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potify版权齐全吗
Spotify曲库相对比较全,毕竟。。你懂得 而且开premium在国内就可以用,而且premium价格低因为有SpotiCheap
『贰』 spotify免费体验时间过后怎么用
Spotify Free,Unlimited和Premium所能使用的功能的对比图。意思就是,你只能连续在海外使用14天。不管你是用英国还是美国IP注册,中国都是海外。你在中国用了超过14天后,就锁定了,你必须“回国”一次。你的Spotify是哪国的就用哪国IP登录一次,美国的就用美国,英国就用英国,以此类推。“回国”登录一次之后,你就可以再获得14天,14天之后在“回国”一次,再获得14天。以此类推。 你有钱付费的话就没限制了。
Apple music也有安卓版,最高提供256k的aac,不过国外服务区的下载速度也经常被国人吐槽,建议买港台区的会员。
谷歌和亚马逊也有自己的音乐APP,但我觉得安装iheartradio就行了,这个软件上面的歌手专辑自带谷歌和亚马逊购买链接,自带歌词(右下角按钮),在线听歌比Spotify还流畅,我这里晚上听Spotify每个钟要卡顿几次。以上软件都不像国内能提供无损音乐,真正提供在线无损音乐的是碧昂斯她老公Jay-z收购的tidal,有兴趣自己下载试用。
参考文献连接:www.spotify.com/int/about-us/contact/。
『叁』 为什么Taylor Swift无法从Spotify上挣到钱
从Pandora到Spotify,为什么那些代表音乐未来的流媒体音乐服务没有给歌手带来真正收益?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流媒体音乐版权付费机制的变化。按照目前Pandora的版权核算机制,它按照每首歌的播放次数来付费,看起来这和传统电台付费机制一样,但Pandora的每首歌播放次数针对的是一个独立用户,属于一人次收听,而传统电台每首歌播放此事面向可能是亿万用户,属于亿万人次。从这个角度来看,Pandora对歌手歌曲的推荐意义似乎更大,可歌手为何没有感恩呢?
其次,就涉及到第二点——复杂、无效率的版权代理体系。不管是Pandora还是Spotify,都需要和唱片公司以及版权代理机构谈版权。根据Spotify官方说法,该公司2013年将全部收入的70%用于支付版权费用,据不完全统计,这笔费用高达3亿美元。
可现实就是,尽管流媒体音乐付费商付出高昂费用,但在音乐唱片市场,流媒体音乐服务商面临所谓「音乐人组织」(唱片公司和版权代理机构组成)的挑战,「音乐人组织」看起来是在为歌手们谋取利益,但真实情况是,由于代理体系庞大、冗长,且没有真正意义上数据支持,导致所谓的分成成了均分。这便是导致一些看起来被播放几百万次的歌曲,其歌手只能收到不足100美元收入的原因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流媒体音乐服务并未真正意义上撼动守旧的音乐唱片行业。横亘在流媒体音乐服务商与歌手之间的那些障碍,正在让流媒体音乐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音乐即服务」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今年以来,苹果、Google先后发力流媒体音乐,巨头的介入,或许能让这个行业走上一条重构之路。
『肆』 快看看国外经验是怎么处理音乐版权问题
一般来说,在那个国家或者地区使用音乐,就需要找当地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解决播放音乐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如果是原创作品,且没有在本国加入本国的音乐著作权协会,需要做好版权登记,证明自己拥有权利。
『伍』 Spotify 是如何解决版权问题
一、版权登记办理流程
1.查询作品登记条件:查询作品是否具备登记条件判定版权登记类型
2.下单提交相关资料:提交订单及相关作品资料
3.上报版权中心:专业顾问整理用户申请资料,填写作品登记申请表
4.版权审查阶段:版权中心审查申请资料
5.制证发证:版权中心将证书邮寄给客户
一般作品普通登记版权整体流程大约时间为20-25个工作日。
二、版权登记所需材料
申请作品登记应当提交的文件包括:身份证明和提供表明作品权利归属的证明(如:封面及版权页的复印件、部分手稿的复印件及照片、样本等)。
其他著作权人还应出示表明著作权人身份的证明(如继承人应出示继承人身份证明;委托作品的委托人应出示委托合同)。
『陆』 Spotify 和 Pandora 有什么区别
spotify的用户和pandora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pandora前头申请IPO时公布的用户数是8000万(spotify现在应该接近1500万),看看美国的总人口,这个占有率对一个web程序界面至少四年没变过的服务来说,是非常恐怖的。另外pandora的无疑是移动音乐领域的霸主(请暂无视12530),移动音乐是未来五年数字音乐的大势。而spotify的特殊模式在移动设备上却很难达到PC上华丽的体验(音质,速度:所以spotify没有免费的手机服务)
诚然spotify媒介和用户口碑非常高,毕竟一个是新东西,而pandora已经很多年,早过了需要媒介推动的阶段,进入了大规模用户占有的阶段。
纯粹的on-demand我个人认为是一种过气的音乐消费方式;Music2.0时代的Social Music目前依然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更不论spotify这种浅社交。
pandora其实也有一点点点播的意思,比如新建电台一般会播放输入的歌手或歌曲。 但这么多年他依然不做点播和美国高昂严格的版权成本分不开。
spotify是内容驱动性,pandora是技术驱动性;所以spotify攻占市场受唱片工业的态度牵制非常大,这也是它迟迟无法在美国落地的原因;一个用户可能会因为spotify没有他想听的歌离开,pandora则不然,因为用户根本不知道pandora是否有他想确切听的那首歌。
『柒』 “Spotify”不进入中国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若干年前,spotify考虑要不要进中国的最大问题是,非法下载盛行,基本没有版权保护这一说。那时候明显大面积侵权的在线音乐试听网站至少也有50家,非法下载就更肆无忌惮,只有版权方独自默默维权。那个时候spotify想要进来,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别人都盗用就你傻傻掏钱买,然后还收不上钱来的问题。
这些年zf主导的各种行动,经济转型,WTO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版权持有者意识的觉醒,以及流媒体的兴起,以及常见的普洱茶式炒作,等等原因,音乐版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内几个大玩家的强劲需求,尤其QQ音乐签署了一系列独家协议,更是把版权价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时候spotify再想进来,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跟风以极高的价格囤入大量华语音乐,结果就算免费用大家也还是去QQ、酷狗。那么欧西音乐呢?音乐版权都有授权区域限制,如果要在中国内地使用这些欧西音乐,依然不得不跟风以极高的价格买入。
假设spotify不在乎跟风高价入场,建设了无比全面的正版曲库,那么spotify这产品,会从QQ、酷狗/酷我、天天动听、多米、网易、虾米手中抢得多少用户?对此我比较悲观。
首先,价格战,以spotify目前的付费策略肯定没戏。
然后说产品。spotify即使把价格拉回到国内玩家一个水平线,即:桌面版和手机版完全免费无限量听,只有在下载时做几个套餐向C端收费。那么我们则可以抛开价格因素,考察spotify这产品。不过这产品貌似也没什么好说的,又是一个国外很好的产品,到了国内在市场占有率上绝对拼不过本地化产品的案例而已。简单说,用户使用这个服务,就是找歌听。spotify的所有功能里,中国用户最常用的那些功能,国内产品也都有;而国内产品没有的功能,绝大多数中国用户也不需要。(话说内天打开酷狗,要被强劲的“蝰蛇”音效吓尿了。这功能spotify打死也想不到吧。)再说UI/UX,这个仿佛对比更明显,像spotify这么“高冷”的设计,必然只能赢得极小一部分用户的喜爱。再说内容,spotify当然可以立马组织一批专家、用户,来搞歌单,也可以很本地化的推荐最新的专辑和热门单曲,但这种曲库型点播式的音乐服务,每个用户用1个就足够(顶多因为版权大战某歌这平台没有那平台没有所以无奈过去听一下),spotify与国内那几个玩家的产品,完全是替代关系,而用户迁移成本又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高,既然QQ网易虾米上收藏了很多歌单,甚至建立了社交关系,何必又跑到spotify上从0开始。
当然了,还有内容审查问题。
所以我觉得spotify这些年来还没进中国,是因为得不偿失,毫无必要。
假如来了,如何跟国内同行竞争?
个人认为有两条路可以尝试。
1,与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比如建立合资公司这类,而不是简单的5元/月免流量试听。移动、联通、电信,挑一家,毕竟这些运营商都有自己的音乐服务,虽然产品做得惨不忍睹,但因为强大的群众和历史基础,还是有一定效益,且运营商应该不会放弃在线音乐服务这块肉,毕竟4G都开始普及,担任基建的运营商肯定不甘心只做流量管道,看着别人起舞。
2,即使QQ频繁的跟国内外各种版权持有者签订了一系列还不清楚是否独家的版权分发协议,但是个协议就有时间期限嘛。且国内其他派系玩家肯定也都一肚子气,不可能就此放手退出流媒体/数字音乐领域。spotify倒是可以以国外老大的身份盘活一系列上游资源,带着这些资源与生闷气的国内其他派系玩家抱团。不过,为了进中国这点事,这圈子兜的有点大,已经不是单纯流媒体音乐领域的事业了……
『捌』 Spotify 不进入中国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除了众所周知的版权原因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产品无法找到合适的在中国的定位。Spotify投入最大的几块内容,在中国市场并不是很具备竞争力。
首先是桌面免费点播,移动端免费电台这些功能,国内几个主流音乐app都包括了这些功能,正版与否我们另说,在天朝免费音乐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不足称道。
其次是内容的多样性,Spotify有4000万首歌,这些以每年20亿美元版权为代价的歌曲在中国的大部分听众来讲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其实我们听的歌曲相对来说还是很有局限性的。所谓的华语音乐无论你自诩再多么曲风变化,无论你是农业重金属还是抒情小清新,放在全球音乐领域里都是Mandarin Pop。也就是说,国人对于歌曲的消费相对还是在一个比较窄的区域里。而正是因为追求“正版”,很多在国内因为电视节目(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等)流行起来的华语歌曲,根本无法在Spotify上找到对应的歌曲,因为公司没有渠道和兴趣去买断那些音乐的独家版权,或者人家独立音乐人你压根就没法买到版权。所以音乐内容这一块不但没有成为优势,反而成为了短板。
最后就是公司的文化了,尽管李嘉诚是公司的早期投资人之一,公司也有香港办公室,但是整个公司的文化还是偏向于欧美化,真正“了解”中国的或者有兴趣拓展中国市场的也不在公司的大方向上,华人员工不多,中国籍的员工就更少了,且一直在不断流失。参见: PM成灾,小米又来了位“产品经理”。短期内来看,公司还是想在北美市场和Google,Apple,Pandora正面交锋,应该不会有进军大陆的准备。
至于说如果真的进军中国市场要如何竞争,我认为想靠现有的收费模式比较困难。除了现有的这些特点之外,必须要搞清楚中国的游戏规则,这些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软件做的好”的范畴,搞得不好成了下一个youtube。
『玖』 spotify与国内众音乐产品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劣势所在
Spotify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但是很多方面没有时候中国消费者,反其道而行之很难的,Spotify 是想成为你管理你全部音乐的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是完完全全构建在云端的。客户端也好,下载/离线音乐也好,都只是这个平台的一种扩展。Spotify 是什么?如果今天来看,这个有着社交属性的音乐平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追随者——网易云音乐。基本上,Spotify 的音乐社交被完完整整的搬到了中国,只是 Facebook 变成了新浪微博等一众本地服务。但我认为网易也仅仅实在 Spotify 的方向上迈了一小步,「步子太大, 容易扯着蛋」这句话绝对适用于此:用户可以觉得音乐社交很不错,但是你要完完全全挑战用户下载音乐,然后播放的使用习惯?拜托,这是在中国。
Spotify 可以说是在走向云端的道路上走得太快了, PC 平台上可能有机会做到一直在线的状态, 但是移动平台上确实, 用流量听 Spotify 让我很苦恼。但是也是因为在云端化的道路上的激进带了 Spotify 的优势, 相对低廉的版权价格(中国人民又笑了)。中国的用户目前还是没有太强的为音乐付费的意愿与习惯,Spotify 在版权方面的相对好的案底让它不可能为了进入中国而涉足盗版(国内声称的正版大多是不可信/不严谨的,除了豆瓣和哪家公司不大记得了)。如此看来, Spotify 没有进入中国的意愿, 自然也就会存在着中文歌缺乏的问题。但是 Spotify 已经进入了香港, 所以还是会有很多港台歌曲(大陆歌曲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