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股权确认纠纷证据

股权确认纠纷证据

发布时间:2021-04-03 21:11:50

『壹』 股权确认纠纷:我公司入股时以在岗人员为条件,当时我在岗,但当时出资人不是我(出资人不在岗).

法律上你们两个的关系是委托或者信托的关系,当然这是根据你的说法得出的结论。如果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上述两种关系的话,你们之间就成为借款关系。因此股权的确认,需要具体看双方是否认可以及双方的协议内容。

如果需要律师介入,网络中输入“吴国平律师的网站”,在个人网站中可以查到详细的联系方式,请提前预约!

『贰』 股权确认纠纷时效是多久

您好,
我国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确认之诉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诉讼时效适用一般的诉讼时效,是3年。
股东资格确认诉讼的审查标准问题
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分期缴纳出资,实行分期缴纳出资的,股东虽未出资,公司可以成立,没有出资仍可取得股东资格。即股东出资和股东资格可以分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又规定了公司股东瑕疵出资的民事责任,进一步明确如果符合股东资格及股权的外观形式,即使股东违反出资义务,也应确认股东资格。
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三条同时规定,当事人之间对股权归属发生争议,一方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享有股权的,应当证明以下事实之一:已经依法向公司出资或者认缴出资,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已经受让或者以其他形式继受公司股权,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依据该条规定,当股权归属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应当提供取得股权的实质性证据,证明已经依法向公司出资或者认缴出资。即通过出资、认缴出资方式或者受让方式依法原始取得或者继受取得股权。
根据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前述规定精神,公司股东取得完整股东资格和股东权利,必须符合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是出资,形式要件是对股东出资的记载和证明,即公司章程记载、股东名册记载、工商部门登记。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不仅仅发生在公司股东与股东或者股东与公司之间,在公司债权人要求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之外的其他民事责任时,也必须对当事人是否具有公司股东资格进行确认。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强调股权取得的形式要件的意义在于对公司股东之外的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对于公司内部关系而言,实际出资是股东对公司最重要的义务。因此,对于股东资格确认诉讼,首先应当区分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性质是属于公司内部法律关系还是公司股东与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间的公司外部法律关系,然后确定相应的审查标准:在诉讼涉及股东与公司之外第三人之间的外部关系上,应贯彻外观主义原则,保护外部善意第三人因合理信赖公司章程的签署、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公司股东名册的记载而作出的行为效力;在公司股东之间因股权归属产生争议时,应注重股权取得的实质要件,即是否实际出资,是否持有出资证明书,是否行使并享有股东权利。

『叁』 如何运用证据认定股东资格

公司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最为活跃的主体。司法实践中,与公司有关的大量纠纷最终都可归结到股东资格的确认这一基础性权利之上。对认定股东资格的各种证据及其效力,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由于公司法在对外利益上贯彻的是“重程序、重交易效率和安全”的司法理念,而在对内利益上贯彻的是“重实质公平、诚实信用”的司法理念,所以,针对不同的争议诉求,各种形式的证据在一定范围内均能发挥不同程度的证明力,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一、工商登记
依据公司法,公司自注册登记时成立,但目前立法未对工商登记的法律效力进行规定。一般认为,工商登记作为行政管理手段,具有向善意第三人公示股东资格的证权功能,而无创设股东资格的民事效力,即便登记有瑕疵,第三人仍有理由信赖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并要求登记股东按登记内容对外承担责任。但由于工商登记不具有民事设权功能,故不应仅以未进行变更登记为由,直接否认股东实质资格。
二、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发起人或股东真实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公司“自治宪章”,不仅对内具有最高效力,而且一经登记形成公示,对外也有极高效力。按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必须在章程上记载股东的姓名和名称,此为章程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如缺失则直接否定章程效力,同时,在发生股权转让改变股东时,亦须变更公司章程。故以签署章程作为股东资格确认的法定标准,不仅合理且便于操作。
三、股东名册
股东名册的目的在于调整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内部关系,并不调整公司和外部第三人的关系。同时,股东名册是一种“表面化”的证据,不能等同于股东实质性的股权所有权。故记载于其上的股东一般情形下可确认其股东资格,但确有相反证据予以否定的情形除外。
四、股东出资
实际出资是股东对公司最重要的义务,是确认股权的创设性要件。但是否实际出资并不是确认股东资格的决定性条件。因为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股东不按规定缴纳认缴的出资时,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在出资评估不实、虚假出资等“掺水出资”情形时,股东应当对公司承担差额补缴责任,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故不出资或瑕疵出资的股东首先承担的是违约责任或行政处罚,不能直接否定股东资格。但最终不能补缴出资的,可以采取除名等救济措施,消灭股东资格。
综上,笔者认为,当股权争议发生在公司内部时,应优先根据实质证据如股东出资或实际享有股东权利等认定。如争议涉及公司外部关系时,则应优先根据形式证据如工商登记、公司章程或股东名册认定,以维护交易效率和安全。(文/本站编辑)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全文

与股权确认纠纷证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
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 浏览:706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范本 浏览:281
马鞍山市政府王晓焱 浏览:176
vn猪年限定 浏览:90
马鞍山金苹果驾校 浏览:324
软件使用权合作协议 浏览:123
七日杀75创造模式 浏览:905
潍坊高新区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浏览:455
马鞍山深蓝光电 浏览:699
06岁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