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伐戰爭的主要成果是
選擇B,因為消滅如吳佩孚和孫傳芳兩大軍閥勢力。
A:北伐戰爭是1926——1928,而第一次國共內合作於1927年結束。
C:東北易容幟正確,但完成國家統一錯誤,北伐戰爭的勝利使得國家在形式上取得統一,但實際上國民政府內外仍有不同勢力割據,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斗沖突。[
D:自主地位是相對於中華民國在世界局勢中的評估,北伐戰爭是針對國內局勢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不能說對民國的自主地位有何影響。
註:這是我自己解釋的,可能不是那麼標准和官方,望採納~
B.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及個個時期的文明成果
送你一首中國歷代興衰四字歌:
炎黃子孫,歷史悠長。三皇五帝,傳位禪讓。
夏禹開始,建立家邦。湯滅夏桀,國號殷商。
武王伐紂。西周辟疆。幽王貪色,身死國喪。
平王遷都,東周洛陽。春秋五霸,齊桓楚庄。
秦穆晉之,還有宋襄。戰國七雄,各據一方。
秦楚齊燕,韓趙魏梁。嬴政統一,自稱始皇。
反抗暴政,陳勝吳廣。楚漢相爭,劉邦勝利。
西漢開國,長安稱帝。新莽篡位,綠林赤眉。
劉秀興兵,滅莽殺敵。再造東漢,洛陽登基。
黃巾起義,分崩離析。曹魏蜀吳,三國鼎立。
西晉代魏,司馬為帝。五胡亂華,干戈不息。
永嘉南渡,東晉是繼。南朝北朝,隔江峙立。
宋齊梁陳,南方更替。北十六國,分別割據。
續有北魏,北周北齊。楊堅創隋,南北統一。
滅隋建唐,高祖李淵。黃巢造反,天下又亂。
五代十國,分裂再現。匡胤篡周,北宋是建。
遼夏女真,窺視中原。金襲汴梁,靖康國難。
南宋高宗,遷都臨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時,滅宋建元。政治腐敗,百姓積怨。
洪武起兵,興明滅元。成祖永樂,改都順天。
明帝崇禎,自縊煤山。闖王稱帝,四十二天。
三桂請兵,清帝入關。道光以後,列強侵犯。
武昌起義,領袖中山。建立共和,宣統交權。
老袁竊國,軍閥混戰。工農革命,搗毀封建。
各族人民,同掌政權。中華文明,史稱五千。
文明成果范圍太廣 可查相關歷史書籍
祝你愉快:D
C. 為什麼民國時文盲那麼多文化那麼繁榮
唉,每個時代總有這種厚古薄今的思想,覺得前朝總比現朝強,原因就在於前人的成果經歷了時間的認可,而現世你卻只看到不如意的東西。。試問哪個領域沒有人才?你真的了解文學藝術圈嗎?只不過你眼睛看不到現在和未來
D. 舊中國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老師讓我們寫100到400。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
1、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2、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
3、澳門回歸。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葡萄牙共和國結束統治澳門的歷史事件。
4、中國婦女人權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制度機制進一步完善,為婦女人權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特別是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婦女就業選擇更加多元、創業之路更加寬廣。
5、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是黨中央在科學研判世情國情基礎上,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新時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作出的重大部署。
舊中國所受的屈辱:
1、《璦琿條約》。
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2、《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是1858年(咸豐八年)6月13日清朝與沙皇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與《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構成了《天津條約》的主體。
E. 請問在民國時期中國的文盲率是多少呢
何民國多」大師「。新中國前文盲率高達90%以上,也就說識字的國人僅3~5千萬。在農村小學文化就算秀才了。抗戰前全國高校雖百餘所僅有4萬學生教師7千人,平均每所大學4百學生7位老師。1949年平均每所大學僅570名學生。按民國人口人數36年黃金10年(民國內政部統計)4.7億,當時在校大學生人數4萬,每10萬人僅8人能上大學;即使到了解放前夕,人口約5.4億。全國共205所高校在學生11.7萬,每1千人也只有2人。。1912到1947年總共畢業才21萬人。即使學生如此少,依然忽視科學和技術相比,法律、政治和文學的學科過度膨脹」。在校的學生有59%以上學習法律、政治或文科,6%學習教育學。學習自然科學的不到10%,學工程的為11%,只有3%學習農業。此階段也是中國歷史唯一一次落後於印度的時期。整個民國當權的買辦權貴壓根就沒工業化動力,同時列強也不允許民國工業強國,只能成為產品傾銷地,也無需科技人才,更無科學成就與工業基礎,靠買洋貨。一打仗槍炮艦船飛機基本都依賴進口。關鍵是教育與底層絕緣,9成以上為官宦與地主富人子女。由於沒有工業化動力,西方也不允許中國建立獨立工業化體系,要把中國當成產品傾銷地,中國知識分子走理工之路幾乎沒有出路,所以絕大部分大師以文科為主,所以」大師「多是風花雪月的文人、作家、戲子。倒是「大師」收入和社會地位很高這才是動機。
F. 中華民國的成立是哪次革命的結果,主要成果有哪些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中華民國
G. 國共兩黨70年前第二次會面有什麼成果
1、成果:
國共雙方代表簽訂《雙十協定》,國民黨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雙方還確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和平建國大計。此外,談判還達成迅速結束國民黨的「訓政」,實現政治民主化;黨派平等合法;釋放政治犯等協議。
意義:
實際上否定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和內戰政策,揭露和孤立了反動派,團結和爭取了中間力量,使中共處於主動地位。
2、事件簡介:
重慶談判,指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國重慶舉行的,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進行的一次談判。這次談判是政治協商會議的序曲,雖然它本身並未解決具體的實質問題,但國共雙方達成了用政治協商的手段解決爭端的初步意向,為後來幾個月政協會議的召開製造了必要的和平氣氛。
3、後續問題:
因雙十協定並未解決雙方分歧的具體問題。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為進一步商討和平建國遇到的實質問題,約集民主黨派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該會議最終通過五項決議。
1946年3月,因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的憲草修改提議案引發中共反彈,間接地導致國共內戰爆發。
H. 中華民國的成立是哪次戰爭的成果
是辛亥革命的結果,推翻了清朝統治。
I. 鞏固工人掃盲成果是怎樣的
在1955年興起的第二次掃盲高潮中,工人掃盲教育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在1957年以前,濟南第二機床廠就進行了掃盲和普及初等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文盲職工佔65%的落後局面。
隨著掃盲成果的出現,機關幹部隨即放鬆了對掃盲工作的要求,多多少少出現了回生的現象。另外還出現了一些新文盲。
在這種情況下,該廠盡全力掃除剩餘的文盲。
在這一時期,濟南第二機床廠,除了不斷地進行調查活動外,還進行了三四次的普查,重點摸清各類人員在生產上和工作上對學習的要求,以及他們對教學的要求。
職工的情況不一樣,他們對學習的要求也不一樣。老工人是辦好社會主義企業的骨幹,具有比較豐富的生產經驗,但是他們多數文化水平較低,缺乏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大部分處於寫不了,算不了,畫不了的狀態。生產上只知道是什麼,不知道為什麼。
工人出身的工程師張志華說:「零件進行熱處理,我看看火色就知道加熱的溫度高低了,可是金屬變化都是看不清、摸不著的東西,沒有技術理論知識,很難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
老工人徐增春,憑經驗聽聽機器的運轉聲,就知道有沒有毛病,毛病出在哪裡。但是,機床要做負荷測驗,就不得不請技術員。因此,他們迫切地要求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
老工人譚明甫找到夜校教師說:「我在生產上想了很多革新的事,不會制圖就是畫不出來。夜校開個學習班吧,我們系統地學學。」
機床廠在調查研究、摸清情況的基礎上,根據生產和工作上的需要,對各類人員的學習做了全面安排,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對生產上的輔助工人,如運輸工、勤雜工和一部分技術性不強的生產工人,如清砂工、行政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組織他們走文化學習的道路。沒有達到掃盲要求的要繼續掃盲,已經掃盲的,要繼續鞏固已有的學習成果。
對技術性較強、學習專業技術的要求較迫切的技術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和會計、計劃、統計等,在組織他們進行文化學習的同時,走專業的道路,重點放在技術學習上。
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和鞏固,全廠職工基本上都掃脫掉文盲的帽子,而且提高了文化水平。在進行文化學習的同時,通過互相學習、討論,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水平,使生產有了很大的提高。
淄博礦務局洪山煤礦,在這一時期也組織職工上業余學校。教師都當了機動幹部,職工下班後干什麼的都有。
礦黨委指示,重新開展掃盲運動,把分散在各井的教師集中起來,到宿舍開展業余教育。
煤礦工作是地下作業,勞動強度高,工人每天除8小時的緊張勞動、8小時睡眠外,還有兩小時的井口學習,1小時的班前班後會,再加上領安全燈、換窯衣、洗澡、吃飯等,剩餘的時間不多。
為了不影響工人們的休息,確定每周學習6次,每次1小時,並提出學員隨到隨學。
此外,考慮到學員勞動一天的確很累,於是發動教師到宿舍走訪、叫班、給學員打洗臉水,女教師幫學員補襪子。
教師們的行動深深感動了學員,不少工人說:「老師對咱這么好,再不好好學習能行嗎?」
採煤隊老工人楊仁慶,每逢雨天雪天都早到校,他說:「省得老師再跑一趟。」
全體教師基本上都做到了一交,即和工人交朋友;兩幫,即幫助學員安排日常的瑣事,幫助學員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一些實際困難;三勤,即勤排隊、勤分析、勤走訪。
工人楊明林,突然生產、學習情緒低落。經過了解,原來是患了胃病,吃不上飯,下井後常胃疼,到後半班就無力支持了。
班長不知真情,看他情緒不高就批評他。待教師將情況向班長說明後,班長說:「老師不說,我還認為他落後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人的平均出勤率達到82、4%,評出優秀學員97名,較好地帶動了其他人,基本上掃除了文盲。
從工廠的整體情況來看,像這樣進行掃除文盲的工廠並不多見。大多數工廠文盲較少,因而沒有大規模地開展掃盲運動。
工人提高了文化知識水平,為開展技術革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