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己经制定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国内地主要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1、商标法(年8月3日通过、1983年3月1日施行,1993年2月22日修改、1993年7月1日施行,2001年10月27日第二次修改,2001年12月1日施行)
商标法实施细则(1983年3月10日颁发、施行,1988年1月3日修订,1993年7月15日第二次修订,1995年4月23日第三次修订,2002年8月3日第四次修订,更名为《商标法实施条例》,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2、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通过、1985年4月1日施行,1992年9月4日修改、1993年1月1日施行,2000年8月25日第二次修改、2001年7月1日施行)
专利法实施细则(1985年1月19日批准、公布,1985年4月1日施行,1992年12月12日修订,1993年1月1日施行,2001年6月15日第二次修订,2001年7月1日施行,2002年12月28日通过对第101条和第108条的修改,2003年2月1日施行)
3、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7年1月1日施行)(第五章第三节知识产权第94条-97条,第88条第3、4款)
4、技术合同法(1987年6月23日通过、1987年11月1日施行)经修改并入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合同法(第18章技术合同),1999年10月1日施行
5、药品行政保护条例(1992年12月12日批准、1992年12月19日发布、1993年1月1日施行)
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2年12月30日发布,1993年1月1日施行,2000年7月14日修改)
6、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1992年12月25日批准、1992年12月26日发布、1993年1月1日施行)
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2年12月26日发布、1993年1月1日施行)
7、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通过、1991年6月1日施行,2001年10月27日修改并施行)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年5月24日批准,1991年5月30日发布,1991年6月1日施行,2002年8月2日修订,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8、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6与4日发布、1991年10月1日施行,2001年12月20日修改后重新公布,2002年1月1日施行)
9、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年9月25日发布、1992年9月30日施行)
10、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通过、1993年12月1日施行)
11、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1995年7月5日发布、1995年10月1日施行;2003年11月26日通过修改,12月2日公布,2004年3月1日施行)
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2004年4月22日通过,2004年5月25日发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12、特殊标志管理条例(1996年7月13日发布、施行)
13、刑法(1997年3月14日修订、1997年10月1日施行)第3章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第213条-第220条)及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第221条-第225条)
14、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20日发布、1997年10月1日施行)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999年4月27日通过、1999年6月16日发布、施行)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1999年8月10日发布、施行)
15、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1997年5月20日发布、施行)
1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2001年3月28日通过,2001年4月2日公布,2001年10月1日施行)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实施细则(2001年9月18日公布,2001年10月1日施行)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01年10月31日通过,2001年12月10日公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18、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02年1月30日通过,2月4日公布,2002年4月1日施行)
19、对外贸易法(1994年5月12日通过,1994年7月1日施行,2004年4月6日修订,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三章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六章对外贸易秩序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的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12月11日通过,1998年12月17日公布,1998年12月23日起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2日通过,2000年12月19日公布,自2000年12月21日起施行,2003年12月23日修正,自2004年1月7日起施行)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注册商标权进行财产保全的解释》(2000年11月22日通过,2001年1月2日公布,自2001年1月21日起施行)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25日通过,2001年2月5日公布,自2001年2月14日起施行)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年6月5日通过,2001年6月7日公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6、《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2001年6月15日通过,2001年6月19日印发)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年6月19日通过,2001年6月22日公布,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6月26日通过,2001年7月17日公布,自2001年7月24日起施行)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2001年10月30日通过,2001年11月16日公布)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6日通过,2001年12月21日公布,并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2001年12月25日通过,2002年1月9日公布,自2002年1月21日起施行)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年12月25日通过,2002年1月9日公布,自2002年1月22日起施行)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年12月25日通过,2002年2月25日公布,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年6月4日通过,2002年7月24日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2年10月12日通过,2002年10月12日公布,自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
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2002年10月12日公布,自2002年10月16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1年4月18日发布实施)(第六十一条至第六十九条)
(三)我国所缔结的国际公约是我国国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已经加入了15个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67年7月14日于斯德哥尔摩签订,1970年4月26日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179个成员国。我国于1980年6月3日加入该《公约》。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
1883年3月20日于巴黎缔结,1884年生效,到2004年7月已有168个成员国。我国于1985年3月19日加入该《公约》。
3、《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1989年5月26日于华盛顿签订,只有8个国家签字,至今尚未生效。我国于1989年5月26日签字加入。
4、《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891年4月14日于马德里缔结,1892年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56个成员国。我国于1989年10月4日加入。
5、《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1989年6月27日通过,1995年12月1日生效,到2004年12月为止已有66个成员国。我国于1995年12月1日加入。
6、《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1886年9月9日于伯尔尼缔结,1887年12月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156个成员国。我国于1992年10月15日加入。
7、《世界版权公约》,1952年9月6日于日内瓦签订,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98个成员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我国于1992年10月30日加入。
8、《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简称《录音制品公约》或《唱片公约》),1971年10月29日于日内瓦签订,1973年4月18日生效,到2004年4月为止已有73个成员国。我国于1993年4月30日加入。
9、《专利合作条约》(PCT),1970年6月19日于华盛顿签订,1978年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123个成员国。我国于1994年1月1日成为该《条约》的第64个成员国,中国专利局同时成为PCT的受理局、国际检索局和国际初审局。
10、《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分类协定》(简称《尼斯协定》),1957年6月15日于尼斯签订,1961年4月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72个成员国。我国于1994年8月9日加入该《协定》。
11、《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条约》(简称《布达佩斯条约》),1977年4月28日于布达佩斯签订,1980年8月19日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59个成员国。我国于1995年7月1日参加该《条约》。
12、《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协定》(简称《洛迦诺协定》),1968年10月8日于洛迦诺签订,1971年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44个成员国。我国于1996年9月19日参加该《条约》。
13、《专利国际分类协定》(IPC),1971年3月24日于斯特拉堡签订,1975年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54个成员国。我国于1997年6月19日加入该《协定》。
14、《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1961年12月2日于巴黎签订,1996年生效,到2004年7月为止,已有55个成员国。在此公约的基础上,成立了“保护植物新品种联盟”(简称UPOV)。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
15、《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1994年4月15日签订,1995年1月1日生效,到2004年7为止,已有147个成员。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
② 甲厂研制出一种 N 型开关,于 1997 年 5 月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1998 年 5 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
1、C 法释[2001]21号第2条
2、B 可以主张先用权。 专利法69条1款2项。
3、B 乙的技术在申请日前未公开,不构成现有技术。
4、A 专利法69条1款2项。
5、B 专利法45条
③ 中国专利制度行政与司法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1、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及其主要职能 《专利法》第三条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2、国防专利机构及其主要职能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条 发明专利申请涉及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需要保密的,由国防专利机构受理;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理的涉及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需要保密的发明专利申请,应当移交国防专利机构审查,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国防专利机构的审查意见作出决定。3、地方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及其主要职能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 事人请求处理或者调解专利纠纷的,由被请求人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管辖。两个以上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都有管辖权的专利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其中一个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请求;当事人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请求的,由最先受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管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指定管辖;无共同上级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管辖。审理专利案件的人民法院及其管辖权 专利权属纠纷案件,是指在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之后,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就谁应当是真正的专利权人所发生的确权纠纷案件,这类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经济特区的中级人民法院和经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开放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二审法院。4、审理专利案件的人民法院及其管辖权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专利纠纷案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为被告的专利行政案件,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第二审法院;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被告的专利行政案件,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第二审法院;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④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院是中央直属机关吗
中央直属机关有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28个)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国防科工委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安全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 铁道部 交通部 信息产业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部 人口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
国资委
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环保总局 民航总局 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国管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国研室 * 台办 * 新闻办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电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
信访局 粮食局 烟草局 外专局 海洋局 测绘局 邮政局 文物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 档案局* 保密局(* 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国家保密局与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最高人民检察院院是我国最高的司法监督机关,由全国人大产生并对全国人大负责,是司法机关范畴,在国家机关序列中是和中央人民政府平级的国家机关。
⑤ 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下述为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分类清单:
(一)综合类:
《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知识产权”。
《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合同法》第十八章“技术合同”。《对外贸易法》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商标权类:
《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三)专利权类: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高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国防专利条例》。
(四)著作权类:
《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
高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五)商业秘密类:
《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六)植物新品种权类: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林业部分)。
高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七)特殊标志类: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
(八)地理标志类:
《商标法》。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九)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类: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高法院关于开展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十)其他类: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⑥ 我仅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祝贺你妹呀!
⑦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白皮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公安部、农业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专版权局、林业局、属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共同编写。这个应该只是发布一下,不需要出版发行,网上有具体内容。
http://ip.people.com.cn/GB/12866957.html
⑧ 网传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并入教育部,您怎么看
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许多企业都在许多单位合并仍然需要进一步转化为机构!
但不一定。看一看在18后,中央的改革可以看出端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减少2!
据消息人士透露,引入了结构改革方案已开始征求各方意见。方案在现有的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被合并到最大幅度。大多数系统的改革,同时结合机构改革,机构根据其功能为企业或进入行政机关的非政府组织,在配合政府组成部门的合并。主要是调整其方案的内容:调整
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成部门,以获得更多的权利转移国家发改委的职责。取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微观管理事务和审批事项的条款的参考,将逐渐转向其主要职能为制定宏观规划和研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家发展和改革规划委员会的全名。
2,科学技术部。研究科学技术部和教育部的规划和管理职能,教育部改为教育科学部。
3到工信部,教育部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的管理功能。变更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4,国土资源部。资源管理功能整合到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环境资源的形成。原来的土地规划和国土资源部的管理职能划为检查建设主管部门。
5,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交通部铁路运输管理局下设立负责铁路建设规划,统一部署和管理的铁路运输。地方铁路局的铁路运营商企业集团的重组,铁路运输市场。
6,水利部。水利部,农业部,农业部形成一个大的合并。
7,计生委。计生委和卫生部合并形成的人口与健康部。
8,审计署和监察部。整治命名为:监控审计部门。
9日,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重新命名为社会工作学系。负责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事务注册处处长,部分配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功能的原行政区划调整审批。
10,仍然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和人民银行。
11,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属于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中,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在同一水平。
12,退居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安全部更名为国家安全局。
13,全国委员会的国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华侨华人事务办公室,香港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合并。重组并命名为国家和平统一委员会。
二,国务院直属机构调整
1,国家税务总局。纳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原有功能。取消在当地地方税务机关。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卫生部根据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合并,重组,评为全国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播电影电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体育总局纳入文化部管理。
4,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原国家统计局纳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国家林业局。原为国家林业局,农业部。
6,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初进教育科学部知识产权局。
7日,中国国家旅游局,文物局的。原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文物局。
8,,国家宗教事务局。合并重组注册成立,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香港和澳门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海外中国事务办公室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中国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9,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防腐局合并成监察部,财政部全国委员会的监督下。
,国务院办公室调整(建议取消国务院办公室)
1,中国海外事务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成立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海外中国,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2,国务院法制办合并到司法部。
3,国务院研究室的计划职能并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室起草的功能集成到。
4,纳入办公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国家档案馆的通知。
4根据国务院机构调整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并到。
2,新华社,实现企业制度的改革。
3,结合地震局和气象局。形成地震和气象研究中心,定义为一个官办的研究机构。
4,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不再作为承办单位,转化为一个官办的研究机构。
合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形成该国的金融业,直属国务院的机构之一。
6,电监会,建立新的机构,直属国务院的国家能源局的工作。
7,社会保障基金和基金性质改制为企业。
五,国家统计局,国务院调整管理
1,国家统计局划归司法部管理的信访。
2,管理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划归。
3,国家能源局。分配环境资源部,分配给新成立的能源局的监管职能,能源价格的能源发展规划的职能。
4,转化为国家民航总局,民航总局(CAAC)。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配给新成立的直属国务院机构市场管理。
6,煤监局进入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关。
因此,国务院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新成立的部门,由27日至18日,国务院分别为:
1,外交部事务
2,国防部
3,国家发展和改革规划委员会
4,国家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BR />
社会工作部,教育科技部
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8公安部
9,监控和审计部门
10,司法部
11,财政部 / a>
12,环境资源部
13,土地,住房和城乡发展
14,交通运输部
/> 15,农业
16,商务部
17,文化部
18人口和财政部的部健康
直属国务院机构只有六个是:
1,国家总局,海关
国家市场秩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该国的金融业管理
4,国务院参事室的
5,国家安全局
/> 6(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
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法律法规
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较多的法律法规
如:《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版《刑法》第三章第七权节、《商标法》、《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专利法》、《国防专利条例》、《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