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有多重

成果有多重

發布時間:2021-10-04 07:09:05

Ⅰ 重要成果

(一)找礦成果的總貌

根據《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提供的史料,物探或物探為主與化探綜合發現及擴大的大、中型金屬、非金屬礦床549處,其中金屬礦465處,非金屬礦84處。

物探曾在鐵等54種金屬、非金屬礦上進行過工作,大量工作且效果較好的礦種是鐵、銅、鉛鋅、鉻、鎳、錫、鎢、鉬等金屬礦,以及石墨、硫鐵礦、磷礦、金剛石和各種鹽類礦等非金屬礦,在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方面工作較少且效果也不如化探。物探、化探及物探化探綜合方法的找礦效果見下表(表3-1)。

(二)重要的成果

下面所引用的數據及事例主要根據《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所列物探發現礦床是指經物探或以物探為主與化探共同工作後發現、圈出主礦帶或主礦體,為確定其是否為大、中型礦床提供了依據,而非僅發現礦化點或礦點,還不能確定其規模者。擴大是經物探工作後礦床由小型升為中型或由中型升為大型者。

1.鐵礦(含釩鈦磁鐵礦)

尋找鐵礦是物探最有效果且工作量最多的工作,幾乎磁性鐵礦上均曾採用過物探方法。物探發現的大、中型礦164處(大型46處),另擴大者62處(其中大型25處)。在礦區的詳查、勘探中圈定礦體、研究產狀、發現打丟的盲礦等方面工作也十分出色。最為知名的例子,如遼寧鞍山-本溪地區(特大型)鐵礦,內蒙古白雲鄂博鐵-鈮-稀土礦(特大型),四川西昌地區特大型釩鈦磁鐵礦田,湖北大冶地區鐵礦田,河北遷安-灤縣及武安-沙河鐵礦田,山西五台山地區鐵礦,江蘇南京梅山鐵礦,安徽廬江羅河、大包莊、龍橋鐵礦和馬鞍山地區的鐵礦田,福建龍岩馬坑鐵礦,山東萊蕪地區鐵礦田、淄河鐵礦,河南舞陽、許昌鐵礦,湖南祁東鐵礦,雲南新平大紅山鐵銅礦,陝西柞水大西溝鐵礦,新疆哈密天湖、磁海等鐵礦。其中一些礦床的發現和儲量擴大物探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別是第四系覆蓋區的找礦和深部盲礦的發現,全靠磁法為主的物探,個別使用了重力、電剖面及電測深方法。20世紀60年代後期,井中磁測在找深部盲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類實例十分普遍),研究復雜和弱磁異常的技術進步為找深部礦和形體復雜的礦提供了有效方法。在驗證異常中走過一些彎路,積累了不少經驗。磁法定量推斷磁性鐵礦的埋深、傾向、大體形態十分有效,早期主要用垂直、水平磁秤得到磁異常場的向量,可確定礦體頂部位置及埋深,後期多使用特徵點等解析法。進入20世紀80年代,則多用計算機進行各種定量反演,有時可給出礦的截面形態。磁法用於其他磁性礦的效果也與鐵礦同。

表3-1找礦效果表

註:黑色金屬礦中的鐵礦和鈾礦系按礦床數統計。

2.鉻鐵礦

在大多數找鉻礦的地質項目中,物探均開展了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用磁法發現覆蓋區的超基性岩,並圈定和劃分岩相,一些地區還用重力和電法研究其產狀。早期物探主要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以及全國有超基性岩的地區圈定岩體工作。進入20世紀60年代,高精度重力測量技術的日趨完善、成熟,在直接找鉻礦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物探在直接發現和圈定鉻礦方面還是起到了作用,共發現和擴大礦床6處,其中小型2處。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新疆托里鯨魚鉻礦,早在1959年就以磁法發現了可能為岩體引起的磁異常,直到1962年才用磁法詳細圈定;1963年用高精度重力圈出了可能為鉻礦引起的重力異常,當年驗證見到鉻礦體。這是我國物探首次找到的隱伏鉻礦。而後,陸續在西藏安多東巧和依拉山鉻礦,甘肅肅北大道爾吉鉻礦,西藏曲松羅布莎、香嘎山鉻礦用重力和磁法開展了工作,除詳細圈定岩體外還圈出了若干礦體群,為擴大儲量起到了作用。在內蒙古進行了大量鉻礦物探工作,圈定岩體效果好,但因緻密鉻礦少而小,重力找礦效果不佳。在方法上,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方法得到發展和完善,並達很高水平;還試用過電法和磁法直接找鉻礦;井中無線電波等方法也曾試用過。

3.錳礦

物探尋找錳礦的工作並不多,收入《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的僅有四處(兩處為發現,兩處屬擴大)。湖南洞口江口錳礦系1972~1974年由磁法發現,湖南彬縣瑪瑙山鐵錳多金屬礦為1957年由磁法、自電發現,山西晉城上村錳菱鐵礦是1965年經電測深、激電工作後擴大,福建連城錳礦經多年(1965~1980年)工作後用激電擴大了規模。

4.銅礦(含銅鎳礦、銅鉬礦、銅鈷礦、銅多金屬礦)

物探尋找銅礦效果僅次於尋找鐵礦。物探及以物探為主共發現大、中型礦床55處(大型21處),擴大為大、中型礦床9處(大型5處)。在大量的銅礦勘查工作中,物探往往是圈定礦體、確定產狀,以及追索礦體走向。較重要的礦床,例如遼寧紅透山火山沉積變質型銅礦(大型)是1956~1958年磁法、化探、電法發現,安徽西馬鞍山矽卡岩型銅礦(中~大型)是1958~1960年磁法發現,江西武山矽卡岩-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59~1963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湖北銅綠山矽卡岩型鐵銅礦(大型)是1953~1959年磁法發現,江西永平矽卡岩型(或沉積改造型)銅礦(大型)是1965~1966年磁法發現,湖南七寶山沉積熱液疊加型銅、多金屬礦(大型)是1958~1966年磁法發現,廣東石蕁矽卡岩型銅礦(大型)是1960年磁法及化探發現,青海銅峪溝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銅礦(大型)是1958~195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青海德爾尼岩漿岩型銅鈷礦(大型)是1965年自電、磁法發現,吉林紅旗嶺和赤柏松岩漿岩型銅鎳礦(大型)分別是1959年和1970~1971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西藏玉龍斑岩-矽卡岩型銅礦的主盲礦體(大型)是1967~1972年磁法、電法發現,新疆喀拉通克岩漿岩型銅鎳礦(大型)是1978~1980年磁法、電法發現,新疆阿舍勒火山沉積-噴氣型銅、多金屬礦(大型)是1984~1985年電法、磁法發現,新疆小熱泉子火山熱液型銅礦(中型)是1993~1995年重力發現,雲南大平掌火山熱液型銅、多金屬礦(中—大型)是1997年電法圈定了主礦體,新疆哈密土屋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96~1998年激電圈出礦化帶發現。另外一些銅礦經物探工作發現盲礦或找到主礦體從而擴大為大型礦,如江西城門山矽卡岩-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59~1962年重力、磁法及化探發現了二、四礦帶,甘肅金川岩漿岩型銅鎳礦的Ⅲ、Ⅳ號礦是1959~1961年磁法、電法發現,四川李伍沉積變質熱液改造銅礦(大型)是1965~1966年充電法圈出了主盲礦體。

由於不少銅礦具有磁性,所以磁法找礦效果較好,且有不少銅礦是在為找鐵礦中發現的。電法找非磁性礦的效果較明顯,特別是激電法。對於淺部塊狀硫化物礦自電也有效;這種礦有露頭時,充電法效果也好。幾種井中物探方法找盲礦及研究礦體形態效果也較好。早期物探以直接找礦為主,而後在找深部礦時,直接與間接找礦並舉,異常研究重視了綜合方法運用。電法找銅、多金屬礦等礦床時的解釋,主要是定性、定平面位置,對產狀能有所判斷,對礦的頂部埋深也可半定量或定量給予一定精度的推斷,但均不如磁法對磁性礦的推斷精度。對於良導或高極化的礦體,用測深類電法時能給出較好的反演斷面。

5.鉛鋅礦(含鉛鋅、多金屬礦)

物探尋找鉛鋅礦效果較好,次於尋找銅礦效果。物探及以物探為主共發現大、中型礦33處(大型15處),擴大為大、中型礦18處(大型9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湖南黃沙坪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54~1955年自電、磁法發現;青海錫鐵山火山沉積改造型鉛鋅礦(大型)是1957~1958年自電、電阻率法發現,廣東大寶山沉積改造型鉛鋅、多金屬礦(大型)是1956~1958年自電及化探發現,甘肅小鐵山海相火山岩-塊狀硫化物型多金屬礦(大型)是1953~1956年自電、電阻率法發現(1993~1996年電磁法又發現深達800m層厚17.7m的富礦),河北蔡家營火山-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77~1980年激電發現,河北北岔溝門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89~1995年激電及化探發現主礦體,福建梅仙矽卡岩型鉛鋅礦(大型)是1972~1992年磁法及化探發現,內蒙古甲生盤沉積變質型鉛鋅礦(大型)是1970~1972年磁法發現,新疆可可塔勒火山噴氣-沉積型鉛鋅礦(大型)是1985~1986年自電、激電及化探發現。

另外還有一些礦,例如內蒙古白音諾爾、孟思陶力蓋鉛鋅礦等,江蘇棲霞山鉛鋅礦,湖南李梅鉛鋅礦,陝西西成鉛鋅礦田等均經物探工作而擴大為大型或增加較大的儲量。

鉛鋅礦類型較多,熱液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有的還是鐵鋅礦。因此,磁法效果也較好;但主要使用的還是電法,早期自電曾取得不錯的效果。

6.錫、鎢、鉬、銻、汞等多金屬礦

物探找錫、鎢、鉬礦效果較好,工作也較多;但次於找銅、鉛鋅礦的效果。銻、汞等礦物探工作少,效果也差一些。物探及物探與化探綜合共發現大、中型礦31處(大型13處),擴大為大、中型的7處(大型2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內蒙古黃崗矽卡岩型錫、鐵礦(大型)是1964~1965年磁法發現,內蒙古大井次火山熱液型錫銀多金屬礦(大型)是1983~1986年激電、電磁法、重力、磁法、化探等多種方法發現並不斷擴大,江西香爐山類矽卡岩型鎢礦(大型)是1967~197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江西曾家壠矽卡岩型錫礦(大型)是1966~1968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江西陽儲嶺斑岩-角礫岩簡型鎢、鉬礦(大型)是1971~1977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河南夜長坪斑岩型鉬、鎢礦(大型)是1973~1974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湖南界牌嶺高、中溫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大型)是1977~1982年化探、激電發現,廣西芒場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大型)是1964~1984年磁法及化探發現,雲南個舊外圍幾個錫石-多金屬硫化物型錫多金屬礦區(大型)是1957~1965年電測深、電剖面、磁法等方法研究隱伏岩體及構造後發現的盲礦,甘肅西和崖灣沉積再造型銻礦(大型)是1959年電法及化探發現。

另外還有的礦,如重慶興隆鍶礦(大型),江西駝背山銻礦(中型)是通過X熒光法和電法擴大了儲量。

由於礦種和礦床類型多且復雜,物探所用的方法也很不相同,主要還是磁法和電法。對鎢、錫、鉬礦是以磁法為主要方法,銻、汞礦以電法為主,在找礦中均要與化探綜合使用。有時物探是檢查化探異常和在化探圈定的礦化地段找深部礦。

7.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

物探尋找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的效果不如尋找有色金屬礦,總的工作規模也較小。基本上是屬於間接找礦,有些可以直接圈定礦的范圍、確定產狀。雖然如此,物探及物探、化探綜合在發現和擴大儲量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有71處。

金礦。大部分系統的金礦物探工作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進行的,8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來物探在金礦上的工作主要是檢查化探異常,個別情況在覆蓋區追索礦化帶或含礦構造、地層等。物探及物探化探綜合在發現某些金礦和擴大規模方面還起到了重要作用,發現大、中型金礦38處(大型17處),擴大為大、中型金礦11處(大型6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遼寧貓嶺蝕變岩型金礦是1986~1987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內蒙古紅花溝混合熱液型金礦是1957~1962年磁法、電法發現,吉林小西南岔富硫化物型金(銅)礦是1967~1975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黑龍江金廠破碎蝕變岩型金礦是1965~1980年激電、磁法及化探發現,安徽馬山高中溫熱液型金礦是1964~1971年磁法發現,山東膠東新城、河東、馬塘、寺庄、東季、倉上等焦家式金礦床是1967~1979年電法、磁法發現,河南老灣、銀洞坡蝕變構造岩型和熱液型金礦是1974~197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湖北雞冠咀、雞籠山矽卡岩型金、銅礦是1961~1980年磁法、重力、電法及化探發現。

銀礦(含規模較大的伴生銀礦)。以找銀礦為專門目的的物探工作很少,多是在綜合找礦中,主要是找鉛鋅礦中發現銀礦。物探化探綜合發現和擴大為大、中型銀礦18處。例如,山西刁泉矽卡岩型銀、銅礦是1972~1990年磁法、電法、化探發現,內蒙古額仁陶勒蓋熱液型銀礦是1986~1987年激電法發現,吉林山門低溫熱液型銀礦是1981~1985年激電法、化探發現,河南破山熱液型銀礦是1957~1979年激電、磁法、化探發現。在四川呷村銀、多金屬礦上用自電、激電等方法找到盲礦,擴大了規模。山西靈丘小青溝-流砂溝銀、錳多金屬礦是1986~1989年化探、激電發現。

鉑(鈀)礦(含鉑鎳礦)。我國鉑(鈀)礦少,物探在這類礦上工作更少。物探在尋找這類礦中有4處發揮了找礦作用。用磁法圈定可能含鉑(鈀)或鉑(鎳)的超基性岩體,進行間接找礦。在黑龍江五星鉑(鈀)礦、河南湖陽鉑(鎳)礦、四川楊柳坪鉑(鎳)礦、雲南金寶山鉑(鈀)礦的發現、擴大方面發揮了作用。

8.稀有和稀土礦

物探在稀有和稀土礦上進行的工作不多。單獨由物探發現及擴大者有6處,物探與化探共同發現的有2處。

鈮鉭礦。物探在鈮鉭礦上工作很少,曾在江蘇蘇州善安浜鈮鉭礦、江西橫峰黃山鈮鉭礦用磁法、重力、電法圈花崗岩體及其某些特定部位(如隆起部位、接觸部位等),起到間接找礦作用。

稀土、稀有礦。物探曾在內蒙古白雲鄂博特大型鈮-稀土-鐵礦上工作,主要作用是用磁法、重力發現深部盲礦體(與稀土礦共生的鐵礦)。湖北竹山高埡鈮稀土礦及內蒙古札魯特旗「801」稀有、稀土礦均為放射性法發現。

9.非金屬礦

非金屬礦種類很多,物探在找礦中起發現或擴大作用的礦種不多。按發現數目依次排是硫鐵礦、石墨、金伯利岩、磷礦、鹽礦、石膏、鉀鹽、芒硝礦、硼礦、蛇紋石(滑石)。其他如膨潤土、硅灰石、螢石、石棉、水晶、高嶺土、雲母、砷(銅)礦、石灰石礦等僅有一二個礦床。物探共發現或擴大的非金屬礦床為85處。當然,在詳查、勘探中用物探圈礦體、測井劃礦層等方面的作用有許多,難以數量化。

在硫鐵礦、石墨礦上物探可以直接發現或圈定礦體,其他一些非金屬礦上主要是間接找礦。物探在非金屬礦上的找礦效果較尋找貴金屬礦要好。

硫鐵礦。物探發現和擴大的大、中型礦28處。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磁法和電法,特別是自電法。較重要的礦床如內蒙古甲生盤、霍格氣等沉積變質型硫鐵礦是20世紀60~70年代磁法及化探發現,安徽何家小嶺火山岩型硫鐵礦是1957~1961年磁法發現,安徽馬山火山噴發-熱液型硫鐵礦是1953~1954年磁法、自電發現,江西鐵山矽卡岩型硫礦是1960~1968年磁法發現。

石墨礦。物探發現和擴大的大、中型礦床8處,主要用電法。例如,黑龍江雲山石墨礦(磁法、自電),山東臧格庄石墨礦(電法)。

金伯利岩。物探發現或圈出7個岩管、1個岩脈。在遼寧瓦房店主要用磁法圈出30號、42號、50號岩管,山東蒙陰圈出1號、28號、31號、33號岩管和30號岩脈。在山東郯城用電法為找金剛石砂礦圈出了可能含砂礦的范圍。

磷礦。磷礦類型多,所用的物探方法及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共發現或擴大礦床6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河北承德羅鍋子磷礦上用磁法和井中磁測找磷鐵礦盲礦,河北涿鹿礬山、承德頭溝、馬營磷礦均是用磁法找磷鐵礦或含磷輝石岩,江蘇錦屏沉積變質型磷礦上是用重力圈含礦層位,福建洋墩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磷礦是用磁法、放射性法發現的。

鹽類礦(含鉀鹽礦)。因屬沉積類型礦,不論是否含鉀,主要採用的是重力和電測深法圈盆地,研究盆地構造和圈出可能含鹽的部位;測井劃出鹽層及鉀鹽層位。重要的礦床,例如安徽定遠東興鹽礦,湖南衡陽盆地鹽類礦,江蘇金壇鹽礦,四川鹽源井溝鹽礦,雲南富民者北鹽(芒硝礦)及雲南江域鉀鹽、岩鹽礦,西藏貢覺油札鹽礦等。近年航空γ能譜圈出了新疆羅布泊羅北鉀鹽礦。

石膏礦。屬沉積類型礦,多數是在找煤或找石油中發現。物探用電法,個別還用重力圈石膏田范圍及含膏層位,測井劃層位。物探工作過並發揮了作用的礦床有河北隆饒雙碑石膏礦,湖北當陽高店子石膏礦,湖南臨澧合口和歇駕山石膏礦。

芒硝礦。屬沉積類型礦,往往在找油氣中發現。重力或地震圈含礦層,測井劃層位。物探在江蘇洪澤-淮陽無水芒硝礦,四川新津金華鈣芒硝礦上工作並圈定了礦層范圍。

硼礦。因硼礦中的礦石有硼鎂鐵礦物,在這類礦上磁法及化探找礦效果好,測井劃層位。物探在遼寧寬甸磚廟溝硼礦,湖南常寧七里坪-場市硼礦上發揮了作用。

蛇紋石礦。因屬基性、超基性岩中含礦,所以磁法的圈礦效果好。例如,江蘇贛榆崗尚,福建莆田長基和建陽崇雒北壢的蛇紋石礦。

其他非金屬礦上物探工作少,但在有些礦上(如石棉、雲母、水晶、螢石礦)的找礦效果較明顯。主要使用電法,在石棉、硅灰石礦上採用磁法,在螢石礦上還用測井劃礦層。

10.物探在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詳查及勘探中的作用

物探在發現和擴大金屬和非金屬礦床的作用已如前述,而在礦床發現後的詳查及勘探中使用物探進行工作,成果也十分顯著。主要工作任務是用地面物探方法詳細圈定礦體的平面展布及形態,了解礦體的埋深、截面形態、下延及礦體間是否相連等;用井中物探方法探查孔底及孔旁盲礦;有時還可用測井方法劃分鑽孔岩性及礦層。

在這類工作中要求物探的定量解釋能達到地質工作的需要。較為有效的方法是磁法,成功的實例也多為磁性礦產的勘查,電法(主要是充電法、電測深法及電剖面法)、重力法也有成功的實例,但均較磁法為少。

例如,用充電法在不同礦體露頭上充電,解決了青海德爾尼銅鈷礦床中多個礦體間是否相連的問題;用中間梯度激電法圈定了雲南思茅大平掌銅礦礦體的平面分布,據此合理布置了詳查鑽孔;用井中三分量磁測及電阻率測井在新疆富蘊喀拉通克銅鎳礦區圈定了富礦體及井旁盲礦,有效地指導了鑽探;安徽廬江何家大嶺鐵礦曾根據已知鑽孔地質和物性資料,對實測磁異常計算過礦體截面,後經補充勘探表明反演成果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區的鐵礦,在詳查、勘探中均根據井中磁測找到了盲礦,使礦產詳勘工作受益;在四川紅格釩鈦鐵礦的勘探中根據磁化率測井求得全鐵含量,解決了鑽孔岩心採取率不高的問題,並得到全國儲委的認可[1]

Ⅱ 取得的主要成果與效益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基本解決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

在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實施探采結合示範井20口,鑽探總進尺3453.4m,總涌水量22 323.4 t/d,直接解決了當地26 137人、500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的問題和13 040畝農田的灌溉問題(表1-3)

表1-3 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河南鞏義應急抗旱鑽探成果統計表

(二)基本查明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水文地質條件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河南鞏義市由於地表水資源相對缺乏,因此,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鞏義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地下水開采量(供水量)平均為12388萬m3

河南鞏義市地下水分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3種類型。依據地下水水化學特徵可大致劃分出4個水化學類型區:邙山丘陵與黃河階地區(HCO3-Ca.Na.Mg型和HCO3-Ca.Mg.Na型)、伊洛河灘階地與階地後緣山前傾斜平原區(HCO3-Ca.Mg型)、東南碎屑岩分布區(HCO3-Ca.Na型)和南部石灰岩分布區(HCO3-Ca型)。

鞏義市深層地下水水位總體上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如伊洛河以南的黃土丘陵區北部及山前傾斜平原區以及米河、新中、小關、大峪溝、核桃園、涉村、夾津口、西村等鄉丘陵山區。

鞏義市地下水總體上基本符合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三)基本查明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賦存規律和蓄水構造類型

河南鞏義市地下水主要賦存在鬆散岩類孔隙、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和基岩裂隙中,鬆散岩類孔隙水按深度可進一步劃分出淺層(60m以淺)和深層水(60~300m)兩類孔隙水。淺層含水層組水量豐富區分布在黃河灘及階地、伊洛河河谷、汜水河河谷及階地、崗地等地段,定井成功率高;淺層含水層組水量貧乏區分布在邙山、山前傾斜平原及山前黃土丘陵地區康店、沙魚溝—北山口—芝田—魯庄一帶,黃土厚度大,定井成功率不高。深層孔隙水水量豐富區分布在鞏義市區、北山口-沙魚溝、回郭鎮-芝田以南、念子庄-羅口以北地帶,定井成功率較高;深層孔隙水水量中等區分布在富水區南側,東部位於站街一英峪南一帶,西部位於魯庄—西村一帶,定井成功率較高。丘陵區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水量中等區分布在東部的新中—米河一帶及核桃園、涉村—夾津口一帶,含水層為寒武系及奧陶系灰岩、白雲質灰岩、白雲岩,定井成功率較高;但由於礦山開采造成區域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基岩含水層被疏干,加之礦坑排水,使部分地區定井成功率不高。丘陵區基岩裂隙水分布在嵩山主峰和五指嶺主峰的北側、米河-小關-大峪溝以北及涉村-關帝廟以北,地下水較貧乏,定井成功率不高。

調查表明,在尋找地下水過程中辨別地下水蓄水構造和賦存條件非常關鍵,本次工作發現河南鞏義市地下水蓄水構造類型主要有5大類:岩溶或接觸-岩溶蓄水構造、鬆散岩層蓄水構造、斷裂蓄水構造、單斜蓄水構造和基岩風化殼片狀蓄水構造。其中,鬆散岩層蓄水構造可進一步劃分出河流階地鬆散岩層和山前傾斜平原鬆散岩層兩種蓄水構造,斷裂蓄水構造可進一步劃分出斷裂旁側影響帶、斷裂交匯影響帶和斷裂破碎帶3種蓄水構造。

(四)編制了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區劃

根據區內地下水的空間分布情況以及地下水開採的分配格局,結合野外地質調查與實地鑽探施工結果,對河南鞏義市地下水開發利用進行了區劃,劃分出可增強開采、控制開采、調減開采和尚難規劃利用4個區,為區域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五)總結了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技術方法和找水經驗

本次應急抗旱找水打井過程中應用了高密度電法、激電測深法和測井等技術和方法,針對本地區特點,總結出了「一條高密度電法勘查找水經驗」、「兩種定井方法」和「四種鑽井方式」。

一條高密度電法勘查找水經驗:在鞏義地區該方法找水經驗是在「基岩山區高阻中尋找低阻」和「鬆散層低阻中尋找高阻」。

兩種定井方法:一為通過分析地質構造和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定井;二為通過高密度電法技術、電測深技術結合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定井。

四種鑽井方式:沖擊鑽鑽井;迴旋鑽鑽井;挖掘機+迴旋鑽+氣壓潛孔錘組合鑽井;迴旋鑽+氣壓潛孔錘組合鑽井。

以上經驗與方法應用在鞏義地區應急抗旱找水打井中,鑽孔成井率100%,無一眼乾孔,鑽探效率和效果十分顯著。

(六)建立了淮河流域(河南鞏義)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資料庫

二、經濟和社會效益

河南鞏義市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是由國土資源部部署、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支援河南嚴重缺水地區抗旱找水的一個重大項目,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缺水地區群眾的巨大關懷和幫助。項目「探采結合」水井工程的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工作區內人畜飲水困難以及農田灌溉的問題。項目成果可為河南鞏義市嚴重缺水地區社會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豐富的地質信息,為區域內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采與保護提供科學依據;項目提出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地質環境保護的措施和建議,可以確保當地群眾生活和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項目成果的應用將在長時期內使這一地區的嚴重缺水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對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尤其對保障供水需求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持久性的影響。

本次應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完成後,為盡快使抗旱應急示範工程發揮長遠效益,河南鞏義市國土資源局、水務局及時聯合組織對成井工程實地及工程後期所需的配套設施(變壓器、泵房、線路工程等)進行了調查,編制了所需要的資金預算並報請鞏義市政府。鞏義市政府很快劃撥近200萬元資金用於配套設施建設。

在得知我中心抗旱找水打井突擊隊將於4月29日返回南京的消息後,鞏義市很多村民帶著趕做的「喝水不忘打井人,永感南京地調情」、「挖井支農,心繫百姓」、「興水鑽井、惠民支農」、「為民打井、福澤百姓」、「不辭艱辛找水,澤惠山區人民」、「抗旱打井顯真情,不遠千里送甘霖」等錦旗紛紛前來慰問送行並表示感謝。

Ⅲ 科研成果有哪些級別的如何劃分

科研成果評價
科研成果評價

指對科研成果的工作質量、學術水平、實際應用和成熟程度等予以客觀的、具體的、恰當的評價。這是科研成果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直接關繫到科研的發展方向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主要應從學術價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評審。對不同類型的成果,要有不同的側重,但不能偏廢。對基礎研究成果,主要側重於學術價值;技術研究成果(應用研究印發展研究成果)應側重於經濟效果和社會影響。在成果具體評價上,必須堅持科學性、客觀性原則。體育科研成果有:體育科學理論成果、體育科學新技術成果、體育科學新產品成果、體育軟科學和體育信息成果,以及對已有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應用。分為理論性成果和應用性成果兩種形式。對前者通過評審的方式進行評價.對後者用鑒定的方式進行評價。體育科研的理論性成果,通常是以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專著等形式表現出來的。這類成果佔有相當數量.但「可比性」較差,又缺乏一種相對檢驗的標尺,所以較難評審。對這類成果可以通過各種學術會議來宣讀論文,組織評審;組織專題報告,以答辯的形式進行評審;把論文上報本單位學術委員會,或通過本部門年度科研評獎工作進行評審;把材料寄給有關專業研究機構.或通過報刊編輯出版單位進行評審等。具體的評審方法有寫出評審意見、推薦宣讀、批准發表。投票表決、訂分評定等。在組織評審中要注意兩點;(1)參加評審者必須具有廣博和專深的知識,一般都是同行中有一定學術威望的專家或學者;(2)著重對成果在闡明某一現象、特徵和規律方面有無創見或突破做出評價,並衡量其提出納新概念、新建設、新理論、新體系等的深度和廣度。對純理論研究的成果,一般不應要求具有明確的近期應用效果,而對具有應用價值的理論性成果,則應對其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和意義做出評價。體育科研的應用性成果,是指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而取得的具有一定創造性、先進性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包括基礎研究直接取得的應用性成果),例如研製的新儀器、新方法、新器械等。這類成果應採用科學簽訂的方式進行評價.目前大多是召開各種級別的技術鑒定會。在鑒定之前,一定要十分細致地做好准備工作:提供鑒定的報告、數據准確、說理清楚、論據充分;有關資料、樣品、圖紙齊全;審查討論時要實事求是。目前。有些單位不採用鑒定會而通過「運用檢驗法」或「個別通信評價法」做出鑒定,這是一種有益的探討和嘗試。

Ⅳ 成果,成績和成就有什麼區別

1、詞性不同

「成績」用於一般事情(如工作、學習、體育運動等),中性詞;「成就」用於重大事情(如革命、建設、科技等),語氣鄭重,褒義詞。成果意為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在誇獎一個優秀的學生時,可以說他成績突出,但不能說他成就突出。而在講述中國建國70年的歷程時,只能用「建國70周年成就展」,其中的「成就展」換為「成績展」也可以講得通,但無法體現這七十年發展的波瀾壯闊。

2、意思不同

「成績」可以用「大、好、優秀」或「小,不好,差」等詞語形容;「成就」只能用「巨大、重大、輝煌」等詞形容。成果多指某項研究好的結果。可以說體操團隊今年在奧運會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可以說體操團隊在今年奧運會成績不好。但不能說當代文學取得了不好的成就。

3、用法不同

「成績」只有名詞用法;「成就」還可以有動詞用法。成就作動詞時有造就和成全之意。

Ⅳ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多種方法綜合對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定量研究,取得了如下的主要成果及認識:

(1)水源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研究表明,水源區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 ①水土流失嚴重; ②森林資源退化; ③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④環境污染形勢嚴峻; ⑤礦山環境不斷惡化。

(2)初步建立了水源區的土地利用/覆被遙感圖像分類體系,進行了水源區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數據統計和變化趨勢分析。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以 1989 年和 2000年的 LandsatTM 遙感數據源為依據,運用 ENVI 和 PHOTOSHOP 等圖像處理軟體和 MapGIS地理信息系統軟體,進行了水源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研究,建立了該區的土地利用/覆被遙感圖像分類體系。根據影像特徵建立判讀標志,採用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影像判讀,採用屏幕數字化方式提取兩個時相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進行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數據統計和變化動態分析,揭示出該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進行了水源區生態環境敏感性與生態功能評價。研究表明,水源區屬土壤侵蝕中度敏感區、生物多樣性及生境極敏感區及高度敏感區; 南部丹江口水庫庫體周圍和丹江支流的水體周圍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北部山區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丹江口庫區及周圍的淺山丘陵區是重要的土壤保持區。

(4)建立了水源區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准。在系統分析研究該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基礎上,建立了該區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准。此次研究選取了與生態環境質量關系密切的氣象、水資源、地形地貌、植被、土壤、人口與土地、災害和環境污染 8項一級指標,23 項二級指標。

(5)多種方法綜合對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定量研究表明,該區生態環境質量一般。目前該區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系統結構有變化,但尚可維持基本功能,受干擾後易惡化,生態問題顯現。人類活動是導致該區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近期內生態環境仍然表現為繼續惡化的趨勢。

(6)對水源區生態環境進行了預警研究。在現狀評價基礎上,依據歷年統計資料趨勢外推獲取預警時段 2010 年和 2020 年的預測數據。結果表明: 未來 15 年,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處於一般狀態,生態環境呈現逆向演化趨勢,惡化速度不容忽視。根據警度區間劃分表可知,警情逐漸由中警向重警逼近,生態環境質量由一般狀態向惡劣狀態過渡。因此,需要對水源區進行報警。

(7)提出控制水土流失與面源污染,進行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合理開發與保護礦產資源等生態環境建設對策; 提出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法制和體制管理,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經濟保障機制,加大水源區城鎮基礎建設投入,加強水質和生態環境監測手段,加強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宣傳與公眾參與等保障措施。

Ⅵ 成績,成果,成就怎麼區分

成績,它有兩重詞義:1是指「成功的業績,成效」;2是指「工作或學習所取得的成就版﹐收獲」。
成果權 1.成全,成立。 2.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 3. 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成就,1取得的成績;業績:成就非凡|取得成就。2完成:倉卒之間,確難成就|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3成全:成就別人|條件所限,實難成就。

Ⅶ 清華大學發布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這一次成果有多重要

這一次的成果基本上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而且擁有了最新的技術。

Ⅷ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階段性,是證明你做這是是有分階段分步驟的,
階段性成果,你這階段的成果專或發現,
然後簡述出來屬。簡述:簡單的敘述。你可以這樣說:xxx事情,的第幾階段(或初級階段,中期階段後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例如;
寫論文,計劃第一階段是,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麼數據
2。什麼問題完成3.~~~
簡述最好分點說明~

Ⅸ 成果概述

項目全面收集了研究區內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地物化遙各方面資料,系統分析了研究區內的區域地質背景、構造特徵、岩漿活動,全面總結了區內各個典型礦床的成礦地質環境、控礦地質構造、有利成礦因素,建立了研究區火山岩型鐵礦的成礦要素表、預測要素模型。確定研究區內松湖鐵礦預測要素為:構造環境為阿吾拉勒石炭紀裂陷槽(島弧環境);含礦岩系和圍岩主要為安山質火山碎屑凝灰岩及大理岩、鈉長斑岩質火山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輝石閃長玢岩、閃長玢岩 、石英閃長玢岩等;含礦地層為火山活動中心地帶;賦礦地層為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第三亞組;區域地物化特徵為分布在重力梯度帶上;在局部剩餘重力異常高或附近,剩餘重力異常值在1~3mg/s·m之間;分布於北側磁異常梯度帶,異常值大於200nT的剩餘磁異常分布區;磁異常平面特徵以正值為主,正負極值超過±25000nT。異常可分為低緩異常及高磁異常兩類。高磁異常主要分布在穹隆兩側的高山區及穹隆北東端的高山區。總體特徵是高強度(大於5000nT);大哈拉軍山組強磁異常區是尋找鐵礦的主要標志。預測必要要素為雙峰式火山岩建造、成礦時代(C)、火山沉積盆地、大哈拉軍山組;重要因素為已知礦床(點)、近東西向斷裂旁側、大於200nT或600nT磁異常;次要要素為鐵錳累加異常、1~3mGal重力異常、晚石炭世中酸性岩體附近。

以火山岩型鐵礦床為主攻目標,以ESRI的空間資料庫描述框架、UML和關系資料庫規范化理論為依據,採用面向對象建模技術,在空間數據模型研究的基礎上,以探索研究區與主要成因類型鐵礦密切相關地質體及地質現象之間的關聯性為主要內容,以ArcGIS為平台,建立研究區的多元信息空間資料庫。針對研究區預測礦種的成因類型,在保證滿足資源潛力評價要求的前提下,快速、簡練的定義了各資料庫要素類,大量減輕了屬性數據入庫的工作量,這樣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以資料庫為基礎的空間分析也保證了數據精度的一致性。根據研究區成礦地質背景、ArcGIS空間資料庫和典型礦床成礦模式,確定成礦預測類型和找礦標志,建立區域成礦要素表,明確兩大類型鐵礦的控礦構造和找礦標志,通過地質、礦化、物探(主要是磁法)等綜合信息提取,建立典型鐵礦床定性和資源量定量評價的預測模型,並確立各個預測要素與資料庫中屬性欄位的對應關系,建立以 ArcGIS空間資料庫為基礎的預測區提取模型,為快速、准確、高效進行成礦有利因素的提取奠定基礎。

對區內的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進一步剖析,通過野外實地調查並取樣分析,結合前人研究程度,總結提煉松湖鐵礦成礦模式、成礦規律,並結合西段航磁、重力等多源信息數據,共圈定該區域內9個找礦靶區進行預測資源量評價,並對找礦靶區進行優選和排序。

在全面收集研究區以及相似區域成礦條件,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的基礎上,根據已知礦床(點)品位-噸位模型,進行數理統計,總結其統計規律,建立了研究區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從而評估、修正各個未見礦區的品位和噸位數值,為研究區資源潛力評價提供可靠的評價參數。圈出預測區確定預測類型:採用綜合信息法,依據一定的地質規律,確定各預測類型模型區,圈出預測區,綜合各典型礦床建立比例尺對等的概念模型,根據不同預測類型的概念模型,確定各預測區的預測類型。求體重: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體重D1和D,其中D1為各模型區的平均體重,D為各典型礦床的平均體重(預期探明資源量加權求得)。求含礦率: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含礦率K1和K。確定預測深度:模型區工程式控制制鐵礦出露深度約為800m,按二分之一工程式控制制礦體深度向下推深,即400m,故松湖預測區預測總深度為1200m。置信度:應根據模型區的資源產狀勘探情況來定:(1)勘探程度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了解清楚(90%);(2)勘探程度較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一般(50%);(3)勘探程度一般,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較差(10%)。計算資源量:由於模型區和預測區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因此二者將分開計算。將上面求出的數據分別帶入絕對體積法和相對體積法計算公式,對模型區、預測區礦產資源進行定量預測。模型區採用絕對體積法計算,預測區採用相對體積法計算。

利用資源潛力評價公式,以ArcGIS資料庫為平台,結合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對阿吾拉勒成礦帶西段各個典型礦床進行了鐵礦資源量的估算。

Ⅹ 演員成果身高體重多少

人家身高大概是180斤左右,我們大家還是覺得挺好

閱讀全文

與成果有多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