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技術轉讓和技術開發的區別
技術轉讓是作為製造一種產品、採用一種工藝或提供一種服務的系統知識的技術,內從其所有人向引進容人的轉移。這種轉移是在契約基礎上,在一定的期限與地域范圍內,將該技術產品或服務的製造權與營銷權而不是所有權轉讓給引進人。一旦這種轉讓跨越國界,它即被稱為國際技術轉讓。通過交流或援助實現的轉移叫無償技術轉讓。
技術開發是新的科研成果被應用於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的生產、實驗過程
『貳』 收到國外客戶的研發成果轉讓費如何賬務處理
1.股權轉讓費的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行
2.其它轉讓費的會計分錄回:
借:營業外支出或管答理費用-轉讓費
貸:銀行存款-**行
3.房屋轉讓費的會計分錄:
1、處置房屋
借:固定資產清理
借: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房屋
2、取得房屋轉讓費
借:銀行存款-**行
貸:固定資產清理
『叄』 技術轉讓和技術開發收入可否免徵增值稅
根據《財政抄部 國家稅務襲總局關於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附件3規定,試點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免徵增值稅。
『肆』 轉讓研發成果獲利是否沖可以減研發支出
但是你就不能獲得最終的經營利潤了。這是研發最大的收獲。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轉讓
『伍』 高新技術轉讓收入與技術開發收入有沒有卻別
依據《來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源》規定,企業技術轉讓年所得在500萬元以下的,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需要提醒的是,新企業所得稅法取消了原企業所得稅法對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承包等技術性服務收入免徵所得稅的規定。
因此,企業可享受稅收優惠的只是技術轉讓收入,其有別於技術開發收入,二者性質不同。
根據技術合同法規定,技術合同分為幾類性質: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對於企業來說,企業享受技術轉讓所得減免稅的合同都必須到省科技局或商務部門進行合同性質認定的,省科技局或商務部門會對合同的性質進行認定,並出具認定證明。所以在簽訂合同時,企業應區別不同的行為簽訂不同的合同,採用不同的模板合同進行認定。對於稅務機關而言,稅務人員除根據技術認定證明認定交易合同是否技術轉讓外,還應該結合企業合同的內容進行認定。
好了,大概就是這樣子,希望能夠幫到你!
『陸』 轉讓專有技術使用權,取得收入20000;該技術的研發成本為10000。問轉讓該技術應繳納個稅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特來許權使用費自所得)=(轉讓所得—20%費用)X20%=(20000—20000X20%)X20%=3200元
解釋:個人所得稅(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費用扣除標准為定額(4000元以下扣除800元)、定率(4000元以上扣除20%),這個標注有點一刀切啊!
建議你建議主管地方稅務局:成本據實扣除,稅率20%認了!
『柒』 技術轉讓收入500萬元,為什麼可以加計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四)項專所稱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免屬征、減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居民企業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規定,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填報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635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第4行「利潤總額」修改為「實際利潤額」。填報說明第五條第3項相應修改為:「第4行『實際利潤額』:填報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減除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以及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後的余額。
依據上述規定,企業發生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應在匯算清繳時計算減、免稅項目所得。
『捌』 利潤表:如果投入研發的費用,全部轉變成了無形資產(未來可以轉賣的),這些費用還算在研發費用中嗎
全部轉化成無形資產時,會計帳務處理會從研發支出中轉入無形資產,不影響當期損益。
『玖』 技術轉讓和技術開發收入可否免徵增值稅
可以免徵,根據《財政抄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3〕106號)附件3規定:試點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免徵增值稅。
試點納稅人申請免徵的程序:
試點納稅人申請免徵增值稅時,須持技術轉讓、開發的書面合同,到試點納稅人所在地省級科技主管部門進行認定,並持有關的書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門審核意見證明文件報主管國家稅務局備案。
營改增最新政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