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權轉讓怎麼做稅務籌劃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一般會涉及到4種稅,分別為印花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一般是萬分之五。增值稅一般只有轉讓上市公司股權並且持股的是企業才會交。而且也不是很高,按金融商品轉讓的增值稅稅率,一般納稅人為6%,小規模納稅人為3%。轉讓持股的人是個人需要繳個人所得稅,是企業的就繳企業所得稅。這個稅率就比較高了,根據企業的不同在15%-25%之間。下面就來介紹介紹怎麼對所得稅進行稅務籌劃。
一、計算公式
所得稅額=(轉讓股權收入-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轉讓過程中所支付的相關合理費用)*稅率 (與公司的估值沒有關系,因為評估價是能夠被操控的。)
二、股權轉讓的合理稅務籌劃
1、將股權以低價轉讓至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
2、在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以市場價格轉讓至受讓方
操作難點:
1、第一次低價轉讓被合理接受
根據《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的第十二條文中。
第十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視為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
(一)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股權對應的凈資產份額的。其中,被投資企業擁有土地使用權、房屋、房地產企業未銷售房產、知識產權、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資產的,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股權對應的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
(二)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初始投資成本或低於取得該股權所支付的價款及相關稅費的;
(三)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相同或類似條件下同一企業同一股東或其他股東股權轉讓收入的;
(四)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相同或類似條件下同類行業的企業股權轉讓收入的;
(五)不具合理性的無償讓渡股權或股份;
(六)主管稅務機關認定的其他情形。
Ⅱ 股權轉讓中如何合理避稅(個人所得稅)
之前看過一個股權籌劃案例:
原股東在稅收優惠地新設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其專合夥人(LP/GP)。屬
在標的企業注冊地,將原有股東所持股權,平價或按凈資產價格轉讓至新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
受讓方收購有限合夥企業所持標的公司股權,支付股權轉讓費用至有限合夥企業賬戶。
有限合夥企業按照「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5%-35%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應部分地區可享受稅收優惠,可能是核定徵收,可能是財政補貼,如果是核定徵收可按照10%應稅所得率,繳納3.5%的個人所得稅,並且取得完稅證明
最後注銷有限合夥企業
等於將25%企業所得稅或20%個人所得稅,籌劃為3.5%個人所得稅。
有其他問題可進一步溝通
Ⅲ 基本的股權轉讓稅收籌劃的操作有哪些
1、利用低價將股權轉至低稅率地區,然後再以市場價將股權轉出,利用稅收窪地達到節稅的版目的。需要權明白的是:這樣操作最難的一步是如何將股權低價轉出。
為了能夠達到低價的目的,一般會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根據相關規定,如果有正當理由,那麼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但需要符合的條件包括:能出具有效文件,證明被投資企業因國家政策調整,生產經營受到重大影響,導致低價轉讓股權、繼承或將股權轉讓給其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身份關系證明的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對轉讓人承擔直接撫養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或者贍養人等。
其次,通過實用利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進行籌劃。
最後,創造特定情形下的交易價格。
2、遞延納稅籌劃法。一般來說如果股權轉讓是滿足特定條件,那麼則可以實用特殊性稅務處理,並且也可以達到遞延納稅的效果。
Ⅳ 股權轉讓怎麼做稅務籌劃
所得稅額=(轉讓股權收入-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轉讓過程中所支付的相關合理費用)*稅率 (與公司的估值沒有關系,因為評估價是能夠被操控的。)
股權轉讓的合理稅務籌劃
1、將股權以低價轉讓至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
2、在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以市場價格轉讓至受讓方
操作難點:
1、第一次低價轉讓被合理接受
根據《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67號)的第十二條文中。
第十二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視為股權轉讓收入明顯偏低:
(一)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股權對應的凈資產份額的。其中,被投資企業擁有土地使用權、房屋、房地產企業未銷售房產、知識產權、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資產的,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股權對應的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
(二)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初始投資成本或低於取得該股權所支付的價款及相關稅費的;
(三)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相同或類似條件下同一企業同一股東或其他股東股權轉讓收入的;
(四)申報的股權轉讓收入低於相同或類似條件下同類行業的企業股權轉讓收入的;
(五)不具合理性的無償讓渡股權或股份;
(六)主管稅務機關認定的其他情形。
上文對低價轉讓雖然有明文的限制,但是條文里的標准卻不是很清晰,導致各地稅務局執行標准也不一樣,操作難度根據當地稅局來定。值得注意的是,確實有企業成功的操作了以低溢價率成功將股份轉讓至稅負窪地,經分析,關鍵成功點是否能在稅務機關稽查時提供合理理由並且被接受。
2、找到合適的稅負窪地
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但是不同的地方,政府扶持的產業可能不一樣。有些地方對個人獨資企業進行核定徵收,稅率低至3.5%,大大降低了稅負。一般以股權轉讓為目的設立的企業都喜歡以政策越高越好作為選擇標准,這是標准,但不是唯一標准,另外兩個更重要的因素也是要放在考量范圍內。
政策穩定性
長期來看,以股權轉讓為目的設置的企業一般的話都有長期性(排除立刻要做交易的企業),所以選擇一個口碑不太穩定,但是政策好作為稅負窪地,會有一定的風險要企業承擔。
避免二次繳稅的可能性
一般稅負窪地的操作都是當地政策根據你的納稅額,以政府扶持資金的形式獎勵給企業,這樣看起來好像減免了稅負,但是在其中,這筆獎勵金如果落到了企業賬戶里,應作為營業外收入計入二次納稅。目前已掌握的部分地方能做到規避二次納稅的問題,這樣相比於一些扶持金必須入企業賬戶的操作來說,變相又減免了稅負。
Ⅳ 企業股權轉讓時該如何籌劃稅收
搭建持股平台,採用核定徵收。
這是通用做法,關鍵還是看稅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節稅金額的多少。
Ⅵ 股權轉讓如何做稅收籌劃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一般會涉及到4種稅,分別為印花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一般是萬分之五。增值稅一般只有轉讓上市公司股權並且持股的是企業才會交。而且也不是很高,按金融商品轉讓的增值稅稅率,一般納稅人為6%,小規模納稅人為3%。轉讓持股的人是個人需要繳個人所得稅,是企業的就繳企業所得稅。這個稅率就比較高了,根據企業的不同在15%-25%之間。下面就來介紹介紹怎麼對所得稅進行稅務籌劃。
計算公式:
所得稅額=(轉讓股權收入-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轉讓過程中所支付的相關合理費用)*稅率 (與公司的估值沒有關系,因為評估價是能夠被操控的。)
股權轉讓的合理稅務籌劃
1、將股權以低價轉讓至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
2、在有稅收獎勵政策的地方以市場價格轉讓至受讓方
3、運用企業管理九段技術,運營、籌劃,跳出納稅循環圈,把稅降到最低

運用九段技術第八模塊「公司股權重組風險預控與成本量化」通過跳出納稅循環圈這個模式來進行股權重組的、稅務成本的優化和風險控制,達成股權重組高效的預期。
Ⅶ 股息所得與股權轉讓所得的稅收籌劃
一、股息所得的稅收籌劃
股息紅利免稅法是稅法為從股東層面消除對居民企業間利潤分配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的一種方法。在適用股息紅利免稅法的同時,為了達到既要適當解決對股息分配的重復征稅問題,又要防止納稅人濫用股息紅利免稅制度避稅,保證稅負公平,而規定了一定的限制條件。
顯然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股息紅利是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所以稅後利潤既是股息和紅利的唯一來源,又是被投資企業分紅派息的最高限額。而以固定紅利分配通常就可能存在二種情況,一是被投資方超出本企業創造稅後利潤總額進行分配;二是被投資方低於本企業創造的稅後利潤總額進行分配。
第一種情況下,投資企業收到的固定紅利,將超過按出資比例應分配的紅利,而超過部分來源不是被投資單位的稅後利潤。如果對該部分也免稅,顯然是濫用股息紅利免稅制度進行避稅。
在第二種情況下,投資企業收到的固定紅利,將低於按出資比例應分配的紅利,被投資單位會保留大量盈餘。顯然紅利來源於被投資單位的稅後利潤,符合免稅的條件。
約定固定紅利從股權轉讓和清算兩個角度來考慮,是否會導致投資企業不同的稅負呢。
如果投資企業預期轉讓股權,被投資方超出本企業創造稅後利潤總額進行分配,將導致企業凈資產大大降低,如果轉讓股權是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會使轉讓價格也相應降低。投資企業的資本利得由於過多地分配紅利而減少,由於稅法要對資本利得進行征稅,相應也降低了資本利得稅負。相反,如果被投資方低於本企業創造的稅後利潤總額進行分配,會增加資本利得稅。因此,投資企業預期將轉讓股權,必定平時盡量獲得更多紅利,給予被投資方更多的分紅壓力,導致被投資方超出本企業創造稅後利潤總額進行分配,投資企業利用紅利免稅政策而減少資本利得稅。而該方式下,違反了股息紅利免稅政策避免重復征稅的初衷,濫用股息紅利免稅進行避稅,存在很大的稅務風險。
如果投資企業預期清算被投資企業,被清算企業的股東分得的剩餘資產的金額,其中相當於被清算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中按該股東所佔股份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仍適用免稅政策。因此,只要前期固定紅利,未超過稅後利潤總額,不存在稅負變化。
總之,居民企業之間約定以固定紅利分配,需要注意兩個稅務風險:第一,部分稅前分配,固定紅利超過按出資比例應分配的紅利而導致的稅務風險;第二,濫用免稅政策進行避稅,故意利用紅利免稅而減少資本利得稅。企業稅務人員需要認真地理解股息紅利實質含義和掌握其限制條件,才能為企業節稅帶來最大限度的稅收利益。
二、股權轉讓所得的稅收籌劃
1、不同方案下的股權轉讓稅負分析
方案一:直接股權轉讓。
指股權出讓人將屬於自己的股權依法直接轉讓給受讓人的行為。此種方式下,A企業可按公允價值將其所持甲公司50%股權直接轉讓,轉讓價格為2500萬元。
根據《關於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第三條之規定,股權轉讓所得為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計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可能分配的金額,A企業的股權轉讓所得為1500(2500-1000)萬元,應繳納企業所得稅375萬元,A企業所得稅稅負為15%(375÷2500),凈收益為1125(2500-1000-375)萬元
方案二:先分配利潤再股權轉讓。
即A企業選擇甲公司利潤分配完畢再行轉讓股權。甲公司對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按股東持股比例50%計算,A企業可分得股利1100萬元。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故A企業分得的股息1100萬元屬於免稅收入。
甲公司分配利潤後,所有者權益為2800(5000-2200)萬元。如果此時A企業對所持甲公司股權進行轉讓,股權的公允價值只能為1400(2800×50%)萬元。轉讓所得為400(1400-1000)萬元,應繳納企業所得稅100萬元,所得稅稅負為7%,凈收益為1400〔1100(分回的投資收益)+400(轉讓所得)-100(應繳納企業所得稅)〕萬元。
方案三:先轉增資本再股權轉讓。
即將甲公司的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金後,再進行股權轉讓。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之規定,公司的公積金用於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於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在本例中,轉增資本後,盈餘公積的留存額至少應為500萬元(2000×25%)。因此,甲公司用以轉增資本的盈餘公積限額為300(800-500)萬元。此時,甲公司實收資本變為4500(2000+2200+300)萬元,其中,屬於A企業的份額為2250(4500×50%)萬元,盈餘公積變為500萬元,所有者權益仍為5000萬元。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A企業取得甲公司視同分配的股利1100萬元,盈餘公積150(300×50%)萬元屬免稅收入。股權轉讓所得為250(2500-2250)萬元,應繳納企業所得稅63萬元,所得稅稅負為3%,凈收益為1437(1100+150+2500-2250-63)萬元。
方案四:撤回投資。
A企業持有甲公司50%的股權,享有的凈資產份額為2500萬元(5000×50%),只能撤回2500萬元的資金。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第五條之規定,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撤回或減少投資,其取得的資產中,相當於初始出資的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收回;相當於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其餘部分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A企業抽回資金2500萬元,其中,1000萬元屬於初始投資成本,1500(1100+400)萬元屬於股利所得,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應為免稅收入,股權轉讓所得為0,所得稅稅負為0,凈收益為1500(1500+0)萬元。
2、稅負差異分析
在本例分析的四種股權轉讓方案中,A企業股權轉讓所得稅稅負分別為15%、7%、3%和0;凈收益分別為:1125萬元、1400萬元、1437萬元和1500萬元,稅負逐漸降低,凈利潤逐漸提高,除股權轉讓價格和成本變動外,根本原因在於:
(一)方案一,A企業對應的未分配利潤1100萬元和盈餘公積400萬元均未享受免稅待遇;
(二)方案二,A企業對應的未分配利潤1100萬元享受到了免稅待遇,對應部分的盈餘公積400萬元未享受免稅待遇;
(三)方案三,A企業對應的未分配利潤1100萬元享受了免稅待遇,盈餘公積中有150萬元也享受到了免稅待遇。
(四)方案四,A企業對應的未分配利潤1100萬元和盈餘公積400萬元均享受免稅待遇;
僅從稅收成本分析,方案四最優。
Ⅷ 企業股權轉讓常見稅務籌劃方案是什麼樣
為了有效的減少股權轉讓過程中的稅收費用,需要在股權轉讓稅務籌劃的時候,能夠做好方案的制定和選擇。畢竟好的稅務籌劃方案既可以保證籌劃順利,也能減少稅收費用。那麼企業股權轉讓常見稅務籌劃方案是什麼樣?

3、個人轉股合理低價設置。根據規定,部分低價轉讓股權是合理的,但需要滿足一些條件。例如:能夠出具有效文件,證明企業失手政策調整而長生極大影響,從而導致低價轉讓股權或者繼承或者將股權轉讓給具有法律效率省份關系證明的親人。
4、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一般來說對於沒有商是的公司,股權的公允價格是很難獲得的。但是市場價格的形成是較為多面的,所以可以通過籌劃方式調整市場價格,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企業股權轉讓在設計籌劃方案的時候,如果能夠提前了解清楚稅法和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的信息那麼則可以保證稅務籌劃的合理合法性,避免企業受到稅法的懲處。需要注意的是:稅務籌劃對於專業性要求較高,企業最好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