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留置权下的标的物为何是双方合同项下之物
留置权的标的物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企业之间的留置除外。
㈡ 什么是留置权,法律规定留置权具有什么性质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回同约定的期限答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一、留置权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留置权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中,如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
第二,留置权发生两次效力,即留置标的物和变价并优先受偿。
第三,留置权具有不可分性,即债权得到全部清偿之前,留置权人有权留置全部标的物。
第四,留置权实现时,留置权人必须确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
二、留置权的成立条件包括:
第一,债权人占有动产。
第二,占有的动产必须与债权有牵连关系。
第三,债务人未按期全部履行债务。
《物权法》第230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而且,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同时,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
㈢ 房屋所有权证可否作为留置权标的物
不可以。
我国物权法第二百三十一条对债权进行了限制,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只能是动产,而且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㈣ 哪些标的物不能作为留置物
物权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法律规定的一般就是禁止流通物和不可转让的物,禁止流通物如武器弹药毒品等;不可转让物主要指法律规定禁止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限制流通物是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流通的物,我国的限制流通物主要是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物质、危险物品和受管制物品、黄金、白银、外汇、文物等;禁止流通物是指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不可以转让的物,如国家专有的物资、土地、矿藏水流等。这里的法理在于,留置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留置物的交换价值,所以要求留置物必须可自由流通交换。
㈤ 物权法规定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典权的标的物分别只能是什么
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财产作为抵押物,在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将抵专押物折价、拍卖、变卖,属所得价款优先受偿。比如说:有个漂亮MM借了一个人10万元,我为了讨好MM,为她的债权设立了抵押物。抵押物是我的汽车。后来MM无力偿还债务,我就必须把爱车拍卖,所得的价款替MM还钱。
㈥ 不动产可以成为留置权的标的物吗
根据《担保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留置权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不动产和财产权利不得作为留置权的标的物。
㈦ 留置权怎么取得
(一)债权人须根据合同约定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 1、留置标的物只限于动产。 根据《担保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留置权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不动产和财产权利不得作为留置权的标的物。该条规定还赋予债权人以留置权的标的物变价优先受偿的权利,因此,原则上留置物必须是流通物或者限制流通物。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5条的规定,限制流通物作为留置权的标的物的,留置权人可以以留置促使债权清偿,或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该财产进行处理,而不能直接以留置物变价受偿。 2、留置标的物只能合法的占有。 留置权取得的前提,是债权人对留置权的标的物的占有。根据《担保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只有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担合同和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才能取得留置权。因此,留置权的标的物合法的占有,是指符合《担保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占有,否则不能认定是合法的占有。 (二)债权人的债权须与其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之间有牵连关系。 1、债权人应当享有债权并已届清偿期。 留置权的取得必须具有基于留置标的物所产生的债权为前提,留置权的取得,之所以以债权已届清偿期、债务人未履行债务为要件,是因为债权未届清偿期,债务人到期能否履行债务尚不确定,因此债权人虽然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也不能取得留置权。 2、债权的发生与其占有的动产之间有牵连关系 所谓有牵连关系,是指债权人的债权的发生与其所占有的动产必须基于同一法律关系,而这同一法律关系只能是合同关系,不包括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等发生的债权关系。只有债权是由占有的标的物本身所发生,才能认定债权的发生与占有动产之间有牵连。因此,债权人可以留置保管物、运输的货物或者工作成果。债权人所占有的动产与该债权无牵连关系,则不能取得留置权。 (三)留置权可以善意取得。 《担保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对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可以行使留置权,留置物当然应当是债务人所有或者合法占有的财产,那么不属于债务人所有的或者非法占有的财产能否作留置权的标的物呢?《担保法》司法解释对此作了补充性规定。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08条“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不知债务人无处分该动产的权利,债权人可以按照担保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行使留置权”的规定,留置权可以善意取得。 (四)留置权可以约定排除。 《担保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承认了当事人可以约定部分地排除留置权。该解释107第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排除留置权,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人行使留置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既然留置权是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可以依法享有留置权,也可以预先抛弃留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