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纠纷以合同约定免责进行抗辩

侵权纠纷以合同约定免责进行抗辩

发布时间:2020-12-30 23:18:48

Ⅰ 当事人事先约定免责的人身损害可以作为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吗

涉及人身伤害的免责约定是无效合同内容,该约定不能作为免除侵权责任的抗辨专理由。

对于人身的健属康和生命安全,法律是给予特殊保护的,不得通过约定来免除保障责任与义务。从整体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允许免除人身伤害的责任,那么就无异于纵容侵权者对生命进行摧残,这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的宪法原则是相违背的
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合同中上述免责条款无论是否出于当事人自愿签订,均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由劳动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Ⅱ 最高院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合同法解释第24条问题的答复

《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合同法解释第24条问题的答复》应该是指《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合同法解释(二)第24条问题的答复》。
《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理解与适用合同法解释(二)第24条问题的答复》
一、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议,但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在不具有解除权的情况下,向对方发出了解除通知,对方在本条规定的异议期经过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是否支持,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各地法院的审判实践中均存在争议。肯定的观点主张,本条适用的前提是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应具有解除权,否则,对方提出异议的权利不受异议期的限制,本条不适用,人民法院对解除异议的诉讼请求仍应支持;否定的观点主张,异议期限经过,异议权不再受法律保护,此时无论解除合同的一方是否具有解除权,对方当事人均无权再对合同解除提出异议,故对此种情形下的异议诉请,人民法院不应支持。以上两种观点,均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根本差别在于对异议权的性质、异议期限经过的后果等认识不同。对此,最高法院将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以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或典型案例等形式,明确提出相应的意见,以统一裁判尺度。
二、发出解除通知的一方自己在三个月内起诉,请求法院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属于解除方通过提起确认之诉,对合同已经解除的法律事实进一步予以确认,而非对自己主张的合同解除提出异议。

Ⅲ 举例说明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体系。

涉及人身伤害的免责约定是无效合同内容,该约定不能作为免除侵权责任的抗辨理由。

Ⅳ 法律问题!合同约定因为违法而无效与侵权行为经当事人同意而免责的矛盾!

1、哈哈,你自己把自己绕晕了。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劳动合同法是专门专规范劳动合同属的特别法,其对于劳动合同问题的效力高于民法。劳合法26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无效,没留任何余地。
2、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侵权行为因预先的免责约定而免责啊,你是不是理解错了?而且民法通则所说的侵权是狭义侵权,不包括劳动法意义的以克扣工资为表现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3、但要承认,劳动法不禁止事后的和解,不然的话劳动案件法院就没法调解了。

Ⅳ 违反合同却符合免责条件请问是否违法还有什么是抗辩

你说抄的违反合同是指违约把?违袭约有三种免责事由:不可抗力、自己有过失、发生约定的免责事由。发生不可抗力的,除法律对你的合同内容有特别的规定外,得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自己有过失是指违约发生后,对方未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就扩大部分不得要求赔偿。第三种原因显而易见,但约定事由不得违反有关法律的规定。
而你说的抗辩是指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得以暂时拒绝履行债务的权利它不消灭合同的履行效力,产生抗辩的原因消失后,合同仍应履行。

Ⅵ 侵权怎么办,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怎样抗辩

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怎样抗辩
1、诉讼主体资格抗辩
一般只有专利权人或专利被版许可人才权有权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包括自己实施专利技术时的专利权人、独占许可中的被许可人、排他许可中的被许可人和专利权人、普通许可中的专利权人。
2、法定免责事由抗辩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四种情形:权利用尽、先用权、临时过境和科研及实验目的的使用。
3、专利无效抗辩
4、未落入涉讼专利保护范围的抗辩
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或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为准。
5、公知技术抗辩
公知技术是指在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没有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
6、合同抗辩
合同抗辩是由于从属权利和重复授权的存在,同一个技术方案或近似的技术方案,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权人,而出现的被告以得到其专利权人许可而进行的抗辩。如存在从属权利的情况,如果原告拥有的是从属专利,被告得到在先专利权人的许可,生产的仅仅是在先专利产品,而该产品没有包括从属专利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被告的抗辩成立,其行为并不构成对原告从属专利权的侵犯。

Ⅶ 专利侵权诉讼法定免责事由抗辩有哪些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四种情形:权利用尽、先用权、临时过境版和科研及实验权目的的使用。其中先用权原则要求技术是在专利权申请日前合法取得并只能在原有范围内使用,科研目的使用免责则是科技发展所必须。另外该条还规定不知是侵权产品而使用或销售并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专利产品使用者或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综合考虑了使用者或销售商对侵权产品的审查能力、交易安全、专利权人利益等因素,避免了对使用者、销售者过于严格的责任认定,同时其他侵权责任的承担也保证了权利人的利益维护。

Ⅷ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您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责任抗辩事由主要包括:
(1)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执行职务的权限来自法律规定,或法律的授权。
B、执行职务的行为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
(2)正当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构成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B、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侵害行为正在实施。
C、防卫的对象只能是加害人。
D、正当防卫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
(3)紧急避险行为。《民法通则》第129条紧急避险行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必须有正在发生的危险,威胁到本人、他人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B、除了采取紧急避险的方式外,没有其他可以排除危险的方式。
C、紧急避险行为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所谓必要的限度,一般是指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利益应小于被保护的利益。
(4)受害人同意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A、有同意承担损害后果的意思表示。
B、意思表示应采取明示的方式。法律 敎育 网
C、受害人同意的损害后果,不应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与法律。
D、受害人的同意应当在损害发生前作出。

外来原因,是指损害的发生不是被告的行为造成的,而是被告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根据外来原因的不同,又分为:
(1)不可抗力。
(2)受害人的过错。
即受害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存在过错。受害人的过错,既包括受害人的故意,也包括受害人的重大过失或一般过失。
(3)第三人的过错,即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对造成原告的损害具有过错。
第三人过错的特征是: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第三人与被告之间不存在共同过错,既无共同故意,也无共同过失;第三人的过错可以免除或减轻被告的责任。第三人的过错根据其构成,又可分为:
a第三人的完全过错,即原告的损害完全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原告与被告均无过错。被告因此可以免责。
b第三人与原告的共同过错。
c第三人与被告共同造成损害。

阅读全文

与侵权纠纷以合同约定免责进行抗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局 浏览:397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表 浏览:982
商丘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49
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浏览:33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 浏览:10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
究极的妄想发明系列第2 浏览:204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