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1、将他人作品改编属演绎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二条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2、如果你的行为是用于商业用途,当然不符合强制许可了,也就不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的合理使用的规定。不理解的参照http://law.asiaec.com/gsyf/zzq/517915.html
3、那么看你的情形是否符合法定许可的规定:参见http://law.asiaec.com/gsyf/zzq/517915.html
如果符合法定许可的条件,你不需要对方许可,只需要向对方交纳著作权使用费即可。
如果上面两项都不是,那你侵权了!你权衡利弊吧!第二十五条 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
关于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实行自动保护原则,即著作权不像专利、商标以登记为要件,作品一但创作完成不论其是否登记即受著作权法保护,对于保护期限不是单一的五十年第二十一条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如果是合作
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的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电影、电视、录像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这个保护期限是受国际公约(即trips协议)约束的,你以为中国政府愿意向微软交50年版权费啊!
⑵ 版权保护的法律问题
网络作品受保护的法律依据:网络作品,简言之,是在因特网上出现的作品,又称为数字化作品。数字化作品是借助于数字化技术而产生,这里所谓数字化技术是指依靠计算机技术把一定形式——如文字,数值,图形,图象,声音等——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转换成二进制数字编码,以对它们进行编辑、合成、存储、采用数字通讯技术加以传送,并在需要时把这些数字化了的信息再还原成文字、数值、图形、图象、声音的技术。在陈卫华诉《电脑商情报》一案中,《电脑商情报》未经许可所转载的《戏说MAYA》一文即陈卫华发表于其个人主页上的数字化作品。网络作品受中国《者作权法》保护的法律依据何在呢?应该说,中国现行《著作权法》对网络作品的保护无明文规定,《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八类受保护作品中也未包括数字化作品。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对受保护作品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根据该条款,“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因此,网络作品能否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施条例》对“作品”所下的定义。数字化作品尽管脱离有形载体,但并不影响其独创性,并且任何上载到因特网的文件必须输入到3w服务器的硬盘驱动器内,即以数字化形式固定在计算机的硬盘上,这种固定的结果,是能够被他人使用联网主机所阅读、下载、或用软盘拷贝或直接打印到纸张,因此其符合“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要求。究其根本,网络作品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在于所借助的载体,这种数字化的思想表达方式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作品的特征,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这种保护也与国际上对网上作品版权保护潮流相符,根据1996年12月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下称WCT)规定,网络作品的作者应当享有“专有权”。
⑶ 为什么要对著作权进行保护著作权进行保护要注意哪些问题
为什么要对著作权进行保护?著作权进行保护要注意哪些问题?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著作权的保护主要包括著作权的基本原则、著作权的主体保护、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著作权保护的内容、著作权保护的期限以及侵权的相关法律责任。那么为什么要对著作权进行保护?著作权进行保护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对著作权进行保护,著作权进行保护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对著作权进行保护?著作权进行保护要注意哪些问题?1、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律制度。著作权保护的意义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三百多年前源于西方,能够促进知识的积累与交流,大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个人为社会进步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著作权保护不仅仅能够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版权产业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2、著作权调整的范围很广,涉及到调整作者、国家、集体之间的利益问题平衡创作者和使用者的关系,即要充分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又必须给作者以限制,满足公众的需要。可以说,著作权(版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动每一个角落,但是包括许多人,乃至作者和法官、律师对著作权法存在误解,更多的老百姓缺乏著作权法律常识和版权意识。3、著作权保护的意义著作权是一种无形的权利,同时是用有形物体现的,包括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因此著作权也是人权,又是一种财产。侵犯他人著作权如同偷盗他人钱财。盗版就是盗窃。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保护著作权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我国15年的世贸谈判过程,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著作权保护)一直是引人注目的问题,因为知识产权协议是世贸组织协议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著作权涉及更多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是财产权的问题。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版权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或者说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净产值占美国国内总产值的4。3%或者为3484亿美元。1998年,我国图书、报刊、印刷、电子出版业的产值是1263。2亿元,软件为170亿元,两项相加为1433。2亿元,约占全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8%。中国加入世贸必将深远影响版权产业,这已是可以遇见的。因此,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著作权保护制度,著作权进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⑷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问题
著作权既是版权。
版权保护的重点是证明: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拥有什么作内品,只要原创作者能提供这容样的证据就能保护自己的版权。现在每个地级城市基本上都有版权局,你可以通过版权局对你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证书的申请来保护自己的版权。不过通过版权局来申请版权登记证书一般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要交几百块钱的费用。
我推荐你使用由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签发的可信时间戳服务,他能方便快捷的证明你是自己作品的版权人,
现在申请,即时生效!!!
⑸ 如何保护著作权
第一步,给剧本做版权登记,通过版权登记证书先确立版权归属,给剧本做初专步的保护。最好是属每写完一章剧本就先用时间戳做个确权,等剧本完结之后,再做个版权登记。我建议你在各省市的版权局做版权登记,首先在省市的版权局登记价格是免费的,其次在当地做提交材料之类的比较方便。
需要提交的材料如下:
按要求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申请表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权利归属证明
作品的样本(可以提交纸介质或者电子介质作品样本)
作品说明书(从创作意图、创作过程、独创性三个方面写,并签字)
登记周期:一般为1个月
注意:提交资料前最好了解清楚每一个资料的格式、要求、署名等细节,一旦有一份资料需要补正,就会耗费更久的时间,可能是2-3个月才能拿证。
第二步,剧本假如要卖给影视公司拍摄,需要签订合规的授权协议,包括授权的权利是什么,期限有多久,授权范围是什么,并且明确授权到期后,影视公司若继续拍摄需付出什么条件,或者支付多少金钱。
⑹ 网路著作权保护要注意哪些问题
著作权即版权。
版权保护的重点是证明: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拥有什么作品,只要内原创作者能提供容这样的证据就能保护自己的版权。现在每个地级城市基本上都有版权局,你可以通过版权局对你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证书的申请来保护自己的版权。不过通过版权局来申请版权登记证书一般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要交几百块钱的费用。
我推荐你使用由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签发的可信时间戳服务,他能方便快捷的证明你是自己作品的版权人,
现在申请,即时生效!!!
⑺ 中国对外国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有什么矛盾和问题
以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我国著作权法列举了八种作品类型。无法纳入以上类别的作品是否得到著作权法保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观点。但是至少在网络传播领域,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已经确认,作品的外延是没有限制的,根据实际情形由法官判断决定。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版权所有人可以根据法律在法律规定的年限内对作品享有独占权。一般而言,其他人需要使用作品,应当事先取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但是著作权法也规定了若干情形,在法律规定的使用方式下,该种使用无需取得版权所有人的许可,或者无需向其支付报酬。版权的期限,简单来说,对个人而言,是死后五十年,署名权等精神权利期限无限制;对单位和法人而言,使作品首次发表后五十年。
外国人或者外国在中国国内首次出版的,受我国法律保护,其他的根据国际条约确定,多数重要国家已经和中国一起参加了共同的国际条约,在这些缔约国境内产生的作品同样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根据学理,版权具有地域性,也就是说,各国承诺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但是如何保护,作者有哪些权利,保护期限多长,由各个国家自己决定,在中国发生的作品使用行为显然就需要按照中国的著作权法来判定,在美国发生的著作权使用行为就需要按照美国的版权法来判定。
⑻ 问一个著作权保护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 :
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
第四十条 录音录像制作者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同表演者订立合同,并支付报酬。
第四十一条 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该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被许可人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
⑼ 民营企业在著作权保护上有哪些常见的问题及建议
一些企业不注意留存创作过程记录、及时发表作品或者进行著作权登记,导致作品形成时间、创作过程、作者难以确定,对维权造成不良影响。
建议:
(1)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注重通过电子数据认证、加盖时间戳等手段积极留存作品创作痕迹,并及时对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
(2)使用他人作品时,明确被许可使用的内容、时间、范围,避免因为违约使用而导致侵犯他人著作权。
(3)正确认识作品的著作权和作品载体的物权,作品载体的所有权人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物权,避免因权利滥用造成侵权。
查策网上也有相关政策可以查询
⑽ 网络环境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网络环境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公民的权益都会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但是我国对著作权的意识不是很明确,尤其在网络环境中更是如此,经常会发生侵权的现象,那么网络环境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网络环境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网络环境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用户著作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用户著作权侵权涉及到的主体包括供应商和广大用户,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者对于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作品具有合法享有权的权力,就如同网络技术一样,是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除非经过著作权人同意,其他主体不得擅自使用或者复制他人知识产品的,只不过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变得比较多元,但是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使用他人智慧结晶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这种观念的,当下盗版产品盛行就可以看出用户对于著作权这一权力的理解是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意识决定行为,因此目前用户在保护著作权意识方面的欠缺是導致网络著作权遭侵犯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保护网络著作权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网络环境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网络作品专有权和用户的利用权难以平衡所谓的用户合理使用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相应报酬而合理使用他人著作权的合法权力。此概念中的关键词就是合理,但是何为合理,何为不合理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2条列举了12种属于合理使用的情形,但是这些情形却没有包含网络环境下版权合理使用的问题。著作权的保护所依据的法律制度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但是这与网络的自由性、传播速度快等特性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的,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网络作品权利保护也像传统作品那样执行,那么网络力量的发挥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一旦著作权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必然会影响用户的合理使用权发挥,这样是不利于文化传播和相互借鉴的。总之,我们目前面临难得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保护网络著作权作者合法权益,同时又不能限制用户对于网络著作作品的合理使用呢?网络环境对著作权主体保护存在的问题:著作权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其实,我国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是经过了一段发展时间的,比如先后经过了传统著作法的修订、颁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慢慢的开始建立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但是网络环境使得网络著作权的形式也是日益多样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这就给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建设提出了挑战。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立法关于网络信息版权的保护比较模糊,也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这就给执行带来了一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