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假广告侵权的表现方式有哪些
(1)知情权,公平合理的原则
(3)消费者应该先去找商家协商,不成就找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用法律手段惩治商家,因为忍气吞声的结果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受害
2. 虚假广告侵权的民事责任是如何的
虚假广告的行为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商品推荐者。
1、广告主
《广告法》第3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已经确立了虚假广告广告主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2、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
我国《广告法》第38条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从《广告法》第38条的规定来看,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然经营、发布虚假广告,实质上是一种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广告推荐者
我国广告法38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确定了社会团体和组织作为虚假广告推荐者时,应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没有规定自然人特别是名人作为虚假广告推荐者时应承担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不论是自然人还是团体组织,在担任广告推荐者这一角色中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因而法律不应给予不同对待。
二、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1、赔偿损失与范围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此规定可以看作是对虚假广告行为赔偿数额的明确规定。但是此种规定显然有不合理之出。
首先,虚假广告侵犯的权利人并非只有消费者,也可能是竞争者或者其他人。
其次,消费者因虚假广告而受到的损失未必就小于购买商品或服务费用的一倍。
因此,我国在虚假广告的赔偿问题上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应当扩大适用范围,明确责任主体,适当提高赔偿数额。
2、停止侵害
虚假广告行为是一种持续侵权行为,因而广告一旦被认定为虚假广告,则应该禁止继续发布。
3、返还财产、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等其它方式
虚假广告的发布通常伴随着支付行为,不排除返还财产的适用。当受害人有特殊需要时,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不应排除此种方式的适用。
3. 虚假广告的民事诉讼
一般需要产生实际损失才能提起侵权诉讼,损失即可成为诉求。
4. 去年全国查虚假违法广告案2.3万件是怎么回事
中新网3月21日电,国家工商总局21日在其官网发布《2016年全国工商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报告》称,2016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消费侵权案件6.5万件,案值4.84亿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2.3万件,罚没款约5.6亿元;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8万余件,涉案金额3.5亿余元,移送司法机关203件。
(二)依法规范服务领域经营行为。一是强化消费侵权案件查办力度。2016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消费侵权案件6.5万件,案值4.84亿元。
二是组织开展消费侵权案件督查。督促各地开展消费侵权案查办、案件督查协办以及联动执法。
三是积极推进全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系统和全国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数据库的推广应用工作,为消费预警和监管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三)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一是反垄断执法再上新台阶。2016年,工商总局对利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共处罚款6.68亿元。新授权省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涉嫌垄断行为案件15件,结案15件。
二是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10月底,各地共立案1267件,结案585件,案值19亿,罚没金额1.67亿元,退赔多收费用及减少消费者、经营者损失4.7亿元。
三是持续加强直销监管执法工作。继续加大直销许可协助审批力度。优化投诉举报办理,全年共处理举报、咨询电话约1000余次,网络公众留言130余件。
(四)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一是保持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高压态势。2016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2.3万件,罚没款约5.6亿元。
二是集中整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广告和不良广告。部署开展了清理整治含有“特供”“专供”国家机关等内容广告专项行动和不良广告专项行动。
三是会同人民银行等16个部门联合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
四是强化互联网广告监测监管。委托浙江省工商局建立了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该中心已于2016年9月1日试运行。五是基本完成广告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
(五)开展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工商总局印发《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地按照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原则,重拳整治网络市场乱象。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网上检查网站、网店191.8万个次,实地检查网站、网店经营者26.7万个次,删除违法商品信息66918条,责令整改网站19455个次,提请关闭网站3183个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23896个次,查处违法案件13391件,其中,移送公安机关198件。
(六)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一是大力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2016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2.8万余件,涉案金额3.5亿余元,移送司法机关203件。
二是严厉打击网上滥用、冒用、伪造涉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为。山西、宁夏、黑龙江等地分别开展了对“汾酒”“中宁枸杞”“五常大米”等品牌线上线下集中整治行动,立案调查相关违法案件237件。
三是积极推进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组织各地集中查处侵犯“峨眉牌”注册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保护柴油机出口企业合法权益。
四是推动在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深入开展商标区域执法协作。
五是积极推进注册商标维权联系人信息库建设。
六是推进商标数据库开放,完善商标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七是积极协调、配合做好北京冬奥会及北京世园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公示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有774.65万户企业通过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即时信息1751.52万条,公示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9.84%。
二是启用全国统一的经营异常名录数据库。截至2016年底,全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511.70万户,有69.71万户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三是积极开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154亿条,其他部门累计向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16.2亿条。配合最高人民法院限制“老赖”担任公司各类职务共计71084人次。
四是扎实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一张网”的版图基本覆盖全国。
5. 名人做虚假广告应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应该界复定以下概念,这里讨制论的应该“明星做广告”应该是指明星作为广告中的演员和形象代表出现,而不是明星作为广告的发布者、经营者、广告主。
2、明星做广告,要不要承担责任,我认为一般不需要承担责任。因为广告中的明星只是一个演员,所有的内容是由广告的发布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等共同策划的,演员并未参与策划,演员只是一个表演者,只是把他人策划的内容表演出来,在其不知道广告内容虚假的情况下,不应该承担责任,而应该由广告的策划者(广告的发布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等)依法承担责任。所以,广告法也只规定了广告的发布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需要承担责任,而没有规定广告中的表演人员也要承担责任。
3、如果演员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广内容告是虚假的,明知广告发布后是欺骗消费者,那么演员就存在侵权的主观过错,依法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4、至于如何追究责任,消费者可以起诉演员承担连带责任。立法也可以规定,有关部门可以对演员进行处罚。
6. 虚假广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睢庇搿巴V蛊湟滴瘛钡墓娑ㄎ
7. 因虚假广告购买了物品,发现名不附实,可以向生产商提起侵权诉讼吗
这个情况一般打不赢.
1:他们说你人为损坏是正确的.
2:信号好坏这个是个人判断,很难做为一个证据(除非质量实在太差,跟价格实在不符,这个才行) 要不315也帮不了你的.
3:可起诉 赢面很小. 再说电视购物的,都是有一定经验跟法律基础,很难搞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