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是什么意思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指将知识产权放在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从企业知内识产权管理理念、管容理机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视为一个整体,界定并努力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使命的系统工程。
知识产权管理的使命随企业不同而不同,有的着眼于服务创新,有的力图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有的争取知识产权资产的保值增值,总的说来都是为了企业知识产权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使命。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一个标准DB32/T 1204—2008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它规定了企业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要求。根据这个标准,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体系,做法跟质量管理体系差不多,然后申请认证,再由省知识产权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认定。
Ⅱ 李琛的研究成果
《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法与人文的方法论意义——以著作权法为模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代表性项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之“保护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Ⅲ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国内法、国际条约:
1,国内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包括:
(版1)法律,主要权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2)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
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行政规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国际条约中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4)世界版权公约;
(5)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Ⅳ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国内法、国际条约:
1,国内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包括:
(1)法律,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2)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
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行政规章。
(5)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国际条约中知识产权法律主要包括:
(1)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4)世界版权公约;
(5)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Ⅳ 如何把握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体系要详细回答,谢谢!!
效益是法律的基本复价值制体现。在以效益作为整个社会价值趋向
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效益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已经得到理论确认和
实践检验。
在效益与公平关系之争的演进过程中,
最杰出的成果是法
学与经济学的结合,
并导致了最活跃的法学流派――经济分析法学的
产生。经济分析法学的代表人物波斯纳在其《法律的经济分析》中证
实:简明的经济学概念可以被用来讨论法律领域中非常特殊的问题,
经济效益的概念可以解释法律制度的结构。
)法律效益是经济分析法
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法律效益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
上,
而衡量法律效益的主要因素是:
法律规范实施的结果符合立法目
的;法律作用的结果客观上保障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发展;
被制约的社会关系处于稳定状态;法律能最经济、最便利地实施,人
们普遍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Ⅵ 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图书内容
齐爱民教授的《知识产权法总论》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关于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和基本制度的原理书籍。比较而言,各科具体的知识产权法,如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比较完善,然而遗憾的是,在全球知识产权法迅猛发展的今日,成熟的知识产权法总论始终并未出现。知识产权法总论的形成其意义不可谓不大。没有总论,知识产权法就没有灵魂,也就无法完成自身的体系化,也就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典。齐爱民教授所著的《知识产权法总论》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一般规定,其内容除了什么是知识产权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念、宗旨外,还在总论领域实现了以下的重大突破:
第一,第一次澄清和建立了知识产权法的原则体系。知识产权法的原则体系一直是知识产权法的难解之谜。总的来看,贯穿于知识产权法的原则可以分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和知识产权法的特有原则。知识产权法的特有原则包括思想与表达相区分原则、合理使用原则和权利穷竭原则。知识产权法原则体系的构建,是知识产权法体系化和制定知识产权法典的理论基础。
第二,准确定位知识产权法的逻辑起点——知识财产。宏伟的法学体系大厦,往往建立在简单的基点之上。庞杂宏伟的物权法是以“物”为出发点的。而知识产权法是以知识财产为逻辑起点的。知识产权法是这样一个由“思想”到“权利”的过程:1、人的大脑形成了一种思想,该思想由于该人的表达(通过口头或者纸质载体或者电子载体)而获得了独立性;2、获得了独立性的思想因符合法律的规定被拟制为财产,称为知识财产;3、知识财产被拟制的过程,就是知识产权的形成过程;4、知识产权人凭借知识产权对该思想享有控制权,通过自己实施和授权他人实施来实现经济利益。简单看,所谓知识产权就是这样一个从大脑到钱包的过程。
第三,构建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具体知识产权的上位概念。知识产权权利体系,是从知识财产的性质和利用,构建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权利体系,而非按照知识财产的不同而划定的条块分割的具体知识产权的简单相加。知识产权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可以分为权利人自己实施和他人实施两种基本类型。这就决定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的基本结构类型:完全知识产权和用益知识产权。完全知识产权是权利人自己对自己知识财产的行使的权源,而用益知识产权是非权利人实施他人的知识财产的权源。财产除具备使用价值之外,还具备交换价值。知识财产的利用,除实施之外,还可以发挥交换价值的作用提供担保。这就决定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的另一种基本结构类型:完全知识产权和担保知识产权。而用益知识产权和担保知识产权同为定限知识产权,因此可知知识产权权利体系的结构为:完全知识产权和定限知识产权。这就是笔者所谓的二元知识产权体系结构。二元知识产权体系结构的提出,不仅在于促进知识产权的社会作用的发挥,而且在于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定纷止争。比如,通过独占许可和排他许可,被许可人获得了用益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人。因此,在上述二种许可中,权利人可以用益知识产权进行设立公司的出资;而通过普通许可,被许可人仅获得债权,不能获得用益知识产权,因此,普通被许可人不能以“许可”进行设立公司的出资,因为该“许可”仅为债权。
第四,论证了知识产权行为理论。知识产权行为,是从知识产权权利变动过程中推导出来的一种法律行为,它在调节知识产权变动的神经系统。知识产权行为是以变动知识产权为目的的法律行为,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法律行为。知识产权转让或者许可合同,是债权行为,并不能当然引起知识产权的转让或者许可,尚须知识产权行为方能完成。具体而言,知识产权行为就是知识产权合意和登记的结合。知识产权行为是调整知识产权变动,使之采取统一行动的调节器。该理论的提出,区分了债权行为和知识产权行为,保护了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的交易安全,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
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法总论应该具备的内容一应俱全,这些基本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的取得和权能、知识产权的效力和共有、知识产权行使、权利限制与知识产权滥用、知识霸权、知识产权与相关权利、知识产权合同、知识产权请求权、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和消灭等。
本书科学构建了大陆法系知识产权法的总论,在理论上促进了知识产权法体系化的实现,在实践上为知识产权基本法乃至知识产权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Ⅶ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内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容利权,集成电路布图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就如同上面那位同志讲的。
狭义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就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