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質證過程
簡單的說,比如我是原告,你是被告,法官問你,原告提供的借條是否是你簽字的,你說是,這個證據就通過,再下一個,法官問你,證人李三說你當時答應給原告3%利息,你說,沒有,他們在說謊,好了這就是質證,並不是要求你辯論.
詳細點就看下面:
進入法庭質證程序階段,公訴人對被告一一進行舉證,法庭問被告是否真實,被告回答是或者不是,不是的話就會發表簡單的辯護意見,直到十位被告全部質證完畢。最後被告進行陳辭,然後結束庭審。
所謂質證就是依據事實來問明或辨別是非,質證也就是法庭調查中,辯護方及被告人對檢察機關控訴被告人犯罪事實所依據的證據來源是否合法化,與事實是否客觀化,證明過程是否合理化和與案件是否有聯系化及控方對辯方提出的證據在法庭上進行辯明是非的過程。實質上,法庭調查質證,就是控辯雙方把自己作為定案的證據展示法庭,雙方辯明是非後爭取由法庭採納作為定案證據的一個過程,是控辯雙方互相對對方證據的質疑過程。
根據刑事訴訟法47條的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後,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第156條又規定:「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對證人、鑒定人發問。」第157條還規定:「對未到庭的證人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的意見。」由此可以看出,不僅證人證言必須經過法庭質證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其他證據也必須經過質證程序才能確定其證據效力。
當事人質證膚淺不能實現質證的價值功能。何家弘教授認為,質證的本質特徵在於「質」,即對證據的質疑和質問,而且這種「疑」和「問」都帶有當面對抗的性質。抽閱的案件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有疑無問。在質證活動中,質疑和質問是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的。對證據的內容提出質疑是質證的根本目的,對提出證據的人進行質問是質證的基本形式。因疑而問,有疑有問;問以解疑,問以證疑。我們庭審質證中卻疑多問少,甚至可以說只疑不問。如有一起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被告對法官出示的10份證據均以「與我無關」作答,根本不是在質證似乎在生氣。只對他方證據提出不同看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質證。2、質證方式單一。缺少組織整合,質證程序的有效有序進行必須根據質證的對象、證據線索進行整合,因此要求質證可以有各種方式進行,實現質證確定證據證明力有無、大小的終極功能。我們目前普遍適用的是一證一質,極少數案件中適用數證一質,更無其他方式組織質證。3、缺少對抗。當事人由於受利益的驅動,向法官提供的證據信息,都會受到一定「污染」。但是這種受污染而失真的證據,可以被質證程度相對還原。這種還原有賴於雙方當事人之間直接的對壘,因為同樣受到利益驅使的相對雙方較之法官更具發現對方「污染」證據的敏銳性,對抗程度愈烈,還原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我們的案件中大多由法官出示證據,詢問當事人對證據的意見,缺少直接地對抗。4、質證內容單一。《若干規定》第五十條規定「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針對證據證明力有無以及證明力大小,進行質疑、說明與辯駁。」在抽閱的案件中,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較明顯存在質證內容偏重於真實性上,且質疑證據客觀性大多以不客觀、不事實簡單詞彙進行質疑,對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質證少之又少,在僅有的一二個就證據關聯性質疑也均停留在「與案件無關」這一表述上。過濾不具有證據資格的證據材料,不讓這些證據材料干擾法官對案件事實的判斷,是質證的重要功能。對證據資格進行質證,主要是集中在證據的關聯性與合法性質疑上,不符合法律規定,自然不能進入定案依據的范圍;與案件事實沒有關聯性,自然不具備證據資格。
若干規定》第四十七條規定「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非經質證使用為定案依據,即是違背證據的合法性。
⑵ 鑒定書的質證意見怎麼寫
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啊,沒有固定格式
⑶ 求大神幫我寫起訴書(舉證質證),有案例。我們做模擬法庭,我不懂這些
你是要寫起訴書,還是要做舉證質證的准備?
起訴書的寫法建議參照相關範本,舉證質證的流程應當以刑事訴訟相關法律規定為准。
僅給你提供一個思路吧。
因為你們是要做模擬法庭,而這個准備的過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建議自己動手,不要在這里等直接成果。
我曾經做一個模擬法庭刑事案件庭審的審判長,學習過程非常有益。
⑷ 質證意見怎麼寫
簡單地說,就是針對對方提出的每一條支持其論點的證據,從真實性、合法性與關聯性這三個方面提出質疑的意見。書寫時應當逐條質證,否則法庭視為不予質證。
網上有很多質證意見的範文,可以參考
⑸ 二審民事被告沒有新的證據我這個質證書怎麼寫
對方沒提供證據你就無需質證,你有新的證據或發現可以提交證據支持你的觀點
⑹ 質證意見範本
所謂質證,是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對當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證據就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有無、大小予以說明和質辯的活動或過程。質證的主體,是指在質證過程對證據予以說明、質辯的主體。質證的主體范圍包括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和第三人。法院是證據認定的主體,不是質證的主體。在法庭審理中,質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2)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3)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⑺ 原告申請法院要求被告出庭質證的申請書怎麼寫,求解答
原告起訴到人民法院後,審理中對證據質證是必經程序,被告自要到庭就必須提出質證意見,無需另行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