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理解「兩次歷史性飛躍」和「兩大理論成果」
第一次偉大革命是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第二次偉大革命是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第三次偉大革命是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深入總給我們黨80年歷史經驗,深入思考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經驗,緊密聯系我們黨面臨的形勢任務和現實狀況而提出的科學論斷,這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任務的新概括,對馬克思主義建設黨學說的新發展,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這個重大問題的科學回答。
兩大理論成果從理論成果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共產生了四大理論成果,分別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
❷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毛澤東思想中比較突出的內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槍桿子里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游擊戰十六字方針"、"群眾路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文藝為無產階級革命服務"、"三個世界的劃分"、"繼續革命理論"等等。
毛澤東思想專注於將舊的制度和價值系統擊垮並摧毀,提出了一整套的戰術和戰略構想,這部分類似中國古代兵家和縱橫家的領域,經過了歷史的實踐檢驗,已證明其行之有效。至於其思想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一些理論,如"繼續革命理論",不為中國共產黨官方認可,毛澤東個人晚年有關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等明確被指為錯誤思想。
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定義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❸ 國共兩次合作分別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第一次國共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47年3月7日,國共第二次合作因國民黨方面的原因破裂。
❹ 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專過渡的階段。屬
介紹: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十八世紀後半期,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介紹: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徵為自動化。
❺ 兩次技術革命的主要成就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1、主要成就:
A、1785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B、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
C、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D、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
2、影響:
A、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的出現。
B、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
C、促進資本主義國家社會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兩大對立階級,且矛盾日益突出,斗爭不斷。
D、促進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為主要內涵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興起。
E、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加快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步伐,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F、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
1、主要成就:
A、電的廣泛使用——顯著成就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此後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電器產品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B、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深遠影響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汽油、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問世,大大提高了工業部門的生產力,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出現了以內燃機驅動火車、輪船、汽車和飛機。
C、化工技術的發展
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製成染料、塑料、葯品、炸葯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豐富了人類生活。
D、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2、影響:
A、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B、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出現壟斷和壟斷組織;
C、促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D、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E、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最重要)。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項目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背景 前提 17世紀中期,英國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社會穩定,經濟迅速發展 19世紀中期以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美普遍確立,政治局面相對穩定
資金 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和黑奴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大量積累的資金
技術 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 科學技術的突破性成果和創新
勞動力 圈地運動使得大批農民失去土地到工場做工,進而成為自由勞動力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城市化進程加快,提供充足勞動力
市場 英國在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動力 蒸汽 電力
發明者 工匠、技師 科學家、工程師
科技含量 基於技術經驗,科學與技術尚未密切結合 科學理論指導技術發明,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
發生時空 首先發生於英國,然後向歐美蔓延 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部分國家如德、俄、日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起始部門 (棉紡織業)輕工業 重工業
生產組織 工廠取代手工工場成為主要生產組織形式 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大企業興起,壟斷組織產生
新工業部門 棉紡織業、機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等 電力工業、電氣產品製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經濟思想 自由主義盛行 凱恩斯主義出現
❻ 國共兩黨兩次合作的主要成果是什麼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內,沉重地容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時期。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❼ 國共兩黨兩次合作的主要成果是什麼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內,沉重地打擊了帝容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時期.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❽ 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什麼
最重要來的成果是電力的廣源泛應用和內燃機的發明,新的通訊工具,化學工業的建立。
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陸續被發明出來。這些發明對世界,對人們的生活長生了及其重大的影響。
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交通事業的發展,開始出現了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
電報的發明也是一場通訊革命,改變以往上千年的通訊模式,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電話的發明更是讓人能夠不再面對面就可以說話交流。
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葯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推動了一些老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和機器製造業的技術革新和發展。
❾ 在中國歷史上 ,國共兩黨曾經有過兩次合作,分別取得最重要成果是什麼
歷史上,國共兩復黨曾經有過兩次合製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1月--1927年7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時期。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❿ 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版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權
介紹: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十八世紀後半期,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介紹: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徵為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