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拆遷房安置購置權可否轉讓
一、拆遷補償的對象是什麼人? 新《條例》明確被拆遷人為房屋的所有人,拆遷補償的原則是對房屋所有人進行補償,兼顧對使用人的安置。因為使用人即承租人相對房屋出租人而言,是以支付租金而得到一定期限的房屋使用權。承租人取得的只是房屋的佔有、使用權,而房屋的收益、處分權利仍屬於房屋所有權人。因此,新《條例》將租賃房屋的補償主體確定為房屋所有權人。但房屋拆遷同時也會給承租人帶來一定的損失和不便,因此,要兼顧對使用人的安置。 原《條例》關於對房屋所有人進行補償、對房屋使用人進行安置的原則,是在公有房屋為主體的情況下規定的,實踐中因拆遷人不徵求房屋所有人的意見,直接與房屋使用人達成補償安置協議;一些城市實行的貨幣安置,將大部分補償資金支付給房屋使用人,致使房屋所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引起房屋所有人諸多不滿。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國房屋產權結構已從公房為主體轉變為個人擁有住房為主體。而房屋的租賃關系是房屋所有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在拆遷過程中是從屬的法律關系,它的調整應當依據相關的民事法律,在房屋所有人與承租人之間進行調整,而不應當由拆遷人在損害房屋所有人利益、未經得房屋所有人同意的前提下自作主張調整。這是新修訂的《條例》將被拆遷人定義為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同時規定「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的背景。 二、拆遷補償有幾種方式? 新《條例》規定,拆遷補償的方式有兩種,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貨幣補償作為主要方式。其原因:一是貨幣補償操作簡單,且一次性了斷,不會產生延長過渡期限、被拆遷人或使用人不能及時回遷等後續問題;二是貨幣補償更方便被拆遷人選擇住房,不受地點等方面的限制;三是避免因安置用房質量不好而使拆遷雙方產生矛盾;四是更好地體現新《條例》的立法思想,即有條件實行貨幣補償的,盡可能實行貨幣補償。 三、貨幣補償的標准怎樣定? 新《條例》規定了拆遷貨幣補償標准確定的基本原則——等價有償,採取的辦法是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的辦法確定。 原《條例》過多地考慮了「人」的因素,造成拆除同一標的物,因居住人口不一,而補償標准不一,導致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之前大量遷入戶口,加重了拆遷人的負擔,也加重了投資成本,增加了舊城改造的難度。而新《條例》把補償安置與戶口分離,淡化人口因素,以房屋價值作為補償安置的標准,既符合法理要求,也便於操作。 四、產權調換是怎麼回事? 新《條例》中的「產權調換」是指拆遷人用自己建造或購買的產權房屋與被拆遷房屋進行調換產權,並按拆遷房屋的評估價和調換房屋的市場價進行結算調換差價的行為。也就是說以易地或原地再建的房屋,和被拆除房屋進行產權交換,被拆遷人失去了被拆遷房屋的產權,調換之後擁有調換房屋的產權。產權調換是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方式之一,其特點是以實物形態來體現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的補償。無論是居住房屋還是非居住房屋均可採用產權調換的方法,但排除了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 五、產權調換如何結算差價? 新《條例》明確按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結算,實質上是結算被拆除房屋的市場評估價與調換房屋市場價的差價,多退少補。相當於先由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按其房屋的評估價進行補償,再由被拆遷人按市場價購買拆遷人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 六、被拆遷人可否選擇補償方式? 新《條例》規定,被拆遷人可以選擇補償方式。但是選擇權要受以下兩種條件的限制:一是規定了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拆遷時被拆遷人只能選擇貨幣補償;二是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只能實行產權調換,被拆遷人不能選擇貨幣補償。這樣規定,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附屬物不具備獨立使用性質,產權調換後無法獨立使用。另外,附屬物屬於特定建築,不同建築對附屬物的要求也不相同。二是解除不了租賃關系,意味著租賃雙方不能就補償金額的分配比例達成一致意見,拆遷人沒有義務也很難就補償金額給房屋所有人與使用人劃定一個雙方都認可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實行貨幣補償,要麼侵害出租人利益,要麼侵害承租人的利益。另外,允許被拆遷人選擇,被拆遷人為了早日解除已經存在的租賃關系,選擇貨幣補償,這樣可能會出現因拆遷使原承租戶失去了居住空間,也違背了不能因為拆遷而使原存在於被拆遷人與承租人之間的租賃關系強制解除的原則。
B. 拆遷安置房的拆遷安置權,權力能轉讓嗎
拆遷安置房的購買權是無法對外轉讓的,但是在家庭內部的拆遷受益人中可以互相調劑,然後經動遷組同意,寫入電子合同報備。
一、拆遷安置房能買賣嗎
拆遷安置房一般需五年才能進行上市交易。
房屋能不能上市交易,簡單的可以根據土地性質判斷,集體土地,是歸集體所有,鄉鎮多半是這樣的土地性質。
如果是國有土地,即可辦理到房產證,就可以上市交易,有些是永遠拿不到房產證的,比如集體土地,除非他進行土地性質變更。有些是拿到了短時間內不能交易的,比如一些拆遷安置房。
國家在這方面都是有相關規定的。
房產一般有兩證,房產證和土地證,房產證簡單的說就是表示這房子歸你所有,如果建築物沒了,你想再在原土地上興建,必須經相關部門批准。
土地證表示此土地歸你所有,無論建築物是否存在,別人是無權在你的地盤建東西的,這就是侵犯你的權益。
二、拆遷拿安置房注意事項
安置房是否能取得房產證不能一概而論,這需要看其擁有的產權是否是全產權,以及拆遷協議上的相關規定。首先,弄清安置房的性質對於房產證辦理是至關重要的,調查清楚拆遷前的產權性質,如果拆遷前具備產權證,只是拆遷後開發商沒有及時辦理,如果有拆遷協議書,雖然麻煩,但日後還是可以辦理產權證的。安置房的所有權一般歸屬當地或區域房管部門所有。房產證是需要通過房管部門來辦理的,需要按照現行的房屋平均售價的一定比例繳納費用,然後辦理產權證。
安置房如果進行了產權登記並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是可以上市交易的,房屋權屬證書(房產證)是權利人依法擁有房屋合法權利並對房屋行佔有、使用受益和處分的唯一合法憑證。依法登記的房屋權利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其它任何房產證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不管是什麼性質的房屋只有在取得房產證後才可以進行二次交易,沒有取得房產證是禁止上市交易的。
C. 拆遷安置房如何轉讓
拆遷安置房取得合法產權後,符合當地房屋政策的,可以對外轉讓拆遷安置房。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三十七條房地產轉讓,是指房地產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將其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下列房地產,不得轉讓:
(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條件的;
(二)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
(四)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
(五)權屬有爭議的;
(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轉讓的其他情形。
沒有房產證的房被拆遷可以要求補償嗎
按規定,進行拆遷補償時,被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要給予補償。並且,被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即違法建築,將不予補償。
所以,沒有房產證的房是否可以獲得補償,要先確定是否為違法建築。具體而言,以下幾種情形即屬於違法建築:
1、佔用已規劃為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用地或公共綠化用地的建築;
2、不按批準的設計圖紙施工的建築;
3、擅自改建、加建的建築;
4、農村經濟組織的非農業用地或村民自用宅基地,以及違反城市規劃或超過市政府規定標準的建築;
5、擅自改變工業廠房、住宅和其他建築物使用功能的建築;
6、違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其他建築。
所以若是房子沒有房產證,但是不屬於以上的違法建築,那麼還是可以要求拆遷補償。
比如實際中許多宅基地建房就沒有房產證,但是不屬於違法建築。
D. 安置房如何辦理劃撥轉出讓
安置房的土地出讓金一般都是沒有繳納的,土地的取得方式是劃撥,只能作為安置房使用,該房屋只要使用權不能買賣。
安置房的土地性質想更改為國有出讓的話,需要在取得當地規劃局、國土局等相關部門的批准同意後,補交相應的土地出讓金後才可以變更為國有出讓土地性質的。
安置房,是政府進行城市道路建設和其他公共設施建設項目時,對被拆遷住戶進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即因城市規劃、土地開發等原因進行拆遷,而安置給被拆遷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安置房的轉讓交易需要在取得該安置房房產證後才可以進行,這時的過戶交易與一般的房屋沒有任何區別之處。安置的對象是城市居民被拆遷戶,也包括征拆遷房屋的農戶。
(4)安置權轉讓擴展閱讀:
安置房買賣的風險
第一、政策因素。
根據相關法規及政策規定,拆遷安置房屋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動遷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購的中低價商品房。
此類房屋產權雖屬於個人所有,但在取得所有權的一定期限內不能上市交易。另一類是因房產開發等因素而動拆遷,動拆遷公司通過其他途徑安置或代為安置人購買的中低價位商品房 (與市場價比較而言)。
該類商品房和一般的商品房相比沒有什麼區別,屬於被安置人的私有財產,沒有轉讓期限的限制,可以自由上市交易。
第二、價格因素。
拆遷安置房的買賣大多是在簽訂了拆遷安置協議但房子尚未交付的情況下轉讓買賣的。
由於從訂立安置協議到房屋交付,中間間隔時間長、變化大,特別是價格不斷上漲,到交房時的價格可能相差近千元,拆遷戶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失,因此拒絕交房,要求漲價,最終導致雙方的矛盾加劇,引起訴訟。
E. 拆遷安置房可以對外轉讓嗎有哪些法律風險如何防範
可以對外轉讓。依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當事人取得拆遷安置房完整產權,符合當地房屋交易政策的,可以對外轉讓拆遷安置房。如果沒有合法產權的,房屋交易不受法律保護。
F. 安置房屋轉讓協議怎麼寫
轉讓方: (甲方)
受讓方: (乙方)
甲方現將位於***小區的一套安置房房產轉讓給乙方,甲、乙雙方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就乙方向甲方購買房產一事簽訂以下合同,以共同遵守。
一、甲方安置房屬**危舊房改造項目,由縣政府統一安置分配給甲方在**小區的房產,房號為**樓**單元**室,主房屋面積為***平方米(含公攤面積),配儲藏室**平方米(含公攤面積),現尚未辦理產權證。
二、本合同中所述房屋為縣政府分配給甲方的安置房,是甲方的家庭共同財產。該房屋沒有產權糾紛,不存在房屋抵押,債權債務,以及其他權利瑕疵。轉讓後如有上述未清事項,由甲方承擔,乙方不負任何責任。
三、甲方上述房產的交易,主房和儲藏室一起共計人民幣***元整(大寫:***萬元整)。不含上交房產局百分之一的建房維修基金、小區物業管理費、裝潢保證金和裝潢垃圾清理費等,此費用由乙方另付。
四、本合同簽署後,乙方將轉讓款一次性交付給甲方,或現金一次性打入甲方的銀行帳戶:開戶行建行,戶名:***,賬號****或農村合作銀行卡:*****。
五、乙方付清所有房款後,甲方將所持有的《安置協議書》原件及相關資料一並交由乙方保管,並將安置房、儲藏室鑰匙全部交付給乙方,由乙方所有。
六、關於該安置房的產權登記及過戶,待以後政策能夠辦理的情況下,甲方將積極主動協助乙方辦理,所有費用由乙方承擔。
七、違約條款:協議簽訂後生效,雙方不得違約。如甲方反悔,必須徵得乙方同意,甲方返還乙方房款並處以房款總額的100﹪的違約金;如乙方反悔,甲方將扣除房款總額的100﹪違約金。
八、本協議一式二份,經甲、乙雙方簽字後生效。甲、乙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簽字): 乙方(簽字):
甲方身份證號: 乙方身份證號:
甲方電話號碼: 乙方電話號碼:
簽字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