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住宅70年大限到期了咋办 中央给了答案
《孟子·滕文公上》里这样写道,“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由此可见,产权自古以来就是稳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定盘星”。
说到产权,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个人房产。实际上,产权的内涵正逐步丰富和扩展。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现在的产权概念,不仅包括经济领域大家熟悉的物权、债权、股权等,也包括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环境资源领域的知识产权、各种无形财产权(如人力资本产权)以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7日全文发布。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
《意见》明确了产权保护的十大任务,解决八大产权问题,并聚焦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土地与房屋权益三大焦点。
10大任务
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审慎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完善财产征收征用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各项制度;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
8大问题
1.非公有产权保护弱于国有产权保护:坚持平等保护
《意见》明确,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加快推进民法典编纂工作。健全以企业组织形式和出资人承担责任方式为主的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统筹研究清理、废止按照所有制不同类型制定的市场主体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力度。
2.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过去的经营不规范问题: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则
《意见》指出,坚持有错必纠,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案例。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旧法之间从旧兼从轻等原则,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3.涉案财产处置随意牵连合法财产:依法慎重采取强制措施
《意见》提出,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依法慎重决定是否
采取相关强制措施。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的界限,防范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防止选择性司法。
4.“新官不理旧账”: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
《意见》明确,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兑现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因违约毁约侵犯合法权益的,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
5.房屋土地使用权到期:研究后续期法律安排
《意见》明确,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
6.强征强拆:给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补偿
《意见》明确,完善土地、房屋等财产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合理界定征收征用适用的公共利益范围,不将公共利益扩大化。给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补偿。
7.国资“蛀虫”: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
《意见》提出,以制度化保障促进国有产权保护,防止内部人任意支配国有资产,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逐步实现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和市场价格依法平等使用土地等自然资源。
8.侵犯知识产权成本过低:提高侵权法定赔偿上限
《意见》明确,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探索建立对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并由侵权人承担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3大焦点
引人瞩目的是,意见在多处对于公众关心的土地与房屋财产问题,作了说明和安排,明确提出: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细化规范征收征用法定权限和程序、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意见的发布,将对公民的土地与房屋权益保护释放哪些新信号?
焦点1
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了怎么办?
专家:没必要担心政府会收回
【文件精神】
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
【专家解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常鹏翱认为,意见尊重并回应了民意,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既然研究的是续期的法律安排,并强调形成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那么就意味着,对于个人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政府会收回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今年4月,温州房屋2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明确,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用途确定,其中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其他或综合用地50年。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大部分住宅的土地使用权年限都是70年。公众关注,不论是最高年限70年,还是低于这个年限,到期了该如何续期呢?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说,目前,关于住宅用地使用年限续期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目前的法律条文由于缺乏细则,如何“自动续期”存在不确定性,难以操作。
杨立新认为,续期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不够70年的,到期后必须都续期到70年;二是70年到期后自动续期,相当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一个无期限的物权,即一次取得永久使用,国家不必每次续期每次都收费;三是到期后经过自动续期变成永久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之后,应当确定使用权人与国家所有权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考虑收取必要而不过高的税金,但应当经过立法机关立法决定。
专家认为,意见也是强化物权法的表现,回应了凡是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应当按照民主、科学、透明立法的原则,通过法律手段来细化相关规定。
焦点2
如何遏制征地与拆迁导致的矛盾?
专家:防止将公共利益随意扩大化
【文件精神】
完善土地、房屋等财产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合理界定征收征用适用的公共利益范围,不将公共利益扩大化,细化规范征收征用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及时合理补偿原则,完善国家补偿制度,进一步明确补偿的范围、形式和标准,给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补偿。
【专家解读】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1-2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⑵ 何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
首先要了解何为自然资源。顾名思义,自然资源就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力量,例如水、天然气、铁、矿。自然资源是生产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因为无序开发和浪费,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枯竭和破坏。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这一概念正是在这一资源困境中应运而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是把自然资源中具有可交易性的那部分自然资源作为资产进行产权流转式管理和经营,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配置,实现资源的收益性和其价值。
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怎样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1、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逐步形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二元格局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格局,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所有权、使用权分离,囊括地权、房权、矿权等诸多权利,横跨陆海空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但也存在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权益不落实、监管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产权纠纷多发、资源保护乏力、开发利用粗放、生态退化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意见》提出多方面主要任务,首要就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加快构建分类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处理好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创新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2、明确土地、矿产等为谁所有 归谁使用
《意见》提出,土地方面,落实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矿产方面,探索研究油气探采合一权利制度,完善探矿权、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衔接机制。
海洋方面,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构建无居民海岛产权体系,试点探索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转让、出租等权能。
3、到2020年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基本建立
《意见》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力度明显提升,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4、落实产权主体 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
专家指出,明晰的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为此《意见》提出,要以落实产权主体为关键,研究建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行使全民所有权的资源清单和管理体制。
近年来,中国对体现生态空间概念的自然资源开展了确权登记和资产管理。从2018年年底起,我国将在5年内完成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和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湿地、国有重点林区、重要草原草甸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
⑷ 北京:年底基本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北京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方案》近日印发。根据改革方案,到2020年底,北京将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据了解,改革方案主要任务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明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和权责、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加快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强化自然资源整体保护、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集约开发利用、推动自然生态空间系统修复、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法规体系等。
根据改革方案总体目标,到2022年底,北京将形成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运行,自然资源保护成效和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维护首都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建立统筹推进北京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落地生效。
⑸ 生态文明四梁八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13年1月,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的事实也警醒人们: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体制改革箭在弦上。
生态的系统性、资源的稀缺性加上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迫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能够仅仅“摸着石头过河”,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立柱架梁,搭起生态文明制度的骨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理念。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5年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公布,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八项制度。
曾参与方案制订工作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八项制度,实际上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方面的四梁八柱,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可以在这上面添砖加瓦,盖完这个大厦。
⑹ 如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关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总的思路是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
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就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⑺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什么和什么为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什么和什么为重点。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关键。
第一,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制度。一是保障市场秩序的基础。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类型的产权得到清晰界定、顺畅流转和严格保护,这是规范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形成良好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二是保障市场主体活力的基础。
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可以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稳定社会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三是保障市场预期的基础。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关系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涵。更加有效地保护产权,就是保护人们诚实劳动,保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形成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7)知识产权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扩展阅读
完善产权制度方法:
一、是补齐产权制度中的短板。完善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形成清晰界定所有、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处置等产权权能的完整制度安排。
二、是加快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有偿使用制度。明确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保护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权益,公平分享自然资源资产收益。
三、是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国有产权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依法合规界定企业财产权归属,保障国有资本收益权和企业自主经营权。
四、是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和退出机制。
五、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明确规定并有效保护职务发明人的产权权益。
六、是完善居民财产权保护制度。合理界定土地、房屋等财产征收征用适用的公共利益范围,给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补偿。抓紧出台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
七、是持续加强产权保护。消除对产权的所有制歧视,平等对待公有产权与非公有产权。
⑻ 18届三中全会关于环境环保方面的政策是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5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5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5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⑼ 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
第一,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一是保障市场秩序的基础。
二是保障市场主体活力的基础。
三是保障市场预期的基础。
如何完善产权制度:
一是补齐产权制度中的短板。
二是加快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有偿使用制度。
三是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四是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五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六是完善居民财产权保护制度。
七是持续加强产权保护。
第二,要素市场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一是普遍存在的二元结构双轨运行现象。
二是价格扭曲。
三是市场壁垒。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必由之路。
一是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二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
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