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地纠纷公安可以干涉吗
一、当前土地纠纷案件主要类型和特点。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土地纠纷主要有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承包经营权纠纷、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纠纷、请求确认土地转让协议无效纠纷、土地补偿纠纷和土地租赁合同纠纷等几种主要类型,它们的特点是:
(一)土地发包程序不合法,违反民主议定原则。
我们发现,统计案件所涉土地90%没有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节所规定的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办理承包手续,大多数合同为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承包户签订,但合同没有根据该节第18条第(3)项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的同意。这些土地承包合同严格来讲均是违法的,不符合法律相关规定。
(二)所涉人员多,矛盾不加以控制容易激化群体上访。
土地纠纷案件涉及人员较多,且关系村民切身利益,处理不慎容易造成群体上访。2003年3月,作为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桂花镇8个村、960多户村民委托桂花镇政府与四川彭州葛根葛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2004年,该公司内部资金出现问题,葛根因无人管理导致退耕还林的大片林木死亡,村民无法得到退耕还林补偿及租赁土地利益。2005年4月,村民遂联名委托村委会进行诉讼,要求解除协议赔偿并经济损失。虽然,案件经法院做解释工作,村委会以主体不适格撤回起诉,村民得以暂时安抚,但因案件涉及人数多,又关系政府退耕还林和土地承包政策,相关部门均密切关注案件进展、积极配合处理,以预防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三)土地利益争执激烈,矛盾隐蔽性和突发性突出。
土地纠纷案件,利益争执的激烈是其他案件无法比拟的。彭州市西郊镇来寿村9社与被告彭州市国土资源局、被告彭州市西郊镇人民政府土地补偿费返还纠纷一案,涉及长达十年的征地遗留问题,政策性强且属敏感社会问题,来寿9社村民情绪激动,多次扬言要进京越级上访。庭审时,全体村民都旁听案件,原、被告均有过激言词,特别是村民们依仗人多势众,有些人甚至出言不逊,虽然得到法官的及时制止和良好控制,但争执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土地纠纷案件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些矛盾大多为村民内部矛盾或村民与村集体的矛盾,这些矛盾因双方都碍于情面不点破而暂时隐蔽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对利益的追求会突破人的情面而突然爆发,土地纠纷的这种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较之其他的矛盾,具有更难处理的一面。
(四)案件季节性强,时间相对集中。
土地纠纷案件有较强的季节性,这系自然规律的影响。案件起诉来院一般集中在春播或者秋种时。另外,村委会班子换届之时也是土地纠纷案件多发时间。鉴于土地纠纷案件的季节性特点,法院处理这类案件应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一般都尽量在农作物播种前做出处理,从而维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防止矛盾的激化或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二、审理当前土地纠纷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民拥有法律赋予的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法定承包期限内,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法调整和收回承包地,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承包地,不得非法侵占农民承包地。统计中,我们还发现审判中应当对以下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受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规定,在法定承包期限内,除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其他一律不得收回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发包给别的农户,外出务工农民请求收回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是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承包地问题。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的,流转关系无效,侵害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责任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四川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规定,承包方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自主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妨碍或者强迫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未经承包方书面委托,发包方和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代表承包方与流入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农户起诉要求返还被强迫流转的承包土地的,人民法院应当保护。
三是以抛荒为由收回农户承包土地问题。任何组织和个人以抛荒为由收回农户承包土地的,应予退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明电[2004]21号文件要求,人民法院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农户抛荒承包地的,现在农户起诉要求继续承包耕种的,原则上应准许。
四是出嫁女等土地承包“小调整”问题。当前,几乎每个行政村每年都因农户婚丧嫁娶等人口的增加或减少,进行所谓的“小调整”。特别突出的是出嫁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受法律保护,对在承包期限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可以收回其原承包地;对在承包期限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另外,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承包地。根据《四川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婚后,男方到女方家落户的,适用上述规定。
三、加强土地纠纷案件审理的对策。
面对土地纠纷数量不断上升的态势,我们分析了法院审理此类案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但加强土地纠纷案件处理,缓解此类纠纷带来的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各政府部门的“联动”和合理分工。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村两委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旨在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扼制村委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苗头性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政府进行土地详查,明确土地权属并加强对村委土地工作的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村委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土地发包的全程监督,以维护村民承包经营权的落实。规范土地合同样本,指导村委依法订立合同,减少订立合同中的随意性和粗放性,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合同责任。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工作,政府部门应该依法进行土地详查,在以前详查的基础之上,了解土地现状及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明确地界,确定一些新增地及权属不明地的权属,并及时发放权利证书。通过及时确权并排除隐患达到减少土地纠纷的目的。基层乡(镇)人民政府还要在土地纠纷中积极发挥作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1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可以请求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最了解土地的现状及纠纷的产因,可因势利导的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法院内部对土地纠纷案件进行妥善分工,及时审理,防止矛盾激化。因立法缺陷,各地法院对村民要求分配责任田处理不同,但土地纠纷案件需要分情况由不同庭室进行处理。《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3条虽然规定了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但该法第22条规定,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产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之前,村民的权利为有权依法承包农村土地。我们认为,此处应理解为村民有两种权利,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合同生效之前,是承包权;签订合同并生效以后,是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受到损害承担民事责任有法律根据,侵犯承包权承担民事责任则无法律依据。此时,村委会侵犯承包方的承包权,行使的权利属公权力范畴,应该由行政庭进行依法处理。而其他的土地纠纷案件,大多都是侵犯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根据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应由民庭进行审理。
——丰富纠纷解决机制,扩大纠纷解决途径。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51条的规定,土地纠纷解决方式有三种: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调解应该大力加强和进一步丰富。调解可分为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第三人或者村委会主持调解、基层乡(镇)人民政府主持调解。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调解还应贯穿于仲裁和诉讼之中。不管是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还是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是应当多做调解工作,切勿轻率处理。调解时,可找基层德高望众的第三者帮助调解,也可以让村委领导或者基层乡(镇)人民政府信访部门或者司法所出面协调。
❷ 当地派出所能处理土地纠纷吗
农村土地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一般由法院管辖或者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调解。派出所一般不会受理的。
❸ 民事纠纷,因土地纠纷
这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
《中国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因民间内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容,可以调解,当事人双方调解不成的,由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裁决,民事部分由当事人到法院起诉。
通俗一点就是说,双方都有错,若是调解不成的话,都可以拘留,而相互都具有民事赔偿责任。
❹ 为了土地纠纷撕扯,别人故意报警污蔑我怎么办
为了土地纠纷发生了撕扯,别人故意报警污蔑你,说你打他了,其实你并没有打警察可以给你公平公正的判决,因为你毕竟没有打他,所以说完全没有必要跟他展开争执,需要找证人就可以了。
❺ 土地纠纷怎么办
土地纠来纷是指当事人因土地源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题发生的争议。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如果当事人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1、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所发生的土地纠纷,根据协商的结果签订协议。
2、政府处理。
如果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找当地政府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如果是单位纠纷的,由县级以上政府进行处理;如果是个人之间或者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3、法院起诉。
政府无法处理,或者对政府处理不服的,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❻ 土地纠纷该怎么解决
土地纠纷是指当事人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其他有关土地的权利归属问专题发生的争议。
属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如果当事人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纠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1、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所发生的土地纠纷,根据协商的结果签订协议。
2、政府处理。
如果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找当地政府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如果是单位纠纷的,由县级以上政府进行处理;如果是个人之间或者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3、法院起诉。
政府无法处理,或者对政府处理不服的,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❼ 因土地纠纷被他人叫人打是不是民事纠纷
是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