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對撞機成果

對撞機成果

發布時間:2021-09-29 02:46:18

⑴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工程成就

從1999年開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未來發展的預先研究已經開始。改造工程最初計劃採用單環方案,使用麻花軌道實現多束團對撞,亮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左右。但由於受到BEPC豐碩科研成果的吸引,2001年美國康奈爾大學把一台原先在高能量下運行的對撞機轉到BEPC的能區工作(稱為CESRc),主要設計指標對撞亮度與BEPC改進升級的目標相同。但是他們採用短平快的方法,聲稱能在2~3年內達到設計目標。實際上,他們的短平快方法並不成功,CESRc只達到了設計性能的1/5到1/8。
「然而在當時,如果BEPCII不改變方案,大幅度提高效能,我們將失去國際競爭力。」陳和生介紹,面對嚴峻的競爭,為了繼續保持在國際高能物理研究上的優勢,中國科學家接受挑戰,迎難而上,提出了新的改造方案。
採用最先進的雙環交叉對撞技術改造對撞機,設計對撞亮度比原來的對撞機高30~100倍,遠高於康奈爾大學對撞機,使BEPCII將在世界同類型裝置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這個方案的驗收指標是將性能提高30倍,難度極大。
這個方案得到了科學界的支持和國家的批准,並在2004年初開工建設,稱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研究人員在參考國際先進的雙環方案的基礎上,根據「一機兩用」的設計原則,巧妙地利用外環提供同步輻射光,並將硬X光的強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滿足廣大同步輻射用戶的需求。
BEPCII工程於2004年1月動工,計劃工期5年,改造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對撞機的性能,使粲物理數據增加兩個數量級。
「我們邊建設邊提供同步輻射光,創國際先例。」陳和生說,盡管工程建設和調束的時間十分緊張,高能所仍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己任,考慮到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尚未建成,為了保證國內廣大同步輻射用戶研究工作的需要,主動將工程建設分為三個階段:直線加速器改造、儲存環改造和探測器改造,並克服重重困難,在每個階段都插入同步輻射運行,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對同步輻射用戶造成的影響,創造了在大型加速器的建設過程中提供同步輻射專用光服務的國際先例。
2009年4月下旬,開始本輪調束前,BEPCII/北京譜儀III進行物理數據採集,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1億 ψ(2S)衰變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ψ (2S)共振峰上採集的數據樣本,數據質量非常好。而改造前獲取1400萬事例要用三個多月的時間。
「BEPCII挑戰加速器建設和調試的難度極限。」陳和生透露,國際上成功的雙環電子對撞機的周長一般在2公里以上,而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儲存環的周長短,只有240米。隧道原來是給單環設計的,空間狹小。國外成功的雙環對撞機是在80米距離內實現電子對撞再分開,BEPCII的對撞區非常短,必須在28米內實現。
其次,多項先進技術為首次應用。為了繼續保持在τ—粲物理能區的先進性,工程採用大量國際上的頂尖技術,而許多技術、設備是國內從未有過的,而高能物理對撞機的加工精度往往比航天、航空領域的要求還要高。比如,對撞機必須使用多種先進的超導設備,大多為國內從未有過的,並為此建立大型氦低溫系統。其他首次應用的技術還有加速器建造中的橫向反饋系統、超導高頻系統、超導磁鐵、全環軌道慢反饋、束團流強檢測控制,探測器建造中的高解析度晶體量能器、小單元氦基氣體漂移室、大型螺線管超導磁體、阻性板室(RPC)等。
據悉,BEPCII對撞亮度達到驗收指標的消息傳出,世界各大實驗室的加速器專家,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副所長Steve Myers、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和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調束運行負責人CERN的Paul Collier博士、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BNL)的著名加速器專家翁武忠博士、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的趙午教授等紛紛在第一時間發來郵件表示祝賀。

⑵ 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偉大貢獻

文字實錄
[主持人]:
剛才兩位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些應用。剛才張老師介紹了,中國也有我們自己的對撞機,叫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國自己的對撞機的一些情況。
[張闖]:
我注意到在網上很多網友談到歐洲強子對撞機的時候有很多評論。特別是說看了以後才知道這個東西非常微妙,也有的說看了以後才知道我們中國還有多大的差距,也有的網友很關心,說我們中國也參加了這個合作。有的說我們的貢獻是不是太小了。還有的說,我敢肯定中國也有,而且將來一定會有更好的。我們知道網友對這個事情非常關心,中國在這方面到底是什麼情況。
[張闖]:
我們也有一個對撞機,就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我們說有兩個,一個是原來的單環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1984年破土動工,小平同志親自為它奠基,到1988年正式對撞,工作了大概20年左右,21世紀初期我們進行了改造,建造了雙環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這個機器是我們所工作的園區叫套和顫物理園區,這在國際上佔領先地位的,而且它建立了以北京譜儀為基礎的國際合作,這是一個非常前沿的、先進的國際合作組,在這個領域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張闖]:
我看到一個雜志上有一篇文章。他就講到成千上百的美國科學家飛到北京來參加北京的試驗,經過最近的改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性能有了提高,成為國際領先的對撞機。我們國家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在國際究領域裡面佔了很大的作用。
[陳國明]: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能量比較低,只有3.5金伏,和我們講的LHC相差三個量級。但是它做的工作的物理意義很重要的,它和LHC的內容不一樣。我們知道講6個誇克,正反誇克強子下面一個分類,叫做介子,假如有三個誇克組成的叫做重子,也是強子裡面的重。還有沒有其他的物質形態?比如有四個誇克組成的、五個誇克組成的,有很多膠子組成的膠子球,基本的物質形態假如不是我剛才講的介子和重子,那就是重大突破,就是我們物質世界新的物質形態,這對以後的應用也是無可估的。
[陳國明]:
北京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主要是想找這些東西,有沒有這些新的物質形態,普通的物質是由質子、中子組成的,都是三個誇克組成,叫做重子。假如都是重子,5誇克、6誇克,就是膠子球的,這樣的話,是完全不同物質形態不一樣,就會造成其他的物質形態了,這就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這也是我們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研究的目的。剛才張老師介紹了,北京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最早是從1984年開始動工,當時的情況,80年代初期,應該說,我們的科研環境,包括經費,可能經濟環境還不是很好,包括您說小平同志都很重視破土的奠基儀式,為什麼會得到國家這么大的重視?
[張闖]:
剛才主持人問到了,當初對撞機建立的時候也有這樣的爭論,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想做加速器、對撞機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不能解決當前最緊迫的研究,到底應該放在什麼樣的地位,小平同志在對撞機建成以後,1988年視察了北京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他作了一個很重要的講話,這個講話就是中國要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一開始小平同志舉了一個例子。
[張闖]:
談到對撞機,我先說一個故事,有一位歐洲的朋友,這個朋友就是我們強子對撞機的研究所所長,小平同志會見了他,他當時就問小平同志一個問題,就是說中國經濟也不太發達,為什麼要搞這個東西?小平同志回答說,這是為了將來,為了長遠的發展。小平同志接著說,中國一定要發展高科技,要在國際高科技領域裡面佔有一席之地。回頭看小平同志當時的講話,確實非常有遠見。

⑶ 中國建成了高能粒子對撞機之後,對科研有哪些幫助

對量子力學以及其他科研領域具有極大的推進重要。

高能粒子對撞機是科學研究的又一高度,原理:帶電粒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加速,磁場的作用下改變方向。加速器發展方向以更高能量為主,粒子束的能量越高,越能獲得更多信息。高能實驗:以粒子碰撞為主,使用粒子束對撞的加速器叫對撞機,由於速度很高,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性價比較高,對撞機在高能物理實驗中有主導重要。獲得更具說服性的理論,高能粒子對撞機是取得成果的首要條件。

量子場論和弦論的盛行,使數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此時建設對撞機,促進數學以及物理和加速器領域的完美融合,帶動學科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物理發展至今,需要對撞機探索未來的可能性。對撞機涉及很多技術,處於高精尖的地位。

⑷ 對撞機的發展歷史

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其主要作用是積累並加速相繼由前級加速器注入的兩束粒子流,到一定束流強度及一定能量時使其在相向運動狀態下進行對撞,以產生足夠高的相互作用反應率,從而便於測量。
20世紀50年代初,加速器的設計者就有過利用對撞束來獲得更高質心系能量的設想,但是鑒於加速器中束流的強度太低,束流密度遠低於靶的粒子密度,雙束對撞引起的相互作用反應率將比束流轟擊固定靶時發生的反應率低106倍,這樣,很難進行最低限度的測量,這種設想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1956年人們開始懂得依靠積累技術,可以獲得必要強度的束流,從而使對撞機的研究真正被提到日程上來。

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造價低,技術簡單,因此它是首先研究的對象。最初的兩台對撞機是1961年投入運行的,不久又相繼出現了好幾台低能量的電子對撞機。B.里希特就是在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的正負電子對撞機SPEAR上發現著名的 J/ψ粒子的(同時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由丁肇中教授發現),為近代高能物理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正是由於這一成就為後來人們下決心建造更大的
對撞機
正負電子對撞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目前建成的質子對撞機如歐洲核子中心代號 ISR的交叉儲存環,其能量為2×31GeV,它於1971年已投入運行。

由於電子冷卻及隨機冷卻技術(見加速器技術和原理的發展)的成功,使反質子束的性能大大得到改善,而且束流可以積累到足夠的強度,從而有可能在同一環中進行質子-反質子對撞。歐洲核子中心於1981年將一台能量為 400GeV的質子同步加速器(即SPS)改建成質子-反質子對撞機,並於1983年取得了極其重要的實驗成果,發現了W±、Z0粒子。

⑸ 電子對撞機得實驗結果是什麼

電子對撞機得實驗結果是:
1999年,北京譜儀在2-5GeV能區的R值精確測量取得重要成果,得到國際高能物理界的高度評價。5GeV以下的R值是標准模型計算不確定性的重要部分,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充分把握了國際高能物理發展的最新動態,選定了這一在理論上有全局性重大意義、在實驗上極富挑戰性的課題,精心設計了全能區的實驗方案。此項實驗對加速器和探測器的性能及運行水平,對實驗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以及理論模型等都是嚴峻的挑戰。經過可行性研究,國際合作組把測量能區定為2-5GeV,精度目標定在7%左右,該指標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運行能量和北京譜儀測量精度的要求已經接近極限。為了完成R值精確測量實驗,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揮了運行以來的最高水平,在如此寬的能量范圍內長時間保持了長束流壽命和高亮度的穩定運行,這在國際高能物理實驗研究中也屬領先水平。北京譜儀在2-5GeV能區的近百個能量點上進行能量掃描測量,並在數據分析中,發展和應用了多項創新方法和理論模型,使測量的系統誤差大大降低,平均測量精度達到6.6%,比國際上原有的實驗結果提高了2-3倍。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 是我國第一台高能加速器,也是高能物理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長202米的直線加速器、輸運線、周長240米的圓型加速器(也稱儲存環)、高6米重500噸的北京譜儀和圍繞儲存環的同步輻射實驗裝置等幾部分組成,外型象一隻碩大的羽毛球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當時世界上唯一在τ輕子和粲粒子產生閾附近研究τ-粲物理的大型正負電子對撞實驗裝置,也是該能區迄今為止亮度最高的對撞機。

⑹ 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重大成果

它曾為非典研究作過貢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同步輻射系統曾於2002年建成我國第一個版專用於生物大分子結權構分析的同步輻射光束線和實驗站,這套裝置已成為我國結構基因組研究的一個重要平台。在生物大分子光束線站上,首次獲得了SARS病毒蛋白酶大分子結構。
另外,目前材料界最時髦的納米結構研究也多在對撞機的同步輻射站上進行。 自然界自存在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制,自然驗證科學,科學發現自然。

⑺ 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典故成就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2007年3月26日上午,陳和生院士站在歡騰的人群中,把手中紙杯高高舉起:「為了重大改造工程新的里程碑,乾杯!」陳和生所說的新里程碑,就是剛剛取得的正負電子對撞成功。

⑻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結果怎樣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3月30日宣布,跨越日內瓦市郊瑞士法國邊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上,總能量為7萬億電子伏特的兩個束流對撞,在發生兩次故障後最終獲得成功。這是世界上目前能量最高的對撞。

資料來源於: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1264642.html 此次對撞實驗首次向媒體開放48小時。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CMS(緊湊繆子線圈)實驗遠程式控制制中心通過網路向媒體直播了對撞實驗過程。

「此次對撞成功,標志著LHC的物理研究的開始,標志著一個激動人心的粒子物理新時代的到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研究員陳國明說。

據悉,對撞的兩個束流,每個束流帶兩個束團,每個束團由50億個質子組成,每個質子的能量為3.5萬億電子伏特。質子的速度是光速的99.999995%(比光速慢億分之五)。按計劃,本次運行後4個月內,每個束團的質子數將上升到800億個。

北京時間30日下午3點左右,正當記者們在高能所CMS實驗遠程式控制制中心聚精會神地觀看對撞實驗時,CERN傳來消息:由於對撞機保護裝置導致束流意外丟失,對撞未能如期實現。研究人員不得不繼續對機器進行調試。

陳國明介紹,2008年的LHC實驗失敗,發生爆炸事故,在其後的一年多時間,CERN對LHC進行了檢修和調整,並增加了保護裝置。此次束流丟失正是此保護裝置所致。

不過,CERN研究人員隨即表示,這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們已經等了20年,可以再耐心等一會。」幾個小時後,CERN研究人員想要再次進行對撞,又一次發生了故障。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進一步調試後,北京時間30日晚上7點零6分,總能量為7萬億電子伏特的兩個束流對撞成功。

「做科學實驗,尤其是在能量這么高的機器上開展實驗,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不會像開party一樣,客人一來就可以看到慶祝的時刻。」高能所所長陳和生向記者介紹,「LHC是世界上能量最高的機器,非常復雜,在調試過程中,由於束流丟失未能如期實現對撞,並不意味此次對撞實驗失敗。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在調試過程中也經常出現束流丟失的情況,這是調試過程中碰見的正常狀況。」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將連續運行LHC 18到24個月,以便為LHC上面的各個實驗提供足夠的數據來進行物理研究。這一階段的運行過後,LHC將關機進行徹底修理,為14TeV對撞作準備。

歐洲核子中心的所長Heuer說,兩年的連續運行是一個離譜的要求,但這個努力是值得的,這可以補償前次失敗所失去的時間,使物理學家們可以有機會做出他們的成果。

⑼ 9.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歷史和現狀主要成果有哪些

1972年8月,張文裕等18位科技工作者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反映對發展中國高能物理研究的意見和希望。
1972年9月11日,周恩來總理對關於建設中國高能加速器實驗基地報告的復信中指示:「這件事不能再延遲了。科學院必須把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抓起來,同時又要把理論研究與科學實驗結合起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預制研究、應該成為科學院要抓的主要項目之一。」
1973年初,經國家批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
1975年3月,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出了《關於高能加速器預制研究和建造問題的報告》(七五三工程)。剛剛復出主持中央工作的小平同志同意了這個報告,並轉送周總理批示。
1977年,鄧小平同志在國家科委、國家計委《關於加快建設高能物理實驗中心的請示報告》(八七工程)上批示:「擬同意」。
1981年1月,國家計委決定停止十三陵「高能物理實驗中心」的籌建工作(即八七工程),對玉泉路高能加速器預制工程提出調整方案。
1981年1月10日,小平同志對聶華桐等14位科學家的信做了批示:「請方毅同志召集一個專家會議進行論證」,討論高能加速器的建造方案。
1981年9月22日-25日,中科院數理學部在北京召開「2.2GeV正負電子對撞機預制研究方案論證會」。會議對高能所提出的注入器、儲存環和探測器的預制研究項目進行了討論,決定開展對撞機工程預制研究。
1981年5月,高能所在徵求國內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建造2×22億電子伏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方案,在由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召開的專家論證會上得到原則通過。
1981年12日22日,鄧小平同志在中 國科學院關於建造2.2GeV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議報告上批示:「這項工程進行到這個程度不宜中斷,他們所提方案比較切實可行,我贊成加以批准,不再猶慮。」
1982年1月21日,高能所向中科院報送《玉泉路工程調整計劃任務書》,計劃建造一台2×22億電子伏正負電子對撞機。
1982年,高能所完成預制研究方案的初步設計,試制關鍵部件樣機。
1982年6月19日,高能所派出21名科技人員組成的考察組到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進行設計考察,完成了對撞機工程初步設計第三稿,基本確定加速器的主要參數。
1983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關於審批2×22億電子伏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計劃的請示報告》。同意新建一台能量為2×22億電子伏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正式立項。 1983年,開始進行重點非標部件的預制研究。
1983年12月15日,中央書記處第103次會議決定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工程列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並成立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北京市的谷羽、林宗棠、張壽、張百發組成工程領導小組,谷羽任組長(1986年,周光召院長接任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國科學院。14個部委組成了工程非標准設備協調小組,組織全國上百個科研單位、工廠、高等院校大力協同攻關,土建工程由北京市負責全力保證。
1984年6月25日-7月4日,BEPC擴初設計審查會在京召開。會議通過了技術審查小組對工程的審查報告,並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這項工程的擴初設計。
1984年8月15日,小平同志在對撞機工程領導小組報送中央的簡報上批示「我們的加速器必須保證如期甚至提前完成」。
1984年9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計委」關於審批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即8312工程)建設任務和規模的報告」(國家計委科[1984]1899號),明確了一機二用」的方針,增加了同步輻射實驗區的建設。批准總投資為2億4千萬元(含引進用匯2500萬美元),總建築面積為54700平方米。工程建設實行經理負責制的投資包干責任制。
1984年10月7日,BEPC破土動工。鄧小平同志與黨和國家領導來到高能所參加奠基典禮,為奠基石鏟了第一杴土,並親切接見了參加工程建設的科技人員和職工代表。鄧小平同志為基石題寫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的題詞。他說:「我相信這件事不會錯」。
1985年至1987年6月,BEPC主要部件批量生產,八大非標設備陸續驗收。
1986年5月6日,BEPC工程總體安裝正式開始。谷羽、林宗棠、岳致中等領導及300多位代表出席安裝開工典禮。
1986年6月,BEPC注入器第一批部件進入隧道完成安裝。
1987年6月,BEPC儲存環和北京譜儀開始全面安裝、調試。
1987年12月,BEPC注入器總調成功,電子束流注入到儲存環,並觀測到了同步輻射。電子束能量為1.17GeV,脈沖流強140mA。
1988年7月,正電子注入儲存環並積累。
1988年10月16日,BEPC首次實現正負電子對撞,亮度達到8×1027/㎝2.s。完成了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們的加速器必須保證如期甚至提前完成」的目標。
1988年10月24日,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表示祝賀,並慰問參加工程建設的代表。鄧小平同志發表了「中國必須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講話。 1988年12月,BEPC對撞峰值亮度達到設計指標。
1989年4月,北京譜儀推至對撞點上安裝就位,開始總體檢驗,用已獲得的巴巴事例進行刻度。 1989年5月,北京譜儀投入試運行。
1989年7月5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北京譜儀通過技術鑒定。
1989年9月,北京譜儀(BES)開始物理工作。
1989年8月15日,BEPC輻射防護和劑量監測系統通過技術鑒定。
1989年12月8日,北京同步輻射裝置(BSRF)三個前端區、一塊扭擺磁鐵、三條光束線、兩個實驗站通過國家技術鑒定開始投入運行。鑒定委員會由29位專家組成。
2004年4月30日早8:00,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正式結束運行,標志著BEPC/BES勝利結束實驗任務。高能所舉行了慶祝BEPC圓滿完成任務暨BEPCII設備安裝儀式大會
2004年8月16-24日,高能所成功舉辦了第32屆國際高能物理會(ICHEP2004),來自世界4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代表參加了會議。BES所獲的最新物理成果在大會上報告後,引起了強烈反響,多個大會報告和大會總結報告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4年,「2-5GeV能區正負電子湮沒產生強子反應截面的精確測量」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北京同步輻射生物大分子晶體學光束線與實驗站建設及應用」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5年2月28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用戶中心正式成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和中科院基礎局局長張傑院士出席儀式並為用戶中心揭牌。
2005年7月4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BEPC儲存環開始拆除 。
2006年9月19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中的大型粒子探測器北京譜儀III(BESIII)超導磁鐵成功勵磁到1萬高斯,是地球磁場的2萬倍,電流強度達到3368安培,最大儲能達到1000萬焦耳。測試結果顯示,其主要性能達到設計指標。它的研製成功標志著我國超導技術的巨大進步,是BEPCII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BESIII超導磁鐵是北京譜儀的關鍵部件之一,為北京譜儀提供大口徑、高強度的均勻磁場。主要包括超導線圈、低溫恆溫器、冷物質及電磁力懸掛支撐結構和閥箱等,採用國際主流的單層線圈內繞工藝,強迫氦兩相流冷卻技術,通過專門設計的閥箱與氦製冷機相連接,實現遠距離控制。
BESIII超導磁鐵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研製的我國單體最大的超導磁鐵。研製工作自2003年開始,歷時三年,工程技術人員在解決了大口徑超導磁鐵繞制技術、絕緣固化工藝、間接冷卻技術、專用電流引線等關鍵技術問題後,磁鐵達到穩定運行狀態。目前,國際上只有歐美、日本可以進行此種大型探測器超導磁鐵的研製.
2009年5月13日凌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的對撞亮度在1.89GeV能量下達到3.01×10cms,勝利達到亮度的驗收指標。此前,BEPCII工程的直線加速器、探測器和同步輻射專用光運行均已達到設計指標。至此,歷時5年、耗資6.4億元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圓滿完成。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經理陳和生介紹,5月19日,中科院組織有關專家對BEPCII的儲存環性能進行了工藝測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何多慧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現場測試結果表明BEPCII主要性能「亮度」達到了3.2×10cms,超過了驗收指標。BEPCII的性能已比改造前提高30多倍,是這個能量區域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加速器CESR曾創下的世界紀錄的5倍。
成果:
1990年7月10日,對BEPC工程總體、土建工程、建安工程、器材設備、財務、檔案等進行國家預驗收。
1990年7月21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通過國家驗收。
1991年,同步輻射裝置從調試轉入試運行,並首次向國內用戶開放。
1991年,高能所計算中心網路與美國SLAC實驗室及國家能源超級計算中心(NERSC)連接。
1991年8月13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成立,方守賢任主任,丁大釗、鄭志鵬任副主任,何祚庥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2年4月22日,北京譜儀合作組在美國物理學會上報告了τ粒子質量測量結果,獲得國際知名科學家的好評。τ 輕子質量mτ精確測量是驗證標准模型理論中輕子普適性的一個重要實驗。1991年11月7日--1992年1月20日,北京譜儀合作組進行了τ輕子質量測量的數據獲取工作,所獲結果:Mt=1776.9±0.4±0.2MeV,與國際1990年版數據表PDG給出的世均值相比,比原實驗數據降低了7.2MeV,糾正了過去約 7 MeV偏離,精度提高了8倍,被譽為1992年最重要的物理成果之一。 1993年1月7日,「τ 輕子質量的精確測定結果」被評為1992年度全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3年3月,高能所計算中心建成64K BPS高速網路,並與世界各高能物理實驗中心相連,用於通訊和數據傳輸。同時,還為國內60餘個研究單位和大學提供電子郵件和信息檢索服務。
1993年5月,中科院批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改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北京譜儀改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4年5月,高能所計算機網路正式加入Internet和WWW。
1995年4月,國家撥專款開展τ-C工廠可行性研究。
1995年,「τ 輕子質量的精確測定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5-1998年,北京譜儀進行了升級改造(BESII)。
1998年,「J/ψ粒子共振參數的精確測量」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9年2月7日,BEPC/BES/BSRF改進項目通過鑒定。BEPC綜合性能大幅度提高,實現了穩定高效運行,年運行時間達到九個半月以上,故障率僅為6%左右,在束流能量1.89GeV時亮度達到1031cm-2s-1,日平均事例數提高了3-4倍,達到了國際同類加速器的先進水平。
1999年6月28日,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決定增加對BEPC運行改進與未來發展R&D的經費。
1999年8月3日,BEPC/BES/BSRF通過改進驗收。
1993年6月,開始實施BSRF的技術改造和新建多周期永磁插入件3W1與相應的光束線。
1996年3月,BSRF的3W1永磁插入件通過技術鑒定。
1997年7月,高能所向中科院上報「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下一步發展預制研究項目建議書」,提出對BEPC進行重大改造的單環麻花軌道的改造方案。
1997年,「北京譜儀Ds物理的研究」獲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99年6月,中科院向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提交了「中國高能物理發展戰略」,匯報了中國高能物理近期發展目標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和BEPCII方案。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決定增加BEPC年度運行經費,並安排設備改進和未來發展的R&D經費。
1999年,北京譜儀在2-5GeV能區的R值精確測量取得重要成果,得到國際高能物理界的高度評價。5GeV以下的R值是標准模型計算不確定性的重要部分,北京譜儀國際合作組充分把握了國際高能物理發展的最新動態,選定了這一在理論上有全局性重大意義、在實驗上極富挑戰性的課題,精心設計了全能區的實驗方案。此項實驗對加速器和探測器的性能及運行水平,對實驗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以及理論模型等都是嚴峻的挑戰。經過可行性研究,國際合作組把測量能區定為2-5GeV,精度目標定在7%左右,該指標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運行能量和北京譜儀測量精度的要求已經接近極限。為了完成R值精確測量實驗,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發揮了運行以來的最高水平,在如此寬的能量范圍內長時間保持了長束流壽命和高亮度的穩定運行,這在國際高能物理實驗研究中也屬領先水平。北京譜儀在2-5GeV能區的近百個能量點上進行能量掃描測量,並在數據分析中,發展和應用了多項創新方法和理論模型,使測量的系統誤差大大降低,平均測量精度達到6.6%,比國際上原有的實驗結果提高了2-3倍

⑽ 科學家們對強子對撞機的研究,都有哪些發現

在我國的西藏羊八井地區,一個探測反物質的實驗基地中,我國與義大利的科學家們正在一起組建著一個粒子探測陣列的反物質試驗站;這個反物質的試驗站在整體上布局呈為一個地毯式分布局面,該探測反物質試驗站的總體面積區域達到1萬多平米的范圍,在這個高海拔地帶的高原上,這台反物質的探測器設備,將能夠清晰的接收到來自宇宙空間中,各種高能射線的物質信號;當然,還可以在其中通過探測器去搜索和尋找到宇宙中反物質的粒子。

以此,使得這次對撞機科學研究的實驗結果與研究成果,帶動了我們人類整個反物質的科學研究水平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次強子對撞機的實驗結果,是我們現代時期整個物理科學領域中,一個最為重要的突破。

閱讀全文

與對撞機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