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侯德榜的科技成果對於堅持抗戰有何作用
鹼就是碳酸鈉,可用於制食鹼(小蘇打碳酸氫鈉),廣泛用於食品加工上如面內條、面容包、饅頭等。.小蘇打在工業中的作用:可用於電影製片、鞣革、選礦、冶煉、金屬熱處理,以及用於纖維、橡膠工業等。時用作羊毛的洗滌劑、泡沫滅火劑。消防器材中用於生產酸鹼滅火機和泡沫滅火機。橡膠工業利用其與明礬、H發孔劑配合起均勻發孔的作用用於橡膠、海棉生產。冶金工業用作澆鑄鋼錠的助熔劑。機械工業用作鑄鋼(翻砂)砂型的成型助劑。印染工業用作染色印花的固色劑,酸鹼緩沖劑,織物染整的後處理劑等....
鹼本身就是重要的工業用料
『貳』 詹天佑.魏源.侯德榜.嚴復取得最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①學習刻苦,勤奮好學;②善於接受先進思想,並為我所用;③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強;④具有開拓創新精神。
『叄』 侯德榜主要成就
創立「侯氏制鹼法」
揭開索爾維制鹼法的秘密
發展小化肥工業
創作:
《純鹼製造》,《制鹼工學》
『肆』 侯德榜的人物貢獻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國後,出任范旭東創辦的永利鹼業公司的技師長(即總工程師)。他深刻地體會到創業之艱難。要創業首先需要實乾的精神。他脫下了白領西服,換上了藍布工作服和膠鞋,身先士卒,同工人們一起操作。哪裡出現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經常幹得渾身汗臭,衣服中散發出酸味、氨味。他這種埋頭苦乾的作風贏得了工人們、甚至外國技師的贊賞和欽佩。
掌握索爾維制鹼法的公司為了獨享制鹼技術成果,他們採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對此新技術一無所知。一些技術專家想探索此項技術秘密,大都以失敗告終。不料這一秘密竟被一個中國人運用智慧摸索出來了,這個人就是侯德榜。
雖然看起來索爾維制鹼法的原理很簡單,但是具體的生產工藝卻為外國公司所壟斷,因此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鹼,得完全靠自己進行摸索。且不說工藝設計、材料選擇、設備的挑選和安裝等經過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僅從試生產的過程就可略見一斑。例如乾燥鍋結疤了,渾圓的鐵鍋在高溫下停止了轉動,時間長了後果是很嚴重的。技師們都急得團團轉,這時候侯德榜果敢地拿起玉米棒子粗的大鐵桿往下捅,累得他雙眼直冒金星,汗水濕透了工裝。不久他覺得單靠力氣難於解決這一技術問題,經過大家商量,他們採用加干鹼的辦法,終於使鍋底上的鹼疤脫水掉下來,總算克服了困難。
此後,侯德榜又從調換碳酸化塔的水管,另行設計分解爐,到多次加強冷卻設備,改造過濾機以及處理不斷發生的生產故障,他都以探索者的勇氣、生產者的細心和科學家的嚴謹來對待。經過緊張而又辛苦的幾個寒暑的奮戰,侯德榜終於掌握了索爾維制鹼法的各項技術要領。1924年8月13日,永利鹼廠正式投產。正當大家興高采烈地等待雪白的純鹼從烘燒乾燥爐中出來時,出現在眼前的卻是暗紅色的純鹼。怎麼回事?這無形給大家潑了一盆冰水。作為總工程師的侯德榜冷靜地去尋找事故的原因,經過分析他很快就發現純鹼變成暗紅色是由於鐵銹污染所致。隨後他們以少量硫化鈉和鐵塔接觸,致使鐵塔內表面結成一層硫化鐵保護膜,再生產時純鹼變成純白色了。日產180噸純鹼的永利鹼廠終於矗立在中國大地上。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了金質獎章。這一袋袋的純鹼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象徵著中國人民的志氣和智慧。
摸索到蘇爾維制鹼法的奧秘,本可以高價出售其專利而大發其財,但是和范旭東一樣,侯德榜主張把這一奧秘公布於眾,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這一科技成果。他把制鹼法的全部技術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專著《制鹼》,於1932年在美國以英文出版,從此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神秘面紗。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華戰爭,他們看中了南京的硫酸銨廠,為此想收買侯德榜,但是遭到侯德榜的嚴正拒絕。為了不使工廠遭受破壞,他決定把工廠遷到四川,新建一個永利川西化工廠。制鹼的主要原料是食盆,也就是氯化鈉,而四川的鹽都是井鹽,要用竹筒從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來。由於它濃度稀,還要經過濃縮才能成為原料,這樣制食鹽的成本就高了。另外,蘇爾維制鹼法的致命缺點是食鹽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說將有30%的食鹽會被白白地浪費掉,侯德榜決定不用蘇爾維制鹼法,而另闢新路。
為了探索新的制鹼方法,他首先分析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缺點,發現主要在於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成分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的碳酸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鹼。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的氯化鈣,卻都沒有利用上。那麼怎樣才能使另一半成分變廢為寶呢?他設計了好多方案,但是—一都被推翻了。後來他想到,能否把蘇爾維制鹼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這樣氯化銨既可作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為化肥,還可以大大提高食鹽的利用率,同時又省去許多設備,如石灰窯、化灰桶、蒸氨塔等。
設想有了,能否成功還要靠實踐。於是他又帶領技術人員,做起了實驗。l次、2次、10次、100次……一直進行了500多次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把試驗搞成功,使設想成為了現實。此法是氨鹼法的重大改革,利用合成氨系統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省去龐大、耗能的石灰窯,也可以取消氨鹼法中所用的蒸餾設備,同時獲得兩種工農業需要的產品——純鹼和氯化銨。這個制鹼新方法被命名為「聯合制鹼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環境的廢物氯化鈣成為對農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銨,還可以減少1/3設備,所以它的優越性大大超過了蘇爾維制鹼法,從而開創了世界制鹼工業的新紀元。1943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這一新的聯合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又稱侯氏制鹼法,循環制鹼法或雙產品法。 眾所周知,三酸二鹼是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僅能生產純鹼顯然是不行的。侯德榜開始設計一個可以同時生產氨、硫酸、硝酸和硫酸銨的硫酸銨廠。建造硫酸銨廠與當年永利鹼廠的開創不一樣,不存在技術保密的問題,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怎麼引進國外技術和選購設備,爭取投資少而見效快。為此侯德榜對整個計劃作了周密的調查研究。銨廠的設計,應該自成系統,完整合理,引進技術要完全立足於國情,而不是照搬外國的成套設備。在采購設備中,侯德榜精打細算。凡是國內能夠保證質量的,就自己動手在國內解決。進口外國設備時,他巧妙地利用了各國廠商之間的競爭,選擇適用又價廉的設備,對若干關鍵設備,更是力主擇優。在與外商談判和選購設備時,侯德榜相當機智,如制硫酸的全套設備是從美國買的,在買下這套設備的同時,侯德榜順便索要了硫酸銨的生產工藝圖紙。掉過頭來,他又從另一家工廠以廢鋼鐵的價格買下一套硫酸銨生產設備(時至今日還在運轉)。這種精明能幹連美國的許多經理都佩服。
硫酸銨廠的設備來自英、美、德、瑞士等國的許多廠家,還有些是本國造的,最後竟能全部成龍配套,很是不容易的。它充分顯示了侯德榜的學識才乾和細心經營,正如他自己說的:「要當一員稱職的化學工程師,至少對機電、建築要內行。」這也是他的座右銘,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曾寫道:這些事,「無一不令人煩悶,設非隱忍順應,將一切辦好,萬一功虧一簣,使國人從此不敢再談化學工程,則吾等成為中國之罪人。吾人今日只有前進,赴湯蹈火,亦所弗顧,其實目前一切困難,在事前早已見及,故向來未抱絲毫樂觀,只知責任所在,拚命為之而已。」這就是侯德榜事業心的生動寫照。
1957年,為發展中國的小化肥工業,侯德榜倡議用碳化法製取碳酸氫銨,他親自帶隊到上海化工研究院,與技術人員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產新流程獲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發明人。當時的這種小氮肥廠,對我國農業生產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索爾維法的秘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第三,便是他為發展小化肥工業所做出的貢獻。
『伍』 我國科學家侯德榜是在工業制鹼制燒鹼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嗎
A、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在改進純鹼的生產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故A錯誤;
B、拉瓦版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權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故B正確;
C、湯姆森發現了電子,證實原子是可分的,故C正確;
D、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發現的63種元素排序,製得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故D正確.
故選:A
『陸』 第七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獲得者是誰
中國石化首席專家、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喬金梁榮獲第七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
『柒』 侯德榜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侯德榜
(1890—1974)
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他於20年代突版破氨鹼法制鹼技權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還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捌』 侯德榜有哪些人生經歷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閩侯農村。由於他的勤奮好學,在其姑母的資助下,得以進入當時的福州英華書院和閩皖路礦學堂讀書學習,後又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在1911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學習,在侯德榜的刻苦努力下,經過3年的認真學習,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美國留學讀書。在國外留學的8年中,他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柏拉圖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化學工程,並與1921年取得化學博士學位。在留學時,侯德榜時刻關注祖國的國內形勢,總想著為祖國的同胞們做些什麼,所以在遇到正在物色人才的陳調甫先生時,他就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國。
陳調甫先生當時是受國內的一位實業家的授意,挑選優秀的、合適的化學高材生,回國共同努力研製開發工業鹼,以應付當時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採取技術封鎖,以及國內缺鹼的嚴重現象。1921年,侯德榜回國後,就立刻的投入到了研製工業鹼的繁忙工作中。他先是被認為范旭東創辦的永利鹼業公司的技師長,但是他卻脫掉身上工整的西服,換上了藍布工作服和膠鞋,身先士卒的和工人們一起操作。哪裡出現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再苦再累也從不抱怨。就是以這樣苦乾的工作作風,侯德榜很快的到了工人們,以及外國技師的贊賞和欽佩。並帶動大家共同的投入到了建設中國人自己的鹼廠的熱情中。
索爾維制鹼法的原理就是先把氨氣通入食鹽水,然後向氨鹽水中通二氧化碳,生產溶解度較小的碳酸氫鈉,再將碳酸氫鈉過濾出來,經焙燒得到純凈潔白的碳酸鈉。雖然很多的人都知道這種制鹼方法的簡單原理,但是具體的製作過程卻被外國公司所壟斷,所以侯德榜要真正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制鹼方法,就要完全靠自己不斷的摸索和實驗了。在探索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難關和困難考研著侯德榜的耐力和毅力,他以嚴謹和細心的科研態度歷經幾個春秋的艱苦奮戰,終於掌握了索爾維制鹼法的各項技術要領。在1924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日產180噸純鹼的永利鹼廠矗立在了中國大地上。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了金質獎章。
在完全掌握了索爾維制鹼法的奧秘後,侯德榜並沒有將這項技術高價出售為自己謀取財富,而是將這項制鹼法的全部技術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專著《制鹼》,於1932年在美國以英文出版,他以這種方式將這種技術公布於眾,和世界上的人們共享這項科研成果。
隨後,侯德榜又在永利公司計劃下,籌建了永利硫酸銨廠,這個廠可以同時生產氨、硫酸、硝酸和硫酸銨等工業原料。經過侯德榜的認真審核後,他將來自不同國家的機械設備全部組裝成為一套可生產出不同工業原料的設備,充分的展示了他的學識和才幹,以及他高度的事業心和無私的獻身精神。
1937年,日本侵華的戰火燃燒到了上海、南京等地。位於南京的硫酸銨廠已經成為了當時亞洲第一流的化工廠,是日本侵略者最為垂涎的,日本侵略者看到永利公司的軍事價值,年產一萬噸硝酸,可以製造幾萬噸烈性炸葯。他們派人企圖收買范旭東和侯德榜,范、侯明確地表示:「寧肯給工廠開追悼會,也決不與侵略者合作!」面對態度堅決的拒絕,侵略者派飛機對鹼廠進行狂轟濫炸。在戰事的緊迫下,侯德榜當機立斷的將技術骨乾和老工人,以及廠里的重要機件設備拆運西遷。
1938年,侯德榜率西遷的全部員工,在四川岷江岸邊的五通橋建設永利川西化工廠,換了一個新環境,就會出現許多新的問題,侯德榜根據當時的現狀,創造性地設計了聯合制鹼新工藝。這個新工藝是把氨廠和鹼廠建在一起聯合生產,由氨廠提供鹼廠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母液里的氯化銨用加入食鹽的辦法使它結晶出來,作為化工產品或化肥;食鹽溶液又可以循環使用。這方法把世界制鹼技術水平推向了一個新高度,贏得了國際化工界的極高評價。1943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這一新的聯合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
1960年前後,為適應國家農業生產的需要,侯德榜不顧自己已是70高齡,和技術人員一道共同設計了碳化法製造碳酸氫銨的新工藝,為我國的化肥工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侯德榜以嚴謹認真的科研態度,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侯德榜老先生還是一位辛勤的園丁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科研技術骨幹,現在這些優秀的科研人才活躍在祖國化工領域中的各個部門,為祖國化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玖』 詹天佑,侯德榜,李四光,華羅庚,他們在中國近代史最突出的一項成就是
詹天佑,鐵路工程師,修建京張鐵路。
侯德榜,化學家,發明侯氏聯合制鹼法。
李四光,地質學家,著作《地質力學概念》
華羅庚,數學家,「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