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整建制劃轉是什麼意思
就我個人理解應該是,把整個BU劃轉到新的公司或管理層級之下,保持原職能不變
㈡ 整建制轉出是什麼意思
建制指一個部隊或來團源體的人數、制度、職務關系等,整建制指全部關系。整個黨支部轉出,其黨員、委員會、組織名稱一起轉出就是整建制轉出。
例如,如果雙方黨委都同意整建制轉出,則有遷出黨委開除介紹信,列出所有黨員的相關信息轉入到新的黨委,由新的黨委行文成立新的黨支部,並進行選舉黨的支部委員會,然後由現黨委行為任命書記和委員等工作。
(2)整建制轉讓擴展閱讀:
辦理整建制轉出的程序
1、鎮黨委A向縣區委組織部門提交關於整建制轉移至黨委B的請示,縣區委組織部門經審查後如果同意則會下文批復給鎮黨委A。
2、同時縣區委組織部門下文通知黨委B,鎮黨委A可根據批文開具轉移全體黨員組織關系至黨委B的介紹信,鎮黨委A攜帶介紹信至黨委B,黨委B予已接收即可。
㈢ 改制企業不是全員整建制改制,稅收如何認定
企業改組改制財稅操作實務模板 背景:A企業:國有獨資工廠制企業,擁有1個非法人分支機構、1個全資子企業(獨立法人單位)、2個中外合資企業(E公司、F公司)。
改制思路:職工全員持股——職工及管理層出資成立B投資公司;整體改制——B公司受讓A企業全部產權,之後B以所受讓的資產與另一企業再共同設立C公司。
改制進程:1、非法人分支機構在改制前注銷,資產並入A企業;2、A企業的資產審計與評估,確定其凈資產;3、A企業全部產權轉讓給B公司,國有產權全部退出;4、徵得外方同意,合資企業E公司中的外方股權轉讓給B公司,F公司中的外方股權不動,原國有股權由C公司承繼;5、原A企業的全資子企業由C公司承繼後改制或吸收合並。
下面,根據與稅收政策的關聯程度,將A企業的整個改制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分別予以論述:
一、原非獨立法人分支機構注銷
A企業原非獨立法人分支機構---A企業銷售中心,在改制前注銷,歸入A企業。
此非獨立法人分支機構雖不是獨立法人實體,但在會計上獨立核算,在稅收上具有獨立納稅主體資格,且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因此,在這一環節,這一非獨立法人分支機構需履行正常的稅務注銷程序。
二、A企業資產評估
A企業的資產評估是為其下步的全部國有資產出讓服務的,是這一出讓過程的一部分,而非一獨立的行為,因此,對其資產評估的結果應不必作單獨的稅收處理,應待其全部國有資產出讓結束後,一並作稅收處理即可。
三、A企業全部國有資產出讓
A企業在以上程序完成後,將全部國有資產出讓給B公司,其涉及的主要稅收政策為:
1、增值稅。
A企業將全部國有資產出讓給B公司,對其中應屬於增值稅定義的「貨物」部分,如原材料、產成品、低值易耗品等,單純從這類貨物本身的轉讓行為看,似應屬於銷售貨物的范疇,應計提增值稅,但因此資產出讓行為是包括債權、債務和勞動力在內的整體出讓,應屬於產權轉讓的范疇;況且,在這一產權轉讓的過程中,每一單項資產的轉讓價值都難以進行獨立計量,即其計稅依據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 (國稅函[2002]420號)文件規定,應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
2、營業稅
基於與上述同樣的原因,A企業將全部國有資產出讓給B公司,也屬於產權轉讓的范疇,對其中的房屋建築物等不動產和土地使用權等無形資產部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產權不征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165號)文件規定,不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也不應徵收營業稅。
3、企業所得稅
按改制方案設定,在上述資產評估的基礎上,A企業將全部國有資產出讓給B公司,並將優惠後的國有資產受讓款全部上繳國庫。對這一轉讓過程中產生的收益或損失,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評估增值有關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7〕077號)規定,納稅人在產權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產權轉讓凈收益或凈損失,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國有資產產權轉讓凈收益凡按國家有關規定全額上交財政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之後,A企業履行其工商和稅務注銷程序,作為一法人實體和納稅主體消滅。
四、E公司中的外方股權轉讓給B公司
作為整個改制過程的一部分,B公司將購買E公司中的全部30%的外方股權,此一行為的法律後果是:
1、E公司將隨外方股權的全部退出而成為純粹的內資企業,在包括外經貿部、工商和稅務等諸多部門的法律待遇上將不再按外商投資企業對待。
2、在B公司已全部受讓A企業全部產權的情況下,此一時點上的E公司已在股權結構上成為實質上的一人公司,而不符合《公司法》上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最低2人的要求。但對這一股權出讓行為,稅法仍將其認定為屬於企業股權結構的重組,它不影響企業的存續性,因為其不須經清算程序,企業的債權和債務關系,在股權重組後也繼續有效。
按《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合並、分立、股權重組、資產轉讓等重組業務所得稅處理的暫行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7〕071號)規定:「凡重組前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在企業重組業務中,將其持有的股權退出或轉讓給國內投資者的,重組前的企業實際經營期不滿適用定期減免稅優惠的規定年限的,應依照稅法第八條的規定,補繳已免徵、減征的企業所得稅稅款。」但因E公司的實際經營期已滿10年,此一規定在這一股權重組行為中並不適用。
另外,針對E公司中的外方股東出讓其所擁有的股權這一行為,按《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取得股票(股權)轉讓收益和股息所得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3]045號)規定: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轉讓其在中國境內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取得的超出其出資額的部分的轉讓收益,仍應按財政部(87)財稅外字033號和財政部(84)財稅字第114號文件規定,依20%的稅率繳納預提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但其適用稅率,按《國務院關於外國企業來源於我國境內的利息等所得減征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發[2000]37號)規定,自2000年1月1日起,已改為10%
五、B公司與另一非公司制企業共同設立C公司
對這一環節的稅收問題,我們分別投資主體予以論述。
另一非公司制企業。按改制方案,另一企業將以現金出資,這屬於正常的出資行為,僅就出資過程而言,不涉及任何稅收問題。當然,如果其以物投資,對其中貨物部分應按「視同銷售」計征增值稅,而對其中不動產和無形資產部分則不征營業稅。
B公司。其用以出資的資產是所受讓的原A企業全部產權。
1、增值稅和營業稅。
與A企業產權轉讓的原因相同,對B公司在此出資過程中涉及的屬貨物的資產部分,不應屬於增值稅的徵收范圍,不征增值稅。而涉及屬於不動產和無形資產的部分,也不應征營業稅。(依據同上)
2、企業所得稅
如前所述,因B公司在對C公司的這一出資行為後,其本身並不解散,而是作為一法人實體而繼續存在,故在企業所得稅上應按整體資產轉讓對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規定:「企業整體資產轉讓原則上應在交易發生時,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全部資產和進行投資兩項經濟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並按規定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如果企業整體資產轉讓交易的接受企業支付的交換額中,除接受企業股權以外的現金、有價證券、其他資產(以下簡稱「非股權支付額」)不高於所支付的股權的票面價值(或股本的賬面價值)20%的,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轉讓企業可暫不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轉讓企業和接受企業不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報國家稅務總局審核確認。」
依《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規定:「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合並分立業務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9號)暫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的企業整體資產轉讓、整體資產置換、合並和分立等改組業務中,取得補價或非股權支付額的企業,應將所轉讓或處置資產中包含的與補價或非股權支付額相對應的增值,確認為當期應納稅所得。」
B公司在此出資過程中,未獲任何「非股權支付額」,因此,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後可不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即不涉及所得稅問題。
依上引國稅發[2003]45號規定:「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第4條第2款規定轉讓企業暫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的整體資產轉讓改組,接受企業取得的轉讓企業的資產的成本,可以按評估確認價值確定,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即C公司對B公司用以出資的資產可以評估價入賬並計提折舊或攤銷。當然,這已屬C公司接受出資後的問題。
六、另一合資企業—F公司的國有股權由C公司承繼
對F公司而言,此並不影響其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的性質和經營的連續性,故其除應作稅務登記變更這一程序事項外,並無實體稅收問題。
七、原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資子企業在上述改製程序完成後,進行的改制或吸收合並
(解析內容略)
八、其它稅種
1、個人所得稅
這方面主要涉及在改制過程中因身份轉換而產生的職工經濟補償金問題。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規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因此 ,對達到應稅條件的職工經濟補償金收入,發放單位應履行代扣代繳義務。
另外作為補充和說明,在職工以現金出資並以40%折扣方式認購股權時,不涉及應征個人所得稅的問題,因為其購買時的折扣是依國家明文規定的,這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認購股票等有價證券而從僱主取得折扣或補貼收入有關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應代扣繳個人所得稅的前提條件明顯不同,故應無代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發生。
2、土地增值稅
就A企業目前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而言,因其產生來源有劃撥、出讓、購買等,相應地改制方案中也區分不同情況而有不同處理。按目前稅收文件規定,投資者以土地(房地產)作價入股進行投資或作為聯營條件的,以及因企業兼並轉讓房地產和房地產評估增值,暫免或不征土地增值稅。因此,就整個改制過程而言,應均不涉及土地增值稅。
3、印花稅
解析內容略。主要稅收文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過程中有關印花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3]183號)
4、契稅
解析內容略。主要稅收文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重組若干契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3]18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