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台灣選舉後中國有那些對台的經濟支持
中國哪裡對台灣經濟支持,只不過是把台灣對大陸的經濟支持吐回來一點點罷了。讓水果進口,海產進口,開放更多到台灣的觀光旅遊。但都遠不及台灣對大陸的經濟貢獻。
❷ 4.兩岸關系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突破性進展有哪些我們如何做好新時代對台工作
這種事情你也不用來問我們,跟著自己感覺走,我相信你自己也是會有自己的答案的,望採納
❸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書是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華北克拉通北緣哈達門溝和金廠溝梁兩個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金礦床進行重點解剖研究,通過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測試,綜合分析研究相結合,查明典型金礦床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徵、成礦流體地球化學特徵、成礦物質來源以及成礦時代,進行成礦機制分析。在單個礦床解剖的基礎上,對兩個典型礦床進行對比研究,探討華北克拉通北緣區域控礦因素及成礦規律,為進一步找礦提供依據。本書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成岩(礦)時代方面
通過精確的成岩(礦)年齡測定,在哈達門溝金礦區,獲得沙德蓋岩體鋯石SHRIMP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221.6±2.1 Ma,西沙德蓋岩體鋯石LA-ICPMS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222.9±0.82 Ma;獲得哈達門溝金礦床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386.6±6.1 Ma,金成礦的形成主要發生在早泥盆世;礦區北部西沙德蓋鉬礦床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226.4±3.3 Ma,鉬礦床形成於三疊紀。在金廠溝梁金礦區,獲得對面溝似斑狀花崗閃長岩鋯石LA-ICP MS加權平均年齡140.86±0.71 Ma~142.65±0.44 Ma,對面溝細粒花崗閃長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138.7±1.2 Ma,西檯子似斑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226.8±0.87 Ma,金廠溝梁片麻狀二長花崗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258.6±1.6 Ma~261.61±0.94 Ma,礦區石英斑岩脈鋯石LA-ICP MS諧和年齡為154.68±0.45 Ma。與礦脈相互穿插的黑雲粗安斑岩鋯石LA-ICP MS U-Pb加權平均年齡為131.7±1.1 Ma,接近或略早於成礦年齡,礦區南部對面溝銅鉬礦化輝鉬礦Re-Os加權平均年齡131.45±0.93 Ma,西礦區深部鉬礦化石英脈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244.7±2.5 Ma,加權平均年齡243.5±1.3 Ma。
2.穩定同位素方面
礦石硫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礦區δ34S變化於-21.7‰~5.4‰之間,極差為27.1‰,說明硫來源的復雜性,平均值為-10.6‰,表現出虧損重硫的特點,結合區內變質岩中黃鐵礦的δ34S值,認為這套變質火山-沉積岩系為一套孔茲岩系,本身富32S,哈達門溝成礦流體中硫繼承了這套太古宙地層中硫的同位素特點,並混有深部含礦流體的硫,所以成礦物質來源於深部流體和變質地層。金廠溝梁礦石硫化物δ34S變化於-2.8‰~-0.6‰之間,極差為2.2‰,平均值為-1.61‰,長皋溝金礦區礦石硫化物δ34S變化於-1.5‰~1.2‰之間,極差為2.7‰,平均值為-0.15‰,二道溝金礦區含金硫化物δ34S變化於-0.7‰~2.3‰之間,極差為3‰,平均值為-0.08‰,三者硫同位素組成相似,極差范圍小,均集中在0值附近,具有深源硫的特點。
鉛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礦石鉛同位素組成、計算的單階段模式年齡,Th/U比值、μ值等,變化范圍較大,表明鉛不是在單一的鈾、釷-鉛系統中演化的,而是多階段的,鉛同位素的組成並非是正常鉛,而是混合鉛。在鉛構造模式圖上,哈達門溝礦石鉛同位素投點比較分散,表明哈達門溝金礦床鉛來源的復雜性。金廠溝梁、二道溝、常皋溝三個礦區礦石鉛同位素組成,單階段模式年齡,Th/U比值、μ值等一系列參數均相似,說明它們成礦作用有著相同的過程。參數變化范圍很小,說明鉛來源單一。在鉛構造模式圖上,鉛同位素數據主要投在地幔鉛演化曲線和下地殼鉛演化曲線之間,反映了鉛的來源主要為地幔和下地殼。
氫-氧同位素組成:哈達門溝金礦脈的δ18O水‰在3.80‰~5.20‰之間,平均4.49‰,柳壩溝金礦脈δ18O水‰在4.22‰~4.32‰之間,平均4.27‰,將結果投入δ18OH-δD圖上,投影點均落在原生岩漿水及變質水附近,說明哈達門溝金礦成礦熱液來源於岩漿水和部分變質熱液,後期有天水的混入。金廠溝梁金礦脈的δ18O水‰在2.2‰~7.8‰之間,平均4.9‰,δD為-108‰~62.4‰,平均-86‰,二道溝金礦脈δ18O水‰在7.4‰~7.9‰之間,平均7.6‰,δD為-110.9‰~-97.8‰,平均103.1‰,長皋溝金礦脈樣僅有一件,δ18O水‰為7.7‰,δD為-81.3‰,將結果投入δ18O水-δD圖上,三個礦區投影點均落在原生岩漿水及下方,說明成礦流體主要來自岩漿水,有部分天水混入,有1個樣品投入變質水范圍,說明流體繼承了變質流體的性質。
3.流體包裹體方面
哈達門溝金礦石英脈成礦溫度在160~300℃范圍內,成礦溫度集中在200~280℃之間,平均236℃;鹽度集中分布在5%~15%NaCleq之間,平均鹽度9.80%NaCleq;密度為0.75~1.15g/cm3,主要集中在0.75~0.85 g/cm3之間,平均0.86 g/cm3;成礦壓力(平均值)為(139~366)×105 Pa,平均253×105 Pa,對應靜岩深度為0.515~1.354 km,平均0.96 km,靜水深度為1.39~3.66 km,平均2.53 km;包裹體氣相成分以H2O和CO2為主,其次為N2,O2,含微量的CH4、C2H6、C2H2和C2H4等;液相組分陰離子以Cl-和 為主,還有少量的 和F-,微量Br-;陽離子以Na+,K+和Ca2+為主,Na+>K+,含少量Mg2+。
金廠溝梁含金石英脈成礦均一溫度范圍為190℃~380℃,集中在240℃~340℃之間,平均294℃;鹽度范圍為0.18%~8.81%NaCleq,平均鹽度3.79%NaCleq;密度為0.58~0.90g/cm3,主要集中在0.65~0.85g/cm3之間,平均0.75g/cm3;成礦壓力為(170~986)×105 Pa,平均705×105Pa,對應靜岩深度為(0.63~3.65)km,平均2.61 km,靜水深度為1.70~9.86 km,平均7.05 km;包裹體氣相成分中均以H2O和CO2為主,其次為N2,O2;液相組分中陰離子以Cl-和 為主,少量 和F-,微量Br-;陽離子以Na+,K+和Ca2+為主,少量Mg2+。對面溝銅鉬礦754中段含礦石英脈石英包裹體均一溫度范圍為194℃~424℃,平均315℃,鹽度5.41%~38.16%NaCleq,平均23.44%NaCleq,密度0.76~1.00 g/cm3,平均0.88 g/cm3。對面溝銅鉬礦床成礦壓力為(162.79~1189.42)×105 Pa,平均628×105 Pa,換算成相應的深度,靜水深度為1.63~11.89 km,平均6.28km,靜岩深度為0.60~4.41 km,平均2.32 km。早期鉬礦化石英脈石英包裹體均一溫度范圍為315℃~393℃,平均356℃,鹽度范圍為1.74%~11.58%NaCleq,平均值5.30%NaCleq,密度在0.56~0.82g/cm3之間,平均0.66g/cm3。鉬礦化石英脈成礦壓力為(865.99~1027.85)×105 Pa,平均943×105 Pa,換算成相應的深度,靜水深度為8.66~10.28 km,平均9.43 km,靜岩深度為3.21~3.81 km,平均3.49 km。
4.成礦機制方面
哈達門溝金礦床形成機制:在泥盆紀早期華北克拉通北緣處於弧-陸碰撞後的伸展構造背景,這種伸展背景引發山前大斷裂的活動,深部富鉀含礦流體沿山前大斷裂上升,在運移過程中不斷萃取圍岩中的金等成礦元素,在大斷裂的次級斷裂等構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而形成這種金鉬組合型的礦床,後期有經受海西晚期-印支期多次熱液活動的疊加和改造,表現出本區成礦年齡多樣性的特點。
金廠溝梁金礦床形成機制:燕山晚期,中國東部發生過大規模的岩石圈減薄作用,這種減薄作用的結果可以導致陸殼,尤其是下地殼的重熔活化,發生了強烈的岩漿作用,並且導致殼-幔物質發生大比例混合,形成對面溝花崗閃長岩漿,在侵入過程中,從深部帶來豐富的成礦物質,在岩漿期後,深部含礦流體的大量積聚,在岩漿熱和流體壓力驅動下,小部分進入先成岩體斷裂,遷移富集沉澱成礦,如長皋溝金礦的形成;其餘大量含礦流體,與地下水、變質水混合,並在運移過程中萃取高豐度變質岩及部分火山岩中的成礦物質,形成富金流體,隨物化條件改變,在合適空間發生沉澱成礦,最終形成現今這樣的礦床,如金廠溝梁和二道溝金礦床。
哈達門溝金礦床和金廠溝梁金礦床分別代表華北克拉通不同演化階段,不同構造體制下的產物。其中哈達門溝金礦床代表華北克拉通與古亞洲洋相互作用的產物,而金廠溝梁代表華北克拉通東部岩石圈減薄的產物。
❹ 以下哪項不屬於漳州對台交流的成果()
我選B
❺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成立以來,承擔完成了中央和有關部門委託的大量重要研究課題,並提供了大量有參考價值的綜合分析報告;參與了《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以及有關重要對台文件、領導人講話的起草;承擔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委託的重大研究課題或特別項目。台灣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台灣總覽》、《台灣經濟總覽》、《當代台灣人物大辭典》、《海峽兩岸經貿投資大全》、《台灣機構、社團、企業大全》、《中國國民黨全書》、《答台灣同胞問》、《台灣知識問答》等工具書和台灣問題知識讀物,對大陸台灣研究和涉台宣傳教育起了開拓性的作用。同時,台灣研究所還完成了一大批學術著作,包括《海峽兩岸關系概論》、《一國兩制與台灣前途》、《台灣問題的由來與發展》、《轉型期的台灣》、《兩岸經貿關系探討》、《台灣問題實錄》、《民進黨執政狀況研究》、《民進黨政商關系研究》、《民進黨大陸政策研究》等,參與編撰的《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中國台灣問題》(大學生讀本)、《台灣問題讀本》(中共中央黨校教材)、《中國台灣問題外事人員讀本》等涉台教材具有廣泛影響。台灣研究所研究人員每年以個人或合作名義撰寫了近百篇有關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統一以及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對繁榮祖國大陸的對台學術研究發揮了積極作用。
❻ 概括新時期兩岸關系的現狀及國家對台發展政策
三通」是海峽兩岸間通郵、通航、通商的簡稱。早日實現直接、雙向、全面「三通」,符合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1949年以後的30多年間,由於台灣海峽兩岸處於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
兩岸同胞處於隔絕狀態。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為有利於兩岸同胞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發展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關系,首倡兩岸「雙方盡快實現通郵,通航」,「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從此,祖國大陸方面為實現兩岸通郵、通航、通商(「三通」)進行了不懈努力。
1987年11月,台灣當局決定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受到大陸方面的歡迎,長達38年之久的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此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的開展,推動了「三通」進程。兩岸「三通」從無到有,在郵政、電信、航運、貿易、投資、金融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兩岸直接「三通」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均已解決。但由於台灣當局的限制和阻撓,兩岸「三通」仍然處於間接、單向、局部的狀態。
十幾年來,兩岸關系歷經坎坷、曲折,但是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始終保持發展的勢頭,推動兩岸「三通」進程展現新的前景。這充分說明兩岸同胞同宗同文,有著不能割捨的民族感情,有著愈益深厚的共同利益。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創造的豐碩成果,使得實現直接、雙向、全面「三通」具有厚實的基礎和內在的動力。台灣各界要求盡快實現「三通」的呼聲持續高漲。兩岸同胞在推動「三通」中,有過多次成功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陸方面已經為「三通」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備。「三通」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兩岸基本「三通」最直接的實質意義是船舶、飛機等航行器,不必在人為限制下停靠第三地,省下了燃料及時間;依據國民黨智庫內部的換算,台灣民眾一年將可因此節省新台幣310億元的支出,轉換用於實體經濟,至少可貢獻經濟成長率0.01個百分點。今天啟動的兩岸直航對台灣經濟而言,實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首先,它代表了不再凡事負面思考的直觀否定,是能以理性的邏輯,選擇於己有利的對策與作為,讓長期受制於兩岸枷鎖而畸形發展的台灣經濟,終得以正常伸展,探觸各種可能。在實體經濟層面,兩岸直航不只是讓兩岸間的往來截彎取直,更是打通了台灣經濟的血路;因為經濟快速全球化、也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讓兩岸航路限制所制約的,不只是兩岸間的客貨往來,也一起限制了台灣與世界經濟舞台的鏈接,結果是台灣既未完全搭上大陸經濟快速起飛的順風車,更深陷經濟邊緣化危機。因此,今天打開了兩岸通道,形同一並打開了通往世界的關卡;一如眾多外商所言,兩岸關系不僅不再是台灣經濟的減分,還將是產出紅利的加分。但是,兩岸渠道雖通,水到亦可預期,卻非絕對必然;直航效益的展現,關鍵將在於齊心經營。一如前述,兩岸「三通」可以省下很多工本,但如果只是滿足於當前既有的人貨往返需求,「三通」的效益也就不過爾爾;真正重要的是,企業及台當局能在政策思維松綁及既有的產業優勢下,運用剛剛打開的兩岸通路,創造出更多樣、更巨大的市場。上海台北間的空運直航,最快只要82分鍾,比坐高鐵往返台北、高雄還短,這個時間就創造了空間,對兩地間的人員往返、家庭形態、生活環境、人才訓用帶來巨大改變,而非僅是有利台商根留台灣而已;又如兩岸郵政網路的結合,將提供郵購、網購的發展空間;再如已居世界要角的台灣科技產業,除了強化既有的全球運籌角色,面對彼岸豎排分工上行的壓力,如何借用兩岸直航掌握優勢,可能是更為急迫的;此外,直航的效果還可考慮通過快速設置營運特區的方式,以高度的自由化吸引企業進駐而擴大。這是一個需要用心經營的過程,直航只是台灣發展這條新經濟之路的開端。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銳意進取、扎實工作,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推動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這些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奮斗的結果。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同心同德為實現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而奮斗。
台灣問題事關祖國完全統一,事關國家核心利益。我們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發展和穩定,必定造福兩岸同胞;「台獨」分裂活動,有害於兩岸發展和穩定,必定貽禍兩岸同胞。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責任所在。經過兩岸同胞長期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具有更為堅實的基礎、更為強勁的動力、更為有利的條件,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我們再次呼籲,兩岸同胞團結起來,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共同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目的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途徑是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我們要繼續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推動兩岸直接「三通」進程,也要繼續努力爭取恢復和進行兩岸協商談判。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談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議題是開放的,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通過談判,尋求解決兩岸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對外交往等重要問題的辦法,對未來兩岸關系發展進行規劃。我們期待,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13億大陸同胞和2300萬台灣同胞都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真心誠意關心台灣同胞,充分考慮他們的願望和要求,切實維護和照顧他們的正當權益。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我們將始終如一地履行對台灣同胞作出的承諾,既不會因局勢的一時波動而有任何動搖,也不會因少數人的蓄意干擾而有任何改變。我們要最廣泛地團結台灣同胞,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只有實現大團結,才能促進兩岸關系大發展。對於那些曾經對「台獨」抱有幻想、主張過「台獨」甚至從事過「台獨」活動的人,也要努力爭取團結,只要他們回到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我們都將熱情歡迎,以誠相待。
台獨」分裂活動已成為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大禍害、對兩岸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對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有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才能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景,才能維護兩岸同胞的福祉。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我們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台獨」分裂活動違背了中華民族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強意志,是沒有出路的,是註定要失敗的。盡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還面臨阻力和障礙,今後也難免會經歷曲折和起伏,但我們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信念堅定不移,決不動搖。
❼ 十七大報告中央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
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我們將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楊毅指出,十七大報告闡述的關於兩岸關系重大問題的主張,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始終不渝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十七大報告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具有不可動搖的事實和法理基礎。1949年以來,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兩岸雙方都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就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礎。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協商談判,關繫到兩岸關系的性質和前途,也關繫到協商談判最終能否取得成果。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十七大報告提出:「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這是我們黨關於兩岸協商談判主張的新發展,是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前景的規劃。
第二,真心誠意地團結廣大台灣同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十七大報告指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同根同源,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分則兩害,合則兩利。共同的血脈和文化,共同的兩岸關系前途,共同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遠景,把兩岸同胞緊緊聯系在一起。繼續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利益所在。十七大報告對台灣同胞作出庄嚴承諾:「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並要求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十七大報告呼籲:「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拓展領域、提高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使命,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前途和希望所在。
第三,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十七大報告指出:「當前,『台獨』分裂勢力加緊進行分裂活動,嚴重危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同胞要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尤其是「台灣法理獨立」活動,反對陳水扁當局推動舉辦「入聯公投」是當前兩岸同胞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反對分裂國家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絕不會有絲毫動搖、妥協、含糊,絕不會吞下「台獨」這個苦果。報告強調:「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台灣屬於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我們願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如果「台獨」分裂勢力一意孤行,進行「台獨」冒險,我們必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❽ 我國在QIT領域取得的成果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重大成果。據介紹,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白皮書指出,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據白皮書介紹,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 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20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白皮書說,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❾ 韓彥婷的主要成果
1《論歌唱的平衡》,《社會文化傳播與發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2《論格林卡歌劇創作的歷史地位》,《電影文學》,2009年第16期
3《淺談聲樂學習中模仿的利與弊》,《藝術教育》,2009年第10期
4《用科學發展觀全面系統推進高校素質教育》,《中國高教探討雜志》,中國教育學術委員會,2009年第163期
5《關於重新劃分民族聲樂唱法的思考》,《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6月
6 《關於「三種唱法」分類的探討與思考》, 《中國新世紀教育研究》,2011年7月 1《學古詩·唱古詩·畫古詩》(上、下冊含兩本磁帶)(主編)吉林音像出版社
吉林攝影出版社1999年10月
2《中華傳統文化VCD唱讀本之三字經》(藝術指導)吉林攝影出版社2007年9月
3《中華傳統文化VCD唱讀本之百家姓》(藝術指導)吉林攝影出版社2007年9月
4《中華傳統文化VCD唱讀本之弟子規》(藝術指導)吉林攝影出版社2007年9月
5《中華傳統文化VCD唱讀本之千字文》(藝術指導)吉林攝影出版社2007年9月
6《中華傳統文化VCD唱讀本之笠翁對韻》(藝術指導)吉林攝影出版社2007年9月
7《國學啟蒙音樂書-快樂唱成語接龍(附盤)》主編兼藝術指導 吉林出版集團,吉林攝 影出版社2011年1月 1長春市「新苗杯」少兒藝術電視大賽評委,長春視電視台2000/5
2中國德藝雙馨大賽吉林賽區聲樂評委,2001/7
3華夏藝術風采國際交流選拔活動吉林賽區聲樂評委,2004--2008
4長春市「我魅力·我青春」大學生歌唱選拔賽聲樂評委,2008/5
5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長春市直機關歌手大賽評委,2008/1
6 2012新加坡第六屆中新國際音樂大賽評委2012/10 1 獨唱音樂會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1998/5
2 長春建城200周年大型晚會演唱: 《幸福不會從天降》,吉林電視台,2000/7
3 演唱:《哈哈鏡》電視欄目主題歌(原唱),長春電視台2001/10
4 演唱:《牽手同行》電視欄目主題歌(原唱),長春電視台2002/4
5 演唱:《家有考生》電視劇主題歌(原唱),長春電視台2002/8
6 紀念建黨87周年大型文藝演出,作曲並演唱:《小巷春風》(原唱),省委組織部,長 春市委長春市民政局2007/7
7 「奧運行·走進松源」大型文藝演出,演唱松源市市歌:《松源,永恆的星》,(原唱), 中央電視台 松源電視台2007/8
8 「勤廉頌」」吉林省高校廉潔文化進校園文藝演出周,演唱:《春天的故事》、《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吉林省教育廳 吉林省紀委監察廳 2007/9
9 李嵐清篆刻藝術展,鋼琴演奏:《鑒真東渡》(李嵐清曲),
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 2007/9
10 「龍子心·長春行」成龍愛心慈善義演活動,演唱:《好運來》,吉林電視台,長春電視 台及多家新聞媒體 2007/9
11 新聞報道:《韓彥婷欲作我省民歌小天後》,城市晚報2007/9
12 「長白山之春」元宵晚會,演唱:《敖包相會》,吉林電視台2008/2
13 大型抗震救災義演活動,演唱:《愛的奉獻》,長春電視台2008/5
14 新聞報道:抗震歌曲《無悔橄欖綠》開始錄制(作為原唱),新聞化報2008/5
15 中國長春第九屆電影節始暨農村電影題材頒獎儀式,演唱電影歌曲:《婚誓》,
中國長春電影節2008/7
16 原創歌曲《無悔橄欖綠》,吉林人民廣播電台吉林音樂廣播「華夏民族歌曲榜」欄目播出,2009.7
17 「祖國你好」建黨90周年大型晚會,演唱《我的祖國》(大合唱領唱),吉林衛視,2010.10
18 原創歌曲《我像一片雪花來看你》,吉林人民廣播電台吉林音樂廣播《聯通東北亞金曲排行榜》欄目播出,2010.7
19 吉林衛視「最美的女人」母親節晚會,演唱《最美的女人是媽媽》,吉林衛視,
2011.5
20 中國長春第十屆汽車博覽會演唱:《舉杯吧朋友》2011.8
21 錄制MTV《百年輝煌》(金鳳浩曲)延邊州電視台和龍市電視台2011.8
22 「紅葉之城·魅力蛟河」大型歌舞晚會,演唱《蛟河頌歌》,吉林衛視,2011.1.
23 「美好吉林」2012吉林春晚,演唱《搖籃曲》,吉林衛視,2012.2
24 長春電視台三八婦女勞動節「和諧家庭」晚會,演唱《好大一個家》,2012.3 1主持:「祝你百事可樂」文化廣場大型演出系列活動(50場)共青團長春市委,
1999年――2001年
2主持綜藝欄目:《哈哈鏡》,長春電視台2001年10月
3主持綜藝欄目:《牽手同行》,長春電視台2002年4月
4主持訪談節目:《考生在線》,吉林教育電視台2002年8月
5主持:長春市「百事可樂」小主持人大賽,長春市電視台2002年8月
6主持:韓再恩教授從教40年師生音樂會,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04年6月
7主持:「勤廉頌」吉林省高校廉潔文化進校園文藝演出周(5場),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紀委監察廳2007年9月
8主持:吉林省教育學院建院50周年文藝演出韓彥婷吉林省教育學院2007年9月
9主持:2008教師新年音樂會韓彥婷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音樂學院2007年12月
10.主持:韓國著名歌唱家安性玟,李在明音樂會,2009年11月
11.主持:「中日友好文化交流鋼琴音樂會」,2010年9月
12. 主持韓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柳承功先生獨唱音樂會,2010年10月
❿ 五項對台新舉措是什麼
大陸方面決定採取五項新的政策措施:第一,凡持有效往來台灣的通行證及簽注的大陸居民,今後可以經金門、馬祖、澎湖往來大陸與台灣本島。第二,首批開放赴台旅遊的大陸13個省市居民,今後可以赴金門、馬祖、澎湖旅遊,並經金門、馬祖、澎湖赴台灣本島旅遊。第三,調整現行5年有效台胞證的號碼編排規則,自今年9月25日起,實行台胞證號碼「一人一號,終身不變」,以方便台灣居民持證在大陸辦理相關手續。第四,自今年10月20日起,增加北京、南京、重慶、杭州、桂林、深圳6個口岸為台胞證簽注點。第五,繼上海、江蘇、福建之後,從今年10月20日起,增加北京、天津、重慶市和浙江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為在大陸的台灣居民補發、換發5年有效台胞證。此外,為進一步推動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在首批開放13個省市居民赴台旅遊的基礎上,正在積極研究繼續擴大開放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