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行为构成及责任是怎样的
【法条】《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解读】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是一种间接侵权引发的一种直接责任,其加害行为是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复合。人的行为是指人对动物的所有、占有、饲养或者管理,动物的行为是直接的加害行为。两者结合,构成侵权行为。
【归责原则】:民法理论认为动物致人损害的构成要件是:1、须为饲养的动物;2、须有动物的加害行为;3、须有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4、须有动物的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本条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目的是要促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能够认真负责的担负起面的注意、防范义务,以保护公众的安全。
【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主体】;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都是责任主体。动物的饲养人是指动物的所有人,即对动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的人。动物的管理人是指实际控制和管束动物的人。
【抗辩事由】: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抗辩事由是指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依法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责任的事由或者理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免责或者减轻的事由是证明损害是因为被侵权人自己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
【举证责任倒置】:本条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可以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表明了本条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如果想要减轻或者不承担责任,就必须证明被侵权人的损害是因为他自己行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如果举证不能或者举证不足,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村民吴某家办婚宴,刘某来帮忙。其间,刘某帮吴某喂猪时忘关猪圈门,猪跑出来,冲入另一村民王某家院内,将王某放在树下的蜂箱撞翻,蜜蜂纷纷飞出来,将村民于某头部、眼部蜇伤,于某治疗花费2100元。出院后,于某找到王某、吴某、刘某索赔,但三人以自己无责任为由未予赔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民法通则“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动物饲养人应承担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第三人应当承担责任”的规定,蜜蜂虽是王某饲养的,但由于第三人吴某饲养的猪撞翻蜂箱才致于某被蜇伤,吴某是饲养人有看管不力的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王某不承担责任。而刘某虽然是管理人,但其管理动物时的身份是无偿帮工,帮工在帮忙过程中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不应承担赔偿责任,法院遂判决由吴某单独对于某承担赔偿责任。
2.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要具备哪些构成要件
《侵复权责任法》
第七十八制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七十九条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条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一条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八十二条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三条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八十四条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3. 被侵权人的过错在不同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中的影响有何不同
这个是分两种情况的,一种是饲养的动物,一种是动物园动物。饲养的动物致专人损害采用的属是无过错责任,如果能证明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的,采用的是过错推定责任,法律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虽有过错,但如果动物园不能证明其尽到管理职责,仍要承担责任。
4.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谁来承担侵权责任
现实问题
谭某家里养了一条小狗,一天谭某带狗乘电梯,准备下楼遛狗,由于小狗平时一直很温顺,因此没有给狗戴嘴套。在电梯里,初中生申某拿出香肠去喂小狗,不料小狗突然发怒把申某咬伤。事发后,申某的家长要谭某赔偿相关损失,但谭某觉得这是意外,且是因为申某喂食造成的,故不同意赔偿。申某的损失该由谁来赔偿?
律师解答
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由于动物本身所具有的危险性,因此,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
在这则案例中,谭某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给狗戴嘴套,由此造成他人的损害,其应承担全部的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七十八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七十九条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5. 怎么认定动物致人损害侵权,动物致人损害侵权
对于认定一般侵权行为来说,应该说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过错这四者是缺一不可的。就动物致人损害而言,既然是特殊侵权责任,其特殊性就主要表现在与其他侵权行为相比较,过错并非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应该说,过错只构成加重行为人责任的一个因素。因此,认定动物致人损害侵权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害行为和发生。这种加害行为并非一个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的加害行为,而是自然人所饲养的动物对自然人的加害行为。饲养的动物并无种类之分,包括人们通常饲养的家畜家禽,也包括出于猎奇或个人爱好等原因饲养的野兽、野禽。只要属于在人的控制下,主要依靠人为供给食物生存的动物,都应该是饲养的动物的范畴。依据这个标准,饲养的动物既包括以食用、牟利为目的的,也包括以观赏为目的的。像家养动物、动物园中的动物,甚至现在处于半野生条件下的野生动物园中的动物,都应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二)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一般情况下,这种损害事实应该是显性的。比如肉体的伤害,财产的损失。特殊情况下的损害事实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造成较长时间的心理恐慌、心理异常等等。这种损害事实在一般情况下应是动物主动进攻引起。
(三)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损害事实是动物的加害行为造成的。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既可以是直接因果关系,又可以是间接因果关系。直接因果关系很好理解,也少有争论。比如狗咬伤人,牛吃了别人的粮食,马受惊后踩伤人。间接因果关系则相对复杂一些。比如狗撵人,被撵者慌不择路,把旁边的鸡蛋掀翻,造成损失。则狗的侵害行为和鸡蛋被打烂的财产损失之间就属于间接因果关系。鸡蛋的损失应由谁来赔偿呢?动物的饲养者当然难辞其咎。
6.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谁来承担侵权责任
现实问题
詹某是一名牧民,家里饲养了一匹马,拴在自家的院子里。龙某是一名游客版,路过詹某家院子时看权见马很漂亮,便拿小棍子拍马,并用带闪光灯的照相机给马拍照,马受惊挣脱绳子冲出门,把正巧路过的叶某撞伤。叶某向马主人詹某提出索赔,但詹某认为这起意外是龙某造成的。那么,叶某的损失该由谁来赔偿?
律师解答
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法律赋予被侵权人选择权,这样可使被侵权人获得法律救济、得到实际赔偿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加。
在这则案例中,叶某既可以要求动物饲养人詹某赔偿,也可以要求第三人龙某赔偿。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八十三条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7. 侵权责任法中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有哪些新规定
网友你好:饲养动物在《民法通则》中只有原则性规定,在侵权责任法中新规版定了权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即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还规定了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即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还规定了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即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还规定了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即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还规定了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即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还规定了饲养动物应当遵守的公序良俗原则等和不得妨害他人生活等规定。
8.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从立法上看,在动物致人伤害时,一种是动物的饲养人承担民事责任,另一种是动物的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一)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的原则:
1、财产损失全部赔偿的原则;
2、对人身损害,赔偿由此引起的财产损失的原则;
3、对精神损害,贯彻非财产责任为主、赔偿为辐的原则;
4、考虑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的原则。
(二)人身损害的几种情况:
动物致人损害以造成人身伤害为主,在此着重对人身伤害加以论述。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和司法实践,人身损害分三种情况。
1、一般伤害。
就是指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健康不致造成残废者,对于一般伤害,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赔偿必要的,其中包括医药费、住院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护理费、治疗期间的交通费和误工工资等。
其数额的确定,医疗费以治疗医院诊断证明和有关医药单据为凭,误工工资则依医院病休证明确定的日期并按受害人的日平均工资或实际收标准计算。
2、人身残废。
残废是指使受害人身体遭受重伤,致使肢体或内部器官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而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者。残废依其伤残程度可分半残和全残废。
确定是否残废及其程度应实事求是。如果一时难以确定,可先按一般伤害处理,待伤情稳定证实确已残废的,即作残废处理。对于残废者,除赔偿必要的医疗费外,还应根据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和收减少的情况,赔偿因不能工作而减少的收入和残废者的生活补助费。
3、死亡。
对于因违法行为致人死亡的,除应赔偿死者在死亡前因医疗或抢救其生命所花的医疗费用之外,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等费用。
这里所说“死者生前抚养的人”是指在死者生前以其为生活依靠的一切没有生活来源和劳动能力的人。所谓“必要的生活费”,是指能够满足生活必需的费用。其数额的确定以不超过当地实际生活水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