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內業成果

內業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8 09:39:52

A. 圖為閉合水準路線 進行內業成果計算

4.2.7-2

式中,MW---高差全中誤差(㎜);

W---附合或環線閉合差(㎜);

L---計算各W時,相應的路線長度(km);

N---附合路線和閉合環的總個數。

3當二、三等水準測量與國家水準點附合時,高山地區除應進行正常位水準面不平行修正外,還應進行其重力異常的歸算修正。

4各等級水準網,應按最小二乘法進行平差並計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

5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準應精確至0.1mm,三、四、五等水準應精確至1mm。

因為很多數據沒給定,所以內頁沒法給出。具體你可以參看一下測量規范,用excel表格自己編織一份內業成果表。具體詳見【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B. GPS內業數據處理的基本流程及如何判斷成果質量

基本流程:
1、數據欲處理
與外業記錄對照,修改觀測文件中的一些參數:
(1)檢回查答外業觀測數據
(2)點名的編輯
(3)天線高檢查或編輯
(4)。。。
2、基線解算
(1)設置基線解算的參數(使用的衛星,衛星高度角,對流層電離層模型 等)
(2)基線解算
(3)察看基線報告,不同的軟體成果質量判斷不一樣,LGO是看各個檢驗
(4)對於有問題的基線或其殘差過大,可採用開窗刪星等手段處理
(5)繼續解算,重復(2)(3)(4)過程,直到得到滿意的結果
3、無約束平差
(1)設置平差參數
(2)平差欲分析
(3)計算閉合環
(4)平差
(5)看平差報告
4、約束平差
(1) 新建橢球投影坐標系
(2)導入控制點
(3)控制點匹配
(4)約束平差
不同的解算軟體過程可能不一樣,不過大同小異,基本流程是一樣的,具體的成果質量判斷要參考軟體的用戶手冊了

C. 標准樣地設置的技術路線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標准樣地設置的技術路線是以《農用地分等規程》為技術准則,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成果和全自治區耕地分布特點,以農用地分等成果圖件為工作底圖,選擇標准樣地設置單元,通過外業作業以及內業數據處理、入庫,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標准樣地資料庫和農用地質量監測管理信息系統。

(一)內業准備工作

首先,將農用地分等單元圖與利用等別圖疊加作為工作底圖,根據標准樣地設置原則,初步選出各個縣(市、區)每個利用等別最具代表性的分等單元作為備選單元,以地級市為單位,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篩選出各個縣(市、區)的標准樣地設置候選單元,並落實到工作底圖上。

然後,根據候選單元製作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和標志牌,收集相關農用地分等數據資料,初步確定標准樣地。

最後,分區落實工作安排,分工完成各區標准樣地設置工作,根據分工情況及時配置相關設備儀器(圖5-1)。

圖5-1 業准備工作流程圖

(二)外業設置工作

在判讀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標准樣地工作底圖的基礎上,結合有關專家意見確定標准樣地,收集相關資料;實地踏勘設置標准樣地,挖掘土壤剖面,拍攝標准樣地剖面照片與景觀照片,進行剖面土壤取樣(有地下潛水的同時采水取樣),觀察剖面並回填;對設置的標准樣地進行GPS野外定位觀測,及時捕捉相關信息並填寫樣地屬性表(圖5-2)。

圖5-2 外業設置工作流程圖

(三)內業整理工作

內業整理工作包括:① 校核、分類、整理與匯總各種屬性數據資料;②對標准樣地剖面取土樣品進行指標化驗;③ 對標准樣地剖面的各種屬性數據資料進行分類數字化入庫;④通過GPS 野外定位觀測數據,轉換成圖上坐標,將標准樣地逐個標註上圖,編制標准樣地分布圖;⑤ 編輯處理標准樣地剖面照片和景觀照片,編制標准樣地圖片集(圖 5-3)。

圖5-3 內業整理工作流程圖

(四)成果匯總

根據應用需要開發系統軟體,將標准樣地相關數據全部匯總入庫,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標准樣地信息管理系統,編寫廣西壯族自治區標准樣地技術報告和工作報告,形成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標准樣地設置工作成果,上報國土資源部專家組審核驗收,最後提交成果。

D. 測繪成果外業和內業檢查表怎麼填寫啊

內業、外業自檢測繪相關成果檢查分為內業(地理信息室)、外業(勘察測繪室)的... 由總工辦填寫檢查及整改意見,督促相關人員進行整改

E. 水利工程測量 閉合導線內業觀測成果表 跪求大神

內業是沒有觀測成果的哦,按教材書上的表格,稍加修改即可

F. 南水北調賠償標准多少

[編輯本段]【總體布局】
從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後,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建成後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將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編輯本段]【可調水量與供水范圍】
中線工程可調水量按丹江口水庫後期規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條件下,考慮2020年發展水平在漢江中下游適當做些補償工程,保證調出區工農業發展、航運及環境用水後,多年平均可調出水量141.4億m³,一般枯水年(保證率75%),可調出水量約110億m³。 供水范圍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黃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區總面積約15.5萬km2。因引漢水量有限,不能滿足規劃供水區內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為主,兼顧部分地區農業及其他用水。
[編輯本段]【工程布置】
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由水源區工程和輸水工程兩大部分組成。水源區工程為丹江口水利樞紐後期續建和漢江中下游補償工程;輸水工程即引漢總乾渠和天津干丹江口水利樞紐渠。(一)水源區工程1.丹江口水利樞紐續建工程 丹江口水庫控制漢江60%的流域面積,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408.5億m3,考慮上游發展,預測2020年入庫水量為385.4億m3。 丹江口水利樞紐在已建成初期規模的基礎上,按原規劃續建完成,壩頂高程從現在的162m,加高至176.6m,設計蓄水位由157m提高到170m,總庫容達290.5億m3,比初期增加庫容116億m3,增加有效調節庫容88億m3,增加防洪庫容33億m3。 丹江口水庫後期規模正常蓄水位170m時,將增加淹沒處理面積370km2,據1992年調查,主要淹沒實物指標為: 人口:22.4萬人 房屋:479.4萬m2 耕地:23.5萬畝 工礦企業:120個(合鄉鎮企業),淹沒固定資產原值1.2億元。2.漢江手動閥 似的發射收到愛的色放但是生生世世中下游補償工程 為免除近期調水對漢江中下游的工農業及航運等用水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需興建:幹流渠化工程興隆或碾盤山樞紐,東荊河引江補水工程,改建或擴建部分閘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二)輸水工程1.總乾渠 黃河以南總乾渠線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嶺的方城埡口和穿過黃河的范圍限制,走向明確。黃河以北曾比較利用現有河道輸水和新開渠道兩類方案,從保證水質和全線自流兩方面考慮選擇新開渠道的高線方案。 總乾渠自南陽市淅川縣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km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崗壠與平原相間的地帶,向東北行進,經南陽過白河後跨江淮分水嶺方城埡口入淮河流域。 經寶豐、禹州、新鄭西,在鄭州西北孤柏咀處穿越黃河。然後沿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至唐縣進入低山丘陵區,過北拒馬河進入北京境,過永定河後進入北京區,終點是玉淵潭。總乾渠全長1241.2km。 天津乾渠自河北徐水縣西黑山村北總乾渠上分水向東至天津西河閘,全長142km。 總乾渠渠首設計水位147.2m,終點49.5m,全線自流,主要控制點水位、流量為: 控制點或渠段 設計流量(m3/s) 設計水位(黃海標高)(m) 渠首~方城 630(加大800) 147.2~137.8 過黃河 500 119.5~106.0 進河北 415 91.3 進北京 70 61.1 進玉淵潭 40 49.5 天津乾渠 70 64.9~2.7 黃河以南渠道縱坡1/25000;黃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線按不同土質,分別採用混凝土,水泥土,噴漿抹面等方式全斷面襯砌,防滲減糙。 渠道設計水深隨設計流量由南向北遞減,由渠首9.5m到北京3.5m,底寬由56m~7m。 總乾渠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地質問題已基本清楚。對所經膨脹土和黃土類渠段的渠坡穩定問題、飽和砂土段的震動液化問題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問題、通過煤礦區的壓煤及采空區塌陷問題等在設計中採取相應工程措施解決。 總乾渠溝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過黃河幹流及其他集流面積lOkm2以上河流219條,跨越鐵路44處,需建跨總乾渠的公路橋571座,此外還有節制閘、分水閘、退水建築物和隧洞、暗渠等,總乾渠上各類建築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黃河工程。天津乾渠穿越大小河流48條,有建築物119座。2.穿黃河工程 總乾渠在黃河流域規劃的桃花峪水庫庫區穿過黃河,穿黃工程規模大,問題復雜,投資多,是總乾渠上最關鍵的建築物。經多方案綜合研究比較認為,渡槽和隧道倒虹兩種型式技術上均可行。由於隧道方案可避免與黃河河勢、黃河規劃的矛盾,盾構法施工技術國內外都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因此結合兩岸渠線布置,推薦採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黃河隧道工程全長約7.2km,設計輸水能力500m3/s,採用兩條內徑8.5m圓形斷面隧道。(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資 土方開挖 6.O億m3; 石方開挖 O.6億m3; 土石方填築 2.3億m3; 混凝土 1583萬m3; 襯砌水泥土 718萬m3; 鋼筋鋼材 70萬t; 永久佔地 42.2萬畝(含庫區淹沒23.5萬畝) 臨時佔地 11萬畝 中線工程式控制制進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庫區移民和總乾渠工程中的穿黃河工程。穿黃河工程採用盾構機開挖,工期約需六年,並需考慮工程籌建期。 按1993年底價格水平估算,工程靜態總投資約400億元。
[編輯本段]【工程效益】
中線工程可緩解京、津、華北地區水資源危機,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線城市生活、工業增加供水64億m3,增供農業30億m3。大大改善供水區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我國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提高漢江中下游防洪標准,保障漢北平原及武漢市安全。 從長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運河逐級提水北送,向黃淮海平原東部供水,終點天津。 東線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設想,1972年華北大旱後,水電部組織進行研究。二十多年來由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牽頭,淮河水利委員會、海河水利委員會、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院與有關省市、部門協作做了大量勘測、設計、科研工作。1976年提出《南水北調近期工程規劃報告》,上報國務院,並進行初審。1983年3月國務院批准了水電部上報的《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993年9月水利部會同有關省市共同審查並通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修訂規劃報告》和《甫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訂報告》。
[編輯本段]【工程規模與調水量】
長江下游水量豐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億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億m3,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調水量取決於引水工程規模。 規劃中考慮了東線工程合理的最終規模,以2020年發展水平為目標的規劃規模和在本世紀內把水調到華北的第一期工程規模。
[編輯本段]【東線工程】
東線工程供水范圍:涉及蘇、皖、魯、冀、津五省市。具體為:蘇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東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兩岸、淮北市以東的新汴河兩岸及天長縣部分地區;山東省的南四湖周邊、韓庄運河和梁濟運河側、膠東地區部分城市及魯北非引黃灌區;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天津市及近郊區。東線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運河。
[編輯本段]【中線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體介紹
1959年《長江流域利用規劃要點報告》中,提出南水北調總的布局是從長江上、中、下游分別調水。中線工程近期從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遠景從長江幹流調水。
1958年9月,水電部在批准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步設計任手動閥手動閥務書時,明確了引漢灌溉唐白河流域和引漢濟黃濟淮的任務。1968年丹江口水庫下閘蓄水,1973年建成清泉溝引丹灌區渠首(輸水能力100m3/s),1974年建成引漢總乾渠陶岔渠首(近期設計引水流量500m3/s,後期可達1000m3/s),同時興建了閘後8km長總乾渠。
1978年10月,水電部以急件發文《關於加強南水北調規劃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緊進行南水北調的規劃修改補充工作上報。各有關單位進一步開展了南水北調規劃工作。
1980年,水利部組織有關省市、部委、科研部門及大專院校的領導、專家、教授對中線工程水源區及渠首到北京的線路進行了全面查勘。查勘前後,長江委提出《南水北調中線引漢工程規劃要點報告》和補充報告。制訂了中線工程規劃科研計劃,由水利部在1981年正式下達。之後,按照該計劃長江委和地礦部分別開展了黃河南、北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科院地理所進行了江、淮、黃、海豐枯遭遇分析。
1983年,國家計委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列為國家「六五」前期工作重點項目。長江委與各省市協作,1987年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規劃報告》,重點研究了丹江口水庫初期規模引水方案。水利部組織審查,按計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審查後,長江委按會議要求作補充研究,於1988年正式上報,並向部主管領導作了匯報,但第二階段審查未進行。
1990年10月,水利部發文要求「抓緊完成丹江口水利樞紐後期完建工程及調水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設計任務書工作」。
1991年11月長江委提出了《南水北調中線規劃報告(1990年9月修訂)》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明確了中線工程以城市生活及工業供水為主,兼顧農業及其他用水,不再要求通航,供水范圍應包括天津市,並推薦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的調水方案。水利部對上述兩個報告組織了審查,原則同意,也指出下階段工作中需要補充研究的問題。1992年底,長江委提出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由水利部和國際咨詢公司分別組織對重大問題如可調水量、調蓄措施、總乾渠、穿黃工程、投資估算等專題是大方方法評審後, 倒薩紛紛水利部於1994年初審查通過了可研報告,同意加高丹江口水利樞紐,年均調水147億m3的調水方案。此方案也得到國家計委和北京、倒薩范德薩天津、河北、河南及湖北五省市贊同。稍後於1995年國家環保局也正式批准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1995年,國務院決定對東、中、西三條線由水利部組織論證、國家計委組織審查。論證審查工作持續到1998年3月,主要結論為: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都是必要的,以中、東、西為實施順序是妥當的,中線工程以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總乾渠設計引水的薩芬流量630m3/s、加大流量800m3/s、調水145億m3為最佳比選方案。
1994年水利部審查通過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地方撒》,在《審查意見》中指出:「下階段應抓緊進行必要的補充工作,編制總乾渠總體設計和丹江口水庫續建等單項工程初步設計分別報審」。根據這一要求,長江委和總乾渠沿線有關省市開展了初步設計工作。
勘測工作:目前已完成初設階段全線的外業工作,渠線帶狀地形測圖,大型河渠交叉建築物地質勘察報告已組織專家審查驗收,地質勘察、測量成果已提交設計使用。
水文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外業調查、觀測、測量及內業分析計算工作,漢江水資源評價及丹江口加高庫區回水水面線復核,陶岔渠首的施工設計洪水、總乾渠交叉河流設計洪水,穿黃工程設計洪水及施工期洪水等分析計算均已完成,初設水文專題報告已通過專家審查驗收。
科研工作:針對中線工程中的重點、難點技術問題,如丹江口高壩加高新老砼結合試驗,穿黃隧洞結構試驗等。根據設計要求開展了大量的設計科研和特殊科研。使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得以在設計中應用。
規劃設計工作:編制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總體布置》。總體布置確定了總乾渠渠道線路、總乾渠分段流量規模及分水口門流量規模、建築物工程總布置、總乾渠沿線特徵水位及水頭分配、總乾渠工程等級及設計標准等。同時還完成了渠道工程設計及大部分單項建築物的初步設計,尚未組織審查驗收和匯總。丹江口樞紐加高初步設計已在1994年前完成待審。穿黃工程也已完成不同方案的初步設計工作。
【工程布置】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在現有的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京杭運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礎上,結合治淮計劃興建一些有關工程規劃布置的。東線主體工程由輸水工程、蓄水工程、供電工程三部分組成。(一)輸水工程 包括輸水河道工程、泵站樞紐工程、穿黃河工程。1.輸水河道 引水口有淮河入長江水道口三江營和京杭運河入長江口六圩兩處。輸水河道工程從長江到天津輸水主幹線全長1150km,其中黃河以南651km,穿黃河段9km,黃河以北490km。分干線總長740km,其中黃河以南665km。輸水河道90%利用現有河的薩法范德薩道。 2.泵站樞紐 東線的地形以黃河為脊背向南北傾斜,引水口比黃河處地面低40餘米。從長江調水到黃河南岸需設13個梯級抽水泵站,總揚程65m,穿過黃河可自流到天津。 黃河以南除南四湖內上、下級湖之間設一個梯級,其餘各河段上設三個梯級。黃河以南輸水干線上設泵站30處;主幹線上13處,分干線上17處,設計抽水能力累計共10200m3/s,裝機容量101.77萬kW,其中可利用現有泵站7處,設計抽水能力1100m3/s,裝機容量11.05萬kW。一期工程仍設13個梯級,泵站23處,裝機容量45.37萬kW。 黃河以北各蓄水窪淀進出口設5處抽水泵站,設計抽水能力共326m3/s,裝機容量1.46萬kW。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泵站的特點是揚程低(多在2~6m)、流量大(單機流量一般為15~40m3/s)、運行時間長(黃河以南泵站約5000小時/年),部分泵站兼有排澇任務,要求泵站運轉靈活、效率高。3.穿黃河工程 選定在山東東平縣與東阿縣之間黃河底下打隧洞方案。通過多年地質勘探和穿黃勘探試驗洞開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構造和岩溶發育情況,並成功解決了河底隧洞堵漏開挖的施工難題。 穿黃工程從東平湖出湖閘至位臨運河進口全長8.67km,其中穿黃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長634m,平洞段在黃河河底下70m深處,為兩條洞徑9.3m的隧洞。第一期工程先開挖一條。(二)蓄水工程 東線工程沿線黃河以南有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等湖泊,略加整修加固,總計調節庫容達75.7億m3,不需新增蓄水工程。黃河以北現有天津市北大港水庫可繼續使用,天津市團泊窪和河北的千頃窪需擴建,並新建河北大浪淀、浪窪,黃河以北五處平safds原范德薩倒薩范德薩水庫 士大夫sasdfaf總調節啊范德薩庫容14.9億m3。(三示範帶sdf)供電工程 黃河以南有泵站30處,新增裝機容量88.77萬kW,多年平均用電量38.2億kW·h,最大年用電量57.5億dsfakW·h。第一期工程有泵站23處,新增裝機34.32萬kW,年平均用電量19億kW·h。(四)主要工程量和投資 總體規劃 一期工程 土(石)方工程 (億m3) 7.76 3.04 其中黃河以南 (億m3) 5.33 1.76 混凝 士大夫撒土 (萬m3) 529 143 新增泵站十分大方說撒裝機 (萬kW) 92.18 34.41 新建輸電線路 (km) 1326 1282 永久和臨時佔地 (萬畝) 33.91 30.2l 房屋拆遷 (萬間) 7.6 7.6 按1993年價格估算,東線工程投資約200億元。第一期工程約94億元。
南水北調中線的源頭。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在亞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東岸,湯、禹、杏三山之間。是辣椒的盛產地。被中外水利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渠首」的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
陶岔是南水北調源頭所在地,在那個百萬分之一比例的中國地圖上是難以找到的,更甭說上世界地圖了。
可是,就是這個連淅川多數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自從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後,幾乎一夜之間,便出了名。中央電視台午間《天氣預報》節目預報河南省會天氣的時候,用的那個畫面就是陶岔。
[編輯本段]【工程效益】
東線工程可為蘇、皖、魯、冀、津五省市凈增供水量143.3億m3,其中生活、工業及航運用水66.56億m3。農業76.76億m3。 東線工程實施後可基本解決天津市、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山東魯北、魯西南和膠東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緊缺問題,並具備向北京供水的條件。促進環渤海地帶和黃淮海平原東部經濟 的撒飛灑士大夫撒發展,改善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舉措。受地理位置、調出區水資源量等條件限制,西、中、東三條調水線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圍,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前期工作情況和國家財力狀況等條件分步實施。

G. 內業計算與資料成果整理

(一)內業計算

1.基線水準測量與測線水準測量內業計算

(1)測站上的計算與檢核(見教材)

(2)路線檢核

對於附合水準路線,理論上Σh-(HB-HA)=0;但是由於測量誤差的存在,實際上所測得各段高程之和與已知的高程之差不等於零,存在高程閉合差fh測,即Σh-(HB-HA)=fh測。其容許值fh容對於等外水準測量一般規定為: (山地)。式中,L為水準路線長度,以km為單位,若fh測≤fh容,則認為水準測量成果符合要求。

對於閉合水準路線,理論上Σh=0;實際上,Σh=fh測。fh容對於等外水準測量一般規定為: (山地)。

(3)水準路線的高程計算水準測量經過路線檢核,符合精度要求後,即可根據已知點高程與各個測段高差推算待定點高程。相關計算應列表進行,關於附合水準路線與閉合水準路線的高程計算步驟歸納如下:

1)按照閉合差計算公式計算各條路線高差閉合差;

2)高差改正數計算:若fh測≤fh容,則將閉合差按照與距離(或測站數)成正比反號的原則分配到各段觀測高程;即各個測段長度乘以每千米的高差改正數得到各個測段的高差改正數。觀測高程加上改正數即可得到改正後高程。

3)高程計算:根據已知點高程加上改正後高差,依次推算水準路線上的待定點高程。最後,將推算出的路線終點高程與已知點高程相比較,判斷是否相等作為計算檢核的依據。

2.基線坐標與測線坐標內業計算

(1)計算前的准備工作

將外業觀測手簿認真檢查後,將起算數據與觀測數據轉抄到計算表格的相應欄中。

(2)方位角閉合差的計算與分配附合導線方位角閉合差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fβ的容許值規定: (n為觀測角的個數);若fβ≤fβ容,將fβ反號平均分配到各個觀測角中,即各個觀測角的改正數Vβ=-fβ/n。

(3)推算坐標方位角

利用已知邊的坐標方位角與經過閉合差分配後的觀測角依次推算出各邊坐標方位角,計算公式如下: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i為測站的編號。

最後通過推算出的終了邊方位角與已知值進行比較,判斷是否相等作為計算檢核的依據。

(4)坐標增量計算

根據推算出的各條邊坐標方位角及邊長,按照如下公式計算相鄰點間的坐標增量:

ΔxAB=dAB·cosαAB,ΔyAB=dAB·sinαAB

(5)坐標閉合差的計算與分配

附合導線的坐標增量閉合差計算公式如下: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通過fx與fy計算全長閉合差f,通過全長相對閉合差1/T=f/Σd控制測量精度的指標。當精度符合要求時,需要進行坐標閉合差的分配。分配原則為:按照邊長成正比反號分配閉合差到各個邊上,必要時湊整;並通過如下公式對計算結果進行檢核: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6)坐標計算

根據起始點的坐標與改正後的坐標增量,通過如下公式依次計算各個待定點的坐標:

xi+1=xi+Δxi,i+1,yi+1=yi+Δyi,i+1

將推算到終點的坐標與已知坐標相比較,判斷是否相等作為計算檢核的依據。

(二)質量檢查與精度評定

1.基線的質量檢查和精度評定

基線的質量檢查貫穿於布設的全過程中,其檢查方法有自行閉合、附合到已知點上以及聯測檢核等。經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每條基線布設的精度,以其閉合差用fG表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X,Y),(X,Y)分別為聯測坐標和已知坐標。

然後與允許閉合差比較,當小於允許閉合差時,則質量合格。

當測區較大,基線條數較多時,則整個測區基線點相對於控制點的最弱點點位中誤差m的計算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fG為基線實測閉合差;NG為閉合差個數。

2.測線的質量檢查和精度評定

測線的質量檢查地段應均勻分布全測區,但又應對測區最弱點部位檢查。檢查的數量和要求通常按規范進行。檢查方法有:

(1)重復觀測法。它是對某條測線重新布設測點(檢查點),或在某測線轉站點上重新布設部分測點。量取原測點與檢查點位置的差值,以及原測點距與檢查點距的差值。

(2)橫切測線法。它是起閉於基線點、橫穿測線布設一條檢查線,在檢查線上重新布設測點(檢查點),同時在實地量取原測點與檢查點位置之間的差值。

每條測線的精度,以實地量取的測線閉合差衡量,小於允許閉合差時則合格。

整個測區測點相對於基線點的最弱點點位中誤差m,按閉合差計算的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fc為測線閉合差;Nc為測線閉合差個數。

測點相對於基線點的點位中誤差md的計算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d為檢查點與原測點位置的較差(等精度觀測)。

測點相對於基線的點距中誤差mδ(按重復觀測結果)計算公式為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δ為原測點與檢查點點距的較差。

3.測點的最終精度估算

物探測量工作規范規定,全區野外工作結束後,必須計算測點相對於基本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m,以最終衡量野外觀測質量是否符合規定。

當檢查觀測起閉於基線點時,計算公式如下: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m為控制點相對於基本控制點的中誤差。所謂基本控制點,這里是指10″級以上的控制點。

4.高程測量精度

物探測網高程測量精度評定通過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來反映。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計算公式如下(按附合路線和環線閉合差計算每千米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MW):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實習指導

式中:MW為高差全中誤差(mm);W為閉合差(mm);L為計算各W時,相應的單程路線長度(km);N為附合路線或閉合路線環的個數。

(三)資料整理與成果展繪

資料整理工作包括對記錄本、計算手簿、各種圖件及統計表等進行檢查、補充、整飾和分類集成以及裝訂編錄等一系列工作。

各實習工作小組根據成果表繪制測區實測成果圖,如圖2-2-4所示,作為正式成果上交。其內容包括各級控制點、聯測點、埋石點位置及編號;基線和剖面位置、異常點、重力和磁法基點、采樣點、地質工程以及村莊、河流、道路等。

圖2-2-4 ××測區實測成果圖

繪圖時先繪制坐標格網,再展繪控制點、聯測點等,展繪誤差均不得大於0.2mm。基線點按其誤差配賦後的位置展繪;測點則在相應基點間按理論值展繪;不等距或位置變動的點位,則按實際位置展繪。基、測線全部展繪完畢後,每隔5~10條測線在其兩端注記點線號。還必須註明圖名、比例尺、工作單位,年、月、日和測區地址。

檢查驗收的質量標准以規范和上級批準的設計書為依據。

(四)上交成果

(1)基線水準測量觀測手簿;

(2)測線水準測量觀測手簿;

(3)基線水準測量計算手簿;

(4)測線水準測量計算手簿;

(5)基線坐標與高程成果表;

(6)測線坐標與高程成果表;

(7)××測區實測成果圖;

(8)實習報告(1000字)。

閱讀全文

與內業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