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五四運動的最大成果

五四運動的最大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14 04:44:12

❶ 關於五四運動(要列舉十條) 訴求,有加分!!!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群眾運動,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各界民眾同仇敵愾,共同奏起一曲

浩氣長存的時代壯歌。
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和平會議。會上,中國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強某些特權

的七項希望條件及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的要求均被無理否決,最後和會竟將原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益轉由日本接管。
消息傳入國內,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幾所學校3000餘名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喊出了"外爭國權,

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遊行隊伍到東交民巷使館區請願未果,就前往趙家樓胡同曹汝霖的

住宅。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是北洋政府與日本具體交涉的親日派官僚。當時,曹已嚇得躲了起來,憤怒的學生就將在曹宅的章

宗祥痛打一頓,並放火焚燒了曹宅。這時,大批軍警趕到,當場逮捕了32名學生。在廣大學生針鋒相對的斗爭下,在各界的強烈聲

援下,被捕學生很快被釋放了,但運動的目的並未實現。5月19日,北京大中學校2.5萬多人舉行總罷課,並進行大規模的愛國運動

。6月3、4、5日,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抗議軍閥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學生被捕入獄,當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臨時監獄來關押

學生。
駭人聽聞的六三大拘捕激起全國各地更強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群起響應,正義凜然、不畏強暴的愛國斗爭從星星

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據統計,全國有20多個省區,100多個大中城市捲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以上海爆發的六三運動規

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動舉行罷工,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以日商內外棉第三、四、五紗廠工人帶頭,全市六七萬工人

罷工。同時,上海商人也舉行了罷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積極響應,推動了斗爭的發展。迅猛擴大的斗爭形勢給反動當局以極

大壓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下令撤銷了曹、章、陸的職務。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又電令中國代

表,同意在和約上簽字。為此,又引發了新的一輪抗爭,拒絕和約簽字的呼聲如潮,全國各地發往巴黎抗議簽字的電報就達7000餘

份,中國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和約簽字儀式。
賣國賊被罷黜,和約被拒簽,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

建勢力的偉大斗爭。
五四運動也是一次高揚"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其持續的時間更長,影響也更深廣。
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第二年改名為《新青年》)為標志,新文化運動開始興起。1917年,陳獨秀到北大

任教,編輯部也遷往北京。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都積極參與到運動之中來,特別是採用白話文後,每期雜志的發行量從

1000餘份激增到一萬五六千份,影響迅速擴大。新文化運動其基本的口號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要擁護那德先生

,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

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這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使大批知識

分子特別是青年學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為後來爆發的群眾愛國運動作了充分的思想、輿論准備;五四愛國運動,則又極

大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向縱深發展,為其開拓了新的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之後一年內,全國各地新創辦的鼓吹新思潮的

期刊達400餘種,新成立的進步社團達三四百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

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備。從這個意義上講,五四運動以中

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起點而載入史冊。

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

3000多名學生代表沖破軍警阻撓,要求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承辦交通總長曹汝霖、貨幣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這次

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幹部上准備了條件,

為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五四運動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束縛人們的思想,相反,正是學習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

,中國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廣闊的范圍和更深刻的程度上獲得了解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它在同中國實際結合中的不斷發展

,成為五四以來科學、民主精神的主流。
正文:
五四運動的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

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

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

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

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五四運動的作用: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幹部上准備了條

件,為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紀末,中國人就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開始接觸到馬克思學說,但那

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紹。直到五四運動之前,先進的中國人使用的思想武器還主要是西方資產階級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說等。他們所

嚮往和追求的大都還是西方文明。五四運動使人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教育,西方列強的弱肉強食,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迫使人們

不得不對自己的追求作出新的反省。此時,《新青年》公開發表宣言,宣稱「我們相信世界上的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按:指帝國

主義和資本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此後,有不少報刊對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學說給予前所未有的

關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也被陸續翻譯出版。經過反復的研究、比較和鑒別,先進的中國人才在五四運動以後最終選擇了馬克

思主義作為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並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創立了中國共產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
五四運動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找到了一條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成長道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

斗爭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們也有一個致命弱點,即脫離廣大的工農群眾,未能真正認識到蘊藏在群眾之中的創

造歷史、扭轉乾坤的偉大力量。這也是造成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五四運動使先進的知識分子領略到了勞動群眾的

威力,開始放棄了「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逐漸轉變了立場。於是,他們提出了「到民間去」的口號,脫下長衫,走出書齋

,深入到工農中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知識青年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大眾相結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國革命中所具

有的「先鋒的和橋梁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正因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澤東同志特別號召全國的知識青年,必須牢牢把握與

工農大眾相結合的方向。這對於今天的青年來說,仍是有現實意義的。
五四愛國運動促進了中國人民新的覺醒。先進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國家命運,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敗黑暗的社會現狀難於忍受,

他們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積極探索拯救中國的道路。五四運動後,各地青年紛紛成立社團,傳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後

春筍大量涌現。僅五四運動後的一年中,就出現400多種。在各種學說競起爭嗚的形勢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運動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次年改稱《新青年》,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

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隨後,還提倡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並在「文學革命」的口號下,提倡新文學。1917年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

具。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新文化運動不僅為

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同時隨著這次運動而更加深入發展,使社會主義思潮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思潮而成為運動的主流,並在

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准備。
由於巴黎和會打破了人們對帝國主義列強的幻想,由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逐漸擴大,在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思想界中,有

相當一部分人逐漸懷疑以至否定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而嚮往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現時和將來的人類共同的思想」。五

四運動後,《新中國》、《每周評論》、《晨報副刊》、《國民》等刊物開始刊登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

知識分子編輯刊物,撰寫文章,組織社團,初步接觸工人群眾,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經過比較,鑒別、爭辯,馬克思主義以其

縝密的科學性和革命精神贏得日益增多的先進分子的信仰,中國一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逐步成長起來。新文化運動發展成為以傳播

馬克思主義為中心的思想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束縛人們的思想

,相反,正是學習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廣闊的范圍和更深刻的程度上獲得了解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

播和它在同中國實際結合中的不斷發展,成為五四以來科學、民主精神的主流。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

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
結束語:

五四運動表現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

分。由於那個時期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

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陣營。而在「五四」時期,英勇地出現於運動先頭的則有數十萬的學生。這是五四

運動進步的地方。

❷ 五四運動取得的初步勝利成果是什麼

五四運動取得的初步成果是北洋軍閥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免去了三個賣國賊的職務,巴黎的代表沒有在合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發生於辛亥革之後,所以工業革命正在迅速的發展中,與此同時工業階級的隊伍也在壯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五四運動有著與別的運動不一樣的風氣。五四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革命性質,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是抵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壓在人民頭上的兩座大山,而五四運動就是征服這兩座大山的運動,因為五四運動的性質是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最後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在這樣的勝利下無產階級走上了舞台,中國人也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

❸ 五四運動,中國人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奧運會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場觀賞賽,收獲什麼的根本談不上,但是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的愛國熱情都會空前高漲,尤其是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倫敦的上空,義勇進行曲飄揚在英倫的天空里的時候。那些沉睡的意識就會瞬間蘇醒,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熱愛中國,為祖國的每一枚獎牌而驕傲。為一位運動員而加油,歡呼、喝彩,無論結局怎樣,他們都是好樣的~

❹ 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主要成果有哪些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

採納哦

❺ 五四運動的偉大功績在於什麼

五四運動的偉大功績在於,它啟導了廣大人民的覺悟,准備了革命力量的團結,

五四運動最豐碩的成果,在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促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正是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的先進人物作出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從中國國情出發,促進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抉擇,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最終領導全國人民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五四運動推動了先進知識分子與廣大工農群眾的結合。李大釗接受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寄希望於新興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號召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革命道路,共同創造歷史。

五四運動後,一批批先進的知識分子深入工農群眾,投身實踐斗爭,到農村去、到工廠去,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農運動實踐相結合,開辟了一條成功的中國革命道路。

❻ 五四運動的直接勝利成果包括。運動的直接勝利成果包括

北洋軍閥釋放了被捕學生,撤銷了章宗祥、陸宗輿、曹汝霖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中國代表沒有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於北京的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4、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

5、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

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不同:

1、反帝反封建比辛亥革命徹底。

2、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3、無產階級起了重要作用,開始登上政舞台。

4、五四運動屬於新民主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的爆發:

1、國際、國內背景:

國際背景:

(1)一戰期間,日本加緊侵華,激起全國人民義憤,反帝情緒高漲;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國內背景:

(1)社會基礎:北洋軍閥統治黑暗,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2)階級基礎:民資進一步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

(3)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

3、性質:

五四運動是一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反帝的根據:

(1)從斗爭起因看:運動由山東問題點燃,此問題是在重新分贓的巴黎和會上所產生的。

(2)從斗爭口號看:「外爭國權」,不承認和會對山東問題的決議。

反封建的根據:

(1)從斗爭目標看:開始時提出罷免曹、陸、章,後工人參加後,進一步指向段祺瑞。

(2)從斗爭口號看:「內懲國賊」。徹底的根據:指與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勢不兩立的斗爭精神而言。

4、五四運動的直接勝利成果:

(1)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

(2)罷免了三個賣國外交官員的職務;

(3)中國代表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5、意義:

第一,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它的斗爭對象直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表現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是史五四運動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發動了群眾,工、商、學聯合起來,農民也有部分參加了,實際上揭開了全民族進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序幕。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本質和軍閥統治的黑暗,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決心和覺悟;促進了全國人民對改造中國的問題的反思和探索,也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三,五四運動既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又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動等,這些不僅使五四運動本身具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涵,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條件。

❼ 五四運動取得的哪些成果

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這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在中國人民輿論的壓力下,向會議提出廢除袁世凱和日本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租借地、膠濟鐵路以及其他權利歸還中國,同時還提出七項「希望條件」廢除勢力范圍;撤退外國軍隊、巡警;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歸還租界;關稅自主等。但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參加「和會」的帝國主義國家拒絕。不僅如此,他們還決定將德國在山東掠奪的權利全部讓予日本,並將其寫進了《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至此,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完全失敗。但軍閥政府竟准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舉國憤怒。5月4日,北京學生3000餘人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會後舉行了遊行示威,憤怒的愛國學生痛打了親日派官僚章宗祥,並放火焚燒了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軍閥政府派軍警鎮壓,逮捕學生30多人。全北京學生立即實行總罷課,並通電全國表示抗議。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地學生也紛紛遊行示威,聲援北京學生。在日本、法國等國的中國留學生以及南洋華僑學生都開展了愛國活動。6月3、4兩日,軍閥政府又逮捕北京學生近千人,激起全國人民的更大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漢、九江及山東、安徽等地的工人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政治罷工,上海和全國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後舉行罷市。至此,五四運動發展到新的階段,即從開始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三部分人的統一戰線運動,發展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六三運動」,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28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也是中國青年運動的偉大開端。它開創了中國革命知識青年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五四運動實際斗爭的鍛煉,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產主義者。他們深入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罷工斗爭,促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❽ 五四運動取得的成果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內是中國新民主容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8)五四運動的最大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洋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備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最終激起青年學生的「五四運動」,是我國民主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閱讀全文

與五四運動的最大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