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质量法的41条和侵权法中41条的区别
一、《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回外的其他财产(答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区别
两条法条都规定的是产品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的并且造成损害时,生产者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前者法条与后者法条的区别在于前者跟强调了生产者除了要承担因产品缺陷而导致的人身损害和产品本身的财产损失以外,还要承担其产品缺陷造成的其他财产损失。
此外,前者法条还明确规定了生产者的免责事由。
2. 侵权责任和侵权行为的区别。希望能够附有权威的注释
1,侵权责任是由侵权行为引起的,有侵权行为,不是必须要承担侵权责任;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则必是有侵权行为。
2,侵权行为的程度决定侵权责任的大小。多人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时,经其责任大小来确定赔偿责任。
3,《侵权行为法》规定: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3. 谈一谈民法通则的侵权行为过错归责与无过错规则的区别
所谓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的过错是侵权责任的必备条件的归责回原则。民法通则第答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重申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归责原则,它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以过错为要件的,过错便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要件。
注意: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原则上适用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根据法律规定均应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几种无过错责任: 产品缺陷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违规饲养动物的责任、饲养违禁动物的责任
4. 侵权责任与违法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若无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就不会产生侵权责任。在现代社会,“不侵害他人”是任何一个民事主体所应遵守的普遍性义务,没有合法依据或者法律授权,不得损害他人的民事权益,否则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里的违法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在多数情况下,行为人都是因为对他人的民事权益实施了积极的加害行为而承担侵权责任,比如殴打某人,盗窃某人财物,侵犯某人的著作权等。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侵权责任大部分是因为行为人的作为而产生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行为人负有积极保护他人的义务,此时行为人的不作为也有可能产生侵权责任。比如,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就属于不作为产生的侵权责任。不作为侵权是行为人应当履行某种法定作为义务而未履行该义务而产生的,若没有法定作为义务,行为人的不作为并不构成侵权。这种法定作为义务可能是某一法律明确规定的,可能是某人先前的危险行为产生的,还可能是基于当事人约定而产生的,等等。
侵权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范畴要比侵权行为宽泛,包括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而民事违法行为又包括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简称侵权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简称违约行为;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的行为,即既不属于侵权又不属于违约的其他民事违法行为,如取得不当得利有义务返还而不返还,又如接受遗赠而又不履行遗嘱所附义务等。供参考。
5. 想问一下,美国的侵权法与其刑法的区别
适用刑法和适用侵权法不发生冲突。
如果侵权程度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那加害人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是同时需要适用刑法的。
如果侵权不严重,那就单独由侵权法来调整即可。
6. 《关于人民法院申理劳动争议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和《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的区别是什么
一般来讲商标侵权分为了三个类型,商标使用侵权,商标销售侵权,和商标内标识侵权。容
您这边,建议您补充问题呢。
但是一般情况下,维权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1.发送律师函。
一封,简单,准确,事实性强,逻辑正确的律师函,可以向对方描述清楚对方侵权的事实,以及您这边的要求,这封律师函具有法律上的证明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现实中的警示作用。
2.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商标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侵犯商标注册专用权的行为,是法律赋予其的一项重要职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这项法定职责,这一点在法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
您这边可以到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请求其依法查处该侵权行为,并责令其停止侵权,如果被告不履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3.向人民法院提出商标侵权诉讼
民事诉讼是商标权人在商标遭受侵权后,最后的一项维权救济措施。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侵权人停止侵权并解决权利人被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的补偿问题。
这三项是基本的措施,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些投诉也可以在互联网进行,这一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 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区别
就简单地来说,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采取法律禁止和违背常人理解的善良风俗的行为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民事侵权行为是通过法律禁止或违背善良风俗的行为来侵害别人的利益。
8. 侵权责任法与新出台的民法典之间的区别
建议去网上搜集对比资料。有的是了现在。
9. 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区别
根据归责原则的不同,可以将侵权版行权为划分为一般侵权和特殊侵权,一般侵权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特殊侵权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及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必须有法律作出特别规定。概括起来,两者主要有如下区别:第一,构成要件不同。一般侵权必须同时具备过错、加害行为、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特殊侵权不需要以过错要件为要件或者法律直接推定侵权人存在过错由其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第二,是否以法律的特别规定为前提不同。一般侵权不需要法律进行单独特别规定,而后者必须有法律单独特别规定为前提。第三,适用的归责原则不同。这也是划分两者的标准。一般侵权适用过错归责原则。特殊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10. 辨析题: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提供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
说法是错误的。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的提供劳务一方致人损害以及自己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与责任 劳务关系,是指一方提供劳务服务,对方依照约定支付报酬而建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劳务关系由《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调整,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劳务关系"与"承揽关系"不同,劳务关系中一方交付的是劳动,承揽关系中一方交付的是劳动成果,定做人与承揽人之间不存在劳务关系。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35 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劳务一方仅指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合伙等的雇员因工作发生的纠纷,应当适用用人单位的规定处理。接受劳务一方仅对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因为不能适用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故根据劳务提供方和劳务接受方的过错来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