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行政合同。
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内质,以容前法院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大多作为民事案件来受理,应该属于行政诉讼范围了,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的案由应当定为土地行政合同纠纷。但是,该规定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规定为第五个民事案由,属于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民法学者认为其属于民事合同。依据该通知,把行政合同列为行政行为之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属于典型的行政合同。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⑵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纠纷问题
1、道路分摊面积B平方米,我公司需要付款购买是否合理?? 我认为不合理,应属无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规定:“含有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道路的属市政公共建设用地,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从你列的条款看, 合同如果明确了你们承担该费用,是需要你们承担的,不存在无效的问题。不是说你们购买了这个土地,这是分摊的费用而已。
2、如果第一条合理有效。那么在实际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 》中道路分摊面积为 B+6224 平米,即比原合同规定多了6224平米的道路分摊。我公司对于这多出的6224平米的道路分摊面积是否需要补偿土地出让方?? 我认为不需要补偿:首先合同第二条规定我公司购买实际占用面积A平米,道路分摊面积B平米;其次合同第五条规定“甲、乙双方确认,乙方共需支付土地使用权转让费共计人民币大写 xxxx元”,双方同意了确定的面积、确定的总价价格,风险合同双方共担。
具体问题是可以用显示公平或重大误解来撤销这个合同的,还是请律师介入比较好,有其他问题可以上www.laozhanglawyer.cn看看
⑶ 案由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吗
没有这案由。
所有的涉及物权纠纷如下:
五、物权保护纠纷
32、物权确认纠纷
(1)所有权确认纠纷
(2)用益物权确认纠纷
(3)担保物权确认纠纷
33、返还原物纠纷
34、排除妨害纠纷
35、消除危险纠纷
36、修理、重作、更换纠纷
37、恢复原状纠纷
38、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六、所有权纠纷
39、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
40、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
(1)业主专有权纠纷
(2)业主共有权纠纷
(3)车位纠纷
(4)车库纠纷
41、业主撤销权纠纷
42、业主知情权纠纷
43、遗失物返还纠纷
44、漂流物返还纠纷
45、埋藏物返还纠纷
46、隐藏物返还纠纷
47、相邻关系纠纷
(1)相邻用水、排水纠纷
(2)相邻通行纠纷
(3)相邻土地、建筑物利用关系纠纷
(4)相邻通风纠纷
(5)相邻采光、日照纠纷
(6)相邻污染侵害纠纷
(7)相邻损害防免关系纠纷
48、共有纠纷
(1)共有权确认纠纷
(2)共有物分割纠纷
(3)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纠纷
七、用益物权纠纷
49、海域使用权纠纷
50、探矿权纠纷
51、采矿权纠纷
52、取水权纠纷
53、养殖权纠纷
54、捕捞权纠纷
55、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纠纷
(2)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
(3)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
56、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
57、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58、地役权纠纷
⑷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如何收取诉讼费
合同纠纷也有很多种的,得看具体的情况,也许可以归财产类按比例收费,也许可以按件来收(最低2000元,不过一般的律师都要收5000元以上)
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 2000元- 30000元/件,上下浮动幅度20%,但收费额不足2000元的按2000元收取。
2、涉及财产关系的争议,实行分段累计收费:
(1)标的10万元以下的部分(含10万元) 6%
(2)标的10-50万元的部分 (含50万元) 5%
(3)标的50-100万元的部分(含100万元) 4%
(4)标的100-500万元的部分 (含500万元) 3%
(5)标的500-1000万元的部分(含1000万元)) 2%
(6)标的1000-5000万元的部分(含5000万元) 1%
(7)标的5000万元以上的部分 0.5%
3、计时收费 200元-2000元/小时,上下浮动幅度20%,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在上述幅度内约定计时收费的标准和结算方式
4、风险代理 最高代理费金额不得高于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法律服务除外
5、办理重大、复杂、疑难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案件以及涉外案件 律师事务所可以在以上标准之上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收费数额,但最高不得超过以上标准的2倍
而且。。。各个省市的标准不太一样,我这里是海南省海口市的标准
⑸ 什么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的解决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送。土地使用权转让须符合《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否则即为非法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十九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二十条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
第二十一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
第二十二条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第二十三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
第二十四条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该建筑物、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
依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⑹ 关于土地出让合同纠纷政府能不能列为第二被告
土地出让合同纠纷的诉讼中,可以或应当将政府列为第二被告,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或判例。
关于土地出让合同纠纷,人民政府是否适格被告问题,实践中大部分观点认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中,合同的相对方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不是人民政府,因此人民政府不是适格的被告。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客体是城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一界定体现了出让主体的单一性即土地的所有者——国家。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七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8条均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一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可见,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法律关系中,土地出让的真正主体应当始终是代表土地所有者——国家行使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只是负责批准后出让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
另外,从出让金支付的角度来讲,一般是由政府财政收取,而不是支付给代行政府管理职能的国土局。根据《土地管理法》第55条的规定,土地出让金除一部分上缴中央财政外,大部分也是留给了地方人民政府。如果仅将国土局列为被告败诉,是没有能力履行相应的返还出让金等合同责任的。因此,人民政府应当是适格的被告。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也明确了土地出让的批准与确认权在各级人民政府,国土局的所有意志均来源于政府的决策,只是承办与具体实施机关。将人民政府列为被告,对案件审理与执行程序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附:都燕果律师的成功案例:《一起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案的启示》
链接:http://www.lawtime.cn/lawyer/casecont28288052833899oo7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