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我國的國防建設成果

我國的國防建設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6 23:38:00

⑴ 我國在國防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我國來在國防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自就的共同原因是提高常備軍實戰水平和增強國家威懾能力,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任務。

國防是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 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 國防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武裝力量建設;戰場建設,人力物力的多種動員准備;邊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設,戰略物資的儲備,國防工業建設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對人民群眾和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發展國防體育事業,建立,健全國防法規體系;軍事理論研究,發展軍事科學,制定並完善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原則;後備力量的建設,以及與國防相關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電、能源、水利、造林、氣象、衛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設。重點是武裝力量建設。

⑵ 簡述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建設取得什麼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建設取得的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我國的武裝力量領導體制,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並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入而日漸完善。1982年,黨和國家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

2、進一步發展和健全了"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武裝力量是國家的正規軍和其他武裝組織的總稱。我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實行"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3、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建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關於建設現代化革命武裝力量的戰略思想和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向現代化、正規化和革命化邁進,並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4、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的國防科技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5、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我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優良作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加強了全民國防教育,特別是恢復並加強了對大學、中學在校學生的軍訓工作,使國防教育逐步納入到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⑶ 新中國國防建設的主要成就

1、國防後備力量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優良作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從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明確提出「精乾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必由之路」這一基本指導方針之後,作為一支偉大戰略力量的我國國防後備力量,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並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各級地方黨政領導關心後備力量建設,各級軍事機關狠抓後備力量建設,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後備力量建設的可喜局面。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一系列的調整改革,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2、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關懷和領導下。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3、第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軍事法規體系

新中國成立伊始,如何建設國家,如何建設國家軍事,都沒有經驗,都是向蘇聯學習。在學習過程中,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聯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組織暫行條例》,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同年,人民解放軍實行薪金制、軍銜制和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人民解放軍的一些規章,除《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是總結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經驗制定的外,其他基本是照搬或參照蘇聯紅軍的一些軍事規章。

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軍事建設貫徹「以我為主」的方針,從中國國情、軍情出發,編寫制定自己的條令、規章。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軍事法規建設明顯加快。

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等。

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為龍頭,15部專門規范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81件軍事法規、88件軍事行政法規、3000多件軍事規章的法體系。

4、第四,全面展開了軍事人才隊伍建設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隊伍中除有極少量知識分子和懂技術的幹部外,總體文化素質很低。據1951年底調查統計,全軍部隊戰士的文化程度,初小以下者約佔80%,其中識500字以下者佔30%左右;幹部中不及高小程度者約佔68%,其中初小以下者佔30%左右。

這與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強大國防軍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1952年6月至1953年5月,全軍進行一年速成文化教育,部隊文化水平發生明顯變化,一大批文盲、半文盲語文達到高小畢業程度,初小以下文化程度者已從1951年的67.4%下降到30.2%,初小畢業以上者由16.4%上升到42.1%。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起,全軍即逐漸建立了正規的各級各類軍事指揮院校和專業軍事技術學校,培養軍事指揮和專業軍事技術幹部。改革開放後,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努力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此後軍隊各級領導班子的歷次調整,嚴格按「四化」要求選配幹部。進入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依託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培養軍隊幹部制度。

21世紀以來,中央軍委和總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採取措施大力加強軍事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指揮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五支隊伍」為重點,造就大批適應信息化建設、勝任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務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今天,人民解放軍各級領導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專程度以上,碩士、博士學位的領導幹部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五支隊伍建設已初具規模。同時,採取措施鼓勵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入伍當戰士。

5、國防法規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國防法規是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基本法律依據,是調整國防領域中各種關系,堅持依法治軍,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做好戰爭准備,贏得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

幾十年來,新中國的國防法規建設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范圍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從已經頒發的國防法規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一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發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等;

二是由國務院、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行政法規,如《國防交通條例》、《徵兵工作條例》等;

三是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等;

四是由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如海軍頒發的《艦艇條例》、空軍頒發的《飛行條例》等;

五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關於加強人武部建設意見》、《國防教育條例》等。

⑷ 我國國防的主要成就

1、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人民海軍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航母。

5、中國最大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升空

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升空。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是中國為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 ,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⑸ 列舉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國防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1、成功發射了兩彈一星
2、中程、遠程、洲際導彈研製
3、電子、激光在軍事上的應用
4、新型飛行器的研發
5、航母下水
6、航天技術發展。都為國防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⑹ 如何正確看待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國防建設成就

1、軍隊組織形態日益現代化。

貫徹科技強軍、質量建軍方針,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我軍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邁出新的步伐。一些長期制約軍隊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得到較好解決,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和武器裝備現代化同步發展、相得益彰。

2、正規化水平有新的提高。

貫徹以人為本建軍治軍理念,堅持依法帶兵、以情帶兵、文明帶兵、科學帶兵,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系不斷鞏固發展。突出防範重大安全問題,狠抓預防犯罪和事故,積極開展防間保密工作,部隊安全發展基礎更加鞏固。

(6)我國的國防建設成果擴展閱讀:

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時代

1、新時代的理論遵循。

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最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當代中國軍事理論的新境界,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

2、新時代的使命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進一步明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地位作用,拓展和規定了我軍新時代使命任務。

閱讀全文

與我國的國防建設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