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劳资纠纷,法人承担什么责任
按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由单位承担,没有刑事犯罪,法人代表没有责任。
2. 劳动争议诉讼终审无法执行,能否追加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被告
如果公司股东注册资金不实、或者抽逃注册资金、或者无偿接受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在回执行答中申请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这个追加被执行人属于执行裁决的范畴,申请执行人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如果没有以上的情形,是不能执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
3. 公司法人代表在劳资纠纷中不承担责任违宪吗
一般是不违法的。
4. 劳资纠纷赔偿法人代表承担什么责任
劳资是劳动者与单位纠纷,法定代表人不需要承担责任。
5. 企业劳动争议败诉法人责任追究
您好:败诉后由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6. 劳动仲裁是追究现任公司法人定追究前任公司法人
劳动争议仲裁不追究法定代表人个人。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专不是与法属定代表人个人发生争议,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经营活动,是职务行为,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而非法定代表人个人。劳动争议仲裁不追究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个人责任。劳动者应当以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的,不影响仲裁活动进行,新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继续履行前任尚未完结的责任。
《民法通则》
第四十三条 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 公司欠债 会追究法人代表吗
公司是属于法人组织,有独立的财产权。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没有侵害公司利益的不会追究其责任,反之则追究。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7)劳资纠纷追究法人代表扩展阅读:
案例:企业成“老赖” 法人代表被拘留
2017年1月13日上午10时许,承办法官周滨等办案人员来到南昌市西格玛商务中心,对一起涉及农民工工资的案件进行执行。此前,为保障民生案件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东湖区人民法院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并从2016年12月12日开始部署为期两个月的“追‘薪’行动”,对一批案件进行集中执行。
此次被强制执行的企业“老赖”是江西省亿隆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和申请执行人曹某因工程承揽合同发生纠纷,后法院判决上述公司支付曹某工程款9万余元。9万余元工程款涉及多名农民工的工资。
判决后,陈某作为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一直规避执行,曹某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0时10分许,前期准备就绪后,执行法官和法警快步上楼,急促的脚步声在楼梯间回荡。到达现场后,执行法官王兴田对江西省亿隆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宣读了搜查令,并要求:“打开所有抽屉、电脑和保险箱。”
紧接着,5名执行法官对该公司展开搜查。“看,这是被执行人2016年的纳税证明,说明该公司还在正常营业,甚至具备执行能力。”周滨解释说,之前,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账户进行核查后发现账户的资产都被转移。
在搜查现场,执行法官共搜查到被执行人2015年至2016年间的20多本账本以及发包合同、工程造价合同等文件。“这张网上银行电子回单显示,进款45万元,但是收款人却到了个人名下。”法官喻莎莎正在忙着登记财产清单,她说,该公司的财产很有可能被转移到个人名下,法院还要再对此进行调查。
就在法官进行搜查时,法警将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陈某带至现场。“我现在还钱还不行吗!今天就履行判决。”陈某向法官表示,希望法院对自己从轻处理。
“这四年来,申请人找你执行,你为什么不执行,甚至东躲西藏规避执行?”王兴田的一席话,让陈某无言以对。此后,执行法官将这家公司的账本等物品带回法院进行强制审计,并对陈某实施了司法拘留。
8. 工伤赔偿能否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1,工伤赔偿是由工伤保险与单位进行赔偿,不能追究法定代表人责任。
2,如果单位未及时申请工专伤认定或者未按时属缴纳工伤保险,造成劳动者不能及时获得相关工伤赔偿,可以以单位为被申请人,向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以以单位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3,相关规定:
(1)《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