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三重大成果

三重大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8 03:46:23

⑴ 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有三次歷史性的飛躍,形成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

D

⑵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2、天河一號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由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部署在天津的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其測試運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2570萬億次。2009年10月29日,作為第一台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在湖南長沙亮相。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使用由中國自行研發的「龍」晶元。而每秒鍾1206萬億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萬億次運行速度的Linpack實測性能使這台被命名為「天河一號」的超級計算機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國超級計算機前100強之首,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自主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3、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毛澤東在1955年發出號召,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等負責籌建核工業。

1959年蘇聯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艱巨任務。1962年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在科技人員和國防建設指戰員的共同努力下,核試驗終於取得成功。

中國政府發表聲明稱,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戰斗的威脅。同時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並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

4、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1999年11月20日,地面指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神舟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凌晨6點30分發射。同年11月21日凌晨3點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

它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志著中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次日凌晨3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5、首艘航母遼寧號入列

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

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⑶ 三十年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就

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第一個是農村的家庭承包制。在當時條件下它要通過農民的積極性調動來促進農民的生產,打破從前人民公社下大一統農業的情況。

安徽鳳陽小崗村我去看過,在展覽室里還陳列著當初十八戶農民摁了手印簽的協議,協議上有一句話,如果誰被抓了,其他各家有義務把他們家的孩子撫養成人,也就是說,是冒著危險來搞的,但推廣之後,幾年之內中國市場的東西就多了,多年不見的香油、花生米、雞蛋、豬肉全有了。

第二個大成績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由於股份制改革的推進,中國有了證券市場。盡管在當時它還是很不完善的,但畢竟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和證券市場開辟了道路。

第三個大成績是民營經濟的興起。當初也是冒著各種責難發展起來的,一直到民營企業不斷成長以後,大家才感到民營企業的確至關重要。就業是誰幫助解決得最多?是民營企業,70%以上的新增勞動力崗位是在民營企業中,很多城市中的稅收是民營企業提供的,我們的出口很多是民營企業起的作用。改革開放30年雖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第一個問題就是城鄉二元體制基本上沒有觸動,因為農村家庭承包制還在承認城鄉二元體制的前提下推進。正因為城鄉二元體制沒有大的觸動,所以農民收入增加緩慢,城市化速度比較慢,還產生一些權利不平等,像農民工這樣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國有企業改革中行業壟斷還沒有消除。要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這種行業壟斷,特別是跟行政壟斷難分的情況,就需要進一步改革。

第三個問題,就是社會保障制度由於種種原因,推行得極慢,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現在條件好了,所以要關注民生問題,這個要下一步再改。

正如有的同志所說的,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既然是新的起點,就需要對未來有更好的展望。

從國家的層面來說,我認為當前最要緊的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同時對人民關心的教育保障、醫療保障、就業保障這些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讓廣大城鄉人民同樣享受到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從企業方面來說,應該盡自己更大的社會責任:一方面要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因為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我們才能有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應該更多地盡到自己幫助社區、幫助貧困地區、幫助周圍的窮人的責任。

對個人來說,我認為應該加強信用教育、信用建設,因為如果一個社會處在信任危機中,這個社會是沒有發展前途的。

在當前的這種形勢下,停滯和倒退是沒出路的,應反復去思考怎麼做。在此基礎上應該看到,前進過程中總有困難,總有阻力,但只要是符合正確方向的,就應該努力去做,堅持下去就行了。

我們大家都是探索者,誰也不可能先知先覺。大家都在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學習、提高與成長。

http://www1.ynlib.cn/dzjbdata/ShowArticle.asp?ArticleID=94351

http://www.cnr.cn/hnfw/zt/ggkf30zn/ldft/200803/t20080304_504723731.html

http://www.bestmishu.com/wenzhang/hbth/xdth/200804/44981.asp
1、一五建設時期:到1957年,一五計劃經濟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建成了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精密儀器等近六百個重要項目,「一五」計劃建設項目主要有: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飛機製造廠等,這些重要項目都主要在東北地區,究其原因是東北地區原有工業基礎好,當時接受蘇聯的技術等方面的援助方便,所以集中於東北。結果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農業生產任務按計劃完成。交通運輸業成就很大,新建寶成、鷹廈等三十多條鐵路,建成武漢長江大橋,使南北鐵路貫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溝通了西藏和各地的聯系。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當時還涌現了工業勞動模範王崇倫、趙夢桃;農業勞動模範李順達等。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十年探索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以下成就:建成大中型項目五百多個,工農業總產值增長近60%,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設起來,石油工業發展迅速,到1965年,石油已經全部自給,電力工業增長很快,十年中,農村用電量增長了近70倍。新建鐵路八千多公里,建成蘭新、包蘭等鐵路。尖端科技方面,成功試驗了第一個原子彈,研製成功了結晶牛胰島素,並涌現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向秀麗等英雄模範人物。

3、「文革」十年中,國民經濟損失總計約5000億元,但仍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南京長江大橋,成昆鐵路,湘黔鐵路等。

4、改革開放之後的成就有:在現代化經濟建設中,國家堅持把農業放在首位,農村經濟得到全面振興,糧棉產量穩步增加,躍居世界首位,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1987年,產值已經超過農業總產值。工業方面,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建成一批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如寶山鋼鐵公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和京九鐵路,近年的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也打開了新局面,進出口貿易總額不斷增加,還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科技、教育、文化事業也都蓬勃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⑷ 上述三個歷史事件取得的重大成果對資本主義世界分別產生什麼影響

  1. 16至18世紀的歐洲通常被歸類為重商主義的時期[47],在這個時代,地理大發現使得許多之前未知的貿易路線被歐洲的商人所開發,主要的地區在於英格蘭、低地國家、美洲殖民地等地之間。重商主義作為一種經濟思想便在當時的環境下出現,盡管那個時候大多數的產品都還是由非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所產出[6]。

  2. 雖然一些學者認為重商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早階段,其他人則認為真正的資本主義要到後來才會形成。比如匈牙利的歷史學家卡爾·博蘭尼(Karl Polanyi)認為重商主義盡管重視對海外的貿易,卻沒有挑戰政治體制上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大最重要局限-勞動和土地,也因此重商主義對於政府經濟管制的態度仍然和之前封建主義者的態度一樣,僅是在管制的方法上有所不同。卡蘭尼主張資本主義的最大特徵是在於建立一個可以買賣「虛構商品」例如土地、勞動、和貨幣的通用市場,然而直到1834年前英格蘭都沒有出現一個有競爭存在的勞動力市場,也因此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社會體制在這個年代前是不存在的[48]。

  3. 早在公元前兩千年亞述商人便已經開始經營長距離的貿易路線以求獲利[46],最早的重商主義形式則可以追溯至羅馬帝國和古中國。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重商主義的經濟也開始擴張到全歐洲。而在羅馬帝國衰敗後,大多數歐洲的經濟都被地區的封建勢力所控制,而重商主義也因此瓦解。不過重商主義會在阿拉伯、絲路等地繼續存在,同時也會隨著東亞如中國的朝代興衰而有所起伏。與阿拉伯鄰近的區域如埃及、波斯、和拜占庭也都有貿易路線的存在。隨著伊斯蘭教在第七世紀開始散播,重商主義也開始在西班牙、葡萄牙、北非、亞洲等地擴張。隨著中世紀的結束,重商主義終於開始在歐洲廣泛發展[49]。

  4. 1809年倫敦的穀物交易所。穀物法於1846年的撤銷代表了對重商主義的拋棄,和自由貿易的到來。

  5. 約瑟夫·熊彼特將重商主義的主要信條分為三點:交易的控制、出口的壟斷、以及貿易的均衡[50]。重商主義的衍生理論之一是所謂的重金主義(Bullionism),強調應該努力累積越來越多的貴金屬。重商主義者認為一個國家應該出口比進口更多的貨物,如此一來才能累積貴金屬。重商主義者主張主有本國無法產出的原料才應該從國外引進,同時他們也鼓吹政府補貼出口貨物,並用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阻擋來自國外進口的競爭,認為如此一來才能鼓勵國內的生產製造。在這個時期,許多歐洲的商人在國家的保護下,透過補貼和壟斷來獲取大部分買賣貿易所得到的利潤。弗蘭西斯·培根對此主張重商主義的用途是在「拓展並維持貿易的平衡、保護生產者、制止經濟停滯、以奢侈法來取締浪費和過剩、節省土壤、管制價格…」[51]

  6. 在中世紀的時候,類似的經濟壟斷便已經開始流行,由同業公會組成的地方產業在貴族的保護下建立了廣泛的壟斷,如同卡特爾一般,同業公會透過對於營業執照和許可的壟斷來排擠競爭者,並且以此設立超過市場均衡的價格[52]。不過在重商主義之下,絕對君主制開始崛起,國家取代了同業公會在管制經濟上的角色。從18世紀開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崛起則象徵了資本主義的商業階段的開始[53][54],這些公司的特色是他們從國家那裏獲得的殖民主義和擴張主義的權力[53]。到了這個時期,之前在重商主義時期累積了財富的商人開始將資本投注到東印度公司和殖民地上,希望獲得投資回報。

  7. 從18世紀中期開始,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為首的新一群經濟學家開始對重商主義的概念展開了全面的批判,他們認為重商主義所抱持的「世界上的財富是固定的」概念是錯誤的,而且一國要增加財富的方式並不是只能透過減少他國財富來達成。在工業革命中,產業家們取代了貿易商成為了資本主義下的主要角色,並且連帶造成了傳統手工藝工匠、同業公會等產業的淘汰。在這個時期,農業商業化所帶來的多餘生產則促長了農業的機械化。產業資本主義引進了工廠作為主要的生產方式,並且以生產過程中復雜的分工來切分各種瑣碎的生產步驟,最後使得資本主義開始支配全球的經濟體制[47]。

  8. 英國同時也開始拋棄重商主義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在19世紀出現的「曼徹斯特學派」開啟了一場主張降低關稅的運動[55]。到了1840年代英國已經拋棄了許多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撤消了穀物法以及航海法案[47][56]。由於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領導的自由貿易運動,英國也減低了關稅和進口限額。一般認為航海法案在1849年被撤銷,是重商主義衰敗、工業革命開始的起點[55][57][56]。

  9. 工業革命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的主要轉捩點,幾乎所有工業國家裏人民生活中的大小事務都因為工業革命的到來而產生根本的改變。最顯著的是在工業革命下平均收入和人口開始了前所未見的快速成長,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小羅伯特·盧卡斯所說的:「這在歷史上首次出現的是,一般大眾的生活水準開始出現持續的成長…沒有任何古典經濟學家預見到類似這樣的經濟現象,即使在理論上都沒出現過。

  10. 在20世紀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過許多改變,由於社會主義的崛起和共產國家的出現而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形成意識形態上的對立,盡管到20世紀結束時,蘇聯徹底解體,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已浮現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11. 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後,國家開始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更大程度的干預,最突出的是凱恩斯主義的崛起。舉例來說在1929年,美國政府的全部支出(聯邦、州政府、地方政府)加起來只佔了十分之一不到的國民生產總值,而到了1970年代時這個數字已經躍升到三分之一[5]。其他一些工業國家也出現了這樣的趨勢,例如法國便將政府支出提高到超越了美國的比率。在二戰之後,許多社會科學的分析工具被發展來解釋戰後的社會和經濟走向,包括了後工業社會和福利國家的概念[47]。凱恩斯主義在戰後的一段時期主導了經濟學界對於管制資本主義的看法,1950年代和1960年代這段期間也被稱為戰後的經濟擴張時期,直到停滯性通貨膨脹於1970年代出現為止[59]。

  12. 在1970年代同時出現的高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和經濟成長緩慢之下,凱恩斯主義開始受到廣泛質疑。米爾頓·佛利民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經濟學家也在這段時間開始對西方國家政策產生主要的影響,他們主張重回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並且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和干預。佛利民等人的著作影響了許多英美保守派的政治人物,例如朗奴·列根和瑪格麗特·戴卓爾,對眾多國有企業展開了市場化(民營化)、以及對經濟解除管制。佛利民所屬的芝加哥經濟學派發展出的貨幣主義也取代了凱恩斯主義對於整體經濟學的壟斷,並且成功推行如浮動匯率等政策,

  13. 盡管國際貿易遠在資本主義出現前便已經存在,一些人認為資本主義擴張所引發的全球化在20世紀後半期使得各國間的經濟合作和貿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且使得人口和資本的跨國界流動成為現代世界的經濟常態。由於布雷頓森林協定在1971年被拋棄和浮動匯率的出現,各國貨幣之間流通大幅增加了資本的流動速率。許多國家也持續降低關稅和貿易壁壘,WTO等自由貿易組織的出現則以國際公約的角色來促長各國間的自由貿易。

  14. 而眾多運輸和通信技術的創新,例如海運貨櫃化的出現,則使得進出口的運輸成本被大幅降低,並且使台灣、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可以透過低成本的製造業出口將產品販售到先進國家,迅速邁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60]。而同時增長的不只是出口,台灣的出口量在1970年為14億美元,僅僅三年之後的1973年便躍升到43億美元,而進口量也同時翻升了兩倍[60]。進入了全球化浪潮的國家也在生活水平上獲得空前成長,例如南韓在1960年時與非洲的尚比亞有相同的財富水準,然而到了2000年代其國民生活水平已經超越尚比亞20多倍[61]。

  15. 伴隨全球化而來的是許多跨國公司的出現,而資本在各國間的快速流動,加上人口、文化、產品等的自由交流,也對傳統的國家控制權力產生挑戰。投資人往往為了尋求更低成本的工資,將生產過程中的勞力密集階段外判到工資便宜的國家,這些發展都讓一些人認為國家主權因為全球化而受到「侵蝕」[62]。在今天,許多人以此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世界體制的地步[47],然而其他人則認為即使是以目前資本主義發展的規模來看,仍然沒有比之前時代的資本主義貿易要多出許多[63]。

⑸ 中國共產黨第14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哪三個方面的重大成果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⑹ 近年來我國的三大重大科技成果

截止2018年底,我國有許多重大科技成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墨子號量子衛星、復興號動車組、港珠澳大橋。

1、墨子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用戶單位使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相關領導在交付使用證書上簽字 。

2019年1月31日,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中國研究人員2019年2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將超出預期壽命、繼續工作至少2年以上,並展開更多國際合作。

2、復興號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中國標准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英文代號為CR,列車水平高於CRH系列。三個級別為CR400/300/200,數字表示最高時速,而持續時速分別對應350、250和160,適應於高速鐵路、快速鐵路、城際鐵路。早期的兩個型號是紅神龍CR400AF和金鳳凰CR400BF。復興號CR400系列是上檔時速400公里、標准時速350公里。

在350公里時速下復興號與和諧號CRH380相比,總能耗下降了10%。復興號從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時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因為京滬高鐵客流量佔中國高鐵客流量的六分之一以上,沿線經濟能力強和需求強,所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滬高鐵逐步恢復350時速,其它線路則視條件而定 。

2018年7月1日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16輛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首次投入運營。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上運行的動車組列車已全部更換為「復興號」。

2018年12月9日,「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項目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 2018年12月24日,時速350公里17輛長編組、時速250公里8輛編組、時速160公里動力集中等多款「復興號」新型動車組首次公開亮相。

3、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於2018年2月6日完成主體工程驗收;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後連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2018年12月1日起,首批粵澳非營運小汽車可免加簽通行港珠澳大橋跨境段。

港珠澳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大橋項目總設計師是孟凡超, 總工程師是蘇權科,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是林鳴。

(6)三重大成果擴展閱讀

除了以上重大科技成果之外,我國在航空航天、生物遺傳學、農業發展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科技成果。例如2017年11月1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客機C919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飛行1300公里,全面拉開試飛新征程。

克隆猴子「中中」和它的妹妹「華華」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細胞》封面;中國首顆自主研發的電磁檢測衛星在中國酒泉利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上空,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這類衛星的國家;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在我國袁隆平院士的帶領下在沙漠地區實驗種植水稻大獲成功。

這些高科技的成果,都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帶來巨大貢獻。

⑺ 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三大重大成就

人類基因組計劃,幹細胞研究,克隆技術的發展。

雖然人類基因組計劃是20世紀提出的,但它是21世紀完成的。

(7)三重大成果擴展閱讀:

生命科學研究意義

生物與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傳統上一直是農學和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醫療、制葯、衛生等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如果考慮到仿生學,它還影響到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

人口、食物、環境、能源問題是當前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世界人口每年的增長率約20%,大約每過35年,人口就會增加一倍。地球上的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著。人口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生態學問題。人們必須對人類及環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周密的定量的研究,才能對地球、對人類的命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學會自己控制自己,使人口數量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數字上。在這方面生物學應該而且可能做出自己的貢獻。內分泌學和生殖生物學的成就導致口服避孕葯的發明,已促進了計劃生育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

在人口問題中,除了數量激增以外,遺傳病也嚴重威脅人口質量。一些資料表明,新生兒中各種遺傳病患者所佔的比例在 3%~10.5%之間。在中國的部分山區,智力不全者佔2%~3%,個別地區達10%以上。揭示產生遺傳病的原因,找到控制和征服遺傳病的途徑無疑是生物學又一重要任務。進行家系分析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遺傳病,對患者提出有益的遺傳指導和勸告;通過對胎兒的脫屑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和各種酶的生化分析,以診斷未來的嬰兒是否有先天性遺傳性疾病。

這些方法都能避免或減少患有遺傳病嬰兒的出生,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將基因工程應用於遺傳病的治療稱為基因治療,在實驗動物上對幾種遺傳病的基因治療已取得一些進展。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基因治療將為控制和治療人類遺傳病開辟廣闊的前景。

⑻ 21世紀的重大的科技成果有什麼

1、兩只克隆猴在我國誕生。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努力培育出克隆猴「中中」和「華華」,標志著我國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率先開啟了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2、北京大學江穎和中科院王恩哥院士領銜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將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3、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水上首飛。AG6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研水陸兩棲飛機,對於填補我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里程碑意義。

4、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創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5、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建成。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後,於2018年2月返回,標志著我國第一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建成,所獲取的連續和實時數據為我國的氣候預報和環境保障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科技創新大潮澎湃 重大成果競相涌現

⑼ 簡述中國共產黨歷史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成就分別是:

一、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

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系統回答了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問題,並對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以創造性的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

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系統回答了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三、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我們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9)三重大成果擴展閱讀: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面向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躲不開、繞不過,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信心、砥礪勇氣,堅持不懈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找准深化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明確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繼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繼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強大動力。

⑽ 中國近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幾年科技發展迅速,在很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雙向驅動已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

下面就是我國近幾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績。

中國大飛機:2017年5月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

造島神器:2017年11月3日,亞洲最大絞吸挖沙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下水,相比之前的絞吸挖沙船,「天鯤號」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將更多的泥沙送至更遠的目的地。以「天鯤號」為代表的新中國系列絞吸挖泥船現在是南海快速吹填造陸的主力軍,在永興島、美濟島、永暑島等8個島礁建設中得到應用,依靠其強大的挖掘能力,打通了堅硬環礁口門,在不到20個月內吹填造島近14平方公里、增加永陸面積17倍,創造了世人矚目的中國速度。

5G的到來:2019年2月18日,「全國首個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站啟動建設。2019年3月30日,全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路在上海建成,隨著首個5G手機通話的撥通,上海也成為全國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

最後,我們要堅信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讓科技強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科技強國的偉大力量更加充分展現,最終讓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早日實現。

與三重大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