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噪音扰民的法律依据
噪声扰民可以报案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1)噪音侵权证据扩展阅读
噪音扰民的起诉
噪音扰民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扰民是一个行为后果为定义的违法行为。只要产生的噪声烦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产生噪音扰民的违法事实。
《噪声法》对噪音扰民行为并没有提出声响一定要达到多少分贝才构成噪音扰民的必要条件。起诉噪音扰民需有能够证明噪音存在的证据,比如证人证言、录音、当事人陈述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Ⅱ 因噪音污染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提供哪些证据
2006年4月,胡某购买了5千瓦空调1台,并将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北卧室窗户下沿的外墙上。古稀之年的刘老伯夫妇住在楼下的北卧室,一个有糖尿病、高血压,一个有心脏病,这空调启动时的噪音让他们不堪忍受。去年12月,刘家告上法庭,要求拆除这两台空调室外机,并索赔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经检测,法院认定5千瓦空调外机启动时的噪声确给刘老伯夫妇造成影响,应予拆除。至于精神损失赔偿,因缺乏证据,法院不予支持。
依法分析
法院判令胡某拆除空调室外机,是基于胡某的行为给刘老伯夫妇造成了妨碍。而精神损害,是指精神利益受损。通常认为,非财产上的损害或精神损害,以精神痛苦为主,也包括肉体上的痛苦。精神痛苦主要表现为忧虑、绝望、怨愤、失意、悲伤、缺乏生趣等。
刘老伯所主张的精神损失赔偿未得到法院支持,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刘老伯未能证明其主张受到的精神损害与胡某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2)即使刘老伯证明了第一点,但未能对“证实的精神损害”通过证据加以证明。受害人接受心理咨询的事实、心理学家或医生的诊断等通常能够作为证明受害人存在精神损害以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技巧提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Ⅲ 噪音怎么取证
故意制造噪声噪声扰民的可以通过邻居证明(声音大影响生活)、录音证明(声音难听),街道商业噪声可以向城管和公安举报,其他恶意噪声向公安部门举报。
环境客观噪声如城镇区域环境达不到噪声敏感区控制标准、建筑、工业噪声难以忍受的,必须由环境检测门鉴定取证。
普通百姓通常以侵权责任追究来展开诉讼及取证,若能与环境组织取得联系可直接展开黄静污染诉讼及取证。
Ⅳ 起诉楼上住户扰民,如何收集证据。
本方提出某一主张,应当由相应的证据加以证实,既然告邻居扰民,那就收集并固定其扰民的证据,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也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固定证据,因为警方出警记录本身这是极好的证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条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第七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Ⅳ 起诉噪音扰民,应该如何取证。
可以用以下方法采证:
1、收集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
2、以笔录方式收集你邻居的“证人证言”,需要有签名以及时期。
3、与主要负责人理论时录下录音资料。
4、专业鉴定委员会噪音的鉴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5)噪音侵权证据扩展阅读:
噪音扰民取证难?南京警方率先使用噪音测量仪
噪音扰民让不少人头疼,也是警方接到的一大投诉热点。为解决这个难题,南京栖霞警方在全省率先使用处置生活噪音警情的新设备——声学与振动测量仪,现场采集噪音数据,依法对噪音制造者进行处理。
迈皋桥派出所民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对于噪音制造者,警方会采取先劝导再警告最后处罚的方式。栖霞警方表示,从以往的口头劝说到现在的让数据说话,让报警人和被举报人能更形象而直观的理解。
Ⅵ 楼上噪声扰民怎样取证。
你可以从三个方面取证:
第一,对噪音进行直接录音;
第二、在交涉过程中对双方对话进行录音(固定对方承认制造噪音的证据);
第三、请物业出具证明。
第四、最有可能的证据是找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噪音监测,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第一条(GB 22337—2008 )证明其超标,然后去起诉他。不过费用相当高,测噪声的费用一晚上得上千,而赔偿很可能很有限,很可能是测一天赔偿一天,赔偿的费用不够监测的费用。
(6)噪音侵权证据扩展阅读:
取证时,应该注意分贝是否达到噪声标准,以下为具体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四篇
4.1 0 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 0 类标准 5dB 执行。
4.2 1 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4.3 2 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4 3 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5 4 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Ⅶ 进行噪音污染维权应怎样收集噪声证据
有三个办法,一是自行购买检测仪,进行检测,这样很难让对方信服。二是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个是最权威及法律效力最强的证据,但时间长,费用高,可能要几千到几万元的鉴定费用。三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找当地的环境监测站进行检测,但他们未必会接受个人的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