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科研成果
信息學院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2002年-2005年共承擔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省部級和橫向合同項目近200項,經費達4000多萬元,其中國家和省部級項目佔62.1%。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研獎勵17項,專利(授權)1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700餘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200多篇。 具體成果如下:
1、乙烯生產過程基於神經網路的軟測量和智能控制技術,2002年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2001年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錢鋒等);
2、大型精對苯二甲酸生產過程智能建模、控制與優化技術,2004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錢鋒等);
3、雙塔脫丙烷和丙烯精餾裝置先進控制與優化操作,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錢鋒等);
4、重整反應器軟測量及優化系統,200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顧幸生等);
5、裂解爐先進控制技術開發,2002年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錢鋒等);
6、大規模分布並行智能處理的理論和方法,200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帥典勛等);
7、函數逼近理論及其在系統控制與生產過程監控中的應用,200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步獎(顧幸生等);
8、PTA裝置對二甲苯氧化反應過程建模和優化操作,2004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4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錢鋒等);
9、PTA裝置結晶過程優化操作技術研究開發,2004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錢鋒等);
10、三井工藝PX氧化反應過程模型化與操作優化,2004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錢鋒等);
11、乙烯精餾裝置軟測量和智能控制技術,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錢鋒等); 乙烯裝置中裂解爐的智能控制方法,2004年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獎一等獎(錢鋒等);
12、非纖聚酯生產裝置軟測量技術和先進控制管理軟體開發》,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張素貞等)
13、基於windows平台一級、二級VB、VFP等級上機考試軟體系統,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高玻等)
14、高可信度 軟體系統的形式化設計和分析,2005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虞慧群等);
15、模式識別若干關鍵理論問題和機器嗅覺方法研究,200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高大啟等);
16、常減壓裝置流程模擬和優化操作技術研究開發,200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錢鋒等)。
Ⅱ 你還了解我國生物科學發展的哪些成果
1. 2010年立項、2011年啟動的我國微藻能源方向的首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微專藻屬能源規模化制備的科學基 礎」,2月19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嘉興科技城正式啟動。項目由華東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江西新大澤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組 織實施。項目的依託部門是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依託單位是華東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元廣教授為該項目首席科學家。 目前,生產生物柴油所用原料均靠種植油料植物,棕櫚樹、麻風樹、油菜等。由於油料植物的油脂面積產率不高,大力發展生物柴油必然要佔用大量耕 地,影響糧食生產。而微藻種類繁多、分布廣、繁殖快,是最簡單、最古老的低等植物,它可直接利用陽光、CO2及N/P等簡單營養物質快...
Ⅲ 我國生物科學發展的成果
2011年啟動的我國微藻能源方抄向的首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微藻能源規模化制備的科學基 礎」,2月19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嘉興科技城正式啟動。項目由華東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江西新大澤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組 織實施。項目的依託部門是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依託單位是華東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元廣教授為該項目首席科學家。 目前,生產生物柴油所用原料均靠種植油料植物,棕櫚樹、麻風樹、油菜等。由於油料植物的油脂面積產率不高,大力發展生物柴油必然要佔用大量耕 地,影響糧食生產。
Ⅳ 211大學是什麼意思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於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後正式啟動。
「211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中華民族面對世紀之交的中國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
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原國家計委、原國家教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211工程」總體建設規劃》,「211工程」正式啟動。
(4)華東理工大學科技成果擴展閱讀
「211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學校整體條件、重點學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大部分;建設項目均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
各「211工程」學校成立項目法人組織和落實項目法人代表,有關省(區)主管部門成立「211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中央、省(區)和學校三級管理體制。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時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不再新設這兩個工程的學校,同時為了注重學科導向,引入競爭機制,實施了「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對非「211」學校的國家重點學科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