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鄧稼先有什麼成就和對社會的影響
鄧稼先的成就:來著名核物理學家自,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1)鄧稼先的成果擴展閱讀:
1996年7月29日,是「兩彈元勛」鄧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紀念日。這一天,中國政府進行了第45次也是最後一次核試驗,以使人們永遠銘記他對中國核武器研製事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並鄭重聲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
這標志著中國終於和其他核大國一樣,跨過了原子彈、氫彈、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試等四個階段,進入了實驗室模擬的自由天空。
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8年,鄧稼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評選的中國十大傳播科技優秀人物。
B. 鄧稼先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鄧稼先對高溫高壓狀態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培養年輕的科研人員,他還寫了電動力學、等離子體物理、球面聚心爆轟波理論等許多講義,即使在擔任院長重任以後,他還在工作之餘著手編寫「量子場論」和「群論」。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C. 鄧稼先的科研成就和人格魅力
永恆的抄驕傲
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D. 一個什麼的鄧稼先作文(介紹成就,出身,感受)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我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鄧稼先。鄧稼先是一個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是一個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縱的人,沒有小心眼,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朴實氣質的人。
鄧稼先出生於1924年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完小學和中學後,在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這以後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致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長以後,一次井下突然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可以看出鄧稼先對自己工作極端負責,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張愛萍將軍曾經他為「兩彈元勛」,我覺得他是當之無愧的。鄧稼先的摯友楊振寧曾經也飽含深情的說過這樣一句話:「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鄧稼先慶幸「!從這些話又可以看出鄧稼先對自己人生無怨無悔,同時可以看出鄧稼先對自己工作的熱愛。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的理想黨員。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1986年5月做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難道不正好准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嗎?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恆的追求。
E. 為什麼鄧稼先一文沒有說明他的科學成就
這篇文章主要突出了鄧稼先的優良品質,略寫了他的成就
F. 鄧稼先是憑著什麼取得了這樣大的成就呢
鄧稼先是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發明時的領導,後被張愛萍將軍稱為"`兩彈'元勛"
G. 鄧稼先的成就是在什麼樣的條件和背景下完成的
鄧稼先的成就是在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完成的。
看看整個過程吧:
當時,中央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原子彈。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 1964年10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那是一個卡脖子的時代。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甚至連一張紙片都不留下,還譏諷說:"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為了記住那個撕毀合同的日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定名為"五九六"。
在這以後的五年時間里,科學家們和工程技術人員克服了資料少,設備差,時間短,環境惡劣等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迎來了中國原子彈研製工作的決戰階段。
中國大西北昔日的荒涼景象。就連生存都是很難的。可見搞科學研究時也是非常困難,然而"五九六"的戰士們憑著愛國心和革命的豪情壯志,硬是把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古戰場建設成中國第一個核武器基地。
1962年9月11日,由羅瑞卿審定,二機部向中央打了一個:"兩年規劃"的報告,此報告提出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此時,鄧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礎。
1963年2月,在華北某地參與並指導了核試驗前的轟炸模擬試驗。9月,接聶榮臻元帥命令,鄧稼先、於敏率領九院理論部研究原子彈的原班人馬,承擔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任務。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 8年零6個月 、美國用7年零3個月、蘇聯用6年零3個月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國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和那樣差的基礎上研製成"兩彈一星" (前蘇聯8年、美國6年、法國4年、中國2年8個月),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議。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請示了周恩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看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正是由於中國有了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知識分子,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
H. 《鄧稼先》是一篇寫__記__什麼的文章。作者是誰,有什麼成就
《鄧稼先》是一篇記人傳記型文章。作者是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合肥市,版著名物權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I. 鄧稼先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又取得了哪些大的科研成果
科技工作這個范疇比較大呢!
科研主要是在搞研究,成果就是理論性的東西
科技就太不好說了,技術之類的都可以說是科技?
科技成果指產品
J. 鄧稼先是在怎樣條件下取得卓越的成就
鄧稼先的成就是在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取得的。
鄧稼先是內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容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