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日企在中国的劳动纠纷数据~~~~~~~~我把所有的分数都拿出来了,请大家帮帮忙
这个估计没有人能解答了,这个官方的数据,而且还不知道准不准的。但是相对而言吧,日企在中国还算听话的,中规中矩的,一般不惹什么乱子的,也能按中国法律执行各项工资工时要求的。另外他们在中国大都是电子行业的,那个行业本来相对就守法一些的。 纠纷肯定有,但是要数据,只能问问劳动部门了。
『贰』 劳动纠纷该怎么处理呢
您好,可抄以要求赔偿。建议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必要时可以向法院起诉。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叁』 国内的日企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吗
一般外企不会违法解除,如果发生可以到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
『肆』 在日本发生劳动纠纷应该去哪里投诉
研修生発生劳动纠纷应该去弁理研修机构投诉。
但不知你们是不是去之前说好的?如果是去日本研修前就说好的话、投诉可能有难度。
原来日本有外国人法律所规定的最低工资、但最近都没有了、只要和日本的新人一様即可了。
『伍』 日企违反劳动法投诉劳动局有用吗
凡是在中国境内企业都应该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所以只要有证,劳动者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都是有效行为。
根据《劳动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一百零五条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陆』 关于企业和员工劳动纠纷的问题请专业人士帮忙
1、劳动合同法本企业工作年限规定是从签订劳动合同开始的,根据你说的2012.4.1与你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到今年10月份(3年6个月19天),实际补偿金额应为4年,不过你们把与之前与甲公司签订合同的时间(2007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19日,8年10个月19天)都计算在内,也就是9年的时间,应补偿9个月。
2、医疗期的计算,(假设你们认定其本单位工作年限是8年)要看你们当地是否有相关的法规,当地有,按照当地法规执行,如无,按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执行。这里该员工实际工作年限(不是本单位工作年限)达到10年,医疗期9个月。
3、该员工计算结果和你们计算结果主要争议点实际在2004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开始与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并派到甲公司工作时间是否计算在本公司工作时间内。从法律上劳动仲裁不会支持把这段时间计算在你公司工作时间内的,但是仲裁有时候会和稀泥,让你认了这段时间,到时候坚持不承认就行了。
2007年1月1日劳动合同从劳务派遣公司转签到甲公司,2004.1.1-2006.12.31在劳派工作时间不应该计入甲公司工作年限,虽然在甲公司上班,但劳动关系是认定在劳派公司的。
『柒』 员工因劳动纠纷起诉公司至法院,公司一方会有哪些顾忌,会对公司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如果是起诉到法院,复公司的企制业信息公示上会记录被起诉的记录。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下列企业信息:
(一)注册登记、备案信息;
(二)动产抵押登记信息;
(三)股权出质登记信息;
(四)行政处罚信息;
(五)其他依法应当公示的信息。
前款规定的企业信息应当自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
如果不是到法院起诉,只是劳动纠纷仲裁,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捌』 劳动纠纷产生之日如何界定
【1】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
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仲裁时效不是60日,
而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年内。
【3】有仲裁时效中止一说。具体纠纷要具体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