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根据物权法,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如果有人恶意分别转让怎么办
楼主反映的是房地产方面的问题,我是学土地的,从房地产方面解答一下楼主的问题吧
住宅用地分为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即农民的宅基地)法律规定是不允许转让的,如果是集体土地住宅转让那就不受法律保护;楼主说的应该是国有土地上住宅的转让。
对于国有土地住宅,其实在物权法出台之前,我国的房地产方面法律就规定房地不可分割,必须同时转让。
A将房屋转让给B,根据法律规定,房屋价格中就包含了土地价格;像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房3000元/平方米或者6000元/平方米,都是包含土地价格在内的房地产的售价。同时A又将土地转让给C,进行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必须明确地上建筑物残值是否包含在内;如果买方只买土地使用权,则原房主应拆除房屋后转让土地或声明房屋不要钱了;否则土地价格就是包含了房屋残值在内的价格。总之一句话,地不离房,房不离地,房地产不可分割,必须同时转让。
案例中A却将房地产分割开来,涉嫌将房屋和土地卖出两次,应属于诈骗行为。如B、C都不知情,则都属于受害者,可以要求法院追究A的诈骗罪,讨回自己的损失。
关于应保护B、C中谁的利益,如果不是同一天,则应保护先买的那个;但案中是同一天时间不分先后,法律应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具体要看法院协调吧
Ⅱ 土地使用权转移地上建筑物所有权是否随之转移
按照我国《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房屋所有权转让,及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也就随之转移。
换句话说,也就是房随地走,地随房走。 房屋的所有权和土地的使用权是不能分开转移的。
Ⅲ 这法条如何理解: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
这是抄一个亘古不灭的原则袭“地随物走,物随地走”。
土地使用权属于谁,地上建筑物就属于谁,如果出现两个权利主体,这就说明有错误了,不是土地局登记错误,就是房产局登记错误。但一般不会出现,开发商在拿地后,建造房屋,房屋建成后卖给小业主,就会申请制作小产证,届时土地局和房产局会把土地、房屋的大产证分割后登记的。
我比较赞成上海市的作法,将房屋和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合成一家,只制作房产权证,既包含土地权属登记,也包含房屋权属登记,不会搞错。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政策法规处
Ⅳ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的解释和细节说一下
住宅用地分为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即农民的宅基地)法律规定是不允回许转让的,答如果是集体土地住宅转让那就不受法律保护;对于国有土地住宅,其实在物权法出台之前,我国的房地产方面法律就规定房地不可分割,必须同时转让。这是一个亘古不灭的原则“地随物走,物随地走”。
土地使用权属于谁,地上建筑物就属于谁,如果出现两个权利主体,这就说明有错误了,不是土地局登记错误,就是房产局登记错误。但一般不会出现,开发商在拿地后,建造房屋,房屋建成后卖给小业主,就会申请制作小产证,届时土地局和房产局会把土地、房屋的大产证分割后登记的。
Ⅳ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是随之转移还是随之抵押
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中华回人民共和国物权答法
第一百八十二条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
第一百八十三条 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第二百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
Ⅵ 地随房走,房随地走~!在法律上哪个说法才是正确的~!
地随房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担保法》第36条中也规定: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物权法》第182条第1款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Ⅶ 土地移交是不是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
土地使用权转移地上建筑物所有权随之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三十一条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Ⅷ 地上建筑物所有权转移土地使用权是否也转移
房随地走,地随房走,建筑物所有权转移,土地使用权一并转移。土地使用权转移,所附属的建筑物所有权一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