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抚恤金纠纷案例

抚恤金纠纷案例

发布时间:2021-01-04 18:28:09

❶ 继承和抚恤金分割案件可以一并起诉吗

继承和抚恤金是两个纠纷,必须分开审理。
虽然原、被告可能是同样的,但法律关系是不同的。

❷ 在什么案件中会有精神抚恤金赔偿

一、我国《民法通则》、《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作了简要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也作了专门的司法解释,但目前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相关问题的规定还不够明了和完善,操作性不强,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金钱赔偿方式的适用范围的规定尚很不全面、具体。
二、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8日颁布的法释[2001]7号《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解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四种情形:
1、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成员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另根据最高院《解释》的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可知,以上几种情形均包括了精神损害赔偿,符合以上范围情形的则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反之,不符合以上范围情形的则不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并且,精神损害赔偿只限于金钱给付。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一条 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❸ 抚恤金有遗嘱案件中能按遗嘱处理吗

一般情况下,“抚恤金在公正遗嘱中指定归谁”是无法律效力的,因为抚恤金不是个人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关于遗产,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被继承人生前合法取得并在其死亡时实际存在的财产。继承产生于死者死亡之时,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家具、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家禽、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所有的生产资料、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财产,在死者死亡时转化成可供合法继承人继承的遗产。
而抚恤金的性质,则是死者所在单位给予死者近亲属和其生前被扶养人的生活补助费和精神抚慰,产生于死者死亡后。因而,死亡抚恤金是基于死者死亡而发放的抚恤金,有一定精神抚慰的性质。故死亡抚恤金不是给死者的,也不是死者生前的财产,是国家发给死者亲属的费用,其目的在于抚慰死者亲属,而遗产是死者个人所有于死后留下的财产,遗产继承是为了保护公民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使死者生前的合法财产不至于因死亡而消失。所以,死亡抚恤金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不能作为遗产以遗嘱的形式加以分配。

来源南昌律师网页链接

死亡抚恤金带有精神抚慰的作用,特别是用来优抚那些死者扶养的或生前对死者照顾照料的人。死亡抚恤金的分割应参考亲属与死者之间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合理分配,以主要照顾和救济死者生前需要扶养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补偿对死者生前照顾赡养较多的亲属并兼顾其他亲属为原则进行酌情分割,不能适用继承法关于平均分配的原则。

❹ 车祸死亡赔偿金分配 车祸赔偿金怎么算案例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接受赔偿的主体是死者的近亲属,不是死者本人不能作为死者生前的遗产,那么这些死亡赔偿金应该如何分配呢?
1、《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等。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3条规定: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第四条规定: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
从法律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分析,它既不是对死者财产损失的赔偿,也不是对死者生命的赔偿,也就是说死亡赔偿金不是对死亡者本人的赔偿,因此,该赔偿金不应认为是死者的遗产。
死亡赔偿金的目的是对死者近亲属由于失去亲人而产生的精神损害的补偿,并不包括对其他损害的赔偿。
交通事故死亡后所取得的死亡补偿金虽不是死者的遗产,实践中一般参照《继承法》由死者的继承人依法继承。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死者死亡后,其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权的,视为接受继承,因此其遗产在死者死亡后即转化为继承人的共有财产。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为死者的近亲属,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而不是精神损害赔偿。
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的死亡,而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接受赔偿的主体是死者的近亲属,不是死者本人,因此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不能依据《继承法》第十三条确定的遗产分配原则进行分割,应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合理分配,并非平均分配。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分配纠纷典型案例
原告殷*勋,男,2000年6月12日出生,汉族,怀安县人。
法定代理人张*凤,女,1972年10月20日生,汉族,怀安县人,无职业,系原告母亲。
被告殷*有,男,1951年2月20日出生,汉族,怀安县人,农民。
委托代理人刘律师,河北国器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徐**华,女,1953年11月25日出生,汉族,怀安县人。
委托代理人刘律师,河北国器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殷*勋与被告殷*有、徐**华交通事故赔偿款分配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王天极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法定代理人张*凤与被告殷*有、徐**华及其委托代理人肖仁轩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殷*勋诉称,二被告系原告祖父母。2009年1月22日原告父亲因交通事故死亡,经双方调解,事故赔偿人赔偿损失13万元,其中有原告的被抚养人生活费 85 603元,原告之父死亡赔偿金原告应得14 800元。该事故赔偿人给付赔偿款后,全部被二被告领取并存入徐**华名下。原告正在长身体、上学期间,需要经济保障,可几次去二被告处,分文没有拿到赔偿款。为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故诉讼于人民法院,请求判令二被告速给付赔偿款人民币 100 400元。
被告殷*有、徐**华辩称,被答辩人之诉事实存在,只因被答辩人法定代理人要求过高,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发生争议。被答辩人应得款项,应在该起赔偿款中扣除二答辩人应得的生活补助费、殷*国丧葬费及二答辩人依法应继承的份额确定。合理分配后,答辩人将一次性付清所应给付的款项。
经审理查明,被告殷*有、徐**华系原告殷*勋的祖父母。2009年1月22日,原告父亲殷*国因交通事故死亡,该起交通事故经怀安县交通警察大队认定由交通事故的责任者郝春艳负全部责任,2009年2月3日,经郝春艳的丈夫张东明与被告殷*有、徐**华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张*风协商达成了赔偿协议,并以为张东明甲方、以殷*有、徐**华、张*风为乙方签订了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书,双方在协议书中约定:“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人民币13万元,作为殷*国的死亡丧葬、死亡补助、乙方今后的生活、营养、误工及殷*国的子女抚养等一切费用。若因该笔费用发生家庭纠纷,由乙方自行处理与甲方及郝春艳无任何关系”,但双方并未明确所赔偿的人民币13万元之中各项赔偿项目的具体金额,现原、被告共同认可其中丧葬费为人民币1万元。该协议书经怀安县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张东明当时支付了人民币13万元,此款由二被告领取。后原、被告因此款的分配发生争议而诉至本院。另查明,原告法定代理人张*风与殷*国原系夫妻关系,后于 2007年6月13日离婚,二被告系殷*国父母,现年均不超过60周岁,且在所字镇神字村均有承包土地,被告殷*有于2009年4月经张家口附属医院诊断患有白内障及糖尿病。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原、被告在庭审中的陈述,原告提交的怀安县交通警察大队交通事故认定书复印件一份、怀安县公证处公证书复印件一份、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书复印件一份、收据复印件一份、怀安县**村村民委员会的证明材料一份,被告殷*有提供的张家口附属医院医院出院诊断书、检验报告单各一份。
本院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者郝春艳通过其丈夫张东明与被告殷*有、徐**华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张*风协商后所支付的赔偿款人民币13万元之中除丧葬费人民币1万元外并未明确其他各项赔偿项目的具体金额,交通事故责任者郝春艳因负担此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按照法定标准其应赔偿的具体项目及数额是:死亡赔偿金人民币225 710.4元(11 285.52元×20年)、被扶养人殷*勋生活费人民币42 801.5元(8 560.3×10年÷2人)及丧葬费人民币10 256.5元,合计为278 768.4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而二被告因其既非丧失劳动能力又有其他生活来源,故二被告不属于被扶养人的范围。交通事故责任者郝春艳通过其丈夫张东明经与被告殷*有、徐**华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张*风协商后,被告殷*有、徐**华及原告法定代理人张*风放弃了部分赔偿额度,故实际赔偿款人民币13万元并非足额赔偿。现原、被告因此款的分配问题发生争议而诉至本院,因二被告不属于被扶养人的范围,故郝春艳所赔偿的13万元之中不应包含二被告的被扶养人生活费,该13万元之中应当包括丧葬费1万元、被扶养人殷*勋生活费人民币42 801.5元,其余的77 198.5元应属于死亡赔偿金,对于该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应当由作为殷*国直系亲属的原、被告三人进行分配,考虑到原告属于未成年人,应当适当予以多分,因殷*国的丧葬是由二被告所办理,故丧葬费1万元应归二被告所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一百零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交通事故责任者郝春艳所赔偿的人民币13万元归原告人民币7万元(被扶养人殷*勋生活费人民币42 801.5元+死亡赔偿金27 198.5元),此款被告殷*有、徐**华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付清,归被告殷*有、徐**华人民币6万元(死亡赔偿金5万元+丧葬费1万元)。
如逾期不履行本判决所确认之金钱给付义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❺ 牛食农药中毒死亡赔偿调解案例

原告:谢某,男,1952年,汉族,无固定职业,住宁波市鄞州区。
被告:傅某,男,1954年,汉族,无固定职业,住宁波市鄞州区。
委托代理人:夏某,男,1964年,汉族,宁波市鄞州,住宁波市鄞州区。
原告谢某与被告傅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于2011年1月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陈增宏适用简易程序于2011年1月2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谢某,被告傅某的委托代理人夏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谢某起诉称:原告是养蜂专业户。2009年初,原告租用了位于鄞州区五乡镇雅庄村车站南边的一块农田用于养、放蜜蜂。2010年10月6日下午17时左右,被告在原告的相邻农田里用农药敌敌畏和噻嗪酮喷洒除虫,致使原告放养的100多箱蜜蜂因农药中毒死亡,原告遂于2010年10月8日委托宁波市畜牧中心对其蜜蜂死亡原因及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后由慈溪市蜂业协会出具证明,原告的蜜蜂系农药急性中毒死亡,经济损失为2.5-2.8万元之间。为此,原告到五乡派出所报案,后原、被告双方又到五乡镇雅庄村村办公室调解,但因双方意见分歧过大没有调解成功。故原告请求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损失2.8万元。
被告傅某答辩称:原告主张的原告从事养蜜蜂行业,原告用于养蜜蜂的农田与被告的农田是相邻的;2010年10月6日下午17时许,被告在自己的农田上进行喷洒作业;次日,原告放养的蜜蜂死亡等事实属实。但对原告主张的原告因蜜蜂死亡造成损失2.8万元的事实不予认可,认为被告并非喷洒农药敌敌畏和噻嗪酮除虫,而是喷洒尿素进行根外施肥,原告现不但无证据证明被告喷洒的是农药敌敌畏和噻嗪酮,也无证据证明蜜蜂死亡与其喷洒尿素有因果关系,且原告租用被告相邻的农田用于养放蜜蜂未经被告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同意,被告在喷洒作业时原告也并未进行阻止,故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归纳原、被告的诉、辩称,本案争议的事实是:1.被告于2010年10月6日下午5时许进行喷洒作业时喷洒的是农药敌敌畏、噻嗪酮还是化肥尿素;2.被告在喷洒作业时,原告是否进行阻止;3.被告喷洒作业与原告的蜜蜂死亡是否存在因果关系;4.原告蜜蜂死亡造成的具体损害后果即经济损失是多少。
对争议的第1项事实,原告向本院申请证人杨某和朱某出庭作证。证人杨某主要陈述内容如下:2010年10月6日那天我在厂里门卫值班,下午16点至17点半,被告在自己的稻田里除虫,本来被告名字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原告告诉我的。我也是农民,根据我的经验,10月初稻田一定要用农药除虫的。原被告还讲过话,我是隔着一条马路看的,没有过去看。至于被告是否用农药敌敌畏、噻嗪酮除虫,我是不清楚的。次日上午5时许,我发现原告的蜜蜂死亡。证人朱某主要陈述内容如下:我是原告徒弟,帮原告养蜂。2010年10月6日下午我从北仑回来,时间大概是下午16时30分到17时之间,我回到养蜂场,在灌蜂王浆时,我看到被告在打药,他的药有股味道,闻着心里不舒服,根据该股味道,我断定被告喷洒的是农药敌敌畏,我就跟原告说了,原告就过去问被告。后证人朱某又否认其具有根据气味判断出农药敌敌畏的能力。原、被告对证人杨某的陈述无异议,原告对证人朱某的陈述无异议,被告认为证人朱某陈述的内容与事实不符。被告未向本院提交证据。对此,本院认为:原告对自己主张的被告用农药敌敌畏和噻嗪酮喷洒除虫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本案中,由于证人杨某对于被告是否用农药敌敌畏、噻嗪酮除虫并不清楚,其对被告喷洒作业当作用农药除虫系根据其经验推断,并非其亲身经历,而证人朱某虽然陈述被告是用农药敌敌畏除虫,但该陈述系其个人根据气味推断,也并非其亲身经历,且证人朱某后又否认其具有根据气味判断出农药敌敌畏的能力,结合证人朱某系原告徒弟,证人朱某陈述的事实,其证明效力较低,故本院对原告主张的被告用农药敌敌畏和噻嗪酮喷洒除虫的事实不予确认;由于被告对其抗辩的喷洒化肥尿素进行根外施肥的事实也未提交相应证据,故本院对被告抗辩的该事实也不予确认;据此,本院结合证人杨某的陈述,本院仅对被告喷洒农药除虫的事实予以确认。
对争议的第2项事实,原、被告均未向本院提交证据。对此,本院认为:原告对自己主张的阻止被告喷洒作业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现因原告未提交相应证据,被告对原告主张的该事实予以否认,故本院对原告主张的其阻止被告喷洒作业的事实不予确认。
对争议的第3项事实,原告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证据:1.2010年10月21日五乡派出所的证明一份,主要载明:原告于2010年10月7日上午8时20分向该所报案,称其在五乡镇联合村雅庄的蜜蜂于昨晚死亡,共死亡80多箱;2.2010年10月19日慈溪市蜂业协会的证明一份,主要载明:经现场勘察,结合蜜蜂死亡情况,确定原告的蜂群死亡原因为农药急性中毒,100群蜜蜂直接经济损失在2.5万元-2.8万元之间。对原告提交的该两份证据,被告认为并不能证明原告蜜蜂死亡同其喷洒作业有因果关系。对此,本院认为:原告提交的该项证据2中明确载明原告的蜂群死亡原因为农药急性中毒,本院在前面对原告喷洒农药除虫的事实已经予以确认,被告在未提交其它反证的情况下,本院对原告主张的被告喷洒农药致使原告蜜蜂死亡的事实予以确认。
对争议的第4项事实。原告向本院提交的证据与第3项争议事实中的提交证据相同。对此,本院认为:由于原告提交的该项证据1中载明的蜜蜂死亡数量为80多箱,该项证据2中载明的蜜蜂死亡数量为100群,两者之间数量存在不同,且该项证据2中载明的经济损失为2.5万元-2.8万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原告主张的经济损失2.8万元也不吻合,故本院对原告主张的经济损失2.8万元不予确认。
对原、被告双方当事人陈述一致的原告从事养蜜蜂行业,原告用于养蜜蜂的农田与被告的农田是相邻的。2010年10月6日下午5时许,被告在自己的农田上进行喷洒作业时原告在场,次日,原告放养的蜜蜂死亡等事实予以确认。
综上,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告从事养蜜蜂行业,原告用于养蜜蜂的农田与被告的农田是相邻的。2010年10月6日下午5时许,被告在自己的农田上用农药除虫,当时,原告在场,但未对被告进行阻止,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次日,原告放养的蜜蜂死亡。2010年10月19日,经慈溪市蜂业协会勘察,确认原告的蜜蜂死亡原因系农药急性中毒。后原、被告就蜜蜂死亡造成的损害赔偿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由此酿成本纠纷。
本院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在过错责任原则下,行为人虽然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但如果没有过错,就不需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中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达到社会所认可的某种行为标准,违反了一个有理性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处理同类事务所应当遵循的准则。本案中,由于:1.被告在自己的农田中喷洒农药除虫属于正当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规定;2.被告喷洒农药除虫时,原告就在现场,现原告对被告喷洒农药除虫时当场进行阻止的事实未提交相应证据,而且原告事后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可见原告作为专业从事放养蜜蜂的人,尚且不能预见到被告喷洒农药除虫会造成其放养的蜜蜂死亡的后果,在此种情况下,要求被告对此尽到注意义务显然勉为其难。综上,被告对其喷洒农药除虫致使相邻原告的蜜蜂死亡并不存在过错,故原告据此要求被告承担侵权责任即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显然不符合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当然,我国侵权责任法除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外,对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等其他情形,还特别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对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等情形的,则不论占有人或者使用人是否存在过错,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由于原告现对其主张的被告使用的是敌敌畏等剧毒农药这一事实未能提交充分的证据,故原告要求被告按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侵权责任,则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谢某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500元,减半收取250元,由原告谢某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在收到本院送达的上诉案件受理费缴纳通知书七日内,凭判决书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收费窗口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如银行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财政局非税资金专户,帐号:810060143738093001,开户银行:宁波市中国银行营业部。如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室。汇款时一律注明原审案号。逾期不交,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 判 员 陈 增 宏

二0一一年 三 月 二十三 日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代 书 记 员 李 胜 利

❻ 医疗纠纷案件中是否应主张死亡赔偿金

应当主张死亡赔偿金。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回释》
第十七条 受害人死答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以上是索要死亡赔偿金的法律依据。

❼ 关于退休后在新的工作岗位死亡赔偿案例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退休人员国家是不提倡再次参加工作的,国家的相关劳动专法律法规,都不规属范调整退休人员再次参加工作的行为,因此,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工伤保险条例,无法调整,只能按照人身损害赔偿办法得到赔偿。

❽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案例

要赔偿死亡补偿金、丧葬费,还要承担急救费用,亲属误工费。估计要赔偿30万到40万之间。

❾ 关于死亡赔偿金如何分割的案例

死亡赔偿金的分割抄不同于遗产分割。死亡赔偿金原则上应由家庭生活共同体成员共同取得,当事人未请求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主动予以分割,当事人请求分割且赔偿协议未明确赔偿项目,应视为是对权利人物质损失与精神损害的混合赔偿。在分割该笔赔偿金前,应扣除已实际支付的丧葬费用,并优先照顾被抚养人的利益,剩余部分的分配应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与死者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及生活来源等因素适当分割。当然,如果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或转让的,应尊重其意思表示。

❿ 工伤死亡赔偿案例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回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答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阅读全文

与抚恤金纠纷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著作权归什么部门管 浏览:84
上帝创造世界圣经故事 浏览:170
呼市工商局到万达广场坐几路车 浏览:58
马鞍山朝晖花园 浏览:55
创造者锦纶广东 浏览:268
马鞍山纹绣 浏览:399
芜湖合并马鞍山是 浏览:485
嗨氏画师版权问题 浏览:982
马鞍山一铜陵动车 浏览:550
商标相似是不是侵权 浏览:676
借款纠纷二审答辩状 浏览:990
马鞍山甜醅 浏览:441
lol皮肤龙年限定皮肤 浏览:370
伊成果之子 浏览:791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经理李程 浏览:952
马鞍山精密铸造 浏览:942
爱玩mc怎样开创造 浏览:809
工程质量保证书怎么写 浏览:259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浏览:164
马鞍山邓国支 浏览: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