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技成果軟體

科技成果軟體

發布時間:2021-10-21 10:14:16

1. 什麼是科技成果社會應用的最根本的價值標准

具有實用性
是科技成果社會應用的最根本的價值標准
因為實用的科技才能產生利益

2. 袁占亭的科技成果

蘭州理工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帶頭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與「製造業信息化系統」 學科帶頭人;1996年當選為中國機械工業青年科技專家,機械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997年當選甘肅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2001年當選甘肅省「555」 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2004年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甘肅省優秀科技專家。
主要從事計算機網路與軟體、通信與信息系統、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教學。指導研究生40多名。主持完成3項國家級項目在內的縱橫向項目30多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三等獎1項,獲省計算機應用成果一等獎1項。「陽極焙燒控制系統」使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發表論文50餘篇,部分被EI索引,3篇論文被《科技會議錄索引》(ISTP)收錄。2000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亞太可持續發展交通與環境技術大會」上發表論文2篇。

3. 哪一種軟體可以查看最新國際科研成果

不是軟體,是平台,專利與論文檢索。

4. 關於軟體著作權的科技成果登記問題

有著作權證書就已經登記完畢了,不需要再提交其他材料了。

5. 如何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科技成果轉化分為直接轉化和間接轉化:
一、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內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容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4、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溝通交流的網路平台;
二、間接轉化
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主要是通過各類中介機構來開展的。機構類型和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在體制上,有官辦的、民辦的,也有官民合辦的;在功能上,有大型多功能的機構(如既充當科技中介機構,又從事具體項目的開發等),也有小型單一功能的組織。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文華氏致力打造頂尖生物醫學科研服務機構,搭建中國與世界科研互動的橋梁,為中國科研與學術研究貢獻自己應有力量。同時,文華氏也將秉承科學、嚴謹的工作精神,憑借卓越的團隊學術優勢為客戶提供一流的科研學術服務。文華氏可以根據客戶提供的想法,提供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指導。

6. 科技成果應用於生活

納米技術用在牙刷上
納米牙刷可以更牛逼的清潔牙垢

7. 科技成果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009年,我國10大科技創新成果回眸1.「嫦娥」探月圓滿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准確受控撞擊在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區域,為我國探月一期工程畫上了圓滿句號。隨後,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月球三維立體圖自動構建技術、結合「嫦娥一號」原始影像製作完成的可實時瀏覽的全月球三維立體圖,可為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月球軟著陸器選址、月球機器人運動規劃和模擬等提供技術支撐。
2.大洋科考實現多項突破
2009年3月17日,征程300多天、航程4.6萬多海里的「大洋一號」科考船,穩穩地停靠在青島北海分局團島碼頭。「大洋一號」科考船兩度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經歷7個航段,創我國大洋科考時間最久、航程最長、成果空前的紀錄。此次科考開展了深海底熱液區多金屬硫化物、深海海山區、富鈷結殼、深海洋盆、多金屬結核和深海生物多樣性等多項調查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共發現了11個海底熱液區和4個熱液異常區。
3.煤間接制油技術試產成功
內蒙古伊泰集團投資近27億元建設的16萬噸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2009年3月試車成功,產出了合格的柴油、石腦油等產品。這是我國首套試產成功的煤間接制油產業化裝置,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制油技術進入工業化生產示範階段。
4.國產抗菌葯上市
2009年5月底,由中科院上海葯物所自主研發的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氟喹諾酮類(沙星類)抗菌新葯——鹽酸安妥沙星,獲得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葯證書。這標志著我國的氟喹諾酮類葯物打破了長期依靠仿製的局面,中國百姓可以用上療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價錢更便宜的「中華牌」抗菌葯了。
5.ARJ21-700研製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首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渦扇支線噴氣客機ARJ21-700飛機101架機,2009年7月15日成功從上海轉場至西安閻良,實現了研製以來的首次城際飛行。這是ARJ21-700飛機101架機繼2008年成功首飛後的又一重大進展。飛機轉入西安閻良試飛基地後,將投入更加繁重的科研試飛和適航取證試飛,為下一步推進ARJ21-700飛機通過中國民航和美國適航當局聯合適航審查,取得中國和美國的適航證,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目前,ARJ21-700後續2架飛機也在加緊研製。預計首架ARJ21-700飛機有望於2010年底正式交付用戶。
6.萬噸級重型設備製造實現國產
2009年7月,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成功完成熱調試,這標志著我國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製造技術一舉打破國外壟斷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萬噸以上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屬於先進製造技術的「極端製造」領域,是重大工業基礎裝備之一,主要用於大型電站、石油化工行業急需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製造,代表國家製造業的發展水平。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打破我國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對大幅降低電力、石油化工行業的生產成本,提高我國裝備製造業和電力、石化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7. 正負電子對撞機通過國家驗收
我國「十五」期間重大科學工程、總投資6.4億元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2009年7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驗收後,正負電子對撞機將投入高能物理實驗運行,並向同步輻射用戶開放,提供同步輻射專用光。據介紹,正負電子對撞機採用最先進的雙環交叉對撞技術,設計對撞亮度比原來提高了30倍至100倍,並實現「一機兩用」(兩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輻射),在世界同類型裝置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
8.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面世
2008年9月下線的中國第一台超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運算峰值速度為每秒230萬億次。一年後,2009年10月,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誕生,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萬億次。這個數字意味著,「天河一號」計算1天,一台當前主流配置的微機需要計算160年。「天河一號」是我國戰略高技術和大型基礎科技裝備研製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創新成果,實現了我國自主研製超級計算機能力從百萬億次到千萬億次的跨越,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國家,對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9.「綠色低碳」世博中心竣工
歷經3年多的精心建設,由上海世博(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世博會永久性建築、「一軸四館」中的重要場館之一——世博中心於2009年12月25日正式竣工。它位於上海世博會園區世博公園內,總建築面積14.2萬平方米,能耗低於國家節能標准規定值的80%,建築節能率為62.8%,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為61.3%,可再循環建築材料用料比為28.9%,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噸,年節水16萬噸。作為中國公共建築節能科技的典範,世博中心創造性地解決了國內外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環保和減排的世界性難題,在綠色建築專項技術研究、應用、創新和集成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標志著中國在大型公共建築的「綠色低碳」建築技術集成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0.武廣高鐵通車運營
世界上第一條時速高達350公里、里程最長的無砟軌道客運專線——武廣高速鐵路客運專線,2009年12月26日正式運營。列車最高時速達394公里,粵、漢實現3小時通達。武廣高鐵全長約1068.8公里,投資總額1166億元,是我國自主設計、建設的第一條客運專線,也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首次建成1000公里的客運專線。武廣高鐵建成通車,標志著我國已在機車製造、鐵路設計、施工建設以及列車運行控制、鐵路運營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鐵路技術,率先步入高速鐵路新時代。

8. 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哪些

  1. 光電子信息產業:

    在本世紀微電子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21世紀將把光、電、聲、磁等物理特性加以綜合開發利用,形成包括光電子器件、激光配置 、光纖系統、 全息圖像、光是集成電路、光計算機等基本內涵為新一代光電子信息產業。這一新產業將全面更新現有的各類信息手段,以適應人們對信息的最廣泛的需要。

  2. 軟體產業:

    在21世紀,世界范圍內的信息處理和知識處理業務將空前活躍,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產業的成長將加快步伐;大量的、遍及各個領域的資料庫、信息庫、知識庫將普遍建成並廣泛應用。基本軟體、應用軟體、智能軟體、專家系統等軟體產業,並在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中佔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

  3. 智能機械產業:

    在21世紀,傳統的各種機械工具將廣泛地與微電子、光電子和人工智慧機械產業。這個產業提供的智能機器人、智能計算機、智能工具(智能汽車、船舶、火車、飛機、航天器等)、智能生產線、智能化工廠等等,不僅在體力上, 同時也在腦力上部分替代人類的各種勞動,使人類的智能獲得新的解放,從而人類可以開展更富創造性的工作。

  4. 生物工程產業:

    以現代生命技術的四大組成部分(微生物、酶、細胞、基因)為基礎,到21世紀將逐步形成以動植物工程、葯物及疫苗、蛋白質工程、細胞融合、基因重組、生物晶元及生物計算機等為基本內涵的生物工程產業。這個產業將改造和創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質,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5. 生物醫學產業:

    在疾病診斷、醫療手術、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礎上,在21世紀人類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臟器(心、肺、腎、脾等)、骨骼、血管、知覺(視、聽、嗅、味、觸)的移植和再造技術, 從而使新的醫療技術達到能對人體各單位進行有效替換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醫學產業必將成為令人矚目的高技術產業之一。

  6. 超導體產業:

    下個世紀,超導體產業將崛起。超導材料的某些獨特性能將改變傳統的若干概念和理論。超導電機、超導輸電系統、超導儲能裝置、超導磁浮列車、超導計算機、超導電子器件等一系列高技術成果將大批地實用化、商品化,從而改造現有的強電、弱電、微電、光電等整個技術格局。

  7. 太陽能產業: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能源緊缺的困境。除寄希望於核聚變能源之外,現實的選擇是:發展太陽能技術、研製和生產各種太陽能跟蹤,捕獲、轉換和存貯裝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無污染的太陽能,建立起高技術的太陽能產業。

  8. 空間產業:

    全世界每年投入4000多億美元的空間活動經費,為21世紀的空間產業奠定了知識和技術基礎,包括衛星發射、載荷搭載、太空旅行等空間商業活動和服務,以及利用微重力、超潔凈的太空特有的環境進行科學試驗和高精尖產品生產,這些將成為下個世紀國際產業競爭的重要領域,在地球圈外開拓新的疆域,在外星上採掘新的資源,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空間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第一批目標。

  9. 海洋產業:

    目前,人類最多隻能下潛到200多米深的海區, 對海洋深處的狀況知道得很少。21世紀,人類在地球之外擴展高邊疆的同時,也能在地球之內擴展低邊疆。可以相信,人類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從資源密集的低疆域獲取的效益,會比從資源離散的高疆域獲取的效益多得多。南極開發,海水利用、深海采礦、海底城市建設等將成為下世紀海洋產業的基本內涵。

9. 科技成果有哪些類型

科技成果可分為三大類型:

閱讀全文

與科技成果軟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