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研究成果目錄

研究成果目錄

發布時間:2020-12-22 12:30:14

1. 武樹臣的研究成果目錄

〔著作類〕
《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上下)》,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蘇維埃行政法總論》(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0月。
《中國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科技法律手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10月。
《法律文書寫作》,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12月。
《嘉靖新例》(點校),中國稀見法律典籍集成乙編二冊,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台灣漢光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中國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國家七五重點項目),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概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鳥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3月。
《法律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9月。
《法學基礎》,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國法律史》,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3月。
《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儒家法律傳統》,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國法律樣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
《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國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月。
〔論文類〕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學學報》,1983年5期。
「亞里士多德法治理論探索」,《法學》(上海),1985年5期。
「耶律楚材與元初封建法制建設」,《法學論文集》(北大),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6月。
「運用判例是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途徑」,《北京司法》,1986年4期。
「論判例在我國法制建設中的地位」,《法學》(上海),1986年6月。
「孔子與鑄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從判例法時代到成文法時代——對春秋末期法制變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3月。
「《易經》與我古代民法」,《法學》(上海),1987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探索」,《自修大學》,1987年5期。
「應當重視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學》(上海),1987年6期。
「一部禮治的盛衰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學》,1987年7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制」(上下),《中國法學》,1987年4-5期。
「中國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學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講座(連載),自修大學
緒言「一個萌芽中的法學分支——法律文化學」,1987年8期。
第一題「法律文化理論」,1987年9-10期。
第二題「中國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2-12期。
第三題「神治·任意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1期。
第四題「禮治·判例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2-3期。
第五題「法治·成文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4-5期。
第六題「禮法合治·混合法」時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6-7期。
第七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終結與新生」,1988年8-9期。
第八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線索」,1988年9期。
第九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規律」,1988年10期。
第十題「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1988年11期。
第十一題「中國法律文化的現狀與未來」,1988年12期。
「中國傳統法律意識批判」,《煙台大學報》,1988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總評判」,《學習與探索》,1988年4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當今法制建設」,《政法叢刊》,1988年4期。
「法原:中國法觀念的萌動、萎縮與覺醒」,《比較法研究》,1988年4期。
「晉國文化:法治思潮的發祥地與輸出港」,《晉陽學刊》,1989年1期。
「法律文化研究的現狀與趨勢」,《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1期。
「關於法律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外法學》,1989年1期。
「法律文化述要」,《政法叢刊》,1989年2期。
「讓歷史預言未來——論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精神與宏觀樣式」,《法學研究》,1989年2期。
「歷史沒有捷徑——論中國傳統法觀念的總體落伍與局部早熟」,《青年學者》,1989年2期。
「生命固應重,人格猶宜尊——近代法觀念的一大變革」,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2月2日。
「中國法律文化的總體風貌」,《北大法學論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5月。
「判例法與我國法制建設」,《法律科學》,1990年1期。
「中國法律實踐的歷史足跡」,《中國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中國法系的特徵及其價值」,《人民日報》,1990年1月15日(6版)。
「中國成文法探源」,《政法論叢》,1990年4期。
「易經與我國古代法律實踐活動」,《中國法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傳說時代的社會狀況與法的起源」。
「中國成文法的起源」,《學習與探索》,1990年6期。
「從以刑統例到以罪統刑」,《文史知識》,1991年2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構成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法學研究》,1991年2期。
「名辯思潮與成文法的誕生」,《中國法學》,1991年4期。
「親親與尊尊——孔子的直與封建法制」,《文史知識》,1991年7期。
「中國古代的人治與法治之爭」,《文史知識》,1991年11期。
「從荒閱到質要——中國古代奴隸製法一瞥」,《文史知識》,1992年1期。
「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對象和方法」,《中外法學》,1992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社會成因」,《學習與探索》,1992年2期。
「中國法的起源及其特點」,《中外法學》,1992年6期。
「法律文化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論綱」,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國的混合法——兼及中國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與法律》,1993年2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制建設(筆談)」,《中外法學》,1993年2期。
「失序的法文化透視與對策」,《法學史》,1993年3期。
「直文化與隱文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兩大基因」,《學習與探索》,1993年4期。
「循吏酷吏與漢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學》,1993年5期。
「法字新考」,《中外法學》,1994年1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價值基礎」,《法律科學》,1994年2期。
「夫與父孰親——先秦倫理觀的一次裂變」,《文史知識》,1994年3期。
「中國法律樣式的反思與重構」,《學習與探索》,1994年5期。
「走出法系——論世界主要法律樣式」,《中外法學》,1995年2期。
「走向東方,走向混合法——從中國法律傳統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2期。
「正視傳統,開創未來——《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座談會紀要」,《法學研究》,1995年3期。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遺產」,《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1995年3期。
「判例意識與判例價值」,《判例研究》,1995年3期。
「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律文化建設」,《學習與探索》,1995年5期。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中外法學》,1996年2期。
「大力擴充以法治國的法」,《法律科學》,1996年3期。
「二千年來之法,荀法也——荀子與中國封建法律文化」,《儒家義利觀與市場經濟》,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年4月。
「現代中國的法律樣式」,《中國研究》,1996年7月號。
「中國法律樣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古代的法學、吏學、律學和讞學」,《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5期。
「橫的法與縱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沖突與終結」,《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6年秋季號。
「中國古代法律樣式的理論詮釋」,《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1期。
「尋找最初的法——對古法字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學習與探索》,1997年1期。
「淪語五十以學易當為卒以學易說」,《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號。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與裁判自律」,《中外法學》,1998年l期。
「裁判自律引論」,《法學研究》,1998年2期。
「春秋決獄:儒家經義與判例法」,《判例與研究》,1998年2期。
「再論橫的法:對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春季號。
「論世界三大法律樣式」,《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兩個轉變,三個課題——關於中國法史研究的幾點想法」,《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啟動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淡化專業與課程體系的調整」,《武樹臣法學文集》,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8月。
「貴族精神與判例法傳統」,《中外法學》,1998年5期。
「勁士精神與成文法傳統」,《法律科學》,1998年5期。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實踐」,《法律史論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怎樣理解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統一性」,《人民日報》,1998年9月15日第10版。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評判」,《上海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1期。
「荀子的混合法理論」,《判例與研究》,1999年3期。
「荀子法律思想新論」,《法律史論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鑄造灰色之法」,《法學研究》,2000年l期。
「《左傳》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尋找最初的德對先秦德觀念形成過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學研究》,2001年2期。
「懷念恩師張國華先生」,《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尚書》與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地域文化與比較法律文化研究」,《比較法在中國》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判例意識的覺醒與判例機制的誕生」,《判例與研究》,2003年1期。
「三辟」與「參辟」,《武樹臣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說『象刑』」,《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辭』辨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有教無類』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束脩』新解」,《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古往今來說『無訟』」,《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刑訊的產生、原因及其禁絕」,《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雲夢秦簡對法史研究的價值」,《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縱橫」,《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律傳統與歐洲法治精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法觀念的啟蒙」,《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歷史決定論』的是與非」,《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儒家法律傳統及其對實踐的影響」,《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法史研究要注意五個相結合」,《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時代呼喚活的法律」,《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中國民事審判制度的改革」,《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法官認證方式實務調查分析與對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自省自礪努力提高兩個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倡導三種精神提高隊伍素質」,《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學歷、能力及其他」,《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開創首都法制建設一盤棋的新格局」,《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商法的制定與國際規約」《武樹臣法學文集》,同上。
〔日文論文〕
「中國の法文化」,《比較法學》,25卷1號(1992年3月)。
「中國法律文化の總體精神と宏觀樣式」,《法政研究》60卷(1993年11月)。
「中國の傳統的法文化の社會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8月)。
「法の淵源を尋ねへ」,《法政理論》29卷3號(1997年2月)。
「中國法百年の樣式(上、下)」,《法律文化》,1997年3期、4期。

2. 張世超的主要科研成果

學術著作或教材目錄:
《秦簡文字編》專著 作者1 (日)中文出版社 1990年12月
《金文形義通解》專著 作者1 (日)中文出版社 1996年3月
《語文學科研究動向》編著 撰第一章「漢字學研究動向」東北師大出版 2001年8月
《殷墟甲骨字跡研究》專著 獨撰 東北師大出版社 2002年12月
《古—漢語文學語言詞彙概論》序 獨撰 《古--漢語文學語言詞彙概論》2005.12.1
《周代金文詞彙研究》專著 獨撰吉林文史出版社待刊
論文目錄:
「往往」略說 《教學研究》 1981年第2期
釋「間」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5年第3期
說「從」 《松遼學刊》 1985年第4期
睡虎地秦簡校注簡記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5年第4期
秦漢標點述論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6年第1期
古文字義近形旁通用問題 《東北師大學報》 1986年第2期
「通錢」解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6年第4期
「頭會箕賦」辨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8年第2期
釋「坐」 「論」《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8年第3期
釋「銅」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9年第2期
秦簡中的「同居」與有關法律 《東北師大學報》 1989年第3期
詞義的時代性與古書辨偽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0年第1期
漢語言書面形態學初探 《語言文學集》 東北師大出版社 1991年9月
釋「卧」 《文史知識》 1991年第3期
也釋「有如」 《古漢語研究》 1991年第3期
「」「橐駝」考 《江漢考古》 1992年第2期
釋「 」《殷都學刊》 1992年第3期
論「是」「之」復指的賓語前置 《古漢語研究》 1994年第3期
史密簋「 」字說《考古與文物》 1995年第4期
金文考釋二題 《於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吉林大學出版
社1996年9月
語言文字研究的新視角 《中文》 1998年第6期
從評高考作文試卷說起 《長春日報》 1998年8月11日第7版
戰國秦漢時期用字現象舉隅 《中國文字研究》第一輯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貯」「賈」考辨《中國文字研究》第一輯
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組卜辭中幾個問題引發的思考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 中華書局 2000年7月
「悲壯」考源 《漢語詞源研究》第一輯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賓組大字骨版刻辭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1年第4期
卜辭句末語氣詞的再探索 《中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商代的卜日和祭日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 中華書局 2002年7月
古代漢語教學中的文字問題 《東北師大學報》 中國語言文學教學研究專輯
2002年10月
《吳子》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2年第6期
羅振玉﹑王國維傳略《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語言學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
吳王光劍銘與中國古代的武德《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紀念
集》2003.12.1
孫吳兵法與戰國時期的著書風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4年第1期
詞源與字源《民俗典籍文學研究》 第二輯 2005.1
古代漢語學科綜述張世超、付亞庶 《語言文學論集》P:501 2005.9.1

3. 徐良的學術成就與科研成果

(一)學術論文:1、《禪與唐詩的審美意味》(8000字)——《唐都學刊》1994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1期目錄索引。2、《論新時期陝北題材小說的文化走向》《延安文學》199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第1期目錄索引。3、《喜劇與喜劇美學研究的新拓展》(10000字)——《文藝界》1993年第4期。4、《論奧尼爾悲劇的美學精神》(16400字)——《齊魯藝苑》199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戲劇研究》1993年第11期全文轉載。5、《新寫實:現實主義小說的新拓展》(12000字)——《青海師范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第3期全文轉載。6、《中國當代美學的新拓展》(7500字)——《延安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7、《論中國戲劇藝術的審美心理定勢》(7500字)——《青島師專學報》199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戲劇戲曲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轉載。8、《現代西方美學的心理釋義學傾向》(18000字)——《西北大學學報》1994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4年第12期全文轉載。《哲學動態》1994年第11期目錄索引。9、《論李大釗的美學思想》(12000字)——《東方論壇》1994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4年第8期目錄索引。《哲學動態》1994年第11期索引介紹。10、《論中國戲劇的美學特徵》(5000字)——《當代戲劇》1989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戲曲》1989年第6期全文轉載。11、《論蘇軾的美學思想》(5000字)——《青海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89年第6期目錄索引。《哲學動態》1989年第5期目錄索引。12、《沒勁:電影<本命年>所揭示的現代城市文明病》(4500字)——《電影評介》1990年第6期。13、《論新時期小說的黃土文化意象》(10000字)——《小說評論》1990年第4期。14、《論「信天游」的美學精神》(10000字)——《寧夏社會科學》1990年第4期。15、《元美學:莊子和海德格爾的比較研究》(6000字)——《青年思想家》1991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1年第6期目錄索引。16、《二十一世紀西方美學的基本轉折》(8000字)——《齊魯學刊》199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1年第6期目錄索引。17、《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文化性探析》(5000字)——《青島師專學報》199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1年第8期目錄索引。18、《論信天游的文化精神》(14000字)——《西北民俗》1991年1-2期合刊。19、《和: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的本體思想》(14000字)——《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20、《現代西方小說美學的轉折與形成》(12000字)——《藝術界》1991年第4期。21、《現代西方美學的重構與確認:在維特斯坦和海德格爾之間》(14000字)——《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2年第7期全文轉載。《哲學動態》1992年第6期索引介紹。22、《審美情感論》(10000字)——《人文雜志》1992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2年第6期目錄索引。《哲學動態》1992年第7期索引介紹。23、《論海德格爾的元美學思想》(12000字)——《青年思想家》1992年第2期。24、《試論建立競爭學學科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青島師專學報》1993年第1期。25、《論喜劇審美文化》(10000字)——《延安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1992年國內重要學術成果輯要》湖北大學編。《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4年第6期全文轉載。26、《論叔本華的音樂美學思想》(12000字)——《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第1期。27、《現代科學與現代西方美學的發展》(18000字)——《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3年第9期全文轉載。28、《現代西方美學的語言釋義學傾向》(18000字)——《西北師大學報》199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5年第6期全文轉載。《哲學動態》1995年第8期索引。29、《和:中國傳統美學的文化精神》(12000字)——《齊魯學刊》1995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5年第6期全文轉載。《哲學動態》1995年第5期索引介紹。30、《海德格爾與西方美學的後現代主義走向》(18000字)——《西北師大學報》199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5年第12期全文轉載。31、《現代西方美學語言釋義學的重構和確認》(8000字)——《社會科學輯刊》199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5年第6期全文轉載。《哲學動態》1995年第6期索引介紹。32、《評蘇聯喜劇電影的審美意義》(4500字)——《社會論壇》1994年第4期。33、《現代西方戲劇美學的轉折和形成》(30000字)——《齊魯藝苑》1994年第3、4期連載。《人大復印資料:戲劇與戲曲研究》1995年第4期全文轉載。34、《反法西斯文學與戰後文學思想的驅動》(7500字)——《青大師院學報》199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8期全文轉載。35、《魯迅:一個中國文化的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新解》(7500字)——《魯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3年第9期全文轉載。36、《二十世紀英國文學》(15000字)——《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第3、4期連載。《人大復印資料:外國文學》1996年第6期全文轉載。37、《尼采與現代西方音樂美學的重構與確認》(18000字)——《交響》1994年第3、4期連載。《人大復印資料:音樂舞蹈研究》1996年第2期目錄索引。38、《中國當代喜劇美學的新拓展》(15000字)——《齊魯藝苑》1996年第1、2期連載。《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6年第6期目錄索引。39、《和諧與崇高:中西審美文化比較研究》(12000字)——《青海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7年第7期目錄索引。40、《本體論:莊子和海德格爾美學思想比較研究》(12000字)——《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1997年第8期全文轉載。41、《本體論:莊子和海德格爾哲學思想比較研究》(16000字)——《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外國哲學與哲學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轉載。42、《紅太陽音樂現象:90年代中國審美文化的對應與嬗變》(12000字)——《青年思想家》1998年第3期。43、《關於企業美學的思考》(6000字)——論文集《山東企業文化建設》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44、《中國美學的哲學關懷和人文闡釋》—— 《東方論壇》2006年1期。45、《中國當代商業文學的理念確認和實踐探索》—— 2005年第6期,《湖南商學院學報》。46、《和諧:青島的核心理念與實踐追求》—— 2005/11/10 , 2005年《青島發展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47、《和諧青島:建議與分析對策》—— 《展望論壇》2007年1期。48、《構建和諧青島的思路與建議》—— 2006/07 ,2006年《青島發展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49、《青島:發展品牌優勢建設國際知名特色城市》—— 2005/11/10 ,2005年《青島發展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50、《最出色奧帆賽及其對青島市總體影響研究》——2004/01/01,《青島發展研究報告集》山東人民出版社。51、《自然卓越、山水和諧——論青島城市精神》 2004/07/01 《青島發展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52、《百年歷史傳承——論青啤文化》—— 2004/0101,《青島發展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53、《企業文化與青島經濟的驅動發展》 —— 2003/09/02 ,《青島日報》。54、《青島文化消費調研報告》—— 2007年《青島發展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55、《關於企業美學的思考》 —— 2004/01/01 ,《文藝學與美學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進》56、《審美追求與21世紀中國企業的驅動發展》(7500字)——《齊魯企業文化》1999年第3期57、《論美好企業與企業美學》 —— 2003年第3期 ,《美好企業》。58、《美學學科的新崛起與再拓展——企業美學的困惑與前景》—— 2004年第1期 ,《美好企業》。59、《社會責任:當代企業的使命》—— 2006年第10期,《中外企業文化》。60、《國際化企業的跨文化管理》—— 2011年第1期,《企業文化論壇》。61、《企業的國際化轉型與跨文化服務》—— 2011年第3期,《企業文化論壇》。62、《服務經濟時代-----企業文化與企業美學的發展》——2011年第6期,《企業文化論壇》。63、《美學教育的變革與突破》——《漢語言教學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200年1月版 。64、《美學教學的實踐轉換與多元推進》 ——《青島大學高教研究》,2005年3期。65、《文藝學與美學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進》—— 2006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66、《大地的新生、時代的脈動----論梁衡的新聞實踐與成就》----《新聞寫作》1996年12月。67、《書香榆林」的文化闡釋》,2009年9月6日《榆林日報》
(二)、學術著作:1、《20世紀西方美學精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2、《喜劇美學概論》,香港新時代出版社1997年版。3、《文藝學與美學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進》,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4、《企業美學綱要》,合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企業服務美學》,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月版。6、《張瑞敏的時代》,香港新時代出版社2010年版。
(三)報告文學:1、《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島葡萄酒廠大追記》(6700字)——《行為科學報》1992年7月26日。2、《熱血男兒膠東情——記萊陽市市東實業總公司》(6500字)——《行為科學報》1992年10月28日。3、《日出之村——石老人》(6200字)——《行為科學報》1993年6月28日。4、《一代採金人——記平度金礦礦長、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展洪美》(7200字)——《行為科學報》1992年12月28日。5、《天柱雲峰展宏圖—青島華磊實業有限公司紀實》(6900字)——《行為科學報》1992年12月22日。6、《天柱雲峰展宏圖——青島華磊實業有限公司紀實》(6900字)——《行為科學報》1993年1月22日。7、《萬丈高樓平地起——記青島平度水泥廠廠長、優秀青年企業家李永清》(7200字)——《行為科學報》1992年7月15日。8、《走向未來的開拓者——記青島鐵路機車車輛廠廠長於仲富》(6600字)——《行為科學報》1992年8月16日。9、《傲立潮頭風滿帆——青島第四紡織機械廠現代管理紀實》(6450字)——《行為科學報》1995年6月27日。10、《新潮:正從海平線上走來——記青島印染廠科學研究所掀起的新技術趨勢》(5700字)——《行為科學報》1995年8月15日。11、《磅礴人生看未來——記青島市物資貿易中心總經理高敦宏》(6300字)——《行為科學報》1995年8月25日。12、《中國電冰箱工業的巨人——記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8200字)——《行為科學報》1995年8月1日。該文被《新華文摘》1995年第11期全文轉載。13、《海爾服務:改變我們經營方向的時代趨勢》(8600字)——《行為科學報》1995年9月26日。該文被《新華文摘》1995年第12期全文轉載。14、《敢叫日月換新天——記青島市振業房地產公司》(5000字)——《行為科學研究》1995年第3期。15、《建設監理:敢為百年樹信譽——記青島市華廈建設監理公司》(5000字)——《行為科學研究》1995年第3期。16、《身在山區,情系教育——記清澗縣縣長高治民》(3200字)——《教育界》1992年第1期。17、《新世紀地平線上的青島高科園》(7500字)——《行為科學導刊》1997年第4期。18、《朗訊:中國現代科技通訊工業的一顆新星》(7600字)——《行為科學導刊》1997年第5期。19、《海爾空調:中國空調機市場的領頭雁》(7000字)——《行為科學導刊》1997年第6期。20、《海爾梅洛尼:朝陽中騰飛的一隻虎》(7000字)——《行為科學導刊》1999年第5期。21、《中國當代民族工業的先驅者——張瑞敏》(9000字)——《中華兒女》1997年第3期。22 、《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青島發展戰略》——《行為科學報》1996年10月1日。23、《精神文明建設——齊魯兒女最風流》——《行為科學報》1996年12月10日。24、《沙子口:歷史的見證,時代的豐碑》——《行為科學報》1998年3月10日。25、《中國商業企業的思路與出路——北方國貿大廈改革紀實》——《行為科學報》1998年6月12日26、《改革奮進:鑄就國稅新篇章——青島市市北區國稅局發展紀實》——《行為科學報》1996年8月23日。27、《大地的新生、時代的脈動》--------《新聞寫作》1996年12月。28、《評〈青島日報〉環渤海經濟圈系列報道》(3000字)——1998年5月30日

4. 近五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目錄怎麼製作

學術論文寫作中如何自動生成目錄
論文不同於平常我們所看的散文,論文常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很多論文在投稿之前作者都會生成一個目錄,方便審稿人員和讀者對文章的了解和查看方便。本文總結了學術論文撰寫的時候自動生成目錄的方法。
下面介紹一下如何利用word自動生成目錄並動態更新,這里介紹一種很方便的方法——利用大綱級別自動生成目錄
如果要插入目錄,請單擊「插入」菜單,指向「引用」→「索引和目錄」,出現「索引和目錄」的畫面,點擊「目錄」標簽,倘若直接按下「確定」按鈕,則會以黑體字提示「錯誤!未找到目錄項」。那麼何謂「目錄項」呢?目錄項即文檔中用來顯示成為目錄內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動顯示目錄,必先定義目錄項。目錄項的定義很簡單,點擊「視圖」→「大綱」切換至大綱模式,如下圖所示,大綱模式下文檔各段落的級別顯示得清楚,選定文章標題,將之定義為「1級」,接著依次選定需要設置為目錄項的文字,將之逐一定義為「2級」。當然,若有必要,可繼續定義「3級」目錄項。
定義完畢,點擊「視圖」→「頁面」回至頁面模式,將游標插入文檔中欲創建目錄處,再次執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錄」,出現「索引和目錄」畫面,點擊「目錄」標簽
一共只定義了二個級別的目錄項,因此將上圖「顯示級別」中的數字改為「2」。「顯示頁碼」與「頁碼右對齊」這二項推薦選擇,前者的作用是自動顯示目錄項所在的頁面,後者的作用是為了顯示美觀。「製表符前導符」即目錄項與右對齊的頁碼之間區域的顯示符號,可下拉選擇;此外,有多種目錄顯示格式可供選擇,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後點「確定」,目錄就這樣生成了,包括頁碼都自動顯示出來了。按住Ctrl鍵,點擊某目錄項,當前頁面自動跳轉至該目錄項所在的頁碼,很方便吧?
使用這種方法生成目錄還有一個好處,如果你想更改目錄項,可以切換至大綱模式調整目錄項的內容與級別,然後點擊一下圖中所示的按鈕,目錄就可以自動更新了-得來全不費功夫!

5. 徐國祥的主要課題成果目錄

[1]統計指數理論的發展與應用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5年5月-2006年12月,課題組組長;
[2]上海人才國際化目標、指標體系及實現途徑的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項目,2005年7月-2005年12月,課題組組長;
[3]我國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綜合評價方法及其實證研究,國家統計局項目,2004年12月-2005年12月;
[4]社會保障體系統計方法研究,上海統計局項目,2005年6月-2005年9月,課題組組長;
[5]現代服務業統計界定研究,國家統計局重點項目,2002年5月-2004年4月,課題組組長;
[6]上海城市綜合競爭力指標體系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02年5月-2004年1月,課題組組長;
[7]浦東新區人才現狀、需求與開發研究,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項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課題組組長;
[8]上海非公有制企業管理人員及產業技術人員抽樣調查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項目,2003年11月-2004年3月,課題組組長;
[9]營業部傭金定價研究,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項目,2003年6月-2004年2月,課題組組長;
[10]張江高科技園區人才規劃,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項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課題組組長;
[11]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年度考核方案設計研究,上海市科協委員會項目,2003年11月-2004年5月,課題組組長;
[12]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全國普查辦公室項目,2002年9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3]我國股票指數產品創新及其風險控制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2年6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4]我國指數期貨合約模式的定量研究,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2001年4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5]上海市靜安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上海市靜安區政府項目,2003年5月-2003年12月,課題組組長;
[16]證券指數體系及其應用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課題組長;
[17]金融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研究,財政部資助項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課題組長;
[18]股票定價模型研究,企業集團項目,2001年3月-2001年8月,課題組長;
[19]指數產品創新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項目,2001年1月-2001年6月,課題組長;
[20]人才指數編制及相關系統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項目,2000年9月-2001年4月,課題組長;
[21]全國統一股價指數研究——指數期貨標的物選擇的實證分析,上海證券交易所項目,1999年11月-2000年12月,課題組長;
[22]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綜合評價及其實證研究,上海市曙光計劃項目,1999年12月,課題組長;
[23]金融風險指標體系研究,國家統計局項目,1998年6月-2001年12月,課題組長;
[24]面向21世紀的統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教育部項目,1998年12月,課題組長;
[25]新中國經濟思想史綱要(1949-198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八五」規劃重點項目,1997年,負責統計思想史部分;
[26]上海證券指數系列編制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上海市高等學校科技基金項目,1997年,課題組長;
[27]體制轉軌時期宏觀經濟分析和預測的方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997年,課題組長;
[28]上市公司綜合評價系統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資助項目,1996年,課題組長;
[29]期貨交易中保證金和漲跌停板的關系及其數學模型研究,上海證券期貨研究中心資助項目,1996年,課題組長;
[30]上海證券市場運作機制和監控體系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996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1]現階段我國證券市場經濟功能的統計測定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資助項目,1995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2]股價指數研究,上海證券交易所資助項目,1995年,課題組長;
[33]人事宏觀管理指標體系研究(分課題),國家人事部資助項目,1995年,課題組長。

6. 黃芳的科研成果目錄

專著
1、《走私犯罪的定罪與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國際犯罪國內立法研究》,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譯著
《國際刑事法院導論》(英文原著作者:威廉.A.夏巴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論文
(一)關於國際刑法問題的研究
1、《論國際刑法中的引渡問題》,載《刑法若干理論問題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論國際犯罪及其刑事責任》,載《刑事法學要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論實現國際犯罪刑事責任的途徑和方式》,載《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年第6期。
4、《國際犯罪的國內立法研究導論》,載《法學評論》2000年第2期。
5、《論罪刑法定原則與國際刑法的關系》,載《法學家》2002年第3期。
6、《香港與外國簽訂的移交逃犯協定概覽》(合作),載(澳門)《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澳門檢察律政學會2002年出版。
7、《香港與外國簽訂的刑事司法協助協定研析》(合作),載《法學家》2003年第2期。另載(澳門)《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澳門檢察律政學會2002年出版。
8、《香港與外國簽訂的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合作),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2期。
9、《如何開展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合作),載《檢察日報》2002年7月8日第3版。
10、《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律研討會綜述》(合作),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2年第4期;另載(澳門)《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澳門檢察律政學會2002年出版。
11、2002年刑法學年會論文:《論打擊恐怖犯罪國際合作的原則和方式》。
12、2002年死刑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論死刑適用的國際標准與國內法的協調》,載《法學評論》2003年第6期。
13、2003年國際刑事法院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論中國刑法典中的國際刑法規范》(合作),載《法學》2003年第9期。
14、2003年國際刑事法院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國引渡法及引渡條約研究》。
15、《國際刑事法院相關問題探索》(合作),載《人民法院報》2003年8月11日,法制時代B1。
16、《在積極探索中走向國際刑事法院--國際刑事法院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合作),載趙秉志主編:《刑法評論》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國際犯罪國內立法的基礎理論問題》,載《國際區際刑法問題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博士論文摘要:《國際犯罪國內立法研究》,載《中國刑事法學》(第一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國刑法中的國際犯罪立法模式探討》,載《現代刑事法治問題探討》,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載《酷刑遏制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國現行引渡制度基本問題研究》,載陳澤憲主編《刑事法前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2、《歐盟成員國間引渡制度研究》(合作),載高銘暄、趙秉志主編:《刑法論叢》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簡論酷刑罪的概念和特徵》,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2004年第6期全文轉載。
24、《懲治恐怖犯罪與人權保障問題》(合作),載趙秉志主編:《刑法評論》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香港與外國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合作),載(台灣)《刑事法雜志》,2003年第5期、第6期。
26、《關於加強我國刑法與國際刑法協調與銜接的建議》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2004年8月9日;另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7、《論懲治恐怖主義犯罪中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載陳澤憲主編《刑事法前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8、《審判薩達姆的幾個法律問題》,載《法制日報》,2005年6月28日,第8版。
29、《關於破解期權腐敗司法難題的對策》,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信息專報》2007年4月9日第13期。
合著
1、《國際恐怖主義犯罪及其防治對策專論》,副主編兼作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新編國際刑法學》,副主編兼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國刑法學》,副主編兼作者,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香港特區的國際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較法學》「俄羅斯法」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學碩士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6、《刑法學》「排除犯罪事由」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部分,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律碩士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3、《中組部領導幹部公開選拔考試大綱學習讀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黑社會性質犯罪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金融詐騙犯罪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9、《經濟法習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經濟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危害稅收征管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版。
12、《危害稅收征管罪的認定與處罰》,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單位犯罪的認定與處罰全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4、《新刑法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年版。
15、《刑法適用手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刑法新罪名通論》,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譯文
《論希臘婦女的犯罪》(俄文),載《法學天地》1989年第6期。
專業審校
《引渡與國際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如何破解腐敗期權的司法難題
愛爾蘭訪學見聞
評中國對《國際刑事法院規約》投反對票的五點理由
趙燕案審理的法律啟示
論打擊恐怖主義犯罪的國際刑事司法合作
審判薩達姆的幾個法律問題
關於加強中國刑法與國際刑法的協調與銜接的建議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
家鄉印象
思 父 親
外國刑法中的國際犯罪立法模式研究
懲治恐怖犯罪與依法保障人權
國際犯罪的國內立法導論
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主體的認定
論國際犯罪及其刑事責任
論實現國際犯罪刑事責任的途徑和方式
論死刑適用的國際標准與國內法的協調
論中國刑法典中的國際刑法規范
論罪刑法定原則與國際刑法的關系
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外國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
中國引渡法及引渡條約研究

7. 張德勝的成果目錄

(一)科研課題
1.主持完成國家體育總局2005年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體育與新聞傳播研究》(項目批准號:863ss05126),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優秀等次。
2.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大眾體育服務體系的研究――兼論「環珠江口體育帶的構建」》(項目號:03BTY019)之子課題《小康社會中的大眾體育與體育傳媒》(2006)。
3.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小康社會休閑體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之子課題《休閑體育的未來發展》(2007)
4.主持完成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足球審美系統研究》(1996-1998)。
5.主持完成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媒體與球迷的互動狀況研究》(1999-2001)。
6.主持完成湖北省高校重點教學研究項目《師專系列選修課程建設研究》(1997-1999)。
7.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軟科學項目《21世紀的信息產業與體育產業》(2001-2002)。
8.作為第二負責人參與完成廣東高校現代教育技術「151工程」第三批項目課題《<體育攝影>基於網路資源利用的教改試驗》(廣東省教育廳,2004-2006)。 9.主持完成廣州體育學院2002年度立項院管教學課題《體育新聞專業多元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研究》。
10.主持完成廣州體育學院2003年度立項院管教學課題《中國登高文化研究》。
11.主持完成廣州體育學院2004年度立項院管教學課題《體院大學語文同步訓練及題庫減少研究》。
12.主持研究廣州體育學院2004年度院管教學項目《體育新聞業務量化積分計分標准研究》(2004-2006)。
13.主持完成廣州體育學院院管重點項目《當前我國體育報紙編輯工作現狀、工作規范和操作制度研究》(批准號:03ZD015).
14.主持研究廣州體育學院院管一般項目《手機體育傳播的性質、方式與發展趨勢研究》(課題編號:06YB15)
15.主持廣州體育學院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廣州亞運背景下珠三角體育傳媒發展與我院體育新聞人才培養模式關系研究》(2006-2007)。
16.主持研究123學科(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幹科研資助項目《論體育觀賞作為體育休閑的必要性與可行性》(2006-2007)
17.主持研究2006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本科一般項目《體育新聞專業實習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項目編號:BKYBJG20060261)
18.主持研究廣州體育學院2007年院管重點課題《我院學生考研調查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07YGZDI01)。
(二)學術著作、教材
1.《體育媒體通論》,專著,獨撰,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2.《大學語文》,教材,主編,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3.《迷球時代:中國媒體與球迷互動狀況研究》,專著:獨撰,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出版。國內數十家媒體發表評介文章,《桂林晚報》轉載了其中部分內容。
4.《足球美學引論》,獨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8年專輯出版。
5.《足球潮》,專著,獨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出版。
6.《生死兩茫茫:足球世界和中國足球》,專著,與施俊合著,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7.《教師演講學》,編著,第一副主編,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版;光明日報(1993.10.21)、中國教育報(1993.7.21)、文摘報(1994.2.27)均發表了評介文章。
8.《訟師狡智》,傳奇故事集,獨撰,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年出版。
9.《休閑體育概論》,編著,參編,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10.《體育觀賞概論》,合著,人民體育出版社即出。
(三)論文與評論
1.體育新聞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肖沛雄、張德勝.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2.從F1報道看紙媒三強的核心競爭力.獨撰.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3.從六方會談報道看南方日報國際新聞特色.於淼、張德勝,青年記者,2005年第3期.
4.武術文化的當代傳播方式研究.第一作者.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新華文摘論點摘編,2005年第3期
5.體育報紙新聞標題數字化現象探析.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6.論體育解說的邏輯層次.第二作者.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7.足球與宗教的審美思辨.第一作者.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體育》卷1997年第6期全文轉載.文章入選香港IEEC和香港文匯報社主編《世界華人重大科技與學術成果公報》.?
8.足球的基本形態及其價值屬性.第一作者.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9第14卷第3期.
9.學分制是培養體育師資的有效途徑.第一作者.中國學校體育,1997年第2期.此文獲湖北省教委、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四次優秀高教科研論文三等獎.
10.試論經濟欠發達地中小學體育師資培養方式.第一作者.體育科學,1998年第18卷第3期.
11.足球,一種審美的生命游戲.獨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12.論足球活動中人與人沖突的性質.獨撰.浙江體育科學,1998年第2期.《中國世紀發展文論大系》(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8版)收錄.
13.球迷狂熱的共時態因素.獨撰.浙江體育科學,1998年第5期.
14.足球,當代市民的狂歡節.獨撰.讀書,1998年第10期.社會學核心刊物《社會》全文轉載(1999.1),《新華文摘》論點摘編(1999.2).《羊城晚報》摘要轉發並點評(題為《最真的野性美》),1998.11.7.
15.現代人以足球代審美.獨撰.江漢論壇,1998年第8期.《體育文化月刊》全文轉載,1999,(1).
16.論球星崇拜的性質.獨撰.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上海《社會》全文轉載(1999.8).
17.論足球藝術的悲劇精神.獨撰.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7,(20).
18.足球活動中人與自然的潛在沖突.獨撰.咸寧師專學報,1997.(2);體育文化月刊全文轉載,1997,(5);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體育》摘目,1997,(7).
19.足球是一種生活方式.東方文化,2000年第4期。
20.足球非理性三人談.第三作者.廣州:東方文化,2000年第4期.
21.足球與宗教:面對瞬間的一刻.獨撰.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第2期.
22.自然美欣賞的邏輯起點及其歷史模式.獨撰.湖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23.球場建築的藝術審視.第一作者.咸寧師專學報,1999年第2期.
24.簡論球場建築的形式美.獨撰.北京:體育科學,1999增刊.
25.論足球藝術的審美屬性.獨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6).《新華文摘》論點摘編,1997,(2).
26.論足球文化的擴散方式.論文.第一作者.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6);足球報理論版,1996.11.7.《新華文摘》論點摘編,1997,(2).
27.足球現場直播的解說藝術.獨撰.廣州:南方電視月刊,1998,(10).《湖北電視月刊》全文轉載,1998,(11)、(12).《中國世紀發展文論大系》(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8年版)收錄.
28.關於職業球員對待身體態度的哲學思考.第一作者.青海師專學報,1998,(4).?
29.論足球運動的狂放性氛圍.獨撰.青海師專學報,1995,(3).
30.足球同宗教的聯系與區別淺論.獨撰.咸寧師專學報,1996,(4).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體育》摘目,1997,(2).
31.看球與看戲的審美心態剖析.獨撰.咸寧師專學報,1994,(3).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美學》摘目,1995,(3).本文原文1994年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京師杯」學術節研究生優秀論文一等獎.
32.球星發飾的美學思考.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9,(6).
33.球衣號碼的三大功能.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9,(5).
34.足球是什麼.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9,(3).
35.足球與戰爭.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8,(12).
36.說說隊長.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8,(11).
37.足球與海.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7,(7).
38.閑話足球報道.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7,(8).
39.閑話點球.論文.獨撰.太原:體育文化月刊,1998,(10).?
40.師專特色學分制探討.論文.第六作者.湖北高教,1997,(1).此文獲湖北省教委、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四次優秀高教科研論文二等獎.省教委重點教研項目.
41.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實行委託實習制.論文.獨撰.荊州師專學報,1990,(1).
42.分級分類評估在我校的運用與實踐.論文.獨撰.咸寧師專學報,1991,(4).
43.師專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論文.獨撰.湖北高教,1997,(4).
44.自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獨撰.湖北招生考試,1998,(9).
45.美狄亞與竇娥.獨撰.咸寧師專學報,1990,(4).
46.論性與文藝的關系.獨撰.咸寧師專學報,1994,(4).
47.貧困的北京人.報告文學.獨撰.北京:窗口,1994,(1);中國信息報(1994.1.19)、北京青年報(1994.4.11)分別轉載.
48.殉情與崇拜.獨撰.體育博覽,2003年第1期.
49.從巴克利親吻驢臀說起.獨撰.體育博覽,2003第2期.
50.現場的魔力.獨撰.獨撰.體育博覽,2003第3期.
51.職業聯盟、球員工會與政治文明.獨撰.體育博覽,2003第3期.
52.球員工會百年回眸.獨撰.體育博覽,2003第3期.
53.「八字」秘訣定國奧.獨撰.體育博覽,2003第4期.
54.體育:儀式化的戰爭.獨撰.體育博覽,2003第5期.
55.中國人的登高癖.獨撰.體育博覽,2003第8期.
56.公益性賽馬可否開禁?體育博覽,2003第9期.
57.風光抑或可憐的隨隊翻譯.體育博覽,2003第9期.
58.改造我們的加油方式.體育博覽,2003第10期.
59.武術能進奧運會嗎? 體育博覽,2003第11期.
60.媒體更應反思.獨撰.體育參考,2002年世界盃總結專刊.
61.網球「價值觀」.體育博覽,2003第12期.
62.揭開「博彩」的面紗.賽馬,試刊號(2004.1).
63.只有政治文明才能救中國足球.體育博覽,2004第11期.
64.體育新聞教育課程:簡約而不簡單.中華新聞報,2004年10月25日第4版(新聞教育版).體育師友全文轉載,2004第12期.
65.試論用武術取代課間廣播體操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第二作者.體育師友,2004年第1期.
66.報紙賽事報道「三段論」研究.獨撰.新聞界,2006年第6期
67.體育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改革與創新.第一作者.新聞界,2007年第1期
68.體育博客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第一作者.新聞界,2007年第4期
69.黨報體育新聞報道的現實特徵與發展對策研究.獨撰.當代傳播,2007年第2期
70.休閑體育文化的傳播方式研究.第一作者.當代傳播,2007年第4期
71.新華社體育新聞寫作與報道特徵研究.第二作者.新聞知識,2007年第1期
72.體育與媒體的三種關系模式. 第一作者.新聞知識,2007年第5期
(四)報紙專欄文章
1998年足球世界盃賽期間,應邀在新華社《世界盃快報》、湖北《咸寧日報》上開辟「德勝侃球」專欄;2002年足球世界盃賽期間,應邀在廣州《足球》報、珠海《珠江晚報》上開辟「一方評論」專欄。迄今為止,先後在《中國體育報》、《足球》報、《世界盃快報》、《珠海特區報》、《珠江晚報》、《桂林晚報》、《武漢晚報》、《咸寧日報》等報紙上發表評論文章數十篇。

8. 怎麼把課題研究成果目錄清單製成光碟啊

把你按要求整理好的結題電子版材料,加上目錄清單,用Nero等刻錄工具,刻到光碟上即可!

9. 信息技術課題研究成果集錦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活動剪影
第二部分研究論文
第三部分研究方案
第四部分研究報告
第五部分教案薈萃
第六部分組織架構

閱讀全文

與研究成果目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