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矛盾纠纷接访制度

矛盾纠纷接访制度

发布时间:2024-10-31 21:52:31

㈠ 检察机关带案下访制度都有哪些规定

就全国检察系统而言,最高检尚无统一的规定,各地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对于带案下访的案件,原则上有:信访人员长期越级上访,信访问题难以解决的;信访人员申请前往其所在地的;信访人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以及其他需要带案下访的。


一、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人民检察院《带案下访工作规定》

为更好地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办理信访案件,根据有关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院领导根据案件的需要,实行带案下访,定期巡访,累计每年下访次数不少于12次.

(二)需带案下访的案件包括:

1.信访人员长期越级上访,信访问题难以解决的;

2.信访人员申请前往其所在地的;

3.信访人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

4.其他需要带案下访的。

(三)带案下访应当解决的问题:

1. 剖析信访人上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合法合理合情地回应其诉求,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2. 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信访人进行司法救助。

3. 对其它涉法涉诉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尽力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带案下访应注意的问题:

1、轻车简从;

2.不影响信访人及其他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3.注意保护信访人隐私、名誉等合法权益。

二、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民检察院九项措施促进带案下访巡访工作

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规范带案下访巡访工作,眉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就如何开展好带案下访寻访工作,不断寻求新办法,探究新机制,从九个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带案下访寻访工作:

(一)是实行下访巡访分工负责制,对各乡镇、社区实行定人定点包干、定期下访巡访。

(二)是以各乡镇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和“驻镇检察工作室”为窗口,设立带案下访巡访工作联系点,建立下访巡访工作网络。

(三)是建立带案下访巡访联席会议制度,阶段性地对下访巡访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

(四)是明确下访巡访工作重点,密切关注与民生紧密相关行业和领域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类犯罪案件线索。

(五)是建立法律服务指导和送法巡访活动机制,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制宣传活动,扩大检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六)是落实涉检信访办案工作制度,拓展群众举报途径,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认真落实检察长接待制、点名预约制、重大疑难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首办责任制和“三个百分百”等信访工作制度。

(七)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联合接访处置机制。对涉检信访案件实行带案下访,对下访巡访中受理的初信初访,及时办理。对可能引发集体访、告急访、越级访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已经检察机关处理的信访案件,开展跟踪回访。主动接受上级指导、检查和监督,加强与党委、人大、政府在信访信息上的联系和重大信访案件的联动联防。

(八)是建立打击犯罪与信访动态分析研判机制。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的信访动态,积极开展分析研判工作。

(九)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检察干警因工作失职、作风粗暴、方法简单、超越或滥用职权等不负责任行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引发越级上访或发生重大集体上访的,严格按规定追究责任。

㈡ 杭州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便捷、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和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指通过和解、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途径,构建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多元化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第三条本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完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机制,畅通和规范公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以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为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源头。第四条本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合协调、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

(二)尊重当事人意愿;

(三)不违背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尊重公序良俗;

(四)和解、调解优先;

(五)预防和化解相结合,注重源头治理。第五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有关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做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建设和经费保障,组织协调和督促相关工作部门落实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职责。第六条各级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新闻媒体等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知识,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第七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对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八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各级行政机关作出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的重大决策,应当事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纠纷的事项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加强研判和预警,依法妥善处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定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市、区、县(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定期对职责范围内的社会矛盾纠纷进行排查。第九条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平台,按照规定的权限承担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社会风险研判分析等职责,开展接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服务等活动,实施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仲裁机构等单位因履行职责需要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平台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区、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保障。第十条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依法履行行政复议相关职责;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培育和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单位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第十一条信访工作机构应当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事项,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办理与其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途径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指导、督促和协调有关单位依法开展信访工作。第十二条公安、民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林业、卫生健康、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教育、医疗保障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开展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建立相关领域的调解组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㈢ 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一、建立1+X立体化解格局。为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应建立以法院为主,农村基层调解组织、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和行政执法单位参与的1+X立体化调解格局,让诉讼调解与基层民调调解、行业调解、行政机关调解相对接,构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立体化解格局,让社会矛盾无论到任何环节都能及时化解,防止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和大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1+X立体化解格局不仅能化解民事纠纷;也可以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调解,达成民事赔偿协议,促使被告人能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使双方仇恨予以化解,也使得被告人能够得到从轻处罚;还可以参与到行政诉讼之中,达成行政赔偿协议,消除官民之间的矛盾。为此,建立1+X立体化解格局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石,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

二、建立多元调解化解机制。很多案件的息诉难表面上看是当事人不服从裁判、不执行裁判,深层次的原因是当事人思想上的疙瘩没有解开,纠纷引起的不满情绪没有被化解,甚至由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意见转化为对法院的不满。为此,法院坚持调解优先,建立多元调解化解机制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应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把调解作为首要结案方式,通过引导当事人平等自愿自主解决纠纷,体现当事人双方的共同意志,在调解的过程中逐渐化解当事人恩怨,最终实现案结事了。其次充分发挥已构建的“1+x”立体调解格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调解组织、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和行政执法单位的作用,加大调解力度,倾情调解。第 三,把调解工作贯彻在立案、审理、执行各个阶段,进行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判前判后调解、巡回调解、执行和解,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成当事人和解,确保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

三、建立案件质量全方位检测机制。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是矛盾纠纷是否彻底化解的核心,是群众息诉罢访的关键。为此,法院应建立案件质量全方位检测机制。首先是对于有可能调解的案件,想尽一切办法、尽全力进行调解,对于调解不成的及时判决。第二,为确保案件质量,所有判决案件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共同对案件进行号脉把关,综合考虑纠纷发生的原因、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细致、合法、合情、合理的做出判决,确保判决公平、公正,减少执行压力,确保当事人权益的实现。第三,对已审结案件进行案件质量大评查,查出问题及时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案件质量,才能确保司法公正,才能确保矛盾化解的质量和效果。

四、建立信息大畅通机制。为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抓早、抓小,必须建立信息大畅通机制,只有信息畅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一是建立院长接待日制度。遇事找领导是群众的正常心理,为畅通民意沟通渠道,确保群众能当面向领导反映情况,法院每天应由一名院领导在信访接待大厅进行联合接访。领导亲自接待群众,亲自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亲自批办和处理反映事项,建立了群众与院长之间的“绿色通道”,群众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想法、什么时间要求见院长都能如愿实现,避免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二是建立耐心听诉制度。许多矛盾纠纷解决起来本身并不困难,但在矛盾纠纷初解决时,个别庭室不重视,处理干警态度不端正,不能认真听取意见,不善于做思想工作,就案办案,机械办案,不能使当事人服气,从而引发其不满情绪,导致要求越来越高,怨气越来越大。为此,法院干警必须耐心听取群众的诉说,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才能为化解纠纷掌握第一手资料。从院长到一般干警要做到:不分场合,不论身份,不限次数,只要群众来院,不管他们情绪多么激动,都要耐下心来热情接待。一方面,让来访者敞开胸怀,尽情倾诉,一次倾诉不完,下次还来,下次说不透彻,三次再说,直到苦水倒尽,怨气全无。另一方面,院领导和接待干警跟来院群众交心、交谈、交底,把话说在当面,对诉求答复在当时,有问题解决在当场,赢得群众信任,取得群众理解,博得群众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建立矛盾排查和及时化解制度。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及早排查出社会矛盾,并及时化解,以防止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对矛盾纠纷排查要做到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相结合。在排查矛盾纠纷时要全方位、拉网式进行排查,横到底、纵到边、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建立台帐,制定化解措施,确定包案领导和包案责任人,因案施策、因人而异、及时化解。

五、建立联动化解机制。为从源头上避免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节约司法资源,防止大量的案件涌入法院,使法官精审疑难案件,打造案件精品,可建立联动化解机制,以减少群众的诉累和负担。一是建立暂缓立案社会法庭调解制度。在立案接待时,将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愿意的案件,征得当事人同意,暂缓立案,交社会法庭进行调解处理。“社会法庭”吸纳群众威望高、热心公益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力量为“社会法官”,他们充分利用社情民意、伦理道德和民间智慧,在解决相邻关系、婚姻家庭、赡养等矛盾纠纷上经验丰富,方法切实管用,人民群众容易接受。二是建立提前介入化解制度。对于没有进入到法院的案件,经过多方调解化解不了有可能诉至法院的社会矛盾,法院可以提前介入,对于民事案件可邀请双方信任的人员进行调解,对于行政案件,可召开行政联席会议,共同调解。

六、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使社会矛盾纠纷不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法院应在立案、审理、执行时,对案件均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考虑该案是否会引起不安定因素,是否会影响社会稳定,是否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问题的发生,切实把稳定风险降至最低。对有社会稳定风险的案件和敏感性案件,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确保社会稳定。

总之,如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大家要共同研究的长期课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力求人民群众满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㈣ 浅谈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委书记韩正明在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全县农牧村工作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当前全县工作都要体现‘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不动摇,一手抓稳定不放松”。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如何履行第一责任,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进行调研,矛盾纠纷逐年呈上升趋势,总结近几年排查调处各种形式的矛盾纠纷,最有效的途经就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制度,创新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综合运用经济、教育、行政、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调整利益关系,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的对策和建议是:一、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创新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长效机制(一)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防范工作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十项制度》,建立受理登记、按期办结报告制度,力求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早解决,防治漏调失控,造成矛盾激化。(二)全力做好边界稳定工作。要牢固树立“边界稳则全乡稳,边界安则全乡安”的思想,着重实行周边关系联谊、工作联动、情报联通、矛盾纠纷联调、治安联防、文化联办、责任联究等“七大工作机制”,依法妥善调处涉及边界及其它生产生活的矛盾纠纷,确保边界和谐稳定。(三)建好六项工作制度。一是要建立定期研究制度。对今后涉及到边界、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草原土地水事、邻里团结、家庭矛盾纠纷、农牧民打工工资拖欠等方面影响乡村稳定的问题都要进行预测分析,研究防范措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定期排查和挂牌督办制度。村级要坚持每月、乡级要每季度召开一次治安形势分析暨重点矛盾纠纷交办会,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层层挂牌督办。三是要建立公开接访制度。乡村每周确定一名领导实行公开接访,公开接待来访群众、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从而形成上下畅通的信访渠道。四是要建立民情访视和信息报告制度。村干部、驻村干部和综治信息员通过走村入户,及时发现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以民情报告单的形式逐级上报,设立台帐,挂牌销号。五是要建立联动调处制度。对涉及重大矛盾纠纷整合力量进行调处,形成联防联调联动的大调处机制。六是要建立责任查究制度。对矛盾纠纷突出、排查调处不利、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究责任。(四)创新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依托便民服务代理中心(室、点)、建立乡综治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片综治室和村矛盾纠纷调解室,构建乡综治中心(综治、司法、派出所、计生站、国土资源所、民政、社保、安检等)——片综治室(便民服务代理室)——村委会调解委员会(调解室)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矛盾联调、治安联防、警务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大综治工作格局。前提是要制定完善好《便民服务代理中心(室、点)、工作规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好信访工作“首办(问)责任制”、“四定三包”(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责任制和“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真正把责任落实到村、到单位和人,明确包案领导,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办理,切实抓好协调落实,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要整体联动,规范运作,努力搭建人民调解工作的平台(一)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我国基层解决人民内部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及时发现纠纷,迅速解决争端、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减少犯罪,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要建立以乡调委会为纽带,以村调委会为基础,以便民服务代理中心(室、点)为依托,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的立体防范调处体系。通过整合各种力量资源,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牵头协调、各级组织积极配合、综治中心具体运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贯穿、相互渗透。遇到纠纷时,既是调解员又是司法宣传员,群众容易接受,同时签署的调解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二)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在调解过程中,坚持情理法多管齐下:以法服人、以情动人;向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结合纠纷的情况,阐明道理,促使当事人相互理解,从多角度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使得大量的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在依法调解中得到解决;矛盾争议在和风细雨调解中得到化解;民间恩怨在耐心细致调解中得到和解,这些成为解决信访问题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三、要把握原则,注意方法,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一)深刻认识矛盾纠纷,做到"三个弄清"。一要弄清矛盾纠纷的态势。即弄清矛盾纠纷的新老大小、个体群体、涉及范围、轻重缓急、风险程度等零报告。二要弄清矛盾纠纷的成因。即弄清矛盾纠纷由何而起,是决策失误、政策欠帐、处事不公、工作不细,还是执法违法、司法不公、贪污腐败等。三要弄清矛盾纠纷的性质。即弄清矛盾纠纷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权力的诉求,是当事人合理或不合理诉求,自主善意的表达还是受制于人的非法表达等。这些都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三个弄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村户、深入现场,认真调查研究,深刻剖析内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矛盾纠纷的诱因、成因、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全部呈现出来,唯有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掌控大局,因势利导。(二)主动直面矛盾纠纷,做到"三个应对"。一是要敢于应对矛盾纠纷。对各类矛盾纠纷既不能小视,也不能害怕,更不能回避,集中精力调整好个人良好的心态,确立战胜矛盾纠纷的信念。二是要适时应对矛盾纠纷。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激化的情况,恰到好处地作出什么时候出手、由谁出手处置的决策。三是要有备应对矛盾纠纷。化解矛盾纠纷,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坏处着想,好处努力,既要研究合理诉求的解决办法取信于人,又要制定不同时期、场合事态发展的处置预案,作到有备无患。(三)对号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三个不得"。一是要上下对号不得越级。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要相信村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尊重他们提出的具体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又不能操之过急去下结论。特别是对一些政策法规层面、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不是调解组织所能解决的,上一级应抓紧研究解决办法,不能拖,更不能一推了之。二是要分类对号不得错位。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积极处理好条块之间的关系。凡是发生的矛盾纠纷都要梳理归类,属那个单位的就要积极配合乡村调解组织认真处理,切实负起责任。三是要权责对号不得包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处理好纵横交织的关系。矛盾纠纷往往错综复杂的,必须统一协调、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条块联动,党委、政府要统一领导,综治司法要牵头协调,主动运作,在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中应更好地作出表率。 (四)多法和解矛盾纠纷,做到"三调结合"。一要是加强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最便捷、最廉价、最有效的调解。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化解矛盾纠纷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纠纷及时调、矛盾不上交。要选准用好人民调解员,把威信高、口才好、群众信得过的人吸收进调解队伍,尤其要注意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知情人作用。二是要加强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实践执政为民的有效途径。要强化行政调解的责任意识,着力培养一批懂政策、通民心、会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的公务人员。三是要加强司法调解。司法调解是司法为民的重要手段。执法机关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从根本上扭转重判决轻调解的习惯做法,自觉做到先调后判、调判结合,力求案结事了。同时,还要注重"三大调解"、仲裁调解的对接联动,确保调解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运行。只要我们能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尽职尽责,以心换心讲情理,深入浅出讲道理,义正严辞讲法理,一视同仁讲公平,把解决思想情绪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 (五)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做到"三制联动"。一是要推行矛盾纠纷预警制。坚持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的各项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矛盾纠纷,特别敏感期、重大节会活动期要重点集中排查调处,针对群体性事件隐患、苗头以及发生过群体事件可能出现反复的矛盾纠纷问题要开展专项整治,分级纳入预警处警台帐管理,逐一督办销号。二是要推行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发现和收集内幕性、预警性信息,及时调整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立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之中。三是要推行引发矛盾纠纷责任追究制。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所付出的代价,既要算行政成本帐、经济损失帐,又要算政治、社会负面影响帐。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㈤ 什么是矛盾纠纷 “三三制”

一、健全调解平台,夯实大调解工作基础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县委、县政府专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属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二是规范阵地建设。县调解中心与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信访法律服务中心“三位一体”,设立接访受理室、综合调解室、协调组、三调联动办和巡回调解庭。
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县、乡两级调解中心分别建立了工作例会制、首访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查究制和绩效考核制等17项工作制度。在村(居)建立排查化解制度、调解守则、调解须知等10项制度。
二、完善三项机制,提升大调解工作效能
一是分级排查机制。
二是层级管理机制。
三是“三调联动”机制。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大调解有效运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配齐配强队伍。
三是实行奖惩激励。

㈥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欢迎阅读。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篇1

根据检验检疫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在质检系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信访条例》规定及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及时在本单位深入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现将相关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一、宣传动员,统一思想。

接到文件后,我们及时组织单位所有干部职工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国家质检总局、省市局文件精神,切实领会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统一了干部职工思想,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

二、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领导小组,并立即组织人员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对排查工作进行了分解,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认真组织落实

(一)抓领导,明确责任。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是关键。我们明确了单位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

(二)坚持原则

我们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深入的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在排查过程中,有的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工作,工作组就耐心细致地为之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得到了群众的有力配合。

(三)找准重点。

根据文件指示,本次活动排查重点是因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行政审批以及历史遗留的、长期纠缠没有解决的人事、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重复上访、进京上访、闹访缠访等问题。特别是对引发群体性的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深入排查。我单位工作组成员分头行动,迅速展开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作为质量检疫部门,为人民群众把好商品、食品质量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此次我积极与当地司法部门、信访等部门配合,通过查找信访部门登记在册上访记录、排查现有上访苗头及对所辖地区产品进行突击大检查等方式,严肃行动。

(四)深人开展领导亲自接访和主动约访活动。

领导定期深入到所管的辖区,就本人负责督办的和曾经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调查研究,靠前指挥,面对面做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单位领导亲自带队积极约谈了曾经有上访苗头群众,了解到了他之所以有此想法的真正原因,并认真听取了她的诉求,并动员各方力量将矛盾遏制在了萌芽状态,最后使该群众满意而归,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五)及时化解新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及时排查化解新出现的矛盾纠纷,是减少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产生的基础性工作。及时化解是基础,如果发现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问题,那么将产生新的积案,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这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行动中,我单位干部对排查出的新矛盾纠纷,做到了及时予以协调和化解,对能够解决的矛盾问题当场予以了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矛盾纠纷问题,向群众耐心做好了解释工作,并进行备案、上报,配合司法部门予以了协调解决,努力做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六)坚持走群众路线。

在整个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小区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进行认真清理检查,防止发生重大的'恶性事故,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进行了认真摸排分类统计。

一是精心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在社区进行了发放,把调查问卷作为此次大排查的线索之一。

二是随即对群众进行访谈,从群众口中尝试找出可用的信息。

三是设定意见箱为给群众提供有效地申诉渠道。

四、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稳定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单位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我单位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其一,建立了领导包案制,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防止出现赴京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其二,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了工作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问题工作预案能迅速启动并得到有效处理。其三建立了“五排查”制度,即每月一次的定期排查,重大节目及活动的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及有关政策出台前的超前排查,共性问题的联合排查,突出问题的专项排查,对每一个环节,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其三,制订了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把领导干部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实绩与职务升降、奖惩挂钩,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的发生;

其四,健全矛盾纠纷月排查分析例会制。每月定时召开分析例会,听取前个月的矛盾纠纷调处情况报告;排查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分析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交流纠纷调解经验,安排下一步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方法创新性不够,排查效率不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自己摸索、外出考察等途径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并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继续在本系统内深入开展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继续全面排查和分析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努力再化解一批突出的、重大的、危险性的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落实责任,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处理中心工作,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产品质量安全及人事、劳资纠纷等问题为排查重点,内外结合,多措并举,全面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现将我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县局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近段时间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稳定面临的形势,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广泛宣传,重点排查。

我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将维护安全稳定工作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关注食品安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宣传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企业责任意识;并结合实际,认真排查分析我局内部和外部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因素,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强化监管,确保安全。

今年以来,我局更加进一步了加大对产品质量、特种设备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深入查找问题,坚决堵塞漏洞,进一步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实履行好职责。

四、加强值守,畅通信息。

我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严格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联络畅通,反应迅速。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受理解决群众来信来访和投诉举报,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信息,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篇3

我校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我校认真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集中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1、我校有代课教师。我校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代课做好安抚工作,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关心他们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自立自强。

2、学校与周边居民没有纠纷,相处融洽。

3、我校严格收费标准,没有在收费问题上引发矛盾纠纷的情况。

4、我校无因教师、学生发生意外伤亡事件引发矛盾纠纷情况。

5、我校无因学校校园和学校周边治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情况。

二、集中开展排查安全隐患

1、我校无校园周边治安混乱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情况。

2、我校周边没有经营场所安全隐患存在。

3、我校无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和暴力恐怖势力在校园渗透破坏情况。

4、我校无校园和校园周边存在引发各类治安事件和治安案件安全隐患问题。

5、我校消防通道畅通。

6、我校无校车也无租用拼装车、报废车接送学生情况。

7、我校电气、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维护正常;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存放规范。

8、我校无学校危房使用;我校无受到滑坡、塌方、泥石流危害。

9、我校每天利用集队、集会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兼职法制副校长。

10、有应急预案,每期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

11、我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到位,认真落实国家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12. 建立及执行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和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篇4

根据谢信组字[20xx]3号文件的具体要求,为扎实有效的开展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经乡主要负责人安排指示,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乡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实施意见》。现将对照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 紧紧围绕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要性和怎样才能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

按照实施意见的规定,乡里于元月20日召开了由全体乡村干部参加的动员培训大会,会上,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领导组长,乡党委副书记刘斌同志代表乡党委、政府就一定要将此次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做了具体布置,提出了严肃要求。在此之前,利用广播、标语等宣传工具及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广大乡村干部对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才能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有了新的了解,增长和增强了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二、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在矛盾纠纷排查期间,各村各部门均能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过去的工作和正在开展的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因工作已经导致及可能造成的矛盾,并广泛收集民意,查排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矛盾纠纷,按月集中汇报总结,相互交流学习。共排查各种矛盾纠纷46件。具体调处方法是:一般性问题由包村干部配合村干部进行处理,对因工作造成的进行了纠正,对因其它原因群众暂不能理解或不接受的进行了耐心的说服解释。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由分管工作方面的负责人进行组织协调共同研究处理。重点性问题,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安排,亲自参于处理。使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都得到了处理化解,有效地克服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 存在的问题

我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有些涉及政策及资金方面的问题,暂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依然存在有上访隐患。主要负责人对此高度重视,定期听取有关部门和分管负责人的汇报。并强调,要跟踪掌握情况,及时说服化解,力保稳定。

;

㈦ 浅谈如何做好信访接待工作

阅读全文

与矛盾纠纷接访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组织创造知识的过程 浏览:931
无形资产土地房产税 浏览:282
土地使用权算是无形资产吗 浏览:403
怎么投诉饿了么商家 浏览:291
工商局2014爱国卫生清洁月总结 浏览:560
钢管的摊销次数 浏览:62
南京天一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27
公司已经注销了商标怎么办 浏览:835
公司注销了商标 浏览:234
停车位使用权永久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392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怎么样 浏览:242
写字楼空调有使用费吗 浏览:664
医院矛盾纠纷工作总结 浏览:351
中国科学院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浏览:67
注册资本金认缴期限 浏览:828
申请商标到哪个部门 浏览:762
购买无形资产的相关税费可以抵扣吗 浏览:982
商标注册被骗怎么办 浏览:160
朗太书体版权 浏览:268
大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浏览: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