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侵权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情形有哪些
民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错律规定应承担民事责任应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第七条规定:行损害民事权益论行错律规定应承担侵权责任依照其规定 依据述规定及民通则、侵权责任相关条款规定错责任原则指损害发既加害故意受害故意第三故意造律规定由加害承担民事责任种特殊归责原则;种基于定特殊侵权行归责原则其目于保护受害合权益效弥补受害特殊侵权行所造损失 与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共同构现代司制度侵权民事责任三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规定错责任 1、民事行能力、限制民事行能力致损害监护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32条) 2、用单位工作员执行工作任务致损害用单位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34条) 3、提供劳务劳务致损害接受劳务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35条) 4、产品存缺陷造损害产者销售者承担真连带责任错责任销售者具错承担终责任;销售者错产者承担终责任(《侵权责任》第41-43条) 5、机车与行、非机车驾驶间发道路交通事故机车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48条;《道路交通安全》第76条) 6、环境污染致损害污染者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65—68条) 7、高度危险责任事高度危险作业者高度危险物品经营者、占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69-77条) 8、饲养物致损害物饲养或者管理承担错责任(物园承担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第78-80条;第82-84条) 9、建筑物倒塌致损害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86条) 10、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给患者造损害医疗机构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55条) 11、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医疗机构与产品提供者承担真连带责任错责任(《侵权责任》第59条) 12、道路倾倒、堆放、遗撒妨碍通行物行承担错责任(《侵权责任》第89条)
㈡ 无过错责任(特殊侵权行为)、免责事由
1)高度危险作业
2)污染环境责任
3)饲养动物侵权责任
过错推定责任
1)地面施工责任
2)建筑物侵权责任
高空危险作业免责事由仅一种:受害人故意。若受害人仅有过失,仍由作业人承担责
任。受害人的故意,应由作业人负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责任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环境污染责任免责事由有三种
1)发生不可抗力并经污染人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未能避免损害发生的
2)受害人过错
3)第三人过错
地面施工责任中若施工人能有效证明自己已尽法定警示义务(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意味着施工人主观上无过错,免除责任;否则,即推定为有过错,承担民事责任
遭受损害的是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而不包括施工人员自身伤害。后者应依劳动合同或雇佣合同关系解决
承担责任的主体是施工人,即建设工程的承包人,而非发包人
建筑侵权责任中若建筑物所有人或管理人,能够举证自己无过错,则免责。
承担责任的主体是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如在有承租人的情况下,对出租房屋整体的维修义务人是所有人,房屋出租人(所有人)有义务保证房屋之安全,故楼房整体倒塌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应是所有人而非承租人
饲养动物不包括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国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动物伤人的(如东北虎伤人)或损害财产(如熊瞎子毁坏农民庄稼),则由国家负补偿责任而非赔偿责任
饲养动物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1)受害人之过错
2)第三人过错
3)若受害人或第三人仅有过失的,只能相应减轻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之责任,而不能完全免除其责任
㈢ 什么是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在我国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的有哪些情形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回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答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依据上述规定以及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之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损害的发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规定由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归责原则;它是一种基于法定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其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有效弥补受害人因特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它与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共同构成现代司法制度中侵权民事责任的三大归责原则。
㈣ 无过错侵权行为的种类和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
无过错抄责任原则适袭用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具体的适用范围是民法通则第122条、第123条、第124条、第125条、第127条、第133条所规定的侵权行为。[1] 此外,我国单行法规对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也作出了规定,比如卫生法第39条、第40条;药品管理法第56条;兽药管理法第47条;环境保护法第2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42条等。
㈤ 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能举几个例子通俗得解释一下吗谢谢大家。。
过错责任原则:
在过错责任原则中,不仅要考虑行为人的过错,往往也会考虑受害人的过错或者第三人的过错。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对损害的发生也存在过错的话,则要根据过错程度来分担损失,因此可能减轻甚至抵消行为人承担的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
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以及行为人的活动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是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让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公平责任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侵权行为导致损害,但当事人没有过错,过错责任原则无法适用;特殊侵权行为导致损害,但存在免责事由,无过错责任原则无法适用。并且不归责,又会导致不公平情况的出现。
因此,公平责任原则的产生,满足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也就是说,虽然公平责任原则是中国民事责任领域的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但其适用具有补充性。
(5)无过错侵权案例扩展阅读: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依据上述规定以及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之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损害的发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规定由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归责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基于法定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其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有效弥补受害人因特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共同构成现代司法制度中侵权民事责任的三大归责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过错责任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过错责任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公平责任原则
㈥ 侵权行为中无过错是否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P炷骋皇毙似穑
㈦ 无过错侵权行为的种类和责任承担方式哪些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无过错责任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2条)。
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4条)。③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5条)。
④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为无过错责任。销售者具有过错的,承担最终责任;销售者无过错的,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1-43条)。
⑤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8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⑥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5—68条)。
⑦高度危险责任中,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者,高度危险物品的经营者、占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9-77条)。
⑧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动物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8-80条;第82-84条)。
⑨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6条)
⑩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5条)。
11因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与产品提供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为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59条)。
12在道路上倾倒、堆放、遗撒妨碍通行物的,行为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