疗纠纷案
——因输血造成患者损害的责任承担
吕某某诉某宾馆、某医院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医疗美容损害赔偿责任
第八章 环境污染责任
杨凌诉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处、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
——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
广西合浦西场永鑫糖业有限公司与苏充均等海域渔业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环境污染责任中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等与瞿伟荣等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环境共同侵权的责任分担
第九章 高度危险责任
梁某某诉某县气象局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占有、使用高度危险物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
贾锡杰诉山东黄河工程局等人身损害赔偿案
——从事高度危险活动的侵权责任
史桂金等诉北京铁路分局北京西水电段等案
——未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的责任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陈某某诉罗某荣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吴兵等与赵秀英等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陈星星诉如皋市如城镇邓元小学、如皋市人民公园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案
——动物园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第十一章 物件损害责任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与苑凯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
——工作物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孔祥启诉李立等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案
——堆放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重庆烟灰缸伤人案
——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殷某某诉某市政管理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后记

❷ 比较知名的商标侵权的案例有哪些

时间:2010年—2012年
案情: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凉茶第一罐,“王老吉”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但是,这奇迹中间却夹杂着两家公司的恩怨。从2010年开始,广药集团与加多宝之间就展开了“王老吉”的商标之争。
结果:北京一中院就鸿道有限公司(加多宝)提出的撤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2012年5月9日作出的仲裁裁决的申请作出裁定,驳回鸿道集团提出的撤销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40号仲裁裁决的申请。该裁定为终审裁定,暂时为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画上了句号。
时间:2012年—2015年
案情:乔丹和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乔丹体育自2012年以来官司不断,同年10月,飞人乔丹向商评委提出争议申请,认为乔丹体育注册上述商标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指的诚实信用原则;2015年初乔丹再次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中国乔丹体育公司撤销关于“QIAODAN”、“侨丹”、“乔丹王”在内的多个争议商标。
结果: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耗时三年,迎来终审判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78起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中的32起做出了终审判决:二审维持原判,驳回了迈克尔·乔丹撤销乔丹体育争议商标注册的上诉请求,保持乔丹体育争议商标的注册。
时间:2015年
案情:2004 年,周某买下了一个注册于 1996 年、名为“百伦”的商标,随后又注册了包括“新百伦”在内的一系列联合商标,并在 2008 年拿到“新百伦”商标的批准。而早年曾以“纽巴伦”为名在国内进行宣传的New Balance,因为其 2006 年成立的上海公司名为新百伦,便开始使用“新百伦”作为中文名,于是拥有中文商标的企业向广州中院提起侵权诉讼。
结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商标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该院认为,美国New Balance公司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册商标“新百伦”,构成对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侵犯,须赔偿对方9800万元。

❸ 国外新闻侵权案例+分析

年11月8日,中国第八个记者节。在这一天来临之际,全国很多地方会以各种形式为记者这个职业举行活动。为这个职业祝贺,代表着人们对这个职业的认可,代表着这个职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在鲜花掌声之中,全国的记者们内心是兴奋的,他们为这个职业感到自豪。但继续思索下去的话,记者们的自豪来之不易。在自豪的背后,是记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决心。

一名记者如何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一方面依赖其自身的修养,还有赖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和社会整体的关注。

从法律制度建设而言,如何确定新闻侵权的标准,如何界定记者的法律主体地位,如何完善目前新闻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规定等等;从基本素质培养而言,如何建立记者的道德长效培训机制和业务技能培训机制,关乎记者个体素养的提升和保持;从机制建设而言,如何彻底分离经营与采访,关乎记者的生存环境;从社会关注度而言,被采访对象如何认识正当的采访要求,关乎记者的职业氛围。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记者这个群体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特殊作用,他们也感觉到民众的热切期待和国家的重视,有关部门也正在为这个职业的法律环境建设做着不懈努力。

在第八个记者节到来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律顾问、资深媒体人徐迅,指导学生完成了对700例新闻侵权案例的分析和论证。根据分析结果,她告诉本报记者,涉及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并承担民事责任的案例占最大比例,其中有5个案例涉嫌诽谤罪和侵害他人商品信誉罪,并最终获刑,获得实刑即有期徒刑的只有一例,其他均以剥夺政治权利或罚金等附加刑形式出现。

可以说,这些案例给记者职业涂上了一层灰影,但徐迅认为,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让从事记者职业的人们明白,自己面临的最大“法律雷区”在哪里,并借前车之鉴,自律自省。

侵害他人名誉权成为最大雷区

当前还有极少报道中,使用这样的词汇———禽兽。当一个记者发现比如教师强奸女学生、养父强奸养女等新闻线索时,就在前面挂上“禽兽”二字,以表示义愤填膺的情绪。也因此,在发生的诸多新闻侵权的案例当中,类似于写上“禽兽”等侮辱他人人格的案例,占了很大比重。

徐迅说:“我总结新闻侵权就四个字:侮辱和失实。人格尊严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在民法中包括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和信用权,侵犯其中任何一项权利,都可能构成新闻侵权。”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文章中的侮辱性言辞越来越少。但是诸如“禽兽”这样的用语还是时有发生。徐迅根据研究举例说,媒体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或者所谓“坏人”的描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大致有:“恶棍、流氓、娼妓、骗子、疯子、暴徒、强盗、奴才、走狗、歹徒、无赖、吸血鬼、大草包、无耻之徒、色狼等等”。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第二个行为就是失实报道,这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新闻侵权形式之一。在总结大量案例后,徐迅分析认为,失实报道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虚假报道、基本内容失实、大部分内容失实、部分内容失实和主体错误报道等几种类型。

在这些失实报道中,虚假报道的危害程度最大。

比如,某媒体曾经采访体操运动员刘璇的母亲,在配发的照片下标注照片上的人物为刘璇的母亲和父亲。随后,刘璇母亲起诉了这家媒体,因为照片上与她合影的人,根本不是刘璇的父亲。徐迅说:“像类似的案例,有的虚假报道甚至是对人全面的否定和伤害”。
隐私权是什么?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隐私权可以分为法定的和酌定的。法定的隐私包括住宅、邮电通讯、婚姻状况、两性关系、伤痛疾病、收养秘密、个人储蓄、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及私人的单项资料、艾滋病等。学界普遍观点认为,隐私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的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作为媒体记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对未成年人健康、犯罪等信息的披露。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得更为详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除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报道中应当注意以外,徐迅认为,记者采访中经常应用的两种方式:暗访和偷拍,它们最大的法律陷阱就是隐私权的问题。因为暗访和偷拍剥夺了被采访人对于个人信息的决定权和控制权。

徐迅也认为,隐私不是不可以披露,但征求当事人同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原则。

踏进“雷区”就要付出代价,除了民事责任,比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责任形式以外,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徐迅说:“根据我国已有案例,与记者密切相关的两种罪名是:诽谤罪和侵犯他人商业信誉罪”。

在她搜集的案例中,有5起案件,媒体记者或者作者承担了刑事责任。其中一起涉嫌诽谤罪,最终被法院判决诽谤罪,两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和一年半。还有一起,是今年8月12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

职务犯罪等形态成为第三大“雷区”

湖南师范大学知名新闻学学者魏剑美和记者出身的知名律师周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记者是否拥有权力”这个话题,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记者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实质上是一种公民权利的体现,是“权利”而不是“权力”。

然而,他们也并不否认,现实中,媒体、记者对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的应用,又蒙上了一种“权力”的特征。而一旦出现了“权力”的特征,对于极少数职业道德差的媒体从业人员来讲,就可能借此寻租。

寻租者东窗事发后,往往要面对“受贿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指控,而身陷囹圄。虽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律顾问徐迅认为,这两种罪名和记者本身职业没有特征性的联系,因为它们更多指向公务人员和其他非记者的社会普通主体,但是,她也并不否认,这两种罪名,目前而言,在记者的队伍里呈高发状态。

在网络上搜索“记者”、“敲诈勒索”两个关键词,绝大部分是假冒记者犯下的罪行。但是其中也不乏真正的媒体记者。

比如,近日,在北京朝阳区法院,某报记者熊某和原同事茅某因敲诈勒索罪,被一审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据检察机关指控,熊某在某报担任记者期间,曾以报道负面新闻相要挟,索要钱款,两次累计达到40万元。本案因当事人不服,正在上诉期间。

而若在网络点击“记者”、“受贿罪”两个关键词,也不乏案例。比如,今年4月份,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某报原浙江记者站站长孟某作出二审判决:孟某犯受贿罪,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判决书表述,新闻媒体履行的是国家赋予的对社会的舆论监督权,媒体舆论监督权是一种公共权力,孟某作为新闻媒体的记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向被批评报道的有关单位索取财物,符合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❹ 一道国际司法案例

要写清楚是国际私法,而不是国际司法!

1,本案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管辖权的确定:

正确确定管辖权,有利于判决的域外承认和执行.根据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事条约>>的条约,采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民事诉讼的管辖权.本案中原告应该到被告中国某国际旅行的住所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本案涉及的第二个问题是适用法律: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46条规定:侵权行为的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略)本案适用的显然是侵权行为地中国的法律.

3,本案涉及的第三个问题是是否构成侵权:

根据我们民法通则的规定中国某国际旅行社属于违约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4,好几年没看国际私法了,都忘光了,可能帮不了你,顺便答一下..........

❺ 一个美国侵权责任法的案例

美国有个老太太在给她的宠物猫洗完澡以后,突发奇想把猫咪放进微波专炉烘干,属结果猫死了。老太太悲痛欲绝将制造商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没在说明书中警告不能把猫咪放进微波炉,结果法庭判决支持。有口难言的制造商只好在他们已十分冗长的说明书中又加一条:本产品仅用于食品加热,请不要将猫咪放入其内。

❻ 美国侵权法重述 第二版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侵权法重述:纲要》是2006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肯尼斯·S·亚伯拉罕,阿尔伯特·C·泰特,许传玺等。该书主要有研究院特别编制的案例总结,以及对人、物等的侵权行为进行了相关解释和介绍。

❼ 美国冲突法案例评析

贝科克诉杰克逊案( Babcock v. Jackson, 1963)是美国纽约州上诉法院富德法官在1963年审理的一起案件。1960年9月16日(星期五),住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城的威廉·杰克逊夫妇邀请了也住在该城的乔治亚·贝科克小姐和她的几个朋友一起乘坐杰克逊夫妇的汽车前往加拿大度周末。当杰克逊先生驾驶着汽车来到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时,他显然是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汽车冲下公路撞在路边的一堵墙上,贝科克小姐因此受了重伤。她回到纽约州以后便对杰克逊先生提起诉讼,指控他在驾驶汽车时的过失行为。根据事故发生时有效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法律规定,“除为了盈利的商业性运载乘客以外,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者对乘坐在车内的任何人由于身体受伤所遭受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以至死亡不负责任”。但纽约州的法律却规定,在这种情形下,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员要负一定的责任。被告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主张侵权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要求法院适用安大略省法律的,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初审法院的法官支持被告的主张,原告不服,提出上诉,在上诉法院审理过程中,富德法官指出,“贝科克案”中的问题非常明确:是应当适用侵权地法即安大略省法律,还是应当适用同本案有其他联系的纽约州法律这个问题的确定关系到贝科克小姐能否得到补偿的问题。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来看这个案件,其法律选择问题颇为简单。因为依照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第 384条的规定,由侵权案件导致产生的实体法权利与义务,按侵权地法律解决。在“贝科克案”中,这个侵权地既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那么当然也就该适用安大略省的法律。但是,富德法官却根据已经出现的对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的批判指出,传统国际私法所赖以生存的既得权理论,忽视了侵权地以外的州对解决同一案件所具有的利益,富德法官在阐明其观点时,列举了他在1954年审理的“奥廷诉奥廷案”这一判例。他指出,在“奥廷案”中,法院采用了“重力中心地”或“关系聚集地”的理论,并用这个理论替代了传统国际私法中的缔约地或履行地等标准而作为法律适用的根据。富德又指出,经过大量的判例分析,证明使用这种新的国际私法理论能够使每个案件都达到公正、正义和最佳的结果。最后,上诉法院适用了纽约州的法律,撤销原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

❽ 谁能跟我详细的介绍下美国的法律

美国法律:
(Survey of the law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法来源于英国法,又根据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作了较多的改变。美国建国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联邦宪法,但联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体系。联邦除在国防、外交和州际商业等方面外,无统一的立法权;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权基本上属于各州。
宪法的特点
①按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建立总统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国会分参众两院,为最高立法机关。两者现在都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为100名,各州不论大小,一律两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现固定为435名。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有分歧时组成两院联席会议解决。国会主要职权为立法、修改宪法和进行弹劲等,以及专由参议院行使的批准条约和审议重要官员的任命。总统任期4年,主要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提名候选人,经普选产生的选举人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兼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三军统帅。国会只能按弹劾程序,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参议院审理通过,方得罢免总统。总统有否决两院通过的法案的权力;但如两院再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法律即有效。美国最高法院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9名终身法官组成,审判独立。
②联邦与州分权较复杂。各州均有其宪法与法律,但应符合联邦宪法。联邦的权力主要在外交、国防、货币、联邦预算、全国性财经政策、国际贸易和州际商业方面,至于卫生、教育、福利和税收等,各州都享有较大权力。
③法院享有司法复议权,可以受理对联邦和各州立法、行政法规和行政措施违宪的控告。这是从19世纪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例肇始的。
④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特别是诉讼权利的保障,有较详细的规定。

❾ 美国证明商标侵权案例有哪些

商标一旦遭到不法分子的假冒、仿冒侵权,可能对自己公司的声誉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产生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进行商标维权非常必要。商标维权一般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工商举报,要求对侵权者进行行政处罚;二是司法起诉,通过法院判决,要求侵权者进行赔偿。由于工商举报通常只对侵权人惩罚而不赔偿受害公司。因此企业遇到商标侵权的时候,通常选择司法救济,弥补遭假冒、仿冒带来的损失。那么提起商标侵权诉讼时,应该提交哪些证据材料呢?根据司法实践经验,上海商标律师徐智达认为,在商标侵权诉讼中,证据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权利证据:用以证明权利人对商标享有专用权或商标许可使用权
(1)商标注册人起诉的,应当提交证明其商标权真实有效的文件,包括商标注册证。
(2)被商标许可人等利害关系人起诉的,应提交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在商标局备案的材料及商标注册证复印件。未经备案的应当提交商标注册人的证明,或者证明其享有权利的其他证据。
(3)商标财产权利的继承人起诉的,应当提交已经继承或者正在继承的证据材料。
此外,上述三类人还要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或企业的基本信息,以证明个人或公司就是商标权利证明上的权利人。
(4)如果商标是驰名商标、著名品牌或中华老字号等享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商品,还要提供驰名商标认定材料、著名品牌证明或中华老字号的证明材料等证据。
(5)权利人商品的销售情况、广告宣传情况等资料,以证明权利人的商标权一直在使用中。二、侵权证据:用以证明侵权人已经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商标权的行为。(1)侵权的商品实物(2)购买侵权商品的发票(3)公证了购买侵权商品过程的公证书三、赔偿证据:用以证明其提出的赔偿数额有事实依据。原告应当提交能证明其提出的赔偿数额的证据。一般分为两种:(1)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的证据。(2)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的证据。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的发票(如鉴定费、公证费、律师费、工商查档费等等)等证据。由于在实践中,权利人很难直接举证损失金额或者侵权人的非法获益,所以赔偿数额一般都由法院进行裁定。

❿ 美国的法律

1、美国《侵权行为法(第二次)重述》规定:

阅读全文

与美国侵权法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