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银行败诉的案例
对一起有关流动资金贷款借新还旧的银行败诉案例分析;
一、基本案情
1997年8月6日,A公司因生产急需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10万元,1998年8月5日贷款到期。由于A公司资金周转问题,不能按时还款,1998年7月24日A公司向B银行提出借新还旧,延长还款期限。为了降低贷款风险,B银行同意借新还旧,并要求A公司对新贷款提供担保。1998年7月28日,A公司持空白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及担保意向书请求C公司为其担保,C公司同意为其提供担保,并在空白的借款合同保证人位置及担保意向书上盖C公司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1998年8月4日,B银行与A公司签定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A公司向B银行借款10万元,用途为借新还旧,借款期限为6个月;C公司是担保人,当借款人不履行合同时由其承担连带偿还借款本息的责任,贷款人可以直接从保证人的存款帐户内扣收贷款本息。次日,A公司将10万元借款按事先约定偿还了拖欠B银行的旧贷款。贷款到期后,A公司未能如期偿还。1999年3月15日,B银行直接从C公司帐户上扣收10万元抵偿。C公司认为自己不知道借款合同的借款用途是借新还旧,担保合同应当无效;同时B银行未经其同意,擅自扣划其帐户存款,侵犯了储户所有权,请求法院判令担保合同无效,B银行返还被扣划的存款并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审理后认为,B银行与A公司恶意窜通,利用新贷款偿还旧贷款,签订的借款合同损害了保证人利益,C公司不应承担保证责任。B银行直接扣划C公司帐户款项,是侵权行为,应返还被扣划的存款,赔偿相应的利息损失。
二、案情分析
本案属于“借新还旧”借款合同的担保合同纠纷。C公司起诉时有两个诉讼请求,一是主张C公司担保行为无效;二是B银行直接扣划C公司存款构成侵权。
(一)C公司保证行为是否有效
对于保证合同是否有效,主要依据《担保法》第30条的规定来判断。判断的标准就是看签订保证合同时,银行和借款人是否构成对保证人的欺骗,是否向保证人隐瞒贷款借新还旧的真实用途,是否以欺骗的手段使保证人提供担保。如果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主合同,即借款合同的真实用途是借新还旧,则银行与借款人不构成欺骗,保证合同有效,保证人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如果保证人签订合同时不知道借款合同的真实用途是借新还旧,则银行与借款人构成欺骗,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在认定“借新还旧”的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力时,一般首先看旧贷款保证人与新贷款保证人是否为同一人,或者是否旧贷款无保证人而新贷款提供了保证人。如果借新还旧中旧贷款与新贷款均有保证人,且保证人为同一人,即使在保证人出具保证时不知道银行与借款人进行借新还旧的情况下,保证人仍然要承担保证责任。因为债务人用新贷款偿还了旧贷款,就立即免除了保证人对旧贷款的保证责任,保证人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就只针对新贷款,故较之债务人按照实际贷款用途使用新贷款,保证人在债务人借新还旧时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要小。比如,债务人按照实际贷款用途使用新贷,而不是借新还旧,如果资金不能收回,则旧债未了又出新债,保证人因而要承担对旧贷款和新贷款两笔贷款的保证责任。由此,若借款人改变贷款用途而借新还旧的,对保证人的不利影响很小,反而只须对后一笔贷款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当旧贷款保证人与新贷款保证人为同一人时,无论其是否知晓新借款合同用途为借新还旧,保证人均应对后一贷款承担保证责任。对此,我国担保法有明文规定。我国《担保法》第30条第1款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借新还旧中,旧贷款没有保证人或旧贷款与新贷款的保证人不是同一人,新贷款的保证人不知道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进行借新还旧的,应按照《担保法》第30条第1款关于欺诈的规定,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因为此种情况下的借新还旧,不仅是债权人(银行)与债务人(借款人)串通实际变更主合同的贷款用途,未征得保证人的同意,而且保证人承担保证的可能是不良贷款,甚至是一笔死帐。原本就不能收回的贷款,却让保证人出具保证,显然对保证人不公平,违反民法上的公平原则;如果借新还旧主合同写明是借新还旧或以贷还贷的,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保证人知道借新还旧的事实还提供担保的,保证人仍然承担保证责任。
依据《合同法》第39条第1款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般说来,保证人在全面衡量债务人的履行能力及主合同内容的情况下,方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本案中,C公司不是旧贷款的保证人,A公司要求C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时,只出示了空白流动资金借款合同,且未说明借款用途是借新还旧,而作为贷款人的B银行也未履行告知义务,即保证人C公司不知道其所担保的借款合同的借款用途是以新贷款偿还旧贷款。因此依据上面的探讨,C公司的担保行为应认定为无效,贷款人B银行存在不作为过错,C公司对A公司的违约行为不承担保证责任。
(二)银行直接扣划C公司存款是否构成侵权
尽管银行的扣划存款行为是依据借款合同的约定,但由于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无须承担借款人A对债权人B银行的连带还款责任。因此在本案中,虽然作为保证人的C公司在空白的借款合同保证人位置及担保意向书上加盖了C公司的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但是“当借款人不履行合同时由保证人承担连带偿还责任,贷款人可以从保证人的存款帐户内扣收贷款本息。”这一条款并非是C公司与B银行达成的协议,C公司根本不知道这一条款的内容,它仅是贷款人B银行与借款人A公司之间在借款合同中的约定,是非法处分C公司合法权利的行为,该条款应属无效条款,不能约束C公司。因此贷款人B银行直接扣划保证人存款帐户内资金来偿还A公司贷款本息的行为构成侵权,应当承担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三、有关建议
(一)如实填写贷款借新还旧的真实用途
在借新还旧中,除不能虚构借款用途外,还必须向保证人明示,避免保证人以“双方恶意串通,构成欺诈”要求免责。建议在贷款申请书、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中的“贷款用途”栏直接填明“本贷款用于偿还×××(合同编号)合同项下借款人所欠贷款人贷款本金”,以确保借新还旧行为的合法有效。
(二)对借新还旧的贷款用途的填写切忌懒惰
鉴于目前立法对借新贷款偿还旧贷款问题涉及甚少,各地法院判决也不同,为避免司法裁判风险,防止司法实践中判决保证人免除担保责任,银行应当规范贷款操作并注意证据保全。银行与借款人办理借新还旧贷款时,在旧贷款与新贷款均有保证人的情况下,无论保证人为同一人还是不同的人,一定要在借款合同的用途上写明“借新还旧”或“以贷还贷”,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让保证人在签订合同时知道银行与借款人进行的贷款是借新还旧。
(三)落实担保措施
由于借新还旧的特殊性,对贷款的担保一定要保证其效力。原贷款为担保贷款的,要重新办理担保手续。新的担保方式的风险不能高于原担保方式。原贷款没有担保的,要补办担保,并保证担保充足有效。
(四)扣收保证人存款帐户要慎重
银行贷款业务中,为了回收贷款的安全和快捷,银行通常从债务人的存款帐户中直接扣收贷款本息,但是银行在直接扣收时,一定要注意合法有据。建议银行在采取直接扣收贷款本息前,一定要与债务人达成扣收协议,并保存书面证据,如委托转帐付款授权书或扣款协议书等。
B. 银行侵权要负什么责任
钱是拿不回来的,银行应该通过法院才能划钱,但你既然提供了担保,就有代为还款义务。
C. 银行侵权放贷九万元怎么处理
如果侵权的话,要求他及时的进行相关处理,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D. 银行侵犯个人名誉隐私权可获得多少赔偿
你所说的侵犯他人隐私权,姓名权必须得到认可,才能要求索赔。姓名权,版肖像权,名权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和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其赔偿责任。
E. 如何打赢官司 并获得执行赔偿
北美乒乓球有限公司是美国一家专业制造体育用品器材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林某是该公司前员工,首先抄袭北美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后期林某经过简单改良规避,把圆口改为方口,低价销售质量差劣的两款侵权产品。
经证据调查,发现林某在广州使用一个没注册的假公司在网上和门店销售涉嫌侵权产品,相当狡猾。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取证专家叶青和蓝接友前往林某潮州的生产基地,在林某注册资金仅为一万元的个体工商户的门店内公证购买了涉嫌侵权产品。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的专利代理人谭英强律师负责本维权案。由于本案被告的注册资金仅为一万元,而林某侵犯专利权的违法所得远远不止一万元,林某有转移财产、关闭公司和逃避责任的可能,存在打赢官司不能获得执行赔偿的巨大风险。本案代理人立案后马上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并提供担保,成功冻结了林某10万元银行存款。2014年3月26日,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林某赔偿原告8万元经济损失,本案的受理费和财产保全费5320元由被告人林某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专业点评
本案是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纠纷。被告人林某相当狡诈,在广州使用未经注册的假公司作为掩护大肆销售,然后在潮州家乡用注册资金仅为一万元的公司做运营。种种迹象都表明林某有转移财产、关闭公司逃避责任的可能。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取证专家叶青通过网上购买掌握到被告林某多个银行账户信息,由谭英强律师向法院提供了林某所有的银行账号,立案后迅速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大大增加了冻结到财产的可能性。本案财产保全顺利冻结了林某10万元银行存款,为本案胜诉后顺利执行8万元经济赔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F. 银行支行侵权该告总行还是支行
支行,谁是侵权主体告谁
分行是地区级别的总负责机构,如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就专是招商银行在武汉属地区的总机构,负责对全辖区的招商银行各个支行、自助银行网点等等进行管理,权限很大,起着统领地方的作用;支行要同意接受所属分行的管理,分行主要以管理职责为主,兼有审核项目、放款操作、监督管理等职责。 支行则就是有专门的营业场所,有固定的人员,如民生银行洪山支行、中信银行武汉武钢支行等。支行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在各个人流密集地区开展业务、揽储存贷款等等,同时也对持卡人、对公业务、零售业务起着重要作用。
G. 知识产权纠纷中 银行应如何避免侵权
把好入围关。采购前要尽量选择与资质良好、市场影响较大、实力较强的供应商合内作。供应商的实力容与其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正相关,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能力也正向相关。
把好审核关。要严格审查供应商及其产品的相关资质证明,尤其是特别审核特殊行业的资质证明、认证标志等。涉及到技术产品的,需要审核专利证书或有权使用专利的许可证明。涉及到图片、摄影等作品的,需要企业出具图片、摄影作品的原创证明或授权证明。
把好签约关。合同中签订“知识产权免责”条款对于银行可能承担的赔偿责任或许无济于事,但是,当银行“停止侵权”需要自担的重置损失,可向供应商追偿,对此应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银行还可要求供应商交纳履约保证金,一旦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或其他产品瑕疵,可直接扣收保证金,抵偿自身损失。
把好应诉关。一旦发生侵权纠纷,银行一方面要积极应诉,证明所用产品的“合法来源”,降低赔偿风险;另一方面,要督促供应商妥善处理,防止风险扩大。如果法院做出认定侵权的判决,银行应立即停止使用,避免侵权扩大,同时立即向供应商追偿损失,并解除与供应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