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教育研究的成果在一線教學實踐中有哪些轉換和運用
教學實踐中有哪些轉換和運用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內教師;三是容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2. 什麼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現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律,以解決新問題、新情況。教育科研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所有有關教育方面的宏觀和微觀的問題。
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計劃、連續和系統的探索活動。其常用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總結法(追因法)、文獻法等。用什麼樣方法,便形成什麼樣的結果。
常見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教育論文或論著。教育科研步驟: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實施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
中小學教育科研是人們對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對象、現象及其規律的一種創造性認識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就是在中小學教育領域揭露本質、發現規律性、創立理論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中小學教育科研不僅解決認識客觀世界的問題,而且直接關繫到創立新世界、建設中小學教育新體系的問題。課題即研究項目。所謂課題,就是從研究方向所指示的問題中確立的研究項目。課題不僅僅是個名稱,它應體現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展示研究的目的、意義。
所謂教育科研是研究者藉助教育理論以有價值的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運用相應的科研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教育規律的創造性認識活動。
(2)教育研究的成果轉換和運用擴展閱讀:
教育科研內容的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性研究、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1、基礎理論性研究
這是對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原理的研究,具有相對的抽象性。基礎理論性研究又包括純粹理論性研究,如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原理、教育哲學等。還包括經驗性理論研究,如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原理、校長素質的研究等等。
2、應用性研究
這是運用教育基本規律和原理解決現實問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如教師教學模式的研究,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方法與藝術的研究,轉變「差生」的研究,優化課堂設計的研究,培養中青年教師的研究等等。
3、開發性研究
開發性研究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展開知識,是將研究的成果與經驗加以推廣和普及。它的目的是把研究的成果應用到教育教學上,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如關於學習推廣李吉林情境教學法的研究,關於學習推廣包全傑循序訓練作文教學法的研究等等。
三類研究各自有不同的目的、性質、特點、地位和作用。然而三者關系又是相互關聯、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不能截然分開。
1、基礎理論研究是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依據和指導;
2、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是對基礎理論研究的驗證;
3、開發性研究是應用研究的具體化、實用化,是將基礎理論轉化為成果;
4、應用研究、開發研究是對基礎理論研究的豐富與充實發展。
中小學教師更適用於應用性研究和開發性研究。
3. 如何做好成果轉化應用做到教學科研兩促進
.在認知方式上,教科研思維擺脫了普通的生活式體驗,超越情感性認知,走向研究版性認知。面對權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困難,不是抱怨、指責、推脫,而是接納、分析、轉化、利用。例如面對課堂教學,不能因為上級要求如何操作課堂,就停留在課堂操作方式的表層討論上,而應該放在把握知識特徵與教學思維對應關系的分析上,這樣才能幫助教師理清探究的方向和思路,提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高度。
4. 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幾種每種具體指什麼
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幾種?每種具體指什麼?
答題內容:
中小學教師在結合本職工作完成對某一個問題的研究之後,就要對整個研究過程做一全面的回顧與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概括反映研究全過程和所獲得知識的書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信息,達到相互交流、促進發展的目的。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形成文字就是對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
中小學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研究的任務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樣,但主要還是用書面語言來表達,這樣既有利於成果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更有利於成果的保存與繼承。一般來說,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兩大類:一類是教育科研報告,另一類是教育科研論文。
(一)研究報告
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研究活動中為了檢驗某個教育理論或假設,進行相關的實踐探索,通過觀察、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如實地描述和記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書面報告就是研究報告。教育研究報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結果或進展的文件,是報告情況、新發現和新成果的文獻,是教育工作者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其突出特點是用事實和數據來說明和解釋問題。它是教育研究者廣泛使用的一種文體。根據教育研究的內容與方法不同,研究報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研究報告、行動研究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
(二)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教育研究者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對於特定的教育問題、現象、文獻或理論進行系統的、專門的研究和探討,得出新結論、提出新觀點、做出新解釋、進行新論證的一種理論性文章。它是以闡述對某一事物、問題的理論性認識為主要內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觀點或新的理論體系,並做出解釋和論證。這類論文用深刻的哲理和嚴密的邏輯論證來說明問題,一般應用於理論性研究成果。它要求論點明確,論據確鑿,論述嚴密,清楚地展示理論觀點和體系的形成過程。
(三)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的比較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為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兩種表述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在內容要求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一般來說,論文比較簡潔精煉,它僅僅突出表達一項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論文含有新的見解或形成新的解釋、新論點、新理論,沒有一般研究過程的敘述,也沒有過多的具體材料;而科研報告則可以將整個研究工作的重要過程、方法和環節都寫進去。
2.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在創新性方面存在差別
在創新性方面,學術論文必須在充分佔有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新見解、新理論,以補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糾正流行說法偏差,填補研究的空白,達到現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報告則注重陳述研究過程的事實和數據,說明問題,不一定必須要有創新性觀點的形成。
5. 什麼是教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轉化廣義上是指從各類科技成果的創造形成到轉化為現實生回產力的過程,既包括自然科答學成果的轉化,也應該包括社會科學成果以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科研成果的轉化。狹義上是指應用開發類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科技成果轉化法》將其定義為:「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和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成果轉化就是科技成果作為商品通過供需雙方的談判達成交易,被消費後形成一種新的產品或是物化到其他產品中去。
希望採納並點評
6. 教師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怎麼寫
教師來近年來主要教育教學和源科研成果怎麼寫法如下:
先做一個概括,近年來主要的教育教育和研究成果都怎麼樣,比如說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話者和創造者。
然後分幾條列舉以下近年來教育教學的轉變:
一、轉變觀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圍
二、健全科研機構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證措施
三、結合實際,以本校教學中的最大問題為科研選題的契入點
四、加強學習,培養本校研究教師
五、研究實踐與課堂教學、常規教研緊密結合,以課題研究為核心開展系列活動。
最後總結以下科研成果。
7. 教育教學成果包括哪些
教育教學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
1、具有研究價值。
通過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2、具有科學性。
主要體現在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確,理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有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3、具有創新性。
課題反映新的內容,反映時代特點,反映新的視角,應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沒有做過或做過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具有可行性。
課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觀與客觀的條件。
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論水平、知識、能力、專長、經驗、基礎,對課題的理解程度、興趣、資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廣泛。
客觀條件是指課題研究所必須的資料、設備、人員、時間、經費以及領導支持程度等因素。
關於對教育教學成果注意事項
1、明確教育教學的目的。教師參加教育科研,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幾個證書,而是通過教育科研,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價值,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提高育人效率。
2、明確教育教學的對象。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必須以本職工作的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切忌脫離實際的"學術"研究。
3、由不自覺向自覺轉化。應從工作的歷程中逐步對教育科研產生興趣,自覺主動地進行教育科研活動。
4、運用科學方法。在研究過程中,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觀察平時的工作,避免脫離實際的研究。要加強學習,注意觀察,分析思考,不斷積累,加強交流和研討,及時反思和總結。通過研究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規律和方法。
5、做到堅持不懈。教育科研不是短期行為,而應貫穿教育生涯的始終。要使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實效,關鍵在堅持,堅持就能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