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爭息成果

爭息成果

發布時間:2020-12-24 05:05:28

1. 「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是什麼意思

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
意思是是成大事的人,眼光要放遠一點,不要在乎眼前的利益。

2.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取得很多成果的成語有個:

1、碩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 本義是指秋天豐收時樹上的果實茂盛的樣子。現在常引申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出處: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

2、滿載而歸[ mǎn zài ér guī ] 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宋·倪思《經堂雜志》:徒有而出;滿載而歸;里人無不羨之。

翻譯:空手出去,裝得滿滿地回來,鄰居沒有不羨慕他的。

3、卓有成效[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有顯著的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出處: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翻譯:如果巡訪勸勉曉喻有效果,縣官就准備禮物親自去拜訪,重重的給予獎勵。

(2)爭息成果擴展閱讀

反義詞:

1、顆粒無收[ kē lì wú shōu ] 收:收成。連一粒米也沒收獲到。多指因災禍造成絕收。

出處: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15章:「定額租稍輕,但不論蟲傷天旱,顆粒無收均須照納。」

2、一無所獲[ yī wú suǒ huò ] 一無:全無。什麼東西都沒有獲得。

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翻譯:顥也有所懷疑,因此讓人搜查壽兒的懷抱,什麼東西也沒有找到,顥只能自己動手。

3. 形容成果豐碩的成語有什麼急!!!

形容成果豐碩的成語:碩果累累、五穀豐登、穰穰滿家、滿載而歸、豐功偉績
1、碩果累累:shuò guǒ lěi lěi
解釋: 碩果:大的果實;累累:形容積累很多。指結的大的果實特別多。也比喻取得的優異成績相當多。
出處:七百年來,子孫不息,人才輩出,歷代科舉,碩果累累。霍達《補天裂》第十三章
2、穰穰滿家:ráng ráng mǎn jiā
解釋: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譯文:《史記·滑稽列傳》:「甌貧窮滿點燃,骯臟邪惡滿車,五穀蕃成熟,滿倉。」
3、五穀豐登:wǔ gǔ fēng dēng
解釋: 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出處: 《六韜·龍韜·立將》:「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登,社稷安寧。」
譯文:《六韜龍韜.立將》:「於是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寧。」
4、滿載而歸:mǎn zài ér guī
解釋: 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出處: 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譯文:第二.李禮物《焚書.又焦弱侯》:「但是汝寧林知府剛才三任,他沒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5、豐功偉績[ fēng gōng wěi jì ]
釋義:偉大的功績。
出 處:宋·包拯《天章閣對策》:「睿謀神斷;豐功偉績;歷選明辟;未之前聞。」
譯文:宋.包拯《天章閣回答策》:「睿策劃神斷;豐功偉績;經過選拔第二開;以前沒有聽說過。

4. 曾國藩的主要成就

1865年,曾國藩在攻克天京後,被封為一等勇毅侯,加太子太傅,權勢極大,功高震主。清朝對其極不放心。咸豐帝曾在湘軍克復武漢時嘆道:「去了半個洪秀全,來了一個曾國藩。」曾國藩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歷史知識,他熟悉歷代掌故,因而在擊敗太平天國後,一方面自裁湘軍,一方面把家書刊行問世,藉以表明自己忠心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古人避禍方式種種,卻少見有藉助家書以自表心跡的先例,曾氏刊行家書,以示無隱,韜光養晦,潔身自保,而且可以減輕朝臣的猜忌,確是一招高妙的修身處世之道。此外,作為一個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學思想濡染的人物,曾國藩更看重身後的名譽。而刊刻家書,流傳後世,是另一種更大的表明心跡,是一種大智慧。《曾國藩家書》自刊發後便風靡不衰。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0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等十大類。曾國藩的家書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了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談到了官場、僚屬、朋友、鄰里之間的種種關系,還說明了為學、讀書、作文等方面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這些信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一個人應當怎樣修身、做人、處世。其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活潑,隨想而至,揮灑自如,沒有虛偽和造作,真切感人,於平淡中孕育真知良知,凝聚的人生思考,修身齊家處世的精闢見解,足以反映他高超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更足夠後人鑒賞。
讀曾國藩的家書,可以發現這位為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已經大紅大紫的欽差大臣,竟有「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計」這樣的自我告誡,透露出曾氏的精明和清醒,蘊涵著他對「狡兔死,走狗烹」的警覺。他教誨子侄「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這些話也十分耐人尋味。讀曾國藩的家書,好像聽見他在耳邊娓娓道來,看不到絲毫厚黑、狡詐,也不會覺得他是一個政治家。家書從曾國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職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30年。除了思想漸趨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讀書時一樣,始終以讀書人自居,這決定了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成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表述的對為學、作文、歷史等等的認識,有很多經驗值得後人學習,按現在的話說,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領悟能力。他科舉出身,卻深得教育大義,因此他在家書中對自己官場得失談得較少,而始終牽掛在心的是子弟的學習。同時,他官學並舉、胸懷大略,時時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謙遜、做事勤勞;對弟弟、兒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功夫力透紙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曾國藩關於修身養性有很多真知灼見,包括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獨、謹言、有恆、勤儉、謙虛等內容,其目的在於:始於修身,終於濟世。曾國藩認為做人之道關鍵在於「敬恕」二字,所謂「敬」,一要做到無論在多少人面前,無論在大、小人面前都不能傲慢,這叫泰而不驕;二是衣冠整齊、態度儼然會使人望而生畏,這叫威而不猛。「恕」字要做到完美的境地,待人仁厚有禮,終身謹慎小心。如果行為得不到別人的贊許,就應反過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曾國藩一生孜孜於克己之學,師從理學大師唐鏡海後,更是自律甚嚴。曾國藩一貫重視道德修養,總結了修養為八德:勤儉剛明孝信謙渾。勤儉剛明四字,皆求諸己之事;孝信謙渾四字,皆施諸人之事。曾國藩還主張自修求強,不斷修正自我,完善自我,進而戰勝自我。通過自修而完善,是君子所珍惜和追求的境界。自古以來,多少鍾鳴鼎食之家相繼敗落,都是因為子孫驕奢淫逸所致。曾國藩出將入相,最擔心的就是子孫長處於富貴鄉里,習慣過一種寄生蟲似的生活,漸漸蛻化到不可救葯的地步。他隨時隨地言傳身教,苦口婆心地訓導諸弟諸子諸侄克勤克儉,不可懶惰奢靡。
作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曾國藩的官位不可謂不高,權勢不可謂不重。他位列三公,封侯拜相,是晚清時期一位炙手可熱的人物;他掌握著一支訓練有素的湘軍,一時權傾朝野,威震大江南北。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沒有躊躇滿志、趾高氣揚、飛揚跋扈、為所欲為,而是居高思危,謹小慎微;在飛黃騰達之時,官運亨通之際,時時想著退路,處處考慮到罷官。這就是他的處世哲學之一。在「朕即國家」、爾虞我詐的封建時代,他深知權高震主將會給自身帶來的危害,所以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之後,立即向朝廷提出了解除自己職務的請求,表現了不居大位、不享大名的思想,認識到享名太盛必多缺憾。但是他得知滿族御史參劾他力求解職是恃功驕惰時,就馬上乖乖赴任,表現出靈活圓滑的處世態度。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他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對待家人,曾國藩則提出了一般平民所應遵循的處世原則,要求他們嚴格奉行,謹慎恪守,不能有絲毫懈怠。不以勢利對待親友,不以盛衰對待故舊,也不因恩怨疏遠他們,是曾國藩在處理親友關繫上提出的處世之道。即使對一些他不滿意的人,和一些已經產生了嫌隙隔閡的人,也不因一個人而影響了整個家族的關系。對待一般人,曾國藩提出了平等待人的主張,居鄉要全守鄉間舊樣子,不能摻半點官宦習氣;對待長輩要力盡孝心、恭謹欽敬;做晚輩要有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國藩在家書中大力倡導;對待兒孫輩他強調不要太嬌慣,認為「愛之反以害之」。
在「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封建時代,曾國藩步步高升,得以善終,完全憑仗他高明的處世之道。曾國藩一世都生活在官場中、軍旅里,他的處世之道當然是一個封建官僚,尤其是一個高級官員在復雜的世事中總結出來的。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5. 《息爭》文言文翻譯

息爭》參考譯文: 從前孔子的學生,有的長於德行,有的長於政事,有的長於語言,有的長於文學。粗俗的有樊遲,狂妄的有曾點。孔子的老師,有老聃,有郯子,有萇弘、師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已有子桑伯子。仲弓詢問子桑伯子,孔子贊許他辦事不煩瑣,等到仲弓懷疑子桑伯子力事太簡單,然後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話正確。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貢問道:「孔子的門生,多麼混雜啊!」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至於孟子,卻發表他的見解說:「如今天下的主張不屬於楊朱派,便屬於墨翟派。」「楊朱、黑翟的學說不消滅,孔子的學說無法發揚。」「能夠用道理來反對楊、墨的,也就是聖人的門徒了。」當時的人因此認為孟子喜歡辯論。雖然不確切,然而好辯的苗頭,便從此開始了。唐代的韓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學者的稱贊。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陽程頤和四川蘇軾的學派之爭,有朱熹、陸九淵學說的差別。洛派的門徒,以排斥蘇軾為本事,贊同朱熹學說的人,以詆毀陸九淵為能耐。我認為天地間的陰陽二氣化育萬物,變化無窮,那麼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從一個方面概括罄盡。從前曾參理解孔子的學說「用一個基本觀念來貫穿它」,親身力行進入;子貢也「用一個基本觀念來貫穿它」,卻認為是從博學廣識而得到。以後人的眼光來看,子貢是正確的,曾參是錯誤的。可是孔子不曾在他們中間進行區別,他的學說本來可以對這些兼容並包啊。所以痛恨楊朱、墨翟,是因為他們目中無父母無君上;排斥佛教和道教,也是因為他們拋棄君臣關系,割裂父子之情,也沒有兄弟夫婦,用這樣的人生方式來追求他們的清凈和不生不滅。假如他們不至於此,我又為什麼偏偏要詆毀他們呢?強盜來了,開箱子掏口袋搶東西,逼我們扛著戈矛追擊他們(意即抵抗他們);穿著我們一樣的衣服,讀我們一樣的書,(這樣的人)我必定尊敬他們,對他們親愛都來不及。如今卻同室操戈,在門內爭斗,這不是可以停止嗎?不曾深入研究別人言論的對與錯,發現別人與自己的見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這種態度不能夠用來評論人啊!人的相貌各不相同,稍有長短大小的差別,就罵別個不是人,難道不是錯誤的嗎?居高臨下,便不至於發生爭論,因為他不能夠與我較量,至於才力相當,唯恐自己不能取勝,於是辯論就紛紛發生。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種不同的流派學說,認為都不曾超出自己的大道,所以他們的胸懷寬廣有餘。胸懷寬廣有餘,對於事物就能無所不包,這就是孔子偉大而排斥異已的原因吧。

6. 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

「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時」,成就大事業的人,理智為先,凡事著版眼於未來,從大局和權整體的角度去考慮,不會在一時一事上過分計較。這句話和「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意思異曲同工。

7. 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 首顆氫彈試爆成功。
1970年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替中華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9月 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 四五運動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1982年 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通車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 昆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1999年至2008年 神一至神七(載人,無人,出倉)先後成功發射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
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2006年沈陽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2007年10月24日18時許在西昌發射「嫦娥一號(CE-1)」發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
同年9月6日至9月16日 殘奧會在北京開幕
2010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FTA(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這標志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
2010年5月—11月 上海世博會開幕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搭載著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2010年11月1日0時2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這里是我國今年連續發送的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0年11月12日—27日 廣州亞運會開幕
2010年12月12日—19日 廣州亞殘疾人運動會開幕

2010年國家統計局7月 宣布,2010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72840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錢 計算同比增加11.1%。按現在的匯率,按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比例6.7:1 計算,我國上半年GDP大約為25797億美元。

8. 蓋-呂薩克的成就

蓋-呂薩克1805年研究空氣的成分。在一次實驗中他證實:水可以用氧氣和氫氣按體積1∶2的比例製取。1808年他證明,體積的一定比例關系不僅在參加反應的氣體中存在,而且在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也存在。1809年12月31日蓋-呂薩克發表了他發現的氣體化合體積定律(蓋-呂薩克定律),在化學原子分子學說的發展歷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他1802年發現了氣體熱膨脹定律。1813年為碘命名。1815年發現氰,並弄清它作為一個有機基團的性質。1827年提出建造硫酸廢氣吸收塔,直至1842年才被應用,稱為蓋-呂薩克塔。
在他生活的時代,煉金術的教條還對化學起巨大影響,蓋-呂薩克以勇敢無畏的科學精神,奮力探索,使人們擺脫了許多錯誤看法,推動了化學的進一步發展。 蓋-呂薩克首先發現了氣體化合體積定律,又發明了鹼金屬鉀、鈉等的新制備方法,繼而發現了硼、碘等新元素,在化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於蓋-呂薩克的傑出成就,法國成了當時最大的科學中心。 而蓋-呂薩克在化學上的貢獻,首先在氣體化學方面,他發現了氣體化合體積定律。他的工作始於對空氣組成的研究。他為了考察不同高度的空氣組成是否一樣,冒險乘坐氣球升入高空進行觀察與實驗。1804年8月2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炎熱的天氣,不見一絲微風。他和自己的好友、法國化學家比奧用浸有樹脂的密織綢布做成一個巨大的氣球,裡面充進氫氣。膨脹的氣球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蓋-呂薩克與比奧坐進了氣球下面懸掛的圓形吊籃里。氣球徐徐上升,他們揮手同歡呼的送行者們告別。貝托雷教授親臨現場,隨著大家呼喊著:「一路平安」。他們在緩慢上升的氣球吊籃里,忙著進行空氣樣品的採集,不斷測量著地磁強度。緊張的工作使他們顧不上由於高空反應帶來的頭昏、耳痛等身體的 不適。凍得渾身發抖,仍頑強地堅持這次考察活動,終於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但是,蓋-呂薩克對首次探險的收獲並不滿足。一個半月以後,他單身進行了第二次升空探索。
而蓋-呂薩克卻創造了當時世界上乘氣球升空的最高記錄。兩次探測的結果表明,在所到的高空領域,地磁強度是恆定不變的;所採集的空氣樣品,經分析證明,空氣的成分基本上相同,但在不同高度的空氣中,含氧的比例是不一樣的。1808年發表了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蓋-呂薩克氣體反應體積比定律,這對以後化學發展影響很大。此時他被選人法國研究院。他還發現了硼,還有其他多種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總是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祖國榮譽聯系在一起。 1813年法國兩位化學家在海草灰里發現了一種新元素,但在尚未分離出來時無意地把原料都給了戴維,蓋-呂薩克知道後十分激動地說:「不可原諒的錯誤!空前嚴重的錯誤!居然傾其所有,拱手送給了外國人。戴維會發現這種元素,並把研究成果公之於世。這樣,發現新元素的光榮就會屬於英國,而不屬於法國了。」於是他和兩位化學家一起立即動手,從頭做起,晝夜不停,終於與戴維同時確證了新元素──碘,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在氣體的實驗中,蓋-呂薩克發現,氧與氫化合時,氧氣的體積差不多,總是氫氣體積的一半。於是,他想到這簡單的體積關系,可能同物質的原子結構有關。據此,他進而想到,其它氣體在化合反應中可能都具有類似情況。但當時由於他的導師布里松教授的逝世,他不得不暫時中斷了實驗工作,返回巴黎。1806年,在法國科學院的慶祝大會上,蓋-呂薩克當選為該院正式院士。其後,他繼續自己對氣體化學反應的研究。他往容器里充滿等體積的氮和氧,然後讓混和物通過電火花。於是就產生了新的氣體一氧化氮。
他發現: 一體積的氧和一體積的氮,經化合得到了兩體積的一氧化氮。 進一步研究許多不同氣體間的化學反應,使他注意到,在所有參加反應的氣體體積和反應後生成的氣體體積之間,總是存在著簡單的比例關系。由此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基本化學定律——氣體化合體積定律,這個定律的發現,本來是從氣體化學反應的角度,對道爾頓的原子論做了有力的證明,受到了化學界不少專家的重視。但唯獨道爾頓本人難以理解和接受這一成果。他認為這會導致原子的破裂,從而違背他關於原子不可分割的基本思想。於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學術爭論開始了。雖然,1811年義大利化學家阿佛加德羅提出的分子概念,有助於統一這一矛盾,然而化學家們普遍受著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支配, 致使分子論的觀點被冷落了近半個世紀。直到1860年分子論被普遍接受後,隨著這場爭論的平息,蓋-呂薩克的氣體化合體積定律,才得到了理論上的正確解釋。 發明制備鹼金屬的新方法,是蓋-呂薩克在無機化學中的又一貢獻。當蓋-呂薩克埋頭於氣體化學研究之際,英國化學家戴維以電解法製得了金屬鉀和鈉,而震動了整個科學界。鹼金屬鉀和鈉像石蠟一樣柔軟,輕得能漂浮於水面之上,在常溫下能與水發生激烈反應,產生火焰。消息傳到巴黎,拿破崙就命令蓋-呂薩克及其密友泰納,用電解法製取金屬鉀和鈉,提供給他們電力很強的電池。
工作開始後,他倆發現,以電解法製得的新金屬量很少。有沒有別的簡便方法呢?他們就此轉入了新制備方法的摸索工作。他們拋開了電池,而把鐵屑分別同苛性鉀(KOH)和苛性鈉(NaOH)混合起來,放在一個密封的彎曲玻璃管內加熱。結果,在高溫下熔化的苛性鹼與紅熱的鐵屑起化學反應,生成了金屬鉀和鈉。這種方法既簡單又經濟,而且可以制出大量的鉀和鈉。然而,這種方法卻有較大的危險性。在實驗中曾幾次發生爆炸事故,差點奪去了這兩位科學家的生命,蓋·呂薩克曾被炸傷,卧床40多天。但他們還是堅持用新方法製得的鉀和鈉進行實驗,研究它們的各種性質與實際用途。他們測得鉀的比重為0.874 (現代值:0℃時為0.859),比戴維測的(0,6左右)更精確。他們的工作立即受到戴維本人的贊賞,新方法也很快被推廣。 兩位化學家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學術爭論。
「既然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讓實驗事實說話吧。」貝托雷對普魯斯特說。
「應該如此」。普魯斯特回答。
貝托雷回到他的實驗室,看見他的助手蓋·呂薩克正疲倦地坐在椅子上。
「怎麼樣,我讓你實驗的結果出來了嗎?」貝托雷親切地問。
「出來了。」蓋-呂薩克抖擻精神站了起來。
「拿給我看!」
「但是,老師,」蓋-呂薩克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是您錯了」。
「哦?」貝托雷皺起了眉頭,接過實驗報告,看了起來,臉上顯出深深地失望。
但是,對於大科學家來說,真理比自尊心更可貴,貝托雷看完蓋-呂薩克反復實驗做出的報告後,臉上露出了微笑,他站起來,用手拍拍這位助手的肩膀,說道:「我為您感到自豪,像您這樣有才能的人,沒有理由讓您當助手,哪怕是給最偉大的科學家當助手,您的眼睛能發現真理,能洞察人們所不知的奧秘,而這一點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作到的。您應該獨立地進行工作,從今天起,您可以進行您認為必要的任何實驗。如果您願意的話,請留在我的實驗室里工作吧,如果有一天,我能自稱是像您這樣的研究家的導師的話,將十分高興。祝您幸福,蓋-呂薩克。」
貝托雷走了,他連自己的失敗也忘了,因為他非常高興地看到:世界上又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化學家!法國將為有這樣一位驕子而自豪! 1804年8月2日,天氣晴朗而炎熱,萬里無雲,沒有一絲微風。人們往巨大的氣球里填充著氫氣,用樹脂浸過的密織綢布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為了研究大氣現象和地磁現象的有關問題,蓋-呂薩克和他的好友,另一位科學家比奧決定要升到高空去採集樣品了。
氣球逐漸膨脹起來,幾個小時後,氣球離開了地面,平穩地上升。
蓋-呂薩克和比奧坐在圓形吊籃里。「一路平安!」貝托雷教授高聲地為他們送行。
「祝你們成功!」另一位教授布里松也跟著大聲祝賀。但很快,他的聲音被聚集在一起的教授、科學工作者和大學生們的歡呼聲淹沒了。
這真是罕見的場面,氣球越升越高,孩子們高聲歡叫著。
送行的人群逐漸消失在他們下面無邊無際的深淵中。「咱們開始工作吧,」比奧說道。
「我正在觀察磁針的偏差。」
「我們升起多高了?」
「距海平面5800米。」
「我覺得耳朵很疼,頭暈。」
高空反應使比奧的狀況越來越不好,最後,他們勉強採集了一些空氣樣品,不得不著陸了。
這兩位勇敢的研究家忘我升空的消息引起了極強烈的反應,到處都在談論著這兩位航行家,當人們第一次飛行的談論還沒有平息時,蓋-呂薩克就已決定再次進行升空試驗了。
一個半月以後,他單身進行了第二次升空探索。為了減輕負荷,提高升空高度,他盡量輕裝。當氣球升至7016米時,他毅然把坐著的椅子等隨身物件仍了下來,使氣球繼續上升。 正在田間勞作的人們看到天上紛紛落下許多東西,還以為是出現了妖怪呢。
蓋-呂薩克創造了當時世界上乘氣球升空的最高記錄。兩次探測的空氣樣品證明,在高空領域,地磁強度是恆定不變的,空氣的成分也基本相同,只有氧氣的含量隨著高度而減少。 英國人戴維用電流成功地分解了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製得了兩種新的金屬。它們像蠟一樣柔軟,並能漂浮在水面,與水發生激烈反應,冒出火焰。
法國科學院為此授予戴維一枚勛章。同時也給本國的科學家提出任務:提煉出這兩種金屬,任務最終交給了蓋-呂薩克和另一位年輕科學家泰納。在工業學校下面騰出兩大間房,製作了大功率的電池組,一切就緒,蓋-呂薩克和泰納開始工作了。
泰納從爐子上拿下坩堝,熔化的苛性鉀在坩堝里閃閃發光,泰納小心地把溶液倒入安有電極的容器里,蓋-呂薩克點著燈,然後接上電源,電極周圍立刻出現很多小的氣泡。這表明反應開始了。
「我覺得,分離鉀進行得很慢。」泰納一面觀察著反應過程,一面說道。
「需要算出來一個小時能析出多少鉀,然後算出生產率是多少。」蓋-呂薩克答道。
「數量不會大的。」
「這種方法看來不行。這樣製得鉀會比金子還要貴一倍!」
「應該探索出一個花費較少的方法。」
「是不是改用化學上常用的鹽類?」蓋-呂薩克若有所思。
他們改用了另一種方法,把帶鐵屑的苛性鉀和苛性鈉放進封閉容器里加熱,這種方法比以前好多了,可以制備出大量的金屬鉀和金屬鈉。但是,這個方法很危險,有幾次發生了猛烈爆炸,這兩位科學家差點因此喪命。
雖然如此,這兩位年輕的科學家並未停止工作,他們陸續制備了大量的鉀和鈉,可以隨便用來進行各項實驗了。
「鉀是化學反應能力特別強的元素,它能從化合物中置換出許多元素,能不能利用鉀提取硼酸中所含有的元素呢?」蓋-呂薩克對泰納說。
「這個建議很高明。」泰納高興地說道,「如果把硼酸加熱必定得到氧化物,但是,目前誰也不能把含在氧化物里的那個元素提取出來。」
他們決定試一試。
他們把硼酸加熱,得到了硼酸的晶體,把晶體研碎之後,放入瓷坩堝中。再從礦物油(鉀必須貯存在礦物油中)中取出一塊鉀,仔細撩凈,然後用刀子切成極小的塊,也放入瓷坩堝中。把蓋子蓋緊,就開始加熱。激烈的反應開始了,淡黃綠色的火苗呼呼地從坩堝和坩堝蓋之間的縫隙中冒出來,幾分鍾後,坩堝和坩堝蓋被燒得通紅。
反應結束後,蓋·呂薩克小心地揭下坩堝蓋,坩堝里滿是深褐色的粉末。他們開始對這種粉末進行分析,幾個星期後,他們確定它是一種新的物質——一種新元素。他們把它叫做硼。 1809年,蓋-呂薩克同時被任命為工業學校化學教授和索爾蓬納的物理學教授,但是,他仍然和泰納一起搞實驗工作,他們決定測定金屬鉀中氫和鉀的數量比,以及金屬鈉中氫和鈉的數量比。
因為,在當時,這兩種金屬都被認為是氫的化合物,原因是這兩個金屬在酸中溶解時均能放出氫氣。
他們的實驗是這樣的,將純凈的氧氣充滿圓柱形的筒里,然後拿一塊稱過重量的鉀或鈉放進去,再點燃氧氣。當氧氣燒完後,由於金屬中氫和氧的作用,將會生成水,把水乾燥以後,收集起來,就能測出水的數量,進而測出氫的含量。但是奇怪,實驗做完了。居然一滴水也沒有。
「真是不可思議,難道是我們錯了?」
他們又重復了一次實驗,結果依然沒有生成水。
「也許整套裝置沒很好地吹凈?」
又換了一套裝置,一次,兩次……十次實驗做完了,結果仍然一樣。
「那就只好看看生成的氧化物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吧。」
對氧化物的分析表明:其中也不含有一點水份。
這個觀察結果成為以後許多重大的新發現的起點,那種關於金屬的錯誤認識被拋棄了。鉀和鈉的原形被揭示出來了,新的認識也由此建立。 1811年,法國人庫特瓦在從海草灰中製取鉀鹽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未知的新物質,庫特瓦成功地分離出這種物質,並把它交給化學家克萊曼和德索爾母進行研究,但這位化學家沒有發表任何研究成果,就把這種新物質交給了英國化學家戴維。
蓋-呂薩克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著急,他對克萊曼說:「你們太輕率了,法國人可以研究出這種新物質,可你們把它交給了一個英國人,這回戴維將會發現這個新元素,為他的祖國掙得榮譽。」
為了為自己的祖國爭光,蓋-呂薩克決心要和戴維比賽一下,他從庫特瓦那裡取回了偶爾留下的一點那種新物質,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研究。
幾天以後,蓋-呂薩克成功地得到了這種純凈的元素。一些小小的鱗片般的東西,像金屬一樣閃閃發亮,加熱時它們很快便蒸發,沉甸甸的深紫色的蒸氣充滿了燒瓶。
「我們把這種元素叫做碘吧。」蓋-呂薩克自豪地看著這些紫色的精靈,碘(iode)的意思是紫羅蘭。
不久,戴維的研究報告也發表了,他們的競爭促進了科學的發展。蓋-呂薩克也實現了為國爭光的宏願。 蓋-呂薩克在化學和物理學各個領域里富有成果的工作,受到歐洲科學的公認,1829年他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名譽院士。
就在這個時候,一些生產硫酸的工廠主向蓋-呂薩克提出了請求。為了把二氧化硫氧化為三氧化硫,在含有二氧化硫的空氣中加入二氧化氮,就會生成三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用水把三氧化硫吸收後,剩餘的氣體通過高大的煙囪排到大氣中去,但是,當這些氣體和空氣混合在一起時,其中的一氧化氮立即就轉變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棕褐色氣體,這種棕褐色煙霧從煙囪里冒出,不僅毒害著周圍的生物,而且也毒害著工廠里的工作人員,硫酸工廠附近的植物全部被毒死。這些硫酸廠就像在荒漠上的一座座凶險惡毒的火山,永不停息地升騰著毒性的煙團。必須採取緊急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蓋-呂薩克投入了緊急的研究之中。他查明,氮的幾種氧化物能鎔解在硫酸里,他將這種溶液叫做含硝硫酸,它是沒毒的。
「不要讓這種廢氣從煙囪中排出,」蓋-呂薩克對廠主解釋道:「應當設法化廢為利。為此,要建造一座吸收塔,塔高10—15米,塔內有耐酸的材料作襯里,廢氣從塔的底部進入,將硫酸從塔的上部噴淋下來,當氮的氧化物遇到硫酸時便和它化合,成為含硝硫酸,含硝硫酸向下流去,可以收集起來重新利用,而排向大氣的就只有無毒的氣體。」
1840年,蓋-呂薩克的想法在實踐中被採用,在生產硫酸的工廠里出現了吸收塔,這種塔至今仍然被稱作「蓋-呂薩克塔」。
長期的繁忙和危險的工作,潮濕的實驗室使他身患嚴重的關節炎,身體狀況日益惡化,但他頑強地同病魔斗爭,堅持研究工作,1850年5月9日,這位著名的化學家在巴黎逝世。

9. 終身爭一息,沒事學三思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意思

人的一生爭的是一份出息,平常時刻多次思考,三思而後行。
遼闊的大海任憑魚兒翔游騰躍,寥廓的蒼天任憑鳥兒自由飛翔。

閱讀全文

與爭息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